高效:语文课堂的永恒主题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教学历经了一条由“低效”向“有效”转变,由“有效”向“高效”提升的探索之路。所谓“高效语文课堂”,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课堂40分钟内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课堂的高效发展呢?
  一、潜心会读文本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所谓“文本”即语文教材。语文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实践表明,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首要前提是“潜心会读文本”。只有教师深入到教材之中,认真钻研教材,才能准确地把握住教材,制定出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问题,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具体要求:(1)正确解读文本。要做到正确解读文本,即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等,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2)多元化解读文本。对于“多元化地解读文本”解读文本的理解,可以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文本”比作一座知识花园,那么,当我们把学生带进这座“知识花园”时,就不应仅看到红花,还应看到黄花、白花和绿草;(3)超越性解读文本。实践证明,超越性地解读文本,能使学生的文学素养更厚实,人文素养更沉实。正如特级教师窦桂梅所说:“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
  二、准确定位目标:高效课堂的导向
  语文教材的每个单元、每篇课文、每一节课都应有具体而实在的教学目标。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学才不会迷失方向。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实践表明,要想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学目标的设计就要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实效性。针对新课程教学提出的有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知情行三维目标”,我们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立具体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实践证明知识目标任务越明确、具体,学生对知识目标的掌握效果就越好;(2)能力目标。能力目标的确立应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践加以落实;(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语文教学不仅在于传授知识,在于育人,让学生从情感上内化、行为上践行。
  三、精心教学设计:高效课堂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中心环节。精巧的课堂设计是语文教学的“主心骨”,构建务实高效的语文课堂的关键在于精心教学流程设计。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精心巧妙设计,从而带领学生在教学设计和课堂之间的“茫茫地带”自如穿行,从最接近孩子现在的起点,走向离他们最远的终点,作一次愉快的精神旅行。如特级教师王菘舟教学《荷花》时,整个课堂设计紧扣语文学科特点,挖掘学生的兴趣激发点,抓住“美”这条主线,巧妙安排了四教学环节:(1)呈象感形——发现美;(2)品词悟情——感悟美;(3)移情入境——意会美;(4)语言表达——创造美。如此环节设计,使得整堂课的教学一气呵成,重点突出,看似简洁的教学环节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通过教师引导潜心会文,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发现、感悟、意会、创造美。
  四、科学学习评价是高效课堂的后盾
  1.积极鼓励
  实践表明,教师的一句称赞,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兴奋剂,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因此,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吝啬表扬,不应吝啬微笑,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即使是微弱的思维火花,也应不失时机地“助燃”,从而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燃烧起来。如面对学生的发言,我一般常用鼓励型的语言,如“你真聪明”、“你真像个小老师”、“你的声音真美”等,从来不用“不行、错了”等否定词语来评价学生。因为我知道,每一位同学在发言之后都会很渴望得到老师的赞扬,都需要得到老师的肯定评价。
  2.多元赏识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学生观”和重新建构的“智力观”、“教育观”。新课程理念着力提倡激励性的多元赏识评价。即评价学生“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状态”,真正做到评价内容多样化,评价标准多样性,评价方式多元化。以我所采用的评价原则为例,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着力通过评价为优等生指明方向,为中等生提供进步的阶梯,为后进生灌注学习的信心。尤其是对后进生的评价,我常采用“多指导、多鼓励、多练习”;“优先发言、优先板演、优先面批”的“三多三优”的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上官新端.让学生“触摸”语文[J].小学青年教师,2003,(10):42.
  [2]陈宏武.实施开放教学 促进个性放飞[J].湖北教育(教学版),2004,(09).
  [3]孙传文.适应新理念的要求 加强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J].当代教育科学,2004,(04).
  [4]曾毅.20世纪中国语文教育批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其他文献
现阶段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许多老师探讨的问题。而有效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系统中的控制、主导作用,实施积极有效的引导策略,这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保证。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应提高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兴趣应该贯穿于教师教学的始终。  一、备课时应用“兴趣”的理念作为指导  备课是教师为“打仗”做准备,是有效教学实施的首要环节。要使得学生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中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言堂”“满堂灌”已经落伍。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像和煦的春风,吹绿了教育大地,给语文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像一股股清澈的山泉,滋润着每一位教师的心田。  一、公开课初探“快乐学习”  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背景下,2003年5月在县优
摘 要: 文章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可通过以下途径: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科技元素;利用课堂,适时渗透;课外阅读,延伸渗透。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渗透 科学教育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含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摘 要: 审美教育是传递审美知识,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能力的教育活动。利用小学语文教材进行审美教育是得天独厚的。文章阐述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美”    所谓“审美教育”,是传递审美知识,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它也属于情感教育,包括感性教育、趣味教育和人格教育。语文是一门集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和人文性等为一
当前职校语文教学“普教化”现象十分明显,许多语文教师来自于普通中学,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教学论的观念还没有根本改变,存在着教法单一、教学内容单薄、教学理念滞后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重在知识的传授、记忆和再现。不少学生对条分缕析的文章分析感到厌烦,那种教师“一言堂”的上课形式,以及僵硬的考试方法不仅使职校生的学习变成目标模糊、内容枯燥乏味的“填鸭”过程,而且影响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抑制了学生主动性与创
摘 要: 语感是人们读、写、听、说等活动的凭借,抓住了语感这一根本,语文教学才有可能真正完成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任务。教学中,一方面要抓课堂教学,以读写为核心,通过揣摩语言、诵读课文、感受形象和推敲文字、梳理行文、抓特点写具体、写真情实感等途径进行读写听说的全面训练,培养语感。另一方面要促课外活动,以大量阅读为龙头,辅以练笔、口语交际等语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