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文学的式微--现代传播媒介与文学诗性空间萎缩的内在关系之审视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nie_d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传播媒介对文学的消解直接导致了文学诗性空间的萎缩.这主要源于现代传媒从启蒙到操纵转换时所拥有的文化权力,具体表现为对读者、作家、语符化文本的全方位渗透与侵蚀,并用"新说法体系"和"霸权话语"建构了独享风流的"传媒文本".但作为"边缘存在"的文学的式微并非一定会导致文学的消亡,相反可能是一个重构的契机.
其他文献
《时代建筑》对新兴建筑师的推介,以及对建筑学科和社会层面的关注,挑战了当下媒体话语的趋同化和一致性,也塑造了自身的批评性的角色。这种立场介于抵抗与革命之间,因而呈现
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在电影《野草莓》中运用大量镜头特写、视听语言以及现实与梦境交织的意识流表现手法,思考了技术理性与感性情感的碰撞表达。在影片中,技术理性毁掉了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推进,养老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和全社会日益关注的重大民生工程。在此现实背景下,研究广西医养健康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发展前景,探索符合广西实际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是数学,有的人觉得高不可攀,而有的人却乐此不疲。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兴趣才能叩开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