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時代,“形势与政策”课程面临着新问题和新挑战,只有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作用,而地方高师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不应脱离师范性这个特性,同时要注意该课程教学课时数有限、教学内容庞杂,有限的课堂教学课时数是无法达到理想的开课效果的。因此,改变当前重课堂教学、轻课后学习的现状,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从政策解读、案例赏析、视频素材等方面来构建教学资源库,积极引导、合理要求师范生学习该课程,进而提升该课程的学习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地方高师院校;“形势与政策”;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4-0121-02
一、地方高师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原因
1.“形势与政策”课程方面的问题
首先,从课程内容方面来看,“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比较多,而安排的课时又比较少,所以对于庞杂的内容要讲细讲好是一件比较具有挑战性的事,再加上专科学校的思政理论必修课中还有其他几门,尤其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与“形势与政策”课的很多内容重复了,所以会让学生感觉比较乱,感觉内容比较枯燥。其次,课程设置方面,由于高师院校有自身的特点,学生要学习的专业课程比较多,而专科学生的学习时间也就两年半,所以“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课时也安排得并不多。最后,课程考核比较简单,通常是随堂考核或者交一篇论文作为期末考核,并且很多学校对这一门课都是实行大班教学,所以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也并不会重视,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也并不认真,逃课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2.学生方面的问题
第一,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来看,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这只是一门副课,并没有认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性,所以并不会重视。再加上他们是地方高师院校的学生,可能自身的一个理论基础也并不是很好,所以对“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的把握也不是很透彻,对国家的很多大政方针政策并不了解,基础比较差,对于要学习的纯理论的东西比较反感,并不感兴趣。第二,从学生的态度方面来看,由于是高职高专的学生,自身的自控力并不是很强,所以他们对学习“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的态度并不是很好,迟到、早退、旷课、上课睡觉、玩手机等大有人在。
3.教师方面的问题
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时效性比较强,理论性也很强,再加上学生的学习态度,所以要讲好这一门课对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那么“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存在哪几方面的问题呢?首先,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很多教师存在念课件或者念课本的情况,也就是照本宣科。同时,由于学生不认真,导致很多教师也存在得过且过的心理。其次,大部分教师忽视了实践教学这个过程,并没有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得很多学生似懂非懂。最后,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以及人格魅力还有待提高,很多高师院校的教师专业水平并不高,所以很多理论的东西没办法讲清楚,没有办法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
二、地方高师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对策
1.学校方面
学校作为统领本校教育的领导者,要为“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首先,“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课时应该适当地安排多一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展开教学工作。其次,地方高师院校应该更加重视“形势与政策”课对于学生的发展,应该为教学提供更好的教学场所,解决大班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并且要为教师配备更好的教学设备,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方式。最后,学校应该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的督查工作,通过督查,发现学生及教师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督促其改革,以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
2.教师方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是起主导作用的角色,所以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十分重要。首先,“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应该抓住地方高师院校学生的特点,一个是学生的素质,另一个是培养目标,地方高师院校作为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高校,所以教师应该抓住这一培养目标,把这一目标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程当中去,在课堂中要改变教学方法,要善于运用与师范生相关的政策来讲解课本知识,还可以通过引入与师范生相关的视频和图片案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枯燥无味的内容变活,变成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内容。其次,教师要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的能力,丰富教学资源库,让学生在课后可以自主进行学习。比如,留下一些与他们专业相关的并与“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相关的作业,如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手工作品,关于呼吁生态保护的歌曲、舞蹈等,让学生在课后既能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又能明白我们国家的方针政策等。再比如,教师可以自己录制一些有趣的与课堂相关的视频,方便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学习。最后,教师应该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及个人的人格魅力,为更吸引学生想尽一切办法,抓住学生的特点,用生动活泼的案例,幽默准确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抬头率。教师还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调研、论坛、制作微视频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考核,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实地调研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论坛方式进行考核,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更深层次的理解;通过制作与课程相关的微视频,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运用现代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为以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3.学生方面
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要深度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真正学到东西,“形势与政策”课程对于地方高师院校的学生来说有些枯燥无味,但这只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还是学生自己要调整好心态,要认识到“形势与政策”课对于大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同时要不断地增强自控力,在学习“形势与政策”课时要自觉地与自己本专业的相关政策结合起来解读,更好地去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动向、国家方针等,对于未来就业做到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在新时代,“形势与政策”课程不仅是一门加强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课程,还是一门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课程,所以,对地方高师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出现的问题一定要及时解决,提出有效措施,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锐锐.《形势与政策》教学问题的优化路径探讨[J].普洱学院学报,2017(5).
[2]史明艳.对高职《形势与政策》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2(20).
基金项目:本文为宜春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地方高师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Ycskl2019-143)的结题成果。
作者简介:简恺(1971—),男,江西宜春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廖甜甜(1991—),女,江西赣州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地方高师院校;“形势与政策”;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4-0121-02
一、地方高师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原因
1.“形势与政策”课程方面的问题
首先,从课程内容方面来看,“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比较多,而安排的课时又比较少,所以对于庞杂的内容要讲细讲好是一件比较具有挑战性的事,再加上专科学校的思政理论必修课中还有其他几门,尤其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与“形势与政策”课的很多内容重复了,所以会让学生感觉比较乱,感觉内容比较枯燥。其次,课程设置方面,由于高师院校有自身的特点,学生要学习的专业课程比较多,而专科学生的学习时间也就两年半,所以“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课时也安排得并不多。最后,课程考核比较简单,通常是随堂考核或者交一篇论文作为期末考核,并且很多学校对这一门课都是实行大班教学,所以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也并不会重视,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也并不认真,逃课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2.学生方面的问题
第一,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来看,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这只是一门副课,并没有认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性,所以并不会重视。再加上他们是地方高师院校的学生,可能自身的一个理论基础也并不是很好,所以对“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的把握也不是很透彻,对国家的很多大政方针政策并不了解,基础比较差,对于要学习的纯理论的东西比较反感,并不感兴趣。第二,从学生的态度方面来看,由于是高职高专的学生,自身的自控力并不是很强,所以他们对学习“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的态度并不是很好,迟到、早退、旷课、上课睡觉、玩手机等大有人在。
3.教师方面的问题
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时效性比较强,理论性也很强,再加上学生的学习态度,所以要讲好这一门课对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那么“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存在哪几方面的问题呢?首先,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很多教师存在念课件或者念课本的情况,也就是照本宣科。同时,由于学生不认真,导致很多教师也存在得过且过的心理。其次,大部分教师忽视了实践教学这个过程,并没有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得很多学生似懂非懂。最后,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以及人格魅力还有待提高,很多高师院校的教师专业水平并不高,所以很多理论的东西没办法讲清楚,没有办法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
二、地方高师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对策
1.学校方面
学校作为统领本校教育的领导者,要为“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首先,“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课时应该适当地安排多一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展开教学工作。其次,地方高师院校应该更加重视“形势与政策”课对于学生的发展,应该为教学提供更好的教学场所,解决大班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并且要为教师配备更好的教学设备,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方式。最后,学校应该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的督查工作,通过督查,发现学生及教师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督促其改革,以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
2.教师方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是起主导作用的角色,所以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十分重要。首先,“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应该抓住地方高师院校学生的特点,一个是学生的素质,另一个是培养目标,地方高师院校作为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高校,所以教师应该抓住这一培养目标,把这一目标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程当中去,在课堂中要改变教学方法,要善于运用与师范生相关的政策来讲解课本知识,还可以通过引入与师范生相关的视频和图片案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枯燥无味的内容变活,变成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内容。其次,教师要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的能力,丰富教学资源库,让学生在课后可以自主进行学习。比如,留下一些与他们专业相关的并与“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相关的作业,如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手工作品,关于呼吁生态保护的歌曲、舞蹈等,让学生在课后既能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又能明白我们国家的方针政策等。再比如,教师可以自己录制一些有趣的与课堂相关的视频,方便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学习。最后,教师应该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及个人的人格魅力,为更吸引学生想尽一切办法,抓住学生的特点,用生动活泼的案例,幽默准确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抬头率。教师还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调研、论坛、制作微视频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考核,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实地调研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论坛方式进行考核,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更深层次的理解;通过制作与课程相关的微视频,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运用现代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为以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3.学生方面
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要深度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真正学到东西,“形势与政策”课程对于地方高师院校的学生来说有些枯燥无味,但这只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还是学生自己要调整好心态,要认识到“形势与政策”课对于大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同时要不断地增强自控力,在学习“形势与政策”课时要自觉地与自己本专业的相关政策结合起来解读,更好地去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动向、国家方针等,对于未来就业做到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在新时代,“形势与政策”课程不仅是一门加强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课程,还是一门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课程,所以,对地方高师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出现的问题一定要及时解决,提出有效措施,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锐锐.《形势与政策》教学问题的优化路径探讨[J].普洱学院学报,2017(5).
[2]史明艳.对高职《形势与政策》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2(20).
基金项目:本文为宜春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地方高师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Ycskl2019-143)的结题成果。
作者简介:简恺(1971—),男,江西宜春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廖甜甜(1991—),女,江西赣州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