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师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探究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fe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時代,“形势与政策”课程面临着新问题和新挑战,只有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作用,而地方高师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不应脱离师范性这个特性,同时要注意该课程教学课时数有限、教学内容庞杂,有限的课堂教学课时数是无法达到理想的开课效果的。因此,改变当前重课堂教学、轻课后学习的现状,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从政策解读、案例赏析、视频素材等方面来构建教学资源库,积极引导、合理要求师范生学习该课程,进而提升该课程的学习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地方高师院校;“形势与政策”;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4-0121-02
  一、地方高师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原因
  1.“形势与政策”课程方面的问题
  首先,从课程内容方面来看,“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比较多,而安排的课时又比较少,所以对于庞杂的内容要讲细讲好是一件比较具有挑战性的事,再加上专科学校的思政理论必修课中还有其他几门,尤其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与“形势与政策”课的很多内容重复了,所以会让学生感觉比较乱,感觉内容比较枯燥。其次,课程设置方面,由于高师院校有自身的特点,学生要学习的专业课程比较多,而专科学生的学习时间也就两年半,所以“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课时也安排得并不多。最后,课程考核比较简单,通常是随堂考核或者交一篇论文作为期末考核,并且很多学校对这一门课都是实行大班教学,所以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也并不会重视,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也并不认真,逃课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2.学生方面的问题
  第一,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来看,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这只是一门副课,并没有认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性,所以并不会重视。再加上他们是地方高师院校的学生,可能自身的一个理论基础也并不是很好,所以对“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的把握也不是很透彻,对国家的很多大政方针政策并不了解,基础比较差,对于要学习的纯理论的东西比较反感,并不感兴趣。第二,从学生的态度方面来看,由于是高职高专的学生,自身的自控力并不是很强,所以他们对学习“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的态度并不是很好,迟到、早退、旷课、上课睡觉、玩手机等大有人在。
  3.教师方面的问题
  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时效性比较强,理论性也很强,再加上学生的学习态度,所以要讲好这一门课对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那么“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存在哪几方面的问题呢?首先,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很多教师存在念课件或者念课本的情况,也就是照本宣科。同时,由于学生不认真,导致很多教师也存在得过且过的心理。其次,大部分教师忽视了实践教学这个过程,并没有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得很多学生似懂非懂。最后,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以及人格魅力还有待提高,很多高师院校的教师专业水平并不高,所以很多理论的东西没办法讲清楚,没有办法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
  二、地方高师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对策
  1.学校方面
  学校作为统领本校教育的领导者,要为“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首先,“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课时应该适当地安排多一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展开教学工作。其次,地方高师院校应该更加重视“形势与政策”课对于学生的发展,应该为教学提供更好的教学场所,解决大班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并且要为教师配备更好的教学设备,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方式。最后,学校应该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的督查工作,通过督查,发现学生及教师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督促其改革,以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
  2.教师方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是起主导作用的角色,所以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十分重要。首先,“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应该抓住地方高师院校学生的特点,一个是学生的素质,另一个是培养目标,地方高师院校作为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高校,所以教师应该抓住这一培养目标,把这一目标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程当中去,在课堂中要改变教学方法,要善于运用与师范生相关的政策来讲解课本知识,还可以通过引入与师范生相关的视频和图片案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枯燥无味的内容变活,变成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内容。其次,教师要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的能力,丰富教学资源库,让学生在课后可以自主进行学习。比如,留下一些与他们专业相关的并与“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相关的作业,如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手工作品,关于呼吁生态保护的歌曲、舞蹈等,让学生在课后既能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又能明白我们国家的方针政策等。再比如,教师可以自己录制一些有趣的与课堂相关的视频,方便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学习。最后,教师应该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及个人的人格魅力,为更吸引学生想尽一切办法,抓住学生的特点,用生动活泼的案例,幽默准确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抬头率。教师还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调研、论坛、制作微视频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考核,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实地调研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论坛方式进行考核,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更深层次的理解;通过制作与课程相关的微视频,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运用现代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为以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3.学生方面
  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要深度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真正学到东西,“形势与政策”课程对于地方高师院校的学生来说有些枯燥无味,但这只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还是学生自己要调整好心态,要认识到“形势与政策”课对于大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同时要不断地增强自控力,在学习“形势与政策”课时要自觉地与自己本专业的相关政策结合起来解读,更好地去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动向、国家方针等,对于未来就业做到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在新时代,“形势与政策”课程不仅是一门加强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课程,还是一门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课程,所以,对地方高师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出现的问题一定要及时解决,提出有效措施,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锐锐.《形势与政策》教学问题的优化路径探讨[J].普洱学院学报,2017(5).
  [2]史明艳.对高职《形势与政策》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2(20).
  基金项目:本文为宜春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地方高师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Ycskl2019-143)的结题成果。
  作者简介:简恺(1971—),男,江西宜春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廖甜甜(1991—),女,江西赣州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壮族与汉族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壮族地区的小学,采用壮汉双语的教学模式是适应当前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文章以小学阶段壮汉双语的课堂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对现在普遍使用的教学模式并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小学;壮汉双语;教学模式  一、小学壮汉双语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  1.壮汉双语同步的教学模式  壮汉双语同步的教学模式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指的是在课
摘 要:当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学生不爱读书、不会读书,语文综合素养堪忧的问题,践行快乐阅读理念,通过学校统筹规划、教师大胆创新和家长的通力配合,构建三位一体的自主阅读指导,是改变农村学生被动阅读现状,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阅读态度和行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良好途径。  关键词:寄宿学校;自主阅读;文化涵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05-0128-01  快乐阅
摘 要: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最主要的课程之一,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模式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文章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1-0103-01  一、自
摘 要: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合作探究能力,教师在高中政治课堂议题教学开展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时政热点构建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组织学生分析辩论引出有效议题,课后通过作业布置进一步探讨议题,促进学生抽象思维水平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高中政治;议题教学;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32-002
一、高等教育转型发展职业化  对于国内大多数的高等院校来说,为了能够不断地扩大自身规模,获得更多的招生数量,对自身的管理应该从教学管理转变为学生管理。在这样的观念下,必须加强高等院校对学生的职业化培养,从而帮助企业培养出符合期望的人才,也更能够保证学生具有综合素质。在进行管理职业化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景式教学”以及“工学一体”的培训方法。通过这样的培训与实践,能够更好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