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通物我,体物味情”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p2781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然而,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或者学生对古诗词的教与学过于急功近利,导致古诗词丧失了原有的魅力。如何挖掘古诗词原有的内在美,激活学生的审美情趣。笔者以为,我们语文老师需要有所作为。
  【关键词】古诗词;审美;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上班经过一家书店,电子屏幕上循环播放着新书推介:“小黄本”(初高中必背古诗文集录)已到,人手一册,狂背44篇,助您高考无忧,欢迎选购!这一反复滚动的“狂”字着实是商家迎合了部分考生急切得分的躁进心态:疯狂抢购、疯狂背默、疯狂得分。但我想,若是把“狂”理解成纵情,我们老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和诗词作者产生畅谈交心的共鸣,学生们是不是能更愉悦地品味,更愉悦地背诵,更愉悦地得分,更愉悦地生活呢?
  今天,我就粗浅地说一说,引导学生美读古诗词的课堂实践。
  朱光潜先生说,诗人的心灵好比蛛丝,微嘘轻息就可以引起全体的波动。而大多数优秀的诗人,或因长久地客居他乡,或因仕途失意,或因理想难以实现,或因国破家亡,往往带着比一般诗人更复杂的心绪,在这样的心境中所见莫不染上我之色彩。带领学生研读他们的诗歌,不仅能体味自然的千种风姿,更能感受到诗人困顿中的种种精神的突围之美。
  可是,要做到这一点是有一定难度的。朱光潜先生曾借庄子与惠子的一段对话,形象地阐释过敏感的诗人与普通人心灵的隔阂之遥远。惠子问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反问惠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思考的方式不同,则天壤之隔。我们的学生和诗人中间隔着流走的时间,变幻的时代,生活的差异……
  那么,如何打破时空的壁垒、感觉的厚壁,使得学生能够尽可能地接近作者,读出诗歌中意象的审美趣味?首先,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用心感受自然的呼吸,感受意象的特征,进而获得对意象的初体验。
  徐飞老师在一次作文公开课教学中就曾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自由地说说凝视一片叶子的体验,引导学生去凝视、联想与想象。徐老师特别强调,凝视是用心地看一个事物,并用心感受。课堂上同学们各抒己见,自由碰撞,叶子不再只是一片叶子、一个概念,而成了一叶穿越自然之美审视人生的扁舟。
  的确,只有用心凝望过,才能接近更丰富层次的美感。不得不承认,我们生活在一个人与自然人为割裂的时代,学生有很多甚至没有见过鸿雁、秋蓬、枳花……没有用心地去观察感受过翠竹、芳草、杨柳的形态、纹理、触感……没有这样的初体验,我们和诗人的倾诉就生生地隔了一层。因而,除了引导学生善于观察自然之外,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花点儿时间为学生展示一些图片、音频、视频资料,让学生尽可能地先了解意象的形态。
  譬如研读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粗浅的经验是落叶与长江反映出景之萧条、阔大。停留在这里,美感是单一的,诗人与物也是割裂的,而“萧条”“阔大”也很可能沦为单调的概念,在考試之后消亡。
  那么我们更进一步,如果你曾经凝视过一片叶子的落下,你曾用心地去看过风吹过叶柄无力抵抗,你曾长时间地看着它在风中飘摇、翻滚、坠落再翻滚的辛酸,你也曾过些时日再去看那树下的落叶斑驳乃至腐烂的惨淡……如果你能看到落叶是自然现象,也是一次辉煌的生命事件,并且被它惊动过,那么你就更能体味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中包含的不仅是萧条、阔大。这也是一次辉煌的生命事件,这一片叶子就是这样一个无力抵抗老病的诗人,就是这样一个无力扭转时局的诗人,就是这样一个辗转漂泊的诗人。这种莫大的悲伤再被放大到“无边”,诗人自然地吟咏出“万里悲秋”的苍凉之叹。
  诗人的写作也离不开凝视。物的微妙波动,激发了诗人心绪的微妙波动,如此这般才能有共振的强力、诗意的喷发。了解诗人的创作经历,体会诗人的内心,则尽可能地见到诗人之眼所见的那个哈姆雷特。
  比如研读李煜的《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一句,绚烂春花、皎洁秋月,给我们的体验是良辰美景,这是一种愉悦的美感。而回忆此景的诗人李煜,是在被囚的亡国奴生涯中,如此良辰恰恰是诗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美,因而这景越是美好,诗人便越加悲伤。
  如果只在意我们的体验,忽略了观物之诗人内心的波动,那么我们和诗人则完全背离,并且我们的初体验越是细致,愉悦感越强,与诗人的隔阂则越大。所以在引导学生研读诗歌、美读诗歌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在诗里诗外去探寻那个凝望自然的人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当然,最重要的是,在诗歌意象与情感的呼唤中,走进作者描画的世界,去感受诗人向我们倾诉的物我的关联,从而进一步获得自我与诗人与外物的关联。把自我带到诗境中,把自我带到诗人的心绪中,获得情感的碰撞与升华则是最高层次的审美愉悦。
  谪居永州的柳宗元在西山纵目远眺,发出“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慨叹,这阵愉悦的震颤,使他暂时忘却了日常的惴栗,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站立山巅的精神巨人。还有更多的诗人,他们行走在风雪柴门、清净幽山、荒凉农野,用那颗已然千疮百孔的心为我们再现了一个个风姿绰约的审美空间,引导学生美读诗歌,就是一次次地与美亲密地对话,就是一次次地与崇高的精神对话,就是一次次地与更美好的自己对话。如此一来,疯狂背多分就可以改为纵情吟人生了。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听听,秋的声音》是一首现代诗,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本文再现了《听听,秋的声音》一课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听听,秋的声音》;秋韵;导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设计理念】  《听听,秋的声音》是一首现代诗,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
抗战时期,日本的扩张和侵略威胁到中苏两国的安全,中苏在对日立场上有诸多共同利益。两国由长期的疏远开始走向合作。  1937年8月21日,中苏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此后,中苏相互支援和配合。由于军用物资和人员的输送需要一条重要的国际交通线,促使中苏双方开辟了西北国际战略通道。抗战期间,中苏西北战略通道是苏联援华物资进入中国的大动脉,是战争生命线。  日本深知中苏西北战略通道的战略意义,因此一直
“法院在支持说谎者吗?”39岁的消费者李恩泽怎么也想不明白的是,“低焦油低危害”、“卷烟添加中草药能降害”这些早已被国际国内权威卫生机构否定、甚至连烟草营销界人士都不认可的说法,被烟草企业用作营销推广,一审法院却不认为这是虚假宣传。法院不仅驳回了他的全部诉讼请求,还在判决书的最后把他批评了一番。  5月31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无烟日”,今年无烟日前不久,这宗被称为国内消费者起诉烟草公司虚假
【摘要】本文是基于新课标下对选修课程《长恨歌》所做的教学设计。以日常教学的模式对《长恨歌》教学的建议、要求、教学定位等方面把自己的观点来做粗略阐述以供欣赏。  【关键词】选修;《长恨歌》;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新课标对选修课程的建议与要求  1.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2.用现代的观念和历史发展的观点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
【摘要】面对当前语文习作课时不足、学生习作带有畏难情绪、习作教学读范文的教法效果不佳等现实情况,笔者提出用课文教作文并辅以当堂小练笔来巩固习得的方法。通过一年的实践练习,笔者发现这样的方法比较有效。  【关键词】课文;小练笔;高段习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人教版语文课本里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精挑细选的,是习作教学的优秀范文,在课文教学时,有意识去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写作特点
歸化忽然成了中国体坛的热门话题。  过去,中国体育界的改国籍事件往往发生在乒乓球和羽毛球项目上。在这两个领域里,我们人才过剩,是人才输出国。改籍的原因五花八门,冯天薇是结婚后从夫改籍,小山智丽是因为赛场风波。此外,还有我们主动出击的“养狼”计划。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人的眼界逐渐开阔。一方面,一个项目的优秀运动员太多,很多一流高手没法登上世界舞台。他们改籍后可以尽其所能,打出成绩。湖北乒乓球运动
香港导演陈可辛专访    他所要拍摄的,一定是陈可辛的电影,而不是吴宇森或者其他任何人的电影。  陈可辛的通告排得非常满,见到他的时候他虽然依旧健谈,却掩饰不住脸上的倦容。为了这部古装大片,他可以说是倾尽心力。女儿刚刚出生,他就开始投入到这部自己筹备已久的《投名状》中,他说在这段时间中,对于女儿和家庭是有一些歉疚的。  他固执,一定要这样做。也许拍一部他所擅长的爱情片,可以在香港取景,他也可以轻松
乔家大院的历史遗留问题,我到现在也没有搞清楚,它在祁县一直是风口浪尖,这么多年,一直是个非常敏感、复杂的地方。  1月25日晚,从市里开完会议回到祁县,李丁夫立即来到记者所在的房间,眼前的这位县长,身着休闲服,一副银框眼镜,给人的感觉文质彬彬。  乔家大院经营权转让风波沸沸扬扬闹腾了一个多月,李丁夫终于打破沉默,从7点到10点,就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一一解答。  李丁夫香烟一根接着一根,嘴里说对网上
花旗集团第一把手维克拉姆·潘迪(Vikram S. Pandit)表示,如果抗议者上门的话,他随时准备与他们对话。潘迪是印度人,印度人爱说、会说,有时也会胡说。讨论会上凡有印度人,他们总是抢着举手发言,不论是否知道答案。印度人说英语口音很重,听他们说英语简直是一种酷刑,但他们往往自我感觉良好,说起来没完没了,很是自我陶醉。这一套在美国还很灵,美国公司中的印度人高管比比皆是,担任跨国公司第一把手的印
1天安门城楼。天安门广场  “现在经过的是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广场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如果您有时间,欢迎来参观留念。”大1路每次经过天安门广场时,车上乘务员都会流利地将此段话在车上播报一遍。  天安门广场对于国人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天安门城楼立于长安街之北,红墙黄瓦,毛主席像居正中,两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