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山区春马铃薯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包括整地、选种、栽植、施肥、管水、化控、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马铃薯;春种;无公害;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6-0091-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自我保护意识及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无公害农产品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因此,推广马铃薯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前景广阔。马铃薯是寿宁县仅次于水稻、甘薯之后的第三大粮食作物,同时又是主要的春种蔬菜作物之一。该县常年种植马铃薯150 hm2,产量2 000~2 600 t,自2007年开始推广此项技术以来,已取得很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现将当地春马铃薯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 选好地块,精细整地
选择距医院5 km、工厂5 km、公路1 km以上,生态环境好,水源清洁,排灌方便,阳光充足,无重金属和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肥力中等以上,且2~3年内未种过辣椒、茄子等茄科作物的砂壤土或壤土田块。若是单季稻收获后的冬闲田,整地前要冬翻晒白,促进土壤氧化还原。马铃薯根系和块茎生长需要的氧气高于一般作物。因此,整地质量好坏是一项关键基础措施。整地应做到深耕、细致、耙平,达到土壤细碎、耕层内无植株残根,畦中央略高,保住墒情,待播种[1-2]。
2 选用良种,种薯处理
2.1 选用高产、优质、抗病良种
优良品种是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基础。马铃薯不同品种对晚疫病的抗性差异很大,在生产上应根据晚疫病的流行程度,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如中薯3号、紫花851等。同时,要注意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搭配种植具有不同抗性基因的品种,克服由于单一品种抗性丧失造成的巨大损失。
2.2 浸种消毒
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制作消毒水对种薯进行浸种消毒,以防治马铃薯疫病。1 kg种薯用硫酸铜50 mg浸泡10 min,可防治马铃薯环腐病。用35%福·甲(立枯净)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0 min,或用50%异菌脲(扑海因)4 000倍液浸种5 min,可防治马铃薯立枯丝菌核黑痣病[3]。
2.3 对大薯要进行切块
切完一个薯后,用3%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刀具,然后将薯块纵切破开顶部,使切块尽量有顶芽,充分发挥顶芽优势。
3 适时早播,合理密植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历年种植经验,当土温稳定在6 ℃以上时,越早播种产量越高。播种期可用50%辛硫磷乳油0.25 kg对细土30 kg拌匀撒入栽植穴内,先浇水,待药液渗下后栽入种薯防治地下害虫。一般安排在2月中旬播种,5月下旬收获。马铃薯密植规格依品种特性、生产目的合理制定。畦高25~30 cm,畦面宽75~80 cm,两畦间沟宽35~40 cm,株距40 cm,多数采用高畦双行穴播,防止积水,以利排灌,群体优势效应较好的栽植密度是3.75万~4.50万穴/hm2。出苗后若遇低温天气,应及时覆盖稻草保温防冻[4]。
4 实行配方施肥
马铃薯是一种以块茎为经济产品的作物,需钾肥量大。要获得高产,必须做到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合理搭配,按当地土壤条件一般N∶P∶K=2∶1∶3为宜。用有机质含量8%以上的优质农家肥15.0~22.5 t/hm2作底肥;用火烧土22.5 t/hm2和家畜粪7 500 kg/hm2作盖种肥,或用等同氮、磷、钾含量的专用肥、复合肥施于株间作盖种肥,施用时肥料要与种薯间隔5 cm以上。另外,忌用氯化钾。出苗达到80%时,用1%尿素溶液或5%沼液对水浇施提苗。苗高10 cm左右时用尿素75 kg/hm2、复合肥75 kg/hm2加腐熟人粪尿15 t/hm2浇施,并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小培土。现蕾期,马铃薯茎叶生长迅速,地下块茎形成和膨大期养分需要多,应重施追肥1次,并结合中耕进行大培土,此时施肥以钾、氮为主,施腐熟人粪尿或低浓度猪尿水15 t/hm2加三元复合肥150 kg/hm2,或尿素 150~225 kg/hm2、硫酸钾300 kg/hm2,或施中低浓度复合肥600~750 kg/hm2、硫酸钾225 kg/hm2。开花后不再进行根际施肥,若有早衰现象可用0.5%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溶液作根外追肥。后期对镁元素需要量也比较大,若前期高浓度复合肥或有机肥施用量较少时,会发生镁供给不足,应注意纠正。
5 科学管水
马铃薯苗期植株矮小,叶面积不大,耗水量不多,而后期块茎膨大,要求土壤通气。因此,要注意开沟排水,做到雨停沟干,以防积水造成烂薯[5]。但在中期时植株生长旺盛,需水量较多,灌溉可采用沟灌方式,深度以半畦高为主,经常保持土层湿润,以促进植株生长良好。
6 应用化控技术
为了防止马铃薯生长发育期间地上部徒长,以促进地下部块茎膨大,一般苗高30~40 cm,或现蕾前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750 g/hm2对水750 kg/hm2喷施,可达到既增产又提高大中薯率的良好效果。
7 病虫害防治
危害马铃薯的主要病虫害有晚疫病、青枯病、病毒病、小地老虎、蚜虫等[6-7]。晚疫病是马铃薯中后期的一种重要病害,主要防治措施:马铃薯开花前后加强田间检查,发现中心病株立即拔除,其附近植株的病叶也要摘除,一并进行深埋或烧毁,在病穴撒上石灰,然后用1∶1∶200波尔多液对病株周围植株进行喷雾,隔7 d再喷1次,也可用53%金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雾,连续喷3~4次。青枯病是难控制的病害,可用代森锰锌喷雾预防,田间发现病株时立即拔除,并用石灰进行土壤消毒,但主要采用无病种苗、实行轮作等防治措施。病毒病是由蚜虫带毒传染引起的,所以要治蚜防病,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加5%菌毒清300倍液喷雾防治。
8 适期收获
当马铃薯地上茎叶70%~80%落黄衰退时,块茎易与匍匐茎分离,周皮变硬,淀粉、蛋白质及其他干物质含量达到最高限度,而水分含量降低,此时是食用块茎的最适宜收获期。收后摊晾2~3 h,商品薯可放在低温阴凉黑暗处进行短期贮存,此期间避免阳光直晒,以免导致表皮变绿,龙葵素含量增加对人畜造成毒害。
9 参考文献
[1] 吕爽,赵雪莹.讷河市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蔬菜,2012(5):58-59.
[2] 蒋德庆.鲁甸县秋播马铃薯发展对策[J].云南农业,2012(4):17.
[3] 张敏.优质稻-秋马铃薯-春甜玉米一年三熟高效栽培模式[J].云南农业,2012(4):18-19.
[4] 穆素芬,张馨月.玉米间作马铃薯及氮肥利用对作物生物量的影响[J].云南农业,2012(4):32-34.
[5] 江劲松.脱毒马铃薯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2012(4):38-39.
[6] 李静安.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2012(4):45.
[7] 林永忠.冬马铃薯高产栽培优化集成技术 [J].现代农业科技,2012(6):138,140.
关键词 马铃薯;春种;无公害;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6-0091-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自我保护意识及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无公害农产品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因此,推广马铃薯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前景广阔。马铃薯是寿宁县仅次于水稻、甘薯之后的第三大粮食作物,同时又是主要的春种蔬菜作物之一。该县常年种植马铃薯150 hm2,产量2 000~2 600 t,自2007年开始推广此项技术以来,已取得很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现将当地春马铃薯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 选好地块,精细整地
选择距医院5 km、工厂5 km、公路1 km以上,生态环境好,水源清洁,排灌方便,阳光充足,无重金属和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肥力中等以上,且2~3年内未种过辣椒、茄子等茄科作物的砂壤土或壤土田块。若是单季稻收获后的冬闲田,整地前要冬翻晒白,促进土壤氧化还原。马铃薯根系和块茎生长需要的氧气高于一般作物。因此,整地质量好坏是一项关键基础措施。整地应做到深耕、细致、耙平,达到土壤细碎、耕层内无植株残根,畦中央略高,保住墒情,待播种[1-2]。
2 选用良种,种薯处理
2.1 选用高产、优质、抗病良种
优良品种是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基础。马铃薯不同品种对晚疫病的抗性差异很大,在生产上应根据晚疫病的流行程度,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如中薯3号、紫花851等。同时,要注意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搭配种植具有不同抗性基因的品种,克服由于单一品种抗性丧失造成的巨大损失。
2.2 浸种消毒
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制作消毒水对种薯进行浸种消毒,以防治马铃薯疫病。1 kg种薯用硫酸铜50 mg浸泡10 min,可防治马铃薯环腐病。用35%福·甲(立枯净)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0 min,或用50%异菌脲(扑海因)4 000倍液浸种5 min,可防治马铃薯立枯丝菌核黑痣病[3]。
2.3 对大薯要进行切块
切完一个薯后,用3%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刀具,然后将薯块纵切破开顶部,使切块尽量有顶芽,充分发挥顶芽优势。
3 适时早播,合理密植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历年种植经验,当土温稳定在6 ℃以上时,越早播种产量越高。播种期可用50%辛硫磷乳油0.25 kg对细土30 kg拌匀撒入栽植穴内,先浇水,待药液渗下后栽入种薯防治地下害虫。一般安排在2月中旬播种,5月下旬收获。马铃薯密植规格依品种特性、生产目的合理制定。畦高25~30 cm,畦面宽75~80 cm,两畦间沟宽35~40 cm,株距40 cm,多数采用高畦双行穴播,防止积水,以利排灌,群体优势效应较好的栽植密度是3.75万~4.50万穴/hm2。出苗后若遇低温天气,应及时覆盖稻草保温防冻[4]。
4 实行配方施肥
马铃薯是一种以块茎为经济产品的作物,需钾肥量大。要获得高产,必须做到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合理搭配,按当地土壤条件一般N∶P∶K=2∶1∶3为宜。用有机质含量8%以上的优质农家肥15.0~22.5 t/hm2作底肥;用火烧土22.5 t/hm2和家畜粪7 500 kg/hm2作盖种肥,或用等同氮、磷、钾含量的专用肥、复合肥施于株间作盖种肥,施用时肥料要与种薯间隔5 cm以上。另外,忌用氯化钾。出苗达到80%时,用1%尿素溶液或5%沼液对水浇施提苗。苗高10 cm左右时用尿素75 kg/hm2、复合肥75 kg/hm2加腐熟人粪尿15 t/hm2浇施,并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小培土。现蕾期,马铃薯茎叶生长迅速,地下块茎形成和膨大期养分需要多,应重施追肥1次,并结合中耕进行大培土,此时施肥以钾、氮为主,施腐熟人粪尿或低浓度猪尿水15 t/hm2加三元复合肥150 kg/hm2,或尿素 150~225 kg/hm2、硫酸钾300 kg/hm2,或施中低浓度复合肥600~750 kg/hm2、硫酸钾225 kg/hm2。开花后不再进行根际施肥,若有早衰现象可用0.5%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溶液作根外追肥。后期对镁元素需要量也比较大,若前期高浓度复合肥或有机肥施用量较少时,会发生镁供给不足,应注意纠正。
5 科学管水
马铃薯苗期植株矮小,叶面积不大,耗水量不多,而后期块茎膨大,要求土壤通气。因此,要注意开沟排水,做到雨停沟干,以防积水造成烂薯[5]。但在中期时植株生长旺盛,需水量较多,灌溉可采用沟灌方式,深度以半畦高为主,经常保持土层湿润,以促进植株生长良好。
6 应用化控技术
为了防止马铃薯生长发育期间地上部徒长,以促进地下部块茎膨大,一般苗高30~40 cm,或现蕾前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750 g/hm2对水750 kg/hm2喷施,可达到既增产又提高大中薯率的良好效果。
7 病虫害防治
危害马铃薯的主要病虫害有晚疫病、青枯病、病毒病、小地老虎、蚜虫等[6-7]。晚疫病是马铃薯中后期的一种重要病害,主要防治措施:马铃薯开花前后加强田间检查,发现中心病株立即拔除,其附近植株的病叶也要摘除,一并进行深埋或烧毁,在病穴撒上石灰,然后用1∶1∶200波尔多液对病株周围植株进行喷雾,隔7 d再喷1次,也可用53%金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雾,连续喷3~4次。青枯病是难控制的病害,可用代森锰锌喷雾预防,田间发现病株时立即拔除,并用石灰进行土壤消毒,但主要采用无病种苗、实行轮作等防治措施。病毒病是由蚜虫带毒传染引起的,所以要治蚜防病,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加5%菌毒清300倍液喷雾防治。
8 适期收获
当马铃薯地上茎叶70%~80%落黄衰退时,块茎易与匍匐茎分离,周皮变硬,淀粉、蛋白质及其他干物质含量达到最高限度,而水分含量降低,此时是食用块茎的最适宜收获期。收后摊晾2~3 h,商品薯可放在低温阴凉黑暗处进行短期贮存,此期间避免阳光直晒,以免导致表皮变绿,龙葵素含量增加对人畜造成毒害。
9 参考文献
[1] 吕爽,赵雪莹.讷河市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蔬菜,2012(5):58-59.
[2] 蒋德庆.鲁甸县秋播马铃薯发展对策[J].云南农业,2012(4):17.
[3] 张敏.优质稻-秋马铃薯-春甜玉米一年三熟高效栽培模式[J].云南农业,2012(4):18-19.
[4] 穆素芬,张馨月.玉米间作马铃薯及氮肥利用对作物生物量的影响[J].云南农业,2012(4):32-34.
[5] 江劲松.脱毒马铃薯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2012(4):38-39.
[6] 李静安.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2012(4):45.
[7] 林永忠.冬马铃薯高产栽培优化集成技术 [J].现代农业科技,2012(6):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