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
分局接到了新赛中心一位教授的电话。那位教授去阿拉斯加乘游轮度假,今天回来上班发现电子邮箱有李蔓几天前发给他的一个邮件。信上提到她的自杀意图。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情况,戴尼斯立即掉头赶往新赛医学中心。
新赛中心位于比华利山庄,是洛杉矶县管辖的一个行政区,东边紧挨着影城好莱坞。由于很多好莱坞的明星、导演和电影老板居住于此,比华利山庄是名闻遐迩的富人区,也是一个热闹非凡的旅游景区。与邻区相比,这里的街道明显宽阔。路边高大整齐的树木、绿茵的草地和鲜艳夺目的花丛好像是另外一个世界。
作为美国西部最大的私立医院,新赛医学中心不仅在临床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医学研究也很出色。其研究项目得到美国联邦政府和不少医学基金会的支持,每年获得的经费在五千万美元以上。除了一些著名的学府,好像没有几家医学中心有新赛的科研力量。新赛西边不远处就是UCLA。大概是距离的关系,新赛与UCLA的关系非常密切。新赛的许多学科带头人都是UCLA的兼职教授。维尔考科斯教授就是其中一位。他是UCLA分子遗传中心的教授,同时也是新赛分子遗传研究所的所长。李蔓和她的导师豪瑟教授都隶属于这个研究所。也就是说,维尔考科斯是豪瑟的老板。
戴尼斯在一座外科大楼后面找到了戴维斯医学实验大楼。这是是一座六层的建筑,全部是医学研究的实验室。个个室内都有穿着白大褂的工作人员在各种实验仪器和大大小小的试剂器皿之间不停地穿梭着。分子生物方面的几个研究机构都在这座建筑里面,也是李蔓生前的工作场所。
戴尼斯在维尔考科斯五楼的办公室看到了李蔓的邮件。
尊敬的维尔考科斯教授:
我决定离开这个世界。我不是不珍惜生命,而是不想继续痛苦下去。我的痛苦来自于疾病,也来自所受的污辱。我走之前必须让你知道,我受到我的导师和老板豪瑟教授的性骚扰。他通过各种不道德的手段引诱和胁迫我。给我的工作、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难堪。他每一次的举动都加重我的抑郁症状。我是一个懦弱的女子,我不能勇敢与他斗争。我的身体状况不好,难于去别的地方找工作。我不仅不能料理我的家庭,照看自己的孩子,还成了家里的负担。抗抑郁的药物治疗已经失去了效力,加上豪瑟教授的淫威,我只能以死给自己解脱。
我希望你和研究所能采取措施,不要让其他人受到豪瑟的骚扰和伤害,不要让新赛医学中心的名誉被他的行为玷污。
永别了!
蔓蒂·李
邮件发送的时间是周三凌晨1点5分,李蔓很可能是发完这个邮件后割腕的。根据法医的判断,李蔓的死亡时间在周二半夜到周三凌晨4点之间。这个邮件是要揭露豪瑟教授对她的骚扰,同时也表明她要自杀,因此可以看作是她的遗书。当然,豪瑟是否真的骚扰过李蔓,是否像李蔓描写的那样,还有待调查。
“你是不是很吃惊你们研究所会出现这样的事情?蔓蒂或者其他人以前有没有向你反映过,豪瑟骚扰蔓蒂或者其他女性?”戴尼斯问维尔考科斯教授。
“何止吃惊,我差点晕了过去。”维尔考科斯在他的办公室里面来回踱步。“以前就听说过他对有些女生过分亲热。我一直觉得那是误会或者谣言。”
他走到桌子前一屁股坐到椅子上继续说道:“我们从不允许师生之间或者上下级之间有男女私情。如果两个人都是单身而且真的相爱,那么其中一方必须回避这种工作关系。要么学生转到别的导师下面,要么这个导师走人。至于豪瑟教授,他是个有妇之夫,更不应该了。”
“你听到的传闻有没有蔓蒂?”
“我听到过两三个女生的名字。有两个已经离开了,最近的一个好像是那个新来的丽莎。没听说过有蔓蒂什么事。”
“那你们有没有告诫或者处分过豪瑟教授?”
“没有。因为全是传闻,没有一个当事人或者证人站出来过。蔓蒂这封信是我收到的唯一的揭发信,可是她已经不在了。如果不能证实这信上所写的,我们还是拿他没有办法。豪瑟教授在细胞免疫学方面很有造诣和影响力,每年给我们争取到上百万美元的研究经费。我们不想仅凭一封信把他逼走。”
“完全理解。我们不想冤枉任何人,但这毕竟是涉及到一个人的生命。为了澄清豪瑟教授,也为了法律的公正,我们还要进一步调查。我可以找豪瑟教授谈谈吗?”戴尼斯其实并不需要维尔考科斯的批准。他这样问是为了取得他更好的配合。
“那样最好。不管什么样的调查结果,我希望尽快能澄清这个事情。我也不希望这种事情传出去。”
维尔考科斯的行政助理把戴尼斯招呼到五层西侧的一个小会议室,然后通知豪瑟教授上五楼“开个会”。
豪瑟教授坚决否认他对李蔓或者其他学生有过任何不正当的言行,更没有男女之间的瓜葛。
“我这几年招收的学生基本上都来自中国。客观的原因是申请医学基础研究的高学历人才多半来自中国。那里的医学院校和生物专业培养了大批的研究型人才,其中很多来美国留学。不信你去调查一下,美国的大学里面,不论公立还是私立,不论一流的还是二流的,只要有医学基础研究的专业,就一定有中国来的学生。从主观来讲,我承认我喜欢中国女生。她们个个都很聪明好学,干实验室的工作踏实认真、一丝不苟。在生活上我也喜欢和她们交往。有时会请她们吃饭、听音乐会或者打高尔夫。可是,我从来没有性骚扰过任何人。从来没有!”豪瑟教授越说越激动。他看样子有五十好几了,头顶上的头发已经为数不多。
“你怎样解释蔓蒂发给维尔考科斯教授的这个邮件?”戴尼斯把印出来信放在豪瑟面前。
“完全是一派胡言!”豪瑟看完就一巴掌拍在了那张纸上。“我不知道她为什么要诬陷我。也许是她的精神已经很不正常了。别忘了她是个精神有问题的人,除了抑郁症说不定会有其它精神问题。你们难道要相信一个精神病人的无稽之谈?”
“根据医生分析,蔓蒂患的是抑郁症,是情绪障碍,她没有思维障碍疾病。”戴尼斯把刚刚学到的知识用上了。
这几天他除了从杰西卡和弗兰克教授那里学了一些抑郁症方面的知识外,晚上还在一个医学网站上浏览了精神病的概况。常见的精神病大致分为两大类型:情绪紊乱与思维紊乱。最有代表性的情绪紊乱是抑郁症,最典型的思维紊乱是精神分裂症。两类疾病都会影响病人的思维方式和情绪。主要的区别在于抑郁症是对真实事件或语言的情绪反映,而精神分裂症所反映的可能是根本不存在的事情。比如,精神分裂的病人会听见一种恐吓的声音,或者看见有个人拿着凶器来追杀自己,其实那个声音根本没有,那个拿凶器的人也根本不存在。精神分裂的人也可能会臆造出很多不存在或者没有发生过的事情,但抑郁症患者只会是自己情绪的沮丧和失落,而不会有那些幻觉、幻视和臆造。
“你最后一次见到蔓蒂是哪一天?”
“大概是十天以前。”豪瑟想了一下,“她上周一打电话请了病假。”
“她在家休息期间,你和她有没有联系,比如打电话、发短信、或者电子邮件?”
“没有!”豪瑟扶了一下眼镜。“员工在家休息,我从不打扰。她几个月前住院,我去看过一次。她经常因病在家休息,我已经习以为常了,从来没有去过她的家。”
“你礼拜一和礼拜二在什么地方?”
“我去芝加哥参加一个会议。礼拜一黎明就去了机场,礼拜三晚上十点多才回来。”
“有人和你同行吗?”
“我带了一个学生去的,她叫丽莎。需要的话,我可以提供五、六个参加会议的人名字,他们都可以为我作证。”
李蔓周一上午给弗兰克教授打电话时候还没有明显异常。如果豪瑟在周一下和周二这两天没有与李蔓接触,那么李蔓的自杀与豪瑟应该没有直接关系。
可是李蔓为什么临死前会写那封信?一种情况是以前豪瑟确实骚扰过她,临别前想把这事捅出去。戴尼斯觉得这种假设不合情理。如果自杀是其它的原因,临死前要控诉或揭露的首先应该是让她绝望的那个心理打击,而不是以前发生的不愉快事情。他突然对这封邮件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有可能是别人以李蔓的名义发邮件给维尔考科斯教授。
进入别人的电子邮箱然后以那个人的名义发布信息的事情经常发生。许多熟悉电脑的人可以做到,更别说那些“黑客”了。他必须通知分局的技术部门检查李蔓的电脑,看看有没有被侵入的迹象。最好能查出是什么人干的。这个人必然熟悉李蔓,也熟悉豪瑟教授。最大的可能就是李蔓的同事了。
戴尼斯决定接触一下李蔓的同事们。他对豪瑟教授说:“你不介意的话,我想找你的学生和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谈谈。”
“去吧、去吧。听听他们怎样评价我。”
(八)
维尔考科斯教授的助理给戴尼斯提供了一份花名册,上面有豪瑟实验室的所有人员。他继续呆在那个会议室里面,按照名单一个个与那些学生和员工面谈。正如豪瑟教授所说,他的五、六名研究助理、博士后和博士生全是中国大陆来的女性。
瑞柏卡姓梁,是位博士后。三十好几了,很憨厚的样子,自始至终带着笑容。她在这里工作了五个年头,对豪瑟教授赞赏有加。
“他这个人,非常喜欢中国文化。对我们中国来的学生特别关照。”
“他对蔓蒂怎么样?有没有发现他对她有过不恰当的言行?”
“老板对大家对一样啦。没有任何不恰当的做法。没有。”瑞柏卡使劲摇头。
“丽莎呢?他和豪瑟教授的关系如何?”戴尼斯想起维尔考科斯提到的那个新来的女生。
“她来的时间不长,老板对她多关照是理所当然的。那有什么呀?我不觉得有什么不好。她很聪明,英语说的很地道。出去参加学术会议,她出去的机会多,可以理解呀!毕竟需要语言好的人去讲我们的研究成果。”在美国研究机构,博士后的工资一般都来自导师的研究经费,所以大家都习惯称导师为老板。
“明白了。”戴尼斯听出了瑞柏卡的弦外之音。这位女士对老板的偏心有点不满,但不至于写那样的信把豪瑟赶出这个研究所。
后面来的两位都是博士生兼研究助理。两个人的回答与瑞柏卡基本一致:豪瑟教授是位了不起的导师,学术上很有名气,能跟着他是福气;她们没有发现他对李蔓有什么不好的举动,也没有发现他们之间有特殊关系;老板对丽莎的照顾的确有些过分。
下面一位的回答却是大相径庭。苏西姓王,是位高级研究员。她说豪瑟教授心术不正,他招收女生别有用心。中国学生们背后都叫他“好色”。他的第一个中国来的博士生是位亭亭玉立的大连姑娘,清纯的模样很漂亮。那女孩一来,豪瑟又是请吃饭、又是送鲜花,还要带她乘豪华游轮去墨西哥玩。那女孩没有上钩,很快转学去了北卡罗拉纳大学。豪瑟吃了闭门羹,并不甘心,连续招了好几位中国来的博士生和博士后,全是女生。
“他是不是给每个女生都送鲜花、请吃饭?”
“那倒没有。他招有些人是来干活的,他有这么多课题需要完成呀!但有些人明摆着是花瓶。”苏西说话声音洪亮,伴着胖人独有的胸腔共鸣。看她那五大三粗的体魄,估计她不是花瓶。
“那你觉得蔓蒂是干活的,还是花瓶?”戴尼斯关心的还是李蔓。
“蔓蒂工作很努力,一丝不苟的,是个搞研究的人才。她不算漂亮,但很有气质,举止很优雅,刚来时很招豪瑟教授喜欢。有一次大家在一起吃饭,我们都说蔓蒂怎么老是愁容满面的,像《红楼梦》中的那个林妹妹。豪瑟没有听懂,我们几个人合着把红楼梦的故事给他大致讲了。然后豪瑟教授说他和贾宝玉一样,喜欢的就是那种面带忧愁的女性。那不等于说他喜欢蔓蒂吗?”
戴尼斯也不知道《红楼梦》讲的是什么故事,他也不感兴趣苏西的猜测。他需要的是证人和证据。
“有没有看到豪瑟教授对蔓蒂有性骚扰的行为?”戴尼斯直截了当地问。
“那种事情我们怎么能看到呢?”苏西半张着嘴表示对这个问题的惊讶。
“你没有看到过,但是你觉得有可能,是吧?”
“可以这么说。不过自从丽莎来了之后,豪瑟教授情移别处了。”苏西说,“一个水性杨花的女生,碰上了一个喜欢沾花惹草的导师,能不出事吗?不久俩人就打成一片。老板在安排工作和实验设备上对她明显偏袒。他甚至把蔓蒂的研究成果挂上了丽莎的名字,而且还放在蔓蒂的前面。欺人太甚啦!”
苏西说,丽莎基本不用自己动手操作实验。老板给她雇了一名实验助理,省得她亲自去折腾那些大白鼠。丽莎于是就成天泡在老板的办公室里。其他人找老板询问事情,还得等她从办公室出来。经常是等了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等着那扇难以开启的门。
戴尼斯不明白为什么苏西所言与前面几位有如此大的出入。他问了另外一个问题:“王博士,你的职称是高级研究员,其他人都是博士后或者研究助理。能否问一下,你的职称与她们的有什么区别?”
“我算是永久雇员,工资来源于研究所。其她人都是豪瑟教授的学生,她们的工资来自豪瑟教授的研究经费。她们都在培训阶段,如果豪瑟的课题结束,她们还得另寻出路。”
“明白了。”苏西之所以敢这样揭发豪瑟,是因为她无所顾忌。“对于豪瑟教授的不公正,你有没有向研究所或者新赛的人事部门反映过?”
“谁去惹那闲事?再说了,他会有很多理由去为自己辩解。”
即便是无所顾忌,这个苏西也不想去当那个“吹哨子的人”(美俚:告密者),戴尼斯想。但是,苏西有动机,她恨豪瑟教授,所以有可能以李蔓的名义写这封信。如果把李蔓的死归罪于豪瑟的骚扰,这边死无对证,那边有口难辩。问题是,李蔓的死是第二天下午才被发现的。她在凌晨一点钟怎么敢替李蔓写遗书。她必须知道李蔓已经死了才能发那样的信。也许她头天晚上告诉了李蔓什么不好的消息,预计李蔓听了会受不了。可是,她如何才能知道李蔓确实自杀了?难道她半夜去李蔓家敲门?
“蔓蒂最近在家休息,你们有没有接触?”
“没有啊!我和她平常也不密切,很少给她打电话。”
“能记得你周二白天和晚上都去过什么地方吗?”
“白天肯定在实验室上班。我每天八点多上班,一直到六点以后才下班。晚上在家做饭、吃饭、睡觉。怎么,对我有怀疑?李蔓不是自杀的吗,你们还在找嫌疑人?”苏西的神情紧张起来。
戴尼斯没有回答苏西的问题。他继续问道:“那天晚上你肯定没有离开过家,也没有打过电话?”
“肯定没有离开过家。我一般周末的时候去朋友家打扑克,平常晚上很少出去。如果出去我一定记得。你可以问我丈夫和孩子。我始终和他们在一起。至于打电话的事情,我经常打电话和朋友聊天,但是肯定没有给蔓蒂打过。你们警察不是可以查电话记录吗?”
“电话记录是个人隐私,我们不能随便查。如果案情需要,我们必须经过法官批准。”戴尼斯起身与苏西握手告别。“谢谢你的时间,王博士。”
“查我的电话吧,我不怕!我没有什么隐藏的。”苏西说完就气呼呼走了。
最后一位进来的是丽莎,她带来了一股清香,也带给戴尼斯眼前一亮。她上身穿了粉红色的吊带衫,下面配了浅蓝色的短裙,与白皙的肌肤相互映衬。说不上是她苗条而不瘦削的身段,是她走路时风摆扬柳的姿态,是那双镶嵌在清秀脸庞上动人的眼睛,还是所有那些因素的综合,让戴尼斯觉得一阵心跳。他和美女面对面时总会有这样的感觉。
戴尼斯定了定神,再瞧了一眼那个花名单。丽莎的全名是丽莎·哈瑞斯。一位亚裔女性冠着西方人的姓必然是与西方人结婚后随了夫姓。这个并不奇怪,他也没有必要对丽莎的背景刨根问底,因为他的目的是调查豪瑟与李蔓的关系。至于丽莎与豪瑟之间可能存在的暧昧关系与本案无关,也不是警察管的事情。
丽莎说她来新赛时间不长,没有发现豪瑟教授与李蔓有任何特殊关系。她证实了豪瑟的说法,他们是周一凌晨乘联合航空公司的航班去芝加哥的。周三返回,到家已经深夜了。
丽莎主动谈起她与豪瑟的关系:“你可能听到别人议论我和豪瑟教授的关系。我们关系比较近是因为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课题的思路和方法,有时是激烈的争论。可能是由于我来美国时间比较久,加上我的前夫是美国人,我的言行与其他中国学生不太一样。”
“怎么不一样?”戴尼斯好奇地问。
“比如啊,”丽莎理了一下前额的头发。“从中国来的学生往往都对老师唯命是从,喜欢埋头学习和工作,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想法。尤其是想法与老师的不一致时,他们不敢说出来。我正好相反,越是不一样的我越要讲,不回避与导师的分歧。”
“你怎样看蔓蒂?”戴尼斯换了个问题。
“说实话,我们俩不是好朋友。可是在一起工作快一年了,还是有情谊的。她突然离去,我很难过。”丽莎的双眼闪烁着泪花,显得更加妩媚。
(九)
戴尼斯基本排除了豪瑟教授的直接责任,因为李蔓自杀之前的两天他根本不在洛杉矶,不可能是因为他的性骚扰导致李蔓突然自杀的。即使他以前确实骚扰过李蔓,那只不过是违反了职业道德和新赛的规章制度而已。
至于那封发给维尔考科斯的邮件,他越来越觉得是别人干的。他需要查出发送那个邮件的电脑,然后顺藤摸瓜找到那个冒名者。那封邮件是从李蔓注册的雅虎网站发出来的。雅虎管理员应该能给警方提供发送电脑的IP地址。
戴尼斯把调查的进展和自己的想法给雷格曼警司作了汇报,并请求他协助申请一张搜查证。他要检查李蔓的电脑,同时要看她家沙发后面是不是真有两片药。
“我看过法医的检查报告,没有发现死者有过中毒或者药物过量。他们同意我们自杀的判断。”雷格曼在电话上说,“你是凶杀科的警探,不要在诬陷和身份盗窃罪上花费太多时间。考虑一下要不要转交给其它科室。”
“明白,警司。我是想在她的电脑上顺便查一下其它可能的线索,比如她最后两天和谁有过接触,收到过什么样的邮件。”
“祝你好运!”雷格曼说完就挂了电话。
第二天下班前戴尼斯拿到了搜查证。他匆匆吃了晚饭便带了两个警员直奔贝尔汉姆街。
(未完待续)
分局接到了新赛中心一位教授的电话。那位教授去阿拉斯加乘游轮度假,今天回来上班发现电子邮箱有李蔓几天前发给他的一个邮件。信上提到她的自杀意图。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情况,戴尼斯立即掉头赶往新赛医学中心。
新赛中心位于比华利山庄,是洛杉矶县管辖的一个行政区,东边紧挨着影城好莱坞。由于很多好莱坞的明星、导演和电影老板居住于此,比华利山庄是名闻遐迩的富人区,也是一个热闹非凡的旅游景区。与邻区相比,这里的街道明显宽阔。路边高大整齐的树木、绿茵的草地和鲜艳夺目的花丛好像是另外一个世界。
作为美国西部最大的私立医院,新赛医学中心不仅在临床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医学研究也很出色。其研究项目得到美国联邦政府和不少医学基金会的支持,每年获得的经费在五千万美元以上。除了一些著名的学府,好像没有几家医学中心有新赛的科研力量。新赛西边不远处就是UCLA。大概是距离的关系,新赛与UCLA的关系非常密切。新赛的许多学科带头人都是UCLA的兼职教授。维尔考科斯教授就是其中一位。他是UCLA分子遗传中心的教授,同时也是新赛分子遗传研究所的所长。李蔓和她的导师豪瑟教授都隶属于这个研究所。也就是说,维尔考科斯是豪瑟的老板。
戴尼斯在一座外科大楼后面找到了戴维斯医学实验大楼。这是是一座六层的建筑,全部是医学研究的实验室。个个室内都有穿着白大褂的工作人员在各种实验仪器和大大小小的试剂器皿之间不停地穿梭着。分子生物方面的几个研究机构都在这座建筑里面,也是李蔓生前的工作场所。
戴尼斯在维尔考科斯五楼的办公室看到了李蔓的邮件。
尊敬的维尔考科斯教授:
我决定离开这个世界。我不是不珍惜生命,而是不想继续痛苦下去。我的痛苦来自于疾病,也来自所受的污辱。我走之前必须让你知道,我受到我的导师和老板豪瑟教授的性骚扰。他通过各种不道德的手段引诱和胁迫我。给我的工作、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难堪。他每一次的举动都加重我的抑郁症状。我是一个懦弱的女子,我不能勇敢与他斗争。我的身体状况不好,难于去别的地方找工作。我不仅不能料理我的家庭,照看自己的孩子,还成了家里的负担。抗抑郁的药物治疗已经失去了效力,加上豪瑟教授的淫威,我只能以死给自己解脱。
我希望你和研究所能采取措施,不要让其他人受到豪瑟的骚扰和伤害,不要让新赛医学中心的名誉被他的行为玷污。
永别了!
蔓蒂·李
邮件发送的时间是周三凌晨1点5分,李蔓很可能是发完这个邮件后割腕的。根据法医的判断,李蔓的死亡时间在周二半夜到周三凌晨4点之间。这个邮件是要揭露豪瑟教授对她的骚扰,同时也表明她要自杀,因此可以看作是她的遗书。当然,豪瑟是否真的骚扰过李蔓,是否像李蔓描写的那样,还有待调查。
“你是不是很吃惊你们研究所会出现这样的事情?蔓蒂或者其他人以前有没有向你反映过,豪瑟骚扰蔓蒂或者其他女性?”戴尼斯问维尔考科斯教授。
“何止吃惊,我差点晕了过去。”维尔考科斯在他的办公室里面来回踱步。“以前就听说过他对有些女生过分亲热。我一直觉得那是误会或者谣言。”
他走到桌子前一屁股坐到椅子上继续说道:“我们从不允许师生之间或者上下级之间有男女私情。如果两个人都是单身而且真的相爱,那么其中一方必须回避这种工作关系。要么学生转到别的导师下面,要么这个导师走人。至于豪瑟教授,他是个有妇之夫,更不应该了。”
“你听到的传闻有没有蔓蒂?”
“我听到过两三个女生的名字。有两个已经离开了,最近的一个好像是那个新来的丽莎。没听说过有蔓蒂什么事。”
“那你们有没有告诫或者处分过豪瑟教授?”
“没有。因为全是传闻,没有一个当事人或者证人站出来过。蔓蒂这封信是我收到的唯一的揭发信,可是她已经不在了。如果不能证实这信上所写的,我们还是拿他没有办法。豪瑟教授在细胞免疫学方面很有造诣和影响力,每年给我们争取到上百万美元的研究经费。我们不想仅凭一封信把他逼走。”
“完全理解。我们不想冤枉任何人,但这毕竟是涉及到一个人的生命。为了澄清豪瑟教授,也为了法律的公正,我们还要进一步调查。我可以找豪瑟教授谈谈吗?”戴尼斯其实并不需要维尔考科斯的批准。他这样问是为了取得他更好的配合。
“那样最好。不管什么样的调查结果,我希望尽快能澄清这个事情。我也不希望这种事情传出去。”
维尔考科斯的行政助理把戴尼斯招呼到五层西侧的一个小会议室,然后通知豪瑟教授上五楼“开个会”。
豪瑟教授坚决否认他对李蔓或者其他学生有过任何不正当的言行,更没有男女之间的瓜葛。
“我这几年招收的学生基本上都来自中国。客观的原因是申请医学基础研究的高学历人才多半来自中国。那里的医学院校和生物专业培养了大批的研究型人才,其中很多来美国留学。不信你去调查一下,美国的大学里面,不论公立还是私立,不论一流的还是二流的,只要有医学基础研究的专业,就一定有中国来的学生。从主观来讲,我承认我喜欢中国女生。她们个个都很聪明好学,干实验室的工作踏实认真、一丝不苟。在生活上我也喜欢和她们交往。有时会请她们吃饭、听音乐会或者打高尔夫。可是,我从来没有性骚扰过任何人。从来没有!”豪瑟教授越说越激动。他看样子有五十好几了,头顶上的头发已经为数不多。
“你怎样解释蔓蒂发给维尔考科斯教授的这个邮件?”戴尼斯把印出来信放在豪瑟面前。
“完全是一派胡言!”豪瑟看完就一巴掌拍在了那张纸上。“我不知道她为什么要诬陷我。也许是她的精神已经很不正常了。别忘了她是个精神有问题的人,除了抑郁症说不定会有其它精神问题。你们难道要相信一个精神病人的无稽之谈?”
“根据医生分析,蔓蒂患的是抑郁症,是情绪障碍,她没有思维障碍疾病。”戴尼斯把刚刚学到的知识用上了。
这几天他除了从杰西卡和弗兰克教授那里学了一些抑郁症方面的知识外,晚上还在一个医学网站上浏览了精神病的概况。常见的精神病大致分为两大类型:情绪紊乱与思维紊乱。最有代表性的情绪紊乱是抑郁症,最典型的思维紊乱是精神分裂症。两类疾病都会影响病人的思维方式和情绪。主要的区别在于抑郁症是对真实事件或语言的情绪反映,而精神分裂症所反映的可能是根本不存在的事情。比如,精神分裂的病人会听见一种恐吓的声音,或者看见有个人拿着凶器来追杀自己,其实那个声音根本没有,那个拿凶器的人也根本不存在。精神分裂的人也可能会臆造出很多不存在或者没有发生过的事情,但抑郁症患者只会是自己情绪的沮丧和失落,而不会有那些幻觉、幻视和臆造。
“你最后一次见到蔓蒂是哪一天?”
“大概是十天以前。”豪瑟想了一下,“她上周一打电话请了病假。”
“她在家休息期间,你和她有没有联系,比如打电话、发短信、或者电子邮件?”
“没有!”豪瑟扶了一下眼镜。“员工在家休息,我从不打扰。她几个月前住院,我去看过一次。她经常因病在家休息,我已经习以为常了,从来没有去过她的家。”
“你礼拜一和礼拜二在什么地方?”
“我去芝加哥参加一个会议。礼拜一黎明就去了机场,礼拜三晚上十点多才回来。”
“有人和你同行吗?”
“我带了一个学生去的,她叫丽莎。需要的话,我可以提供五、六个参加会议的人名字,他们都可以为我作证。”
李蔓周一上午给弗兰克教授打电话时候还没有明显异常。如果豪瑟在周一下和周二这两天没有与李蔓接触,那么李蔓的自杀与豪瑟应该没有直接关系。
可是李蔓为什么临死前会写那封信?一种情况是以前豪瑟确实骚扰过她,临别前想把这事捅出去。戴尼斯觉得这种假设不合情理。如果自杀是其它的原因,临死前要控诉或揭露的首先应该是让她绝望的那个心理打击,而不是以前发生的不愉快事情。他突然对这封邮件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有可能是别人以李蔓的名义发邮件给维尔考科斯教授。
进入别人的电子邮箱然后以那个人的名义发布信息的事情经常发生。许多熟悉电脑的人可以做到,更别说那些“黑客”了。他必须通知分局的技术部门检查李蔓的电脑,看看有没有被侵入的迹象。最好能查出是什么人干的。这个人必然熟悉李蔓,也熟悉豪瑟教授。最大的可能就是李蔓的同事了。
戴尼斯决定接触一下李蔓的同事们。他对豪瑟教授说:“你不介意的话,我想找你的学生和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谈谈。”
“去吧、去吧。听听他们怎样评价我。”
(八)
维尔考科斯教授的助理给戴尼斯提供了一份花名册,上面有豪瑟实验室的所有人员。他继续呆在那个会议室里面,按照名单一个个与那些学生和员工面谈。正如豪瑟教授所说,他的五、六名研究助理、博士后和博士生全是中国大陆来的女性。
瑞柏卡姓梁,是位博士后。三十好几了,很憨厚的样子,自始至终带着笑容。她在这里工作了五个年头,对豪瑟教授赞赏有加。
“他这个人,非常喜欢中国文化。对我们中国来的学生特别关照。”
“他对蔓蒂怎么样?有没有发现他对她有过不恰当的言行?”
“老板对大家对一样啦。没有任何不恰当的做法。没有。”瑞柏卡使劲摇头。
“丽莎呢?他和豪瑟教授的关系如何?”戴尼斯想起维尔考科斯提到的那个新来的女生。
“她来的时间不长,老板对她多关照是理所当然的。那有什么呀?我不觉得有什么不好。她很聪明,英语说的很地道。出去参加学术会议,她出去的机会多,可以理解呀!毕竟需要语言好的人去讲我们的研究成果。”在美国研究机构,博士后的工资一般都来自导师的研究经费,所以大家都习惯称导师为老板。
“明白了。”戴尼斯听出了瑞柏卡的弦外之音。这位女士对老板的偏心有点不满,但不至于写那样的信把豪瑟赶出这个研究所。
后面来的两位都是博士生兼研究助理。两个人的回答与瑞柏卡基本一致:豪瑟教授是位了不起的导师,学术上很有名气,能跟着他是福气;她们没有发现他对李蔓有什么不好的举动,也没有发现他们之间有特殊关系;老板对丽莎的照顾的确有些过分。
下面一位的回答却是大相径庭。苏西姓王,是位高级研究员。她说豪瑟教授心术不正,他招收女生别有用心。中国学生们背后都叫他“好色”。他的第一个中国来的博士生是位亭亭玉立的大连姑娘,清纯的模样很漂亮。那女孩一来,豪瑟又是请吃饭、又是送鲜花,还要带她乘豪华游轮去墨西哥玩。那女孩没有上钩,很快转学去了北卡罗拉纳大学。豪瑟吃了闭门羹,并不甘心,连续招了好几位中国来的博士生和博士后,全是女生。
“他是不是给每个女生都送鲜花、请吃饭?”
“那倒没有。他招有些人是来干活的,他有这么多课题需要完成呀!但有些人明摆着是花瓶。”苏西说话声音洪亮,伴着胖人独有的胸腔共鸣。看她那五大三粗的体魄,估计她不是花瓶。
“那你觉得蔓蒂是干活的,还是花瓶?”戴尼斯关心的还是李蔓。
“蔓蒂工作很努力,一丝不苟的,是个搞研究的人才。她不算漂亮,但很有气质,举止很优雅,刚来时很招豪瑟教授喜欢。有一次大家在一起吃饭,我们都说蔓蒂怎么老是愁容满面的,像《红楼梦》中的那个林妹妹。豪瑟没有听懂,我们几个人合着把红楼梦的故事给他大致讲了。然后豪瑟教授说他和贾宝玉一样,喜欢的就是那种面带忧愁的女性。那不等于说他喜欢蔓蒂吗?”
戴尼斯也不知道《红楼梦》讲的是什么故事,他也不感兴趣苏西的猜测。他需要的是证人和证据。
“有没有看到豪瑟教授对蔓蒂有性骚扰的行为?”戴尼斯直截了当地问。
“那种事情我们怎么能看到呢?”苏西半张着嘴表示对这个问题的惊讶。
“你没有看到过,但是你觉得有可能,是吧?”
“可以这么说。不过自从丽莎来了之后,豪瑟教授情移别处了。”苏西说,“一个水性杨花的女生,碰上了一个喜欢沾花惹草的导师,能不出事吗?不久俩人就打成一片。老板在安排工作和实验设备上对她明显偏袒。他甚至把蔓蒂的研究成果挂上了丽莎的名字,而且还放在蔓蒂的前面。欺人太甚啦!”
苏西说,丽莎基本不用自己动手操作实验。老板给她雇了一名实验助理,省得她亲自去折腾那些大白鼠。丽莎于是就成天泡在老板的办公室里。其他人找老板询问事情,还得等她从办公室出来。经常是等了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等着那扇难以开启的门。
戴尼斯不明白为什么苏西所言与前面几位有如此大的出入。他问了另外一个问题:“王博士,你的职称是高级研究员,其他人都是博士后或者研究助理。能否问一下,你的职称与她们的有什么区别?”
“我算是永久雇员,工资来源于研究所。其她人都是豪瑟教授的学生,她们的工资来自豪瑟教授的研究经费。她们都在培训阶段,如果豪瑟的课题结束,她们还得另寻出路。”
“明白了。”苏西之所以敢这样揭发豪瑟,是因为她无所顾忌。“对于豪瑟教授的不公正,你有没有向研究所或者新赛的人事部门反映过?”
“谁去惹那闲事?再说了,他会有很多理由去为自己辩解。”
即便是无所顾忌,这个苏西也不想去当那个“吹哨子的人”(美俚:告密者),戴尼斯想。但是,苏西有动机,她恨豪瑟教授,所以有可能以李蔓的名义写这封信。如果把李蔓的死归罪于豪瑟的骚扰,这边死无对证,那边有口难辩。问题是,李蔓的死是第二天下午才被发现的。她在凌晨一点钟怎么敢替李蔓写遗书。她必须知道李蔓已经死了才能发那样的信。也许她头天晚上告诉了李蔓什么不好的消息,预计李蔓听了会受不了。可是,她如何才能知道李蔓确实自杀了?难道她半夜去李蔓家敲门?
“蔓蒂最近在家休息,你们有没有接触?”
“没有啊!我和她平常也不密切,很少给她打电话。”
“能记得你周二白天和晚上都去过什么地方吗?”
“白天肯定在实验室上班。我每天八点多上班,一直到六点以后才下班。晚上在家做饭、吃饭、睡觉。怎么,对我有怀疑?李蔓不是自杀的吗,你们还在找嫌疑人?”苏西的神情紧张起来。
戴尼斯没有回答苏西的问题。他继续问道:“那天晚上你肯定没有离开过家,也没有打过电话?”
“肯定没有离开过家。我一般周末的时候去朋友家打扑克,平常晚上很少出去。如果出去我一定记得。你可以问我丈夫和孩子。我始终和他们在一起。至于打电话的事情,我经常打电话和朋友聊天,但是肯定没有给蔓蒂打过。你们警察不是可以查电话记录吗?”
“电话记录是个人隐私,我们不能随便查。如果案情需要,我们必须经过法官批准。”戴尼斯起身与苏西握手告别。“谢谢你的时间,王博士。”
“查我的电话吧,我不怕!我没有什么隐藏的。”苏西说完就气呼呼走了。
最后一位进来的是丽莎,她带来了一股清香,也带给戴尼斯眼前一亮。她上身穿了粉红色的吊带衫,下面配了浅蓝色的短裙,与白皙的肌肤相互映衬。说不上是她苗条而不瘦削的身段,是她走路时风摆扬柳的姿态,是那双镶嵌在清秀脸庞上动人的眼睛,还是所有那些因素的综合,让戴尼斯觉得一阵心跳。他和美女面对面时总会有这样的感觉。
戴尼斯定了定神,再瞧了一眼那个花名单。丽莎的全名是丽莎·哈瑞斯。一位亚裔女性冠着西方人的姓必然是与西方人结婚后随了夫姓。这个并不奇怪,他也没有必要对丽莎的背景刨根问底,因为他的目的是调查豪瑟与李蔓的关系。至于丽莎与豪瑟之间可能存在的暧昧关系与本案无关,也不是警察管的事情。
丽莎说她来新赛时间不长,没有发现豪瑟教授与李蔓有任何特殊关系。她证实了豪瑟的说法,他们是周一凌晨乘联合航空公司的航班去芝加哥的。周三返回,到家已经深夜了。
丽莎主动谈起她与豪瑟的关系:“你可能听到别人议论我和豪瑟教授的关系。我们关系比较近是因为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课题的思路和方法,有时是激烈的争论。可能是由于我来美国时间比较久,加上我的前夫是美国人,我的言行与其他中国学生不太一样。”
“怎么不一样?”戴尼斯好奇地问。
“比如啊,”丽莎理了一下前额的头发。“从中国来的学生往往都对老师唯命是从,喜欢埋头学习和工作,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想法。尤其是想法与老师的不一致时,他们不敢说出来。我正好相反,越是不一样的我越要讲,不回避与导师的分歧。”
“你怎样看蔓蒂?”戴尼斯换了个问题。
“说实话,我们俩不是好朋友。可是在一起工作快一年了,还是有情谊的。她突然离去,我很难过。”丽莎的双眼闪烁着泪花,显得更加妩媚。
(九)
戴尼斯基本排除了豪瑟教授的直接责任,因为李蔓自杀之前的两天他根本不在洛杉矶,不可能是因为他的性骚扰导致李蔓突然自杀的。即使他以前确实骚扰过李蔓,那只不过是违反了职业道德和新赛的规章制度而已。
至于那封发给维尔考科斯的邮件,他越来越觉得是别人干的。他需要查出发送那个邮件的电脑,然后顺藤摸瓜找到那个冒名者。那封邮件是从李蔓注册的雅虎网站发出来的。雅虎管理员应该能给警方提供发送电脑的IP地址。
戴尼斯把调查的进展和自己的想法给雷格曼警司作了汇报,并请求他协助申请一张搜查证。他要检查李蔓的电脑,同时要看她家沙发后面是不是真有两片药。
“我看过法医的检查报告,没有发现死者有过中毒或者药物过量。他们同意我们自杀的判断。”雷格曼在电话上说,“你是凶杀科的警探,不要在诬陷和身份盗窃罪上花费太多时间。考虑一下要不要转交给其它科室。”
“明白,警司。我是想在她的电脑上顺便查一下其它可能的线索,比如她最后两天和谁有过接触,收到过什么样的邮件。”
“祝你好运!”雷格曼说完就挂了电话。
第二天下班前戴尼斯拿到了搜查证。他匆匆吃了晚饭便带了两个警员直奔贝尔汉姆街。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