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精选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200514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4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3/4-0020-32
  积累与运用
  (一)基础知识
  北京市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颁发(bān) 绮丽(qí) 不屈不挠(náo)
  B.哺育(bǔ) 粗犷(guǎng) 刚正不阿(ē)
  C.猝然(cù) 侥幸(jiǎo) 称心如意(chèng)
  D.干涸(kū) 参差(cēn) 杳无音信(yǎo)
  2.根据语境和所给字义,在下列句子横线处选填汉字,有误的一项是 ( )
  A.读汪曾祺的作品,我们总能从他平实朴素的语言中品
  (味、位)出宁静淡雅的意韵。
  “味”有“辨别、体会”的意思,“位”有“所在之地”的意思,横线处应填“味”。
  B.朵朵白云飘浮在空中,它们聚 (笼、拢)在一起,积蓄了足够的力量,便形成雨,洒向人间,滋润大地。
  “笼”有“遮盖”的意思,“拢”有“凑起”的意思,横线处应填“拢”。
  C.被贬后的苏东坡依然有赏清风皓月、饮美酒佳茗的闲情逸 (至、致),足见他心胸的开朗、豁达。
  “至”有“极、最”的意思,“致”有“情趣”的意思,横线处应填“至”。
  D.男排主教练坦言,在这次预选赛上,男排只有破
  (斧、釜)沉舟,才有可能冲出重围。
  “斧”指“斧子”,“釜”是“古代的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横线处应填“釜”。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以前的科幻电影中的许多设想,当时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现在却不断变为现实。
  B.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C.常言道,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成春。一个人再能干,离开了集体也做不成大事。
  D.村民依靠当地的水库资源发展养殖业,走上致富路,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4.根据文段内容,对下面两个画线病句的修改都正确的一项是( )
  在学校开展戏剧学习、戏剧实践的过程中,①很多家长努力为孩子争取上台演出。他们希望孩子变得更加开朗、更加自信,②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水平得到改善。看来,家长们都非常注重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
  A.①句应在“演出”之后加上“的机会”②句应将“改善”改为“提高”
  B.①句应在“家长”之前加上“学生”②句应将“改善”改为“改变”
  C.①句应在“演出”之后加上“的机会”②句应将“改善”改为“改变”
  D.①句应在“家长”之前加上“学生”②句应将“改善”改为“提高”
  5.结合语境,将下列语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风吹过草原,无边的草叶根茎相连,轻轻摇曳,丝丝奏鸣,绿波微漾,送来缕缕清香,那是① 。风则显得更有耐心,它们一千年又一千年地从草尖儿轻轻掠过,为的只是等待一个机会,② ,吹开几片薄薄的云彩。
  A.①辽阔草原的喧哗与躁动 ②带走一点细细的泥土
  B.①生命优雅的沉醉与逍遥 ②掀起一层松松的泥土
  C.①辽阔草原的喧哗与躁动 ②掀起一层松松的泥土
  D.①生命优雅的沉醉于逍遥 ②带走一点细细的泥土
  6.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
  A.文段开头运用设问,自问自答,强调了书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启发读者的思考。
  B.文段中运用“读……,我……”的排比句式,语势强烈,意在突出读书带给“我”的力量,让“我”有更高的追求。
  C.文段中“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阅读给人带来的惬意感受。
  D.文段结尾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阅读能使人内心世界更丰富、精神境界更高尚的原因。
  天津市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娴熟(xián) 沉湎(miǎn) 戛然而止(gá)
  B.眷念(juàn) 禁锢(gù) 销声匿迹(nì)
  C.泯灭(mín) 亢奋(kàng) 迥然不同(jiǒng)
  D.梦寐(mèi) 归省(xǐng) 忍俊不禁(jìn)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品茶,亦可谓品历史,品文化,一盏佳茗在手,盏中是清淡的龙井,鼻端_____的茶香似有若无,思绪慢慢随着茶汤中的涟漪向悠远的中华文明______开来。细细地品,那浸泡在盏中的不是茶,而是滚滚红尘中偶尔______的一颗散淡的心。
  A.缭绕 荡漾 歇息 B.环绕 荡漾 栖息
  C.环绕 飘扬 歇息 D.缭绕 飘扬 栖息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矗立在鲁迅纪念馆前的雕像,是由热爱鲁迅的人士集资铸成并提出倡议的。
  B.将在天津举办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给弘扬天津精神和天津形象带来良机。
  C.周汝昌先生的代表作《红楼梦新证》,被学术界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D.通过日新月异的技术,使体育迷无须紧盯电视屏幕也能观看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
  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淡泊,是人生态度,表现了一种平和;淡泊,是人生境界,表现了一种超脱。
  B.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温差能、密度差能等……
  C.鉴赏印章,除了看材质,最重要的是了解它的几个组成部分:印面、印款、印饰。
  D.网络改变了阅读方式,读者“百度”一下“电子书下载”,可以搜到三千多万个相关网页。
  杭州市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滑稽(jī) 佝偻(ɡōu) 越俎代庖(bāo)
  B.酝酿(niàng) 藩篱(fān) 鸿鹄之志(hú)
  C.行辈(háng) 蟾蜍(zhān) 觥筹交错(gōng)
  D.曝晒(bào) 告罄(qìng) 锲而不舍(qi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A.混淆 恻隐 孤漏寡闻 山崩地裂
  B.销毁 揣摹 冥思遐想 味同嚼蜡
  C.呵责 稀疏 不容置疑 百费待兴
  D.炫耀 挑衅 锋芒毕露 黯然失色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纵使骗术再高明,作案痕迹处理得再干净,也总会有证据让骗子在事实面前显露出原型。
  B.中国政府对菲律宾在南海侵犯我国领土、妄图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提出了严正抗议。
  C.此次旅游曲终幕落,我们虽已身在回程,但对喀纳斯湖那不可名状的美仍然神驰心往。
  D.近年来,浙江水军名扬天下,孙杨、吴鹏等泳坛名将在国内外赛场上叱咤风云,屡创佳绩。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陋室铭》《马说》和《小石潭记》这三篇名文的作者分别是刘禹锡、韩愈和柳宗元,他们都是唐代伟大的文学家。
  B.杨修、香菱、吴用这三个人物分别出自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的《三国演义》、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水浒》。
  C.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和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都抒发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祖国土地的无限热爱之情。
  D.《皇帝的新装》和《丑小鸭》都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品,其中《丑小鸭》告诉我们,只要心怀梦想,即使身处逆境也能成才。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几年,国产奶粉的质量问题频发,从客观上推进了我国消费者对“洋奶粉”的依赖心理,使得“洋奶粉”格外受宠。
  B.望着白云缭绕的巍巍香炉峰和飞流直下、势不可挡的庐山瀑布,无不使游览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雄奇和神功伟力。
  C.国家有关部门组织核安全方面的专家,用9个月时间对在建核电机组、待建核电机组及核燃料循环设施等进行了安全检查。
  D.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小说的原因,在于这些作品大多思想情感丰富细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而且叙述方式自由活泼。
  重庆市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阅读让灵魂站立。它使你在暴风骤雨中站成威严的雕像,在骄阳烈日下站成叱咤(chà)风云的勇士。
  B.走进自然,嗅一缕沁(qìn)人心脾的花香,听一曲微风清爽的吟唱,整个世界仿佛都在向我微笑。
  C.没有推窗邀月的情怀,没有把酒临风的洒脱,生活就只会让你咀嚼(jiáo)出淡淡的苦味。
  D.《济南的冬天》行文如山中高士闲庭信步,左右踱(dù)行,醉心吟哦,怡然自得。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懊悔 销魂 嘹亮 中流砥柱
  B.沧茫 鞭策 缥缈 无精打彩
  C.魁梧 踊跃 取谛 获益非浅
  D.狼藉 屏嶂 惶恐 变换多姿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晨,阳光活泼地溜进树丛,欢快地洒下一地金黄,树上的鸟儿也醒来了,情不自禁地欢叫着。(鸟儿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B.舞!舞!舞!狂野的铜梁龙,带给我们力量的奔腾、生命的升华,让人叹为观止。(赞美舞动的铜梁龙美到了极点。)
  C.家的味道就像妈妈亲手包的大汤圆,热气腾腾,用竹筷轻轻一挑,那浓稠的黑芝麻糖汁就迫不及待地涌出面皮,添上一口,暖透心田。(形容黑芝麻糖汁急速地往外涌。)
  D.李灵同学自出心裁设计制作的“救护衣”,在救助伤员时发挥了较大作用,受到医护人员的赞赏,展现了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己用心裁剪。)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山环水绕的重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古有巴蔓子,近有卢作孚,人杰地灵,英才辈出。
  B.理想,有时候它像那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的心;但更多的时候,它能激发你昂扬的斗志。
  C.环卫工人的劳动也许是具体而微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美容师”,他们应受到尊重。
  D.懵懵懂懂的孩子在成长中,会跌跤,会犯错,请善待孩子吧,别对他们吹毛求疵。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食用一包油炸方便面所摄入的油量高达30克,这已是每人每天摄入油量的上限。
  B.小行星“2012-DA14”号明年2月将掠过地球,进入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圈。
  C.各地要将《新华字典》列入2012年新建的农家书屋图书采购。   D.一度在松花江内消失的珍稀鱼类再次出现,这令当地渔民兴奋不已。
  6.参照下面的示例,为“诗意的情趣”创设两种恰当的情境,分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要求:形象具体,句子形式不限。
  示例:诗意的情趣就是——牵着手赤着脚漫步海边,听涛声,数远帆……
  (1)诗意的情趣就是——
  (2)诗意的情趣就是——
  河南省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扭转/纽带 粗犷/旷日持久 哽咽/狼吞虎咽
  B.频繁/濒临 骁勇/百折不挠 竣工/崇山峻岭
  C.奇妙/奇数 绰号/绰绰有余 称赞/称心如意
  D.埋伏/埋怨 脉络/脉脉含情 臭氧/乳臭未干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提炼 化装品 全神贯注 汗流夹背
  B.热衷 百叶窗 措手不及 相得益彰
  C.规矩 口头禅 以逸代劳 浮想联翩
  D.装潢 照相机 理屈词穷 出谋画策
  3.依次填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公益与每个人___________。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微公益”,真正实现了公益的平民化、常态化。___________你没有亿万身价,没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___________不妨碍你从事公益事业。捐赠一本书,提供一份午餐,甚至转发一条微博,爱心就在你我之间___________。
  A.休戚相关 因为 所以 传递
  B.休戚相关 即使 也 传承
  C.息息相关 即使 也 传递
  D.息息相关 因为 所以 传承
  黄冈市
  1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芳馨(xīn) 亵渎(dú) 寒噤(jìn) 豆蔻年华(kòu)
  B.荣膺(yīng) 恣睢(suī) 嗔怒(chēn) 锲而不舍(qiè)
  C.愧怍(zuò) 剽悍(biāo) 轩榭(xiè) 戛然而止(jiá)
  D.遒劲(qiú) 哂笑(shěn) 娴熟(xián) 广袤无垠(mào)
  1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最美司机”吴斌用大爱阐释了生命的价值:76秒,吴斌用生命履行了职责;76秒,吴斌用平凡成就了伟大;76秒,吴斌用行动诠释了人间大爱。
  B.在一场暴风雨后,因家庭变故而失学的杜小康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C.“冰塔儿”既简洁又生动,把葫芦形容得晶莹可人(不管是山楂还是荸荠)。
  D.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骄傲?
  1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在“课内比较学”活动中,郭老师的课讲得惟妙惟肖,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
  B.“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春夏之交,龟峰山上的杜鹃花开得正盛,落英缤纷,红霞耀天。
  C.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心无旁骛,便是敬业。
  D.央视“激情广场”在黄州遗爱湖公园激情上演,节目精彩纷呈,观众乐此不疲,非常开心。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黄梅戏发源于湖北黄梅县,曲调悠扬委婉,优美动人,具有芬芳的泥土气息,深受大众喜爱。
  B.在身体虚弱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登山队员摸黑进行高山行军,这不仅相当危险,而且很困难。
  C.乾清宮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
  D.南极的恐龙和两栖动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其原因是板块把它们带到了南极而造成的。
  16.下列各项对语法知识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雄伟”“壮丽”“非常”“宁静”都属于形容词。
  B.短语“黄麻起义”“天堂美景”“赤壁风光”“武穴酥糖”的结构都相同。
  C.“投资亿元的武穴梅苑现代畜牧科技示范园建成并开始使用”,句子的主干是“示范园建成使用”。
  D.“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这句中“飞出”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地刻画出小孩活泼灵动的性格。
  江西省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厄运(è) 牟取 参差不齐(cī) 顾名思义
  B.哂笑(xī) 隔膜 迥乎不同(jiǒng) 吹毛求疵
  C.喑哑(yīn) 沉湎 草长莺飞(yīng) 海誓山盟
  D.濯洗(zhuó) 征兆 怡然自得(yì) 因地制宜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膛里咚咚直跳。
  B.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绝不庸俗,虽然简朴却别有用心。
  C.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它距离每一个人并不遥远。
  D.站在罗布泊的边缘,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胸膛里面深藏的苦痛与无奈。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地吹来。
  B.能否阻止大脑中炎症分子的释放,是减轻痴呆症状的关键。
  C.作为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沂门目连戏可谓是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D.在那条河上,当地渔民至今仍保留着单脚划船。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
  ②宋代梁楷《李白行吟图》中李白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
  ③线条的起落及抑、扬、顿、挫都清楚可辨。
  ④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的发展和延伸。
  ⑤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
  A.④⑤③②① B.⑤④②③①
  C.⑤④③②① D.④⑤①②③
  6.对下面语段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生活中,现代人智商的提高还是大量依赖于面对生活的挑战并适应社会的发展。例如,计算机和IT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于人类的生活不仅让所有人受到挑战,而且把人类引入了一个生活节奏更快、脑力劳动更强、认知速度更高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智商几乎是在不知不觉中提高的。除了工作上应用计算机外,就连计算机游戏业也在帮助人类提高智商。
  A.现代人智商的提高依赖于社会的发展
  B.人的智商几乎是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C.计算机游戏业也在帮助人类提高智商
  D.接受现代生活的挑战可以提高智商
  昆明市
  一、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题。
  ①旭日喷薄而出,那是光明的起点;山间响泉叮咚,那是浩荡的起点;新年钟声悠扬,那是新生活的起点。哦,起点!你是刚刚绽放的花朵,芬芳馥郁的百花不嫉妒你的娇艳妖娆;你是一粒萌芽的种子,尽管生成茵茵小草,还是长成参天大树,都将顽强地伸展一条条根须,不停地探索大地的奥妙。
  ②在生命的原野和人生的旅途上,起点无处不在。一个人选好了起点就等于找准了成功的方向,一个人找准了目标就等于降低了与成功的距离。
  ③起点有高有低,有大有小,有好有坏,有远有近。也许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站在较低的起点上。我们不能改变起点的高度,但我们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我们不能拥有令人仰慕的高起点,但我们可以拥有追求高起点的信心和理想。精卫填海,起点只有嘴里的一口泥土;愚公移山,起点只有一副担子;陈胜建立张楚政权,起点只有一尾藏书的鱼;
  , 。
  ④让我们以毅力作桨,信念为风,理想为船,以小河流为起点,长风破浪,风雨无阻,抵达理想的彼岸!
  1.请用正楷将语段画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1)喷薄( ) (2)悠扬( ) (3)嫉妒( ) (4)奥妙( )
  3.①②段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 )
  4.根据语境,在语段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前面的句子语意连贯,句式大致相同。
  5.下列两组词语中,每一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1)浮躁 浏览 远眺 拈轻怕重 中西合壁
  (2)鉴赏 感概 阔绰 礼贤下士 惟妙惟肖
  (1) 改为 (2) 改为
  沈阳市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 )
  A.畅想(chàng) 棱角(líng) 险俊(jùn) 销声匿迹(xāao)
  B.倾倒(qīng) 烘托(hōng) 稀罕(hān) 容光涣发(huàn)
  C.豁达(huò) 赐教(cì) 勾勒(lè) 老谋深算(móu)
  D.处理(chù) 宽敞(chǎng) 键谈(jiàn) 举世闻名(wén)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活中,面对别人的困难,有的人总是一副____的姿态。殊不知,自私导致自伤,______没有一个人能够______到一生不会遇到任何困难,如果大家都______别人的困难,那么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又能指望谁来帮助呢?切记,助人即是自助。
  A.事不关己 所以 幸福 无视
  B.心安理得 因为 幸福 漠视
  C.心安理得 所以 幸运 无视
  D.事不关己 因为 幸运 漠视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命永远都是那么光鲜,它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变质,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这样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无限魅力
  ②所以,我们不能任梦想流失
  ③也不会因人的成败得失而停滞
  ④而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能力
  A.②④③① B.③②④①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
  娄底市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阴霾(mái) 腼腆(diǎn) 唾手可得(tuò)
  B.绮丽(qǐ) 讪笑(shàn) 岿然不动(guī)
  C.狡黠(xiá) 谄媚(chán) 言简意赅(hài)
  D.阑珊(lán) 虬枝(qiú) 毛骨悚然(sǒ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萧索 贻误 寄人篱下 顶礼膜拜
  B.戏谑 葱笼 流连忘返 相提并论
  C.贿赂 斑斓 了如指掌 消声匿迹
  D.辍学 憧憬 不可思意 姹紫嫣红
  3.下面文字的空白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的视线顷刻间 了。朦胧的泪眼中,我 看到了村旁长长的路,路旁那长长的小巷,巷里那根长长的竹棒,竹棒后蹒跚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影。   A.迷糊 依稀 B.模糊 依稀
  C.模糊 仿佛 D.迷糊 仿佛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湖南省城运会将在娄底举行,我萌生了去当志愿者为城运会服务。
  B.能否落实农村中小学营养餐,是减轻农民负担的一大举措。
  C.在深圳文博会湖南文化产业宣传推介会上,曾国藩故里文化创意园成功签约。
  D.中考将近,我们要以优异成绩献给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二)名著阅读
  北京市
  8.名著阅读
  春秋战国时期的谋臣策士很讲究劝谏的艺术。如《左传》一书中记载的曹刿,在长勺之战前,面见鲁庄公,几番对话,一再启发,终于使鲁庄公认识到① 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又如《② 》一书中记载的邹忌,用③ 设喻,劝说齐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最终使齐国兴盛起来。
  烟台市
  6.请说出下面选段出自哪部名著。
  (1)每当有重要官职空缺,不论是原官员过世还是失宠撤职(这是常有的事),就会有五六位候补人员呈请皇帝准许他们给皇帝陛下及朝廷百官表演一次绳上舞蹈;谁跳得最高而又不跌下来,谁就接任这个职位。重臣们也常常奉命表演这一技艺,使皇帝相信他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本领。
  作品:《 》
  (2)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
  作品:《 》
  (3)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
  作品:《 》
  (4)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作品:《 》
  天津市
  23.阅读下面读书卡片中的语段,填写与之对应的人物(只填序号)
  ①贝多芬 ②米开朗琪罗 ③列夫·托尔斯泰
  24.《托尔斯泰传》的基调深沉,有人评论它是“一首挽歌,一首哀歌,一首死亡之歌”。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南省
  5.从下面四部名著中任选一部,仿照示例另写一段话,写出你阅读该名著的收获。
  ①《水浒》②《骆驼祥子》③《安徒生童话》④《名人传》
  示例:吴承恩的《西游记》滋养了我:从孙悟空身上我看到了爱憎分明,从沙和尚身上我看到了吃苦耐劳,从猪八戒身上我体悟到了慈厚的可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沈阳市
  5.走近名著。
  (1)根据要求填空。
  他经受了这初次的打击,正如他在学习拳击时经受了朱赫来初次的打击一样:当时他虽然倒下去,可是立刻就站了起来。
  这段文字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段中的“他”是
  。
  (2)下面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年》中外祖母关心、疼爱阿廖沙,给予他无限的温情。
  B.父亲给鲁迅买来渴求已久的《山海经》,使他充满了感激与尊敬。
  C. 在小人国里,格列佛犹如一只渺小的蚂蚁,可以任人踩踏。
  D.孙悟空在无奈之下,请求观音菩萨帮助,擒住牛魔王,最终找回袈裟。
  娄底市
  5.下列文学常识表达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散文集,共十篇。
  B.《美猴王》选自《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宋代人。小说成功地刻画了美猴王顽劣、好动、逞强、好胜的特征。
  C.《茶馆》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作品,它刻画了王利发、秦仲义、常四爷等众多人物形象,揭示出腐朽的旧时代必然被埋葬,黑暗的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的趋势。
  D.马克·吐温是美国作家,他的作品语言诙谐幽默,我们学过他写的《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长沙市
  8.中国文学名著如一轴人物画卷,塑造的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例如,《水浒》就描绘了武松、林冲、李逵等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的经典形象。请回答下面与《水浒》有关的问题。
  (1)(他)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
  “他”的名字叫____________,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他”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2)请将下面与武松有关的几个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只写序号)。
  ①打虎景阳冈 ②大闹飞云浦
  ③血溅鸳鸯楼 ④醉打蒋门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外国文学名著似一条九曲长廊,叙述的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例如,英国小说家_________写的《鲁滨逊漂流记》,讲述了鲁滨逊在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历经艰险,度过28年的孤独时光的故事;乔纳森·斯威夫特的《________》则讲述主人公在小人国、大人国等地的经历,以清新的文字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奇异的幻境。   B.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D.乱花渐彼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8.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
  , 。
  杭州市
  23.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送人之松江
  宋·俞桂
  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微雨过松江。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袂:袖子。诗中“分袂”是分别的意思。
  (1)《送人之松江》所写送别的季节是 ,《别董大》所写送别的季节是 。
  (2)请赏析这两首送别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答:
  河南省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2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2.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答:
  江西省
  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第7~8题。
  玉楼春 戏赋云山
  辛弃疾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
  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
  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7.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是写青山为浮云所遮盖,下片写重睹青山。
  B.上片后两句写执着寻觅“常时青山”的青山终有结果。
  C.下片的前两句写浮云散尽青山重见的自然景观。
  D.这首词描写了自然景物的变化过程。
  8.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前两句使用拟人手法,很容易使人想到词人喃喃自语的情态。
  B.词的上片透露出了词人遗憾的心情,而下片则反映了词人喜悦之情。
  C.词的最后两句以老僧之喜衬托词人之喜。
  D.这首词格调雄浑粗犷,清新活泼,反映了词人积极乐观的一面。
  娄底市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5.这首诗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答:
  长沙市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2.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___________,“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13.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文言文阅读
  北京市
  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完成第12~14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2)未果,寻病终 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翻译: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翻译:
  14.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
  天津市
  阅读《小石潭记》的节选文字,回答9~11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尤清冽 冽:凉
  B.卷石底以出 卷:弯曲
  C.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可以
  D.乃记之而去 去:离开
  10.下面句子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影布石上 B.潭西南而望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
  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写隔竹林,闻水声,“伐竹取道”才见小潭的经过,给文章增加了探奇的情趣。
  B.作者描写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二者相互映衬,具有画面感。
  C.小潭“不可久居”是因为“其境过清”,面对悄怆之景,作者心境不免凄寒悲凉。
  D.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山水的描绘之中,直抒胸臆,表达了被贬流放的忧伤怨愤。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16题。
  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②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③者;竹心空,空似体道④,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⑤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⑥名行⑦,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①本:根。②建:树立。③倚:偏顾。④体道:包含仁德。⑤虚受:虚心接受。⑥砥砺:磨炼。⑦名行:名节操行。
  1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竹本固 固:___________
  (2)夫如是 如是:__________
  1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译文:
  16.文中“竹似贤”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答:
  上海市
  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9.本文作者欧阳修是_______(朝代)文学家,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我酌油知之 译文: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了陈尧咨射箭的技艺高超。
  B.第二段写了卖油翁酌油的本领过人。
  C.本文中陈尧咨自信,卖油翁自大。
  D.本文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
  太祖视事东阁,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参军宋思颜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太祖喜曰:“此言甚善。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乃赐之币。
  【注】视事东阁;在东阁处理政务。
  浣濯:洗涤。参军:官名。
  1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1)此言甚善( ) (2)而虑我不能行于后( )
  13.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随从另外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B.随从交替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C.随从另外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D.随从交替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14.太祖“ ”的神情和“ ”的决定,表明他对宋思颜的赞赏。(用原文词语回答)
  15.对宋思颜谏言的目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赞扬太祖躬行节俭
  B.表明对太祖的忠心
  C.希望太祖始终节俭
  D.暗示太祖给予奖赏
  杭州市
  阅读下面 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勤勉之道无他,在有恒而已。良马虽善走,而力疲气竭,中道即止。驽马徐行弗间,或反先至焉。是故举一事,学一术,苟进取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在善用其精力耳。今人或有志于学,一旦发愤,不分昼夜,数十日后,怠心渐生,终以废学。孔子曰:“欲速则不达。”孟子曰:“其进锐者其退速。”此之谓也。
  有种树者,树茂而果繁,他人莫及也。或问其术,则曰:“吾无他巧,但识物性,辨土宜,培壅①有道,灌溉以时耳。凡人于初植者,恒朝夕审视,吾听其自然,若不以为意。植之既久,人已厌忘,吾则加勤焉。”
  宋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②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往视之,苗则槁矣。
  观此二者,则知修业之道矣。立志苟坚,执事苟专,必不在一日增进,自矜功效也。百里为期,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谓已至。事求有济,功贵其成,修业者其念之哉。
  [注]①壅(yōng):用土壤或肥料培在植物根部。②芒芒:疲倦。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驽马徐行弗间(缓慢) B.他人莫及也(比得上)
  C.其子趋往视之(催促) D.自矜功效也(夸耀)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而力疲气竭 思而不学则殆
  B.灌溉以时耳 策之不以其道
  C.凡人于初植者 胡不见我于王
  D.苗则槁矣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植之既久,人已厌忘,吾则加勤焉。
  答:
  ②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谓已至。
  答:
  22.作者为什么说“观此二者,则知修业之道矣”?
  答:
  重庆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前人之述备矣( ) (2)连月不开 ( )
  (3)薄暮冥冥( ) (4)至若春和景明( )
  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答:
  (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答:
  11.文章以“情”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骚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请问: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
  迁客骚人的情:
  古仁人的情:
  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
  12.文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为现代人的你能否做到?为什么?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答:
  烟台市
  9.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①薄暮冥冥 ( )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 )
  ③腰白玉之环 ( )
  ④食之不能尽其材 ( )
  ⑤辍耕之垄上 ( )
  10.翻译下面句子。 ( )
  (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答: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答: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1.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蒋氏大戚 亲戚畔之
  B.殚其地之出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吾恂恂而起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向吾不为斯役 缚者曷为者也
  12.翻译下面句子。
  (1)谨食之,时而献焉。
  译文:
  (2)又安敢毒耶?
  译文:
  13.蒋氏把自己与乡邻的遭遇做了对比,“以捕蛇独存”与乡邻的 进行对比,以“一岁之犯死者二焉”与乡邻的
  进行对比,从而深刻揭示了苛税对百姓的毒害。
  14.文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黄冈市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7~31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对策对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培养学生实践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物理课堂教学,要突
在人人都是“网民”的时代,慕课(MOOC)极大地迎合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和生活习惯。该教学模式结合高职学生的兴趣特点,借助互联网的力量,颠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慕课的引入不仅
近几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教育质量和教育实践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传统教育模式的根深蒂固使得高等职业教育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依旧带有很强的传统教育色彩。大学英
<正>三河市第七中学始建于1985年,是一所市(县)级国办初级中学。至2017年有教职工144人,有初中专职教师105人,教师学历100%达到大专学历,89.5%的教师达到所任学科本科以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