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学校推行“双向赏识”教育的一点思考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长期从事职业学校学生工作的教育工作者,面对这样一个受教育的群体,面对职业学校学生工作的现状,本人常常在想,我们的教育到底需要培养一支什么样的队伍,这支队伍应该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面对学生?大家都知道,职业学校的学生存在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甚至可以说,有个别学生处于犯罪边缘等情况。常常有职业学校教师大诉苦水:现在的学生那么差,那么难管,真是头疼等等此类话语。然而,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自觉规范行为,找到自信、体验到“我能行”的感觉;让教师快乐地进入课堂,积极地参与师生之间的活动,从内心对学生不再排斥,对职业教育这个事业充满热情、充满感情、充满激情,则是摆在我们德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经过长期思考和实践证明,本人建议在职业学校开展“双向赏识”教育,让赏识成为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教育手段,增强课堂对师生的吸引力,增强学校对师生的吸引力,让师生从内心感受到学校是个给人以情感温暖、给人以进步动力的值得留恋和回忆的港湾。
  所谓“赏识教育”,即对学生的德、才予以重视和赞扬的一种人文管理方式。其特点是抓住学生的优点不放,以小见大,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觉醒,而不是揪住学生的缺点不放,小题大做,让负面精神转化成恶性循环,使学生在“我是坏学生”的意念中沉沦。而“双向赏识”教育则是“赏识教育”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让学生和教师在活动中互相赏识,达到师生之间交流无障碍,增加师生之间的信任度,增强学校对师生的吸引力。下面就推行“双向赏识”教育的一些想法与大家进行探讨和交流:
  一、积极展开研讨,使“双向赏识”教育切合实际,合理可行
  为使“双向赏识”活动开展有序,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必须要制定详细、全面、可行的计划。然而在制订计划之前,需要做的首先是采用问卷调查、教师座谈、教师研讨、学生座谈、个别采访等形式积极做好调研工作,了解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障碍、沟通困难的主要原因,了解教师在实施教育教学时的困惑,了解学生内心最关注的问题和他们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和教师接触时的困惑等。发现问题后,积极进行校内各级各类研讨工作,使“双向赏识”教育紧紧贴近职业教育,做到合理可行。
  二、制订详细计划,使“双向赏识”教育有的放矢,贯穿始终
  通过研讨、调研后,制订贯穿整个学期、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活动计划。将“双向赏识”这个理念融入课堂、融入各项活动之中、融入为学生服务的各项事务之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贯穿教学始终,为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开展丰富活动,使“双向赏识”教育充满情感,取得成效
  为使“双向赏识”这一想法落到实处,取得成效,将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重点,同时,职业学校也应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师生展示自己,让师生之间能够深入了解,使“双向赏识”活动真实、充满真情,并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融洽师生关系,疏通师生沟通途径,拉近师生距离,增强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
  四、“双向赏识”活动中的注意事项
  我们不否认恰到好处的赏识所起到的“燎原”之功,然而,对学生的优点一味地“小题大做”“无限夸张”也是不可取的,这种做法会让学生望而生畏,觉得目标太大,可望而不可即,削弱了他们的意志。那么,怎样才能“赏识”得恰到好处呢?在“赏识”中应注意些什么呢?
  1.在赏识目标的定位上,要让学生感到有发展可言,可望而又可即。赏识的目标应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符,如果一味地“小题大做”“无限夸张”,就只能让学生望而却步,使其产生反作用。老师把目标定得不切实际,太高了,学生就会感到自己的目标越来越难以实现,可望而不可即,产生了负面影响。
  2.在赏识的程度上,要让学生感到幸福、快乐。在具体的操作中,老师如何把握赏识的尺度,让赏识真正成为推动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营造和谐、幸福快乐的人际关系的手段,这才是赏识教育的初衷。我认为老师在赏识学生时要恰到好处,适可而止。
  3.在成功面前,赏识就是要真正成为触动学生的催化剂。学生的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特别是行为自律较差的学生,他们在完成某项活动后“成功的喜悦”是一种自我认识,这个时候,如果学生能得到老师恰当的表扬,学生就会为自己的成就感到满足,从而增强做事的信心。
  4.在错误发生时,赏识要与批评互存、互融、互促。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赏识”和“批评”是教育的两翅,我们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来,孤立地偏重某一方面。在日常对学生的教育中,我们应该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什么时候用赏识好,什么时候用批评好。让赏识与批评互存、互融、互促,才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对我们的教育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5.赏识要结合具体环境,做到伺机而赏。赏识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把握得好,赏识就会成为促进学生奋发进取的催化剂,把握不好则会产生反作用。老师要结合不同的环境,采用不同的赏识方法,并做到伺机而赏。所谓伺机而赏就是要老师把握有利时机赏识孩子,这样赏识才更有效,才更有实际意义。
  6.赏识要因人而赏,且要有针对性。赏识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赏识,要有针对性,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赏。对于那些弱势群体来说,给他们更多的赏识,也许他们就比那些处于强势群体中的孩子要强得多,有效得多,因为他们更多地需要帮助,需要别人的关心。一旦得到了别人的帮助、关心和赏识,他们就会对学习、对工作更有信心,也会更加努力,也有利于他们的潜能的激发。
  7.赏识要有一定的艺术性。语言上要有艺术性,在教育中我们教师要多用肯定性语言和鼓励性语言;行动上要有艺术性,老师的亲自参与会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欣赏;在体态语言上要有艺术性,老师给学生投一个赞许的眼光,或一个满意的微笑,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学生遇到不开心的事或感到痛苦时,老师用一些安抚的动作更胜过语言上的安慰,能使学生尽快走出困境。
  所以,我认为赏识教育是肯定孩子成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但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必须做到因人而赏,识才而赏,且不能将赏识与批评孤立起来,这样教育才能卓有成效。
  师爱是最伟大的爱,它高于母爱,深于情爱,大于友爱,是理智的爱,科学的爱,大公无私的爱。希望我们职业学校的老师除了加强自身的素质外,应该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更加关注、尊重、赏识学生。教师尊重学生、赏识学生的同时,也将得到学生的尊重和赏识,学生自信增强了,发展得会更好;学生的发展也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受到热爱、更加自信的教师会把这份热爱和自信反馈给学生;师生的观念将在“双向赏识”教育的互动中得到升华、提高。“大爱成就大教育”,希望我们职业学校教育为学生奉献出真诚的爱,为职业教育事业高速发展贡献出我们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赏识教育 切莫过度.三联阅读网.
  [2]孟庆香.浅议赏识教育.中考教师.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其他文献
高中英语教材作为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托,作为学生获取外界各种信息的重要来源是重要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好这一现成的课程资源对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教材并非唯一的课程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教材以外的其它课程资源对于实现高中英语教学的持续性发展意义深远。  一、对高中英语教材资源的开发利用  1.基于对教材资源特点理解下的开发及利用  高中新英语教材作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