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经济与符号拜物教的异化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w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告模式发生了更多变化,更加多样化。网红电商已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购物的首选。广告从古代的吆喝、叫卖等传统方式到招贴、电视广告再到现在的微博大V为主的网红KOL带货,虽然形式在不断变化,但其实质是通过宣传产品来刺激消费者的欲望。
  作为主力消费群体的年轻一代,刷手机是他们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动,淘宝,微博更是每个人手机里必备的APP,还有小红书,有调等评测推荐类的APP不断冲击着他们的视觉神经,更有花呗借呗等网贷平台为他们的钱包做保障,年轻人的购买力和购买欲望远远超过以往。究其原因,以网红电商为主的互联网消费是一场欲望消费,是一门创造欲望的艺术。
  “让你们梦想那些你们永远得不到的东西:天空湛蓝湛蓝,女人永远美丽;通过修饰软件处理完美的快乐,无暇的影像和时尚的音乐。”“我禁止你寂寞,我不会让你想到,我会用最时髦的恐怖主义卖给你空洞。”“你们的欲望是亿万欧元投资的结果。”贝格伯德的《99法郎》用具有精确而煽动性的广告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具有后启蒙的分裂犬儒主义的主角奥塔夫。他作为廣告从业者,既批判广告的虚妄又积极的拥抱欲望。
  没有人能逃脱这种强烈的精神欲望,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令我们愉悦欣喜的事物,都会在广告从业者手中转化成欲望。“无暇的影像”,黏贴成某种商品,使其成为沼气发酵罐的“残余乐趣”。因此,Bergbord说,“广告将占据所有位置,它已成为唯一的理想。”法国哲学家雅格拉康基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提出了剩余快感,既商品带给人的快感减去其实际作用带来的快感后的那部分。而在我们实际生活中,人们购买商品带来的快感通常是对于某个秩序中的位置或地位的认同感,既对于“理想我”的认同,这就涉及到了拉康提出的另一个重要概念“镜像论”。在当下时代的语境下,物质生活的丰裕和精神生活的多彩,人们购买商品早已不是仅仅满足生产生活需要,更多的是展示他们在社会中的消费地位,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女人买漂亮的口红和裙子更多的是希望得到他人投来的羡慕目光和赞许的话语。
  上个世纪美国通用公司总裁斯隆和设计师厄尔提出著名的“有计划的废止制度”,并且在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的环境下,以汽车行业为主导的消费社会正式到来。各行业为了刺激消费,特别是刺激那些没有实际需求的人消费,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广告学也因此愈发繁荣。在传统电视广告中,例如奔驰汽车,往往在几十秒内为一个“成功人士”添加一系列的符号定义:地位尊贵、美女相伴等等。这些铺天盖地的广告在无意识、潜移默化中灌输给人们,俘获人心从而刺激消费。
  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琳琅满目的商品常常使消费者寸步难行,而广告的引导为消费者提供建议的同时,也在暗中操控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并悄悄形成了一种符号化的象征。例如,热爱体育的男性在选择运动装备的时候通常选择阿迪达斯和耐克,而热爱美丽的女性在口红的选择上通常是YSL和香奈儿。当他们使用这些商品时,总是会得到他人赞同的点评,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这些品牌的商品。这些商品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种地位评价的符号,成为相同价值观的象征。拜物教也就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商品拜物教转变为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提出的符号拜物教,人们更加屈从与符号所带来的影响。我们的消费者购买不再是产品本身,而是商人为商品生产的象征意义,以及我们在购买商品后建立的社会关系。人们对于商品的迷恋已经转化为对符号的迷恋,对于其背后的地位、尊严和自我价值实现的迷恋。这种符号所带来的是人际之间阶级差别,人们借助符号来区分地位、身份、荣誉、等级、权力,并将这些统统展示在公共视野下,消费符号,获得归属感。
  欲望是人们购买商品的催情剂,符号则是人们购买商品的图腾。人们对于符号的迷恋就像是教徒通过崇拜基督祈求获得救赎一样,通过购买商品来获得符号带来的“剩余快感”,所以说符号拜物教可谓是当代最大的“宗教”。
  而在近几年,符号拜物教出现了新的异化,网红的诞生撼动了招摇过市的符号品牌。一些顶级网红个人的销售量足以挑战优衣库、H
其他文献
摘 要:“创新教研模式,推进我市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是广东省“十二五”重点课题(立项编号:2015ZQJK041)。该课题研究结合我市“学导式学习化课堂”的行动计划进行,重点在于探索教研新模式,助力省“强师工程”项目的实施,为我市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关键词:教研模式;线上线下;教研联盟;课堂特色;成长档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
摘 要:家校合作正逐步成为教育政策制定者、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参与者的广泛共识,家校合作理念得到了普遍认同,面对突发的新冠疫情,“如期开课”“线上教学”成为全国高校的主旋律,这一非常时期为家长合作规范化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着力点,本文通过探究高校家校合作规范化建设的意义,面临的问题和主要途径,以期更好地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促进高校家校合作的规范化建设。  关键词:“线上教学”;家校
外婆家住在大山深处,那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幼童时,我是在外婆家长大的。那里有我的童年,有我儿时的伙伴,还有我数鸭子、撵鸭子的美好回忆。  现在由于学业逐渐繁重,我们也只有趁放长假时才能到外婆家了。还记得上一次,云淡风轻,碧空如洗,我们跋山涉水終于来到外婆家。小河沟里的水哗啦啦地流淌,炊烟袅袅让大地更显祥和、宁静……  外婆家院坝一角和就近的水田里依然喂养着几只可爱的小鸭子。它们“嘎嘎嘎”地向我们
一  时光回到40年前。  在激烈的对越还击战中,河北籍19岁的战士李富生跟山东籍22的钟涛等一个班的战士负责在猫耳洞狙击敌人。他们已经在猫耳洞坚持了三天三夜,眼看弹尽粮绝,无法支撑下去了。钟涛跟大家说:“我去山下弄点水,没粮食也许能再坚持,没有水了,谁也活不成。”  “班长,我去吧,你还得带队伍……”  “班长,我去!”知道下山太危险,随时都可能牺牲,大家争着要去,被钟涛制止住:“谁也别争了,我
摘 要: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英语教学,越来越注重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听又位于英语四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之首。本文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从听力自主学习氛围、能力和途径三方面,就探讨如何培养学生英语听力自主学习能力作粗浅的探究。  关键词:英语听力;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习策略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一)听力在教学中被弱化  听说读写是语言学习的
摘 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要创设真实情景,把创设情景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积极的情景去“同化”与“顺应”,达到对新知的意义建构。  关键词:生活情景;操作情景;应用情景  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公式和法则比较枯燥,只是简单的说教、机械的传递,必定使知识变得枯燥无味,使学生学习兴趣减退,使教学效果低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设情景,正是数学学习方式变革的切入口,
摘 要:以城乡贫富差距为源头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日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阻碍,解决城乡贫富差距问题刻不容缓。本文通过分析总结近年来相关数据和文献从多角度探讨城乡贫富差距问题的现状、产生原因,并针对国情在经济法层面上提出立法、司法上的合理设想,为解决城乡贫富差距问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扫清阻碍。  关键词:城乡贫富差距;经济法;二元经济结构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中国取得了飞跃性的经济增长,但与此相
摘 要:小学沉浸式英语课堂教师应注重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与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阅读策略,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标题、非文字信息、阅读材料的体裁、关键词、关键句以及信息的提取。从而发展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让英语核心素养在深度阅读中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核心素养;沉浸式教学;英语阅读;思维品质;阅读策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标准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
摘 要:邓小平同志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这个“标准”的提出,打破了原来存在的思想僵化问题,把解放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对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就“三个有利于”成为判断利弊得失的根本标准的历史必然性和其自身的重大理论基础结合现实意义,进行重点阐述。  关键词:初心使命;利弊得失;根本标准  一、以“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利弊得失的根本标准的历史必然性  (一)
摘 要:逆反行为与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着密切关联,要了解初中生的叛逆心理问题,就需要充分了解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同时,叛逆心理与学校和家庭教育以及等诸多问题有着复杂的关系,初中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是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因此,本文以九年义务教育为背景研究初中生叛逆心理的成因,因为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才能从根本上弄清楚叛逆问题的根源,从而便于探索解决逆反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