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生,是一个需要情怀的职业,特别是儿科医生。在有着悠久慈善、公益传统的上海市儿童医院,这种公益情怀持续至今。
80年前,一家名為“上海难民儿童医院”的小医院开张了。没有张灯结彩的仪式,没有蓬荜生辉的宾客,只有难童被络绎不绝地送到这里,这些因为战乱而身患重病或身负重伤的孩子,终于获得了一个温暖的避难所,并得到了及时的救治。
医院对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免费的治疗,同时,也面向普通的上海家庭,以低廉的收费为身处战争困苦中的上海儿童提供医疗服务。
当初筹建之时,两位创始人富文寿和苏祖斐应该不曾意识到,他们创建的这家医院,是中国第一家儿科专科医院,开创了儿科医学的历史;当时的他们也不可能去设想,历经80年、见证历史变迁的这家医院,如今依然是上海乃至中国最优秀的儿童专科医院之一。
1955年宋庆龄视察工作。
为救助难童而诞生的上海市儿童医院,自第一天起就携带着慈善、公益的基因,80年来,免除孩子的病痛、为孩子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依然是医院最核心的价值观。同时,两位创始人都是儿科专家出身,对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质量和人性化的服务,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上海市儿童医院在新技术应用、医疗质量和环境友好上,从未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
80年社会巨变,今天的上海,已经是世界一流的国际都市,繁荣而和平的城市里,上海市儿童医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儿科,太阳底下最富有爱心的事业,本该如此温暖。
为难童而生的医院
回望历史,才能懂得坚守的意义,对于一家医院来说,更是如此。
上海市茂名北路,正宗的“上只角”,许许多多的上海故事,在这里发生,一百年前的石库门静静地守望着世事变迁。
现在,梧桐掩映的这条马路上,奶茶店、时装店、水果店、杂货店比邻而居,过客进进出出;石库门里的寻常人家,每天是家长里短、柴米油盐。和平和繁荣的都市里,日常生活是平静琐碎的,今天的我们很难想象,80年前,这里曾经挤满因战乱而躲避在租界的贫苦人家、在疾病或创伤中挣扎的难童,他们的日子,该是怎样艰难。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上海沦陷,妻离子散的悲剧每天都在发生,孩子,是战争中最让人心痛的受害者。上海四郊的市民,涌向租界避难,也带来了不少难童和流浪儿。
大量难童贫病交加,在死亡线上挣扎。目睹这样的状况,儿科专家富文寿教授焦急万分。他一面自愿前往宋庆龄女士创办的国民伤兵医院服务,一面四处奔走,联系沪上各方人士,多方筹款,希望建立一所救治难童的医院。这个时候,富文寿遇到了途经上海拟赴美留学的苏祖斐医师,在他的倡议下,苏祖斐留了下来,一起创办上海难民儿童医院。
儿童医院专家在贵州遵义市义诊。
创办医院的资金,来自慈善捐款,捐赠者既有上海的社会名流,也有国际友好人士。
可惜的是,刚刚开业的上海难民儿童医院,没有留下照片或者影像资料,根据文字的记载,医院最初位于慕尔鸣路65号的租赁大楼,拥有90张床位,其中75张免费床位由个人和慈善机构捐助。医院医治的患儿来自难民营和贫困家庭。免费病床收治的唯一条件是患儿家庭无力支付治疗费用,且患儿出院时及时接走。
后来有老一代专家辨认,医院最早的院址,在今天茂名北路靠近威海路的毛泽东旧居附近。现在,这里的石库门中居住着普通的上海市民,已经无法找寻到80年前作为医院时的印记。
上海难民儿童医院运营18个月后,1939年6月1日,医院与另一家同为1937年成立的慈善医疗机构——国际红十字会婴儿急救医院合并,更名为上海私立儿童医院。
现在大家都知道,维持一家医院的运转,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更何况当年的难童医院,还要承担贫困儿童的治疗费用。据记载,从1937年算起的两年半时间里,两家医院共承担了15万美元的医疗服务支出。同时,医院真正救助到了战争中的儿童,两家医院住院部共收治患儿3516人次,总住院天数为95829天,门诊患儿13797人次。
大爱凝结的慈善事业
上海市儿童医院,诞生于战火中,也诞生于大爱之中。医院的两位创始人身上,闪耀着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身为医生的慈善之光。
富文寿1901年出生于浙江海盐县武原镇,后随父去苏州求学,1920年北京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1925年,富文寿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后,曾先后任波士顿麻省总医院传染病院医师,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儿科讲师。
就算在今天,富文寿这样的履历,也是少有的青年才俊。1928年回国后,富文寿参与创建国立上海医学院儿科专业,成为第一任主任。同时,他还任上海女子医学院、同德医学院儿科教授及西门妇孺医院儿科主任等职。
我们现在从照片上看到的青年时期的富文寿,戴着时髦的圆形黑边眼镜,二八分一丝不苟的发型,西装革履,是典型的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形象。原本,他很可能在学术的道路上收获殊荣,但战争,摧毁了家园,难以容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富文寿决定用行动来支持自己的国家和同胞,作为儿科专家,他首先想到建立一家慈善医院救助儿童。
与富文寿一起创办医院的苏祖斐,1898年生于上海一个爱国商人和教育世家,自幼立志学医。1927年,苏祖斐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1932年,她从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后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博士学位。1934年,苏祖斐创办了著名的湖南湘雅医学院的儿科专业,任儿科主任。
80年前,一家名為“上海难民儿童医院”的小医院开张了。没有张灯结彩的仪式,没有蓬荜生辉的宾客,只有难童被络绎不绝地送到这里,这些因为战乱而身患重病或身负重伤的孩子,终于获得了一个温暖的避难所,并得到了及时的救治。
医院对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免费的治疗,同时,也面向普通的上海家庭,以低廉的收费为身处战争困苦中的上海儿童提供医疗服务。
当初筹建之时,两位创始人富文寿和苏祖斐应该不曾意识到,他们创建的这家医院,是中国第一家儿科专科医院,开创了儿科医学的历史;当时的他们也不可能去设想,历经80年、见证历史变迁的这家医院,如今依然是上海乃至中国最优秀的儿童专科医院之一。

为救助难童而诞生的上海市儿童医院,自第一天起就携带着慈善、公益的基因,80年来,免除孩子的病痛、为孩子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依然是医院最核心的价值观。同时,两位创始人都是儿科专家出身,对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质量和人性化的服务,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上海市儿童医院在新技术应用、医疗质量和环境友好上,从未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
80年社会巨变,今天的上海,已经是世界一流的国际都市,繁荣而和平的城市里,上海市儿童医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儿科,太阳底下最富有爱心的事业,本该如此温暖。
为难童而生的医院
回望历史,才能懂得坚守的意义,对于一家医院来说,更是如此。
上海市茂名北路,正宗的“上只角”,许许多多的上海故事,在这里发生,一百年前的石库门静静地守望着世事变迁。
现在,梧桐掩映的这条马路上,奶茶店、时装店、水果店、杂货店比邻而居,过客进进出出;石库门里的寻常人家,每天是家长里短、柴米油盐。和平和繁荣的都市里,日常生活是平静琐碎的,今天的我们很难想象,80年前,这里曾经挤满因战乱而躲避在租界的贫苦人家、在疾病或创伤中挣扎的难童,他们的日子,该是怎样艰难。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上海沦陷,妻离子散的悲剧每天都在发生,孩子,是战争中最让人心痛的受害者。上海四郊的市民,涌向租界避难,也带来了不少难童和流浪儿。
大量难童贫病交加,在死亡线上挣扎。目睹这样的状况,儿科专家富文寿教授焦急万分。他一面自愿前往宋庆龄女士创办的国民伤兵医院服务,一面四处奔走,联系沪上各方人士,多方筹款,希望建立一所救治难童的医院。这个时候,富文寿遇到了途经上海拟赴美留学的苏祖斐医师,在他的倡议下,苏祖斐留了下来,一起创办上海难民儿童医院。

创办医院的资金,来自慈善捐款,捐赠者既有上海的社会名流,也有国际友好人士。
可惜的是,刚刚开业的上海难民儿童医院,没有留下照片或者影像资料,根据文字的记载,医院最初位于慕尔鸣路65号的租赁大楼,拥有90张床位,其中75张免费床位由个人和慈善机构捐助。医院医治的患儿来自难民营和贫困家庭。免费病床收治的唯一条件是患儿家庭无力支付治疗费用,且患儿出院时及时接走。
后来有老一代专家辨认,医院最早的院址,在今天茂名北路靠近威海路的毛泽东旧居附近。现在,这里的石库门中居住着普通的上海市民,已经无法找寻到80年前作为医院时的印记。
上海难民儿童医院运营18个月后,1939年6月1日,医院与另一家同为1937年成立的慈善医疗机构——国际红十字会婴儿急救医院合并,更名为上海私立儿童医院。
现在大家都知道,维持一家医院的运转,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更何况当年的难童医院,还要承担贫困儿童的治疗费用。据记载,从1937年算起的两年半时间里,两家医院共承担了15万美元的医疗服务支出。同时,医院真正救助到了战争中的儿童,两家医院住院部共收治患儿3516人次,总住院天数为95829天,门诊患儿13797人次。
大爱凝结的慈善事业
上海市儿童医院,诞生于战火中,也诞生于大爱之中。医院的两位创始人身上,闪耀着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身为医生的慈善之光。
富文寿1901年出生于浙江海盐县武原镇,后随父去苏州求学,1920年北京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1925年,富文寿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后,曾先后任波士顿麻省总医院传染病院医师,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儿科讲师。
就算在今天,富文寿这样的履历,也是少有的青年才俊。1928年回国后,富文寿参与创建国立上海医学院儿科专业,成为第一任主任。同时,他还任上海女子医学院、同德医学院儿科教授及西门妇孺医院儿科主任等职。
我们现在从照片上看到的青年时期的富文寿,戴着时髦的圆形黑边眼镜,二八分一丝不苟的发型,西装革履,是典型的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形象。原本,他很可能在学术的道路上收获殊荣,但战争,摧毁了家园,难以容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富文寿决定用行动来支持自己的国家和同胞,作为儿科专家,他首先想到建立一家慈善医院救助儿童。
与富文寿一起创办医院的苏祖斐,1898年生于上海一个爱国商人和教育世家,自幼立志学医。1927年,苏祖斐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1932年,她从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后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博士学位。1934年,苏祖斐创办了著名的湖南湘雅医学院的儿科专业,任儿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