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人本视角下公园城市建设发展新模式探讨

来源 :中国园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va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园城市”是生态文明思想在中国城市建设领域的具体体现,探讨“公园城市”建设的新模式对于推动我国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回溯城市建设中“人本”理念的演进,分析并提出了“公园城市”建设发展思路的4个转变:即城市发展规划理念的转变,工作主体的转变,建设模式的转变,建设内容的转变.从人的需求、绿色公共空间、风景园林和人居环境4个维度分析了“公园城市”建设的逻辑,提出了构建以人为主体,绿色公共空间为客体,风景园林为介体,人居环境为环体的“四体共融”“公园城市”建设新模式.具体途径一是打破城·绿空间边界,“园”“城”融合;二是丰富人·绿互动方式,“园”“人”融合;三是激活城·绿内在价值,“园”“业”融合.以推进新时期全方位开放、多元模式运作、全域公园化“公园城市”的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现阶段,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早发,已是不争的事实,据《国民视觉健康报告》显示,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初中生为58.07%,高中生为78.02%。对于近视一族来说,现阶段仍以光学矫正为主,即戴框架眼镜。此外,一些能够延缓和阻止近视发生及发展的功能型眼镜也逐渐在市场上出现,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其实,眼镜从最早单纯地矫正屈光,到最近的离焦定制,已走过了800余年的历史,经历了多次升级换代。本文根据眼镜光学设计的思路变更,将框架眼镜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并逐一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