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语言发展的“双刃剑”

来源 :科学大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oafraidwh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语文教学应以积极的态度,加强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网络语言,并改革教学方法,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教学,优化语文学习语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杜绝网络语言的负面影响,使学生养成使用规范汉语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网络语言;有效利用;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115-001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语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逐渐增大。一些网络语言已经走出网络,进入人们的日常语言使用中。面对这一新的语言现象,作为语言教育的奠基者——尤其是热衷于经典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既不可视而不见,又不可大惊小怪,要冷静思考,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儿童语言习得和“网络语”的关系,从而树立科学的汉语规范。
  一、网络语的定义及网络语的成因
  1.网络语的定义
  “网络语”专指网络用户在网上交际中使用的、区别于中国语言文字的语言系统,即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交际符号。
  2.网络语的成因
  2.1快速的互联网“产生”了网络语。由于网上交流要借助计算机的输入系统,而计算机所安装的微软系统中的智能拼音输入法正是网络语言出现的一大原因。网民没有耐性保证打字的准确,所以大量使用同音字代替,直到形成公认的新词汇。
  2.2虚拟的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网络语言不单单只是为了输入方式方便而大量产生的,网络语是基于互联网这个平台产生的,它就有与之相适应的特色。互联网本身的自由性、无限性、虚幻性等特色造成了网络语言的自由度和随意性。网络沟通大多是没有声音、图像的实时交流,而网络交流中有时要传达微妙的感觉变化。为了表达直观的意向、增强语言的表现能力,网络语的各种形象符号应运而生,谐音数字的发展,从而丰富了网路语的表达手段。
  2.3“推波助澜”的网络“强化”了网络语。网络是一种休闲媒体,所需要的就是一种轻松随眭的环境,能突出或炫耀个性和创造独特的身份。一些网名求新、求异心里也是网络语产生的重要原因。
  二、网络语对小学生有那些影响
  1.积极——网络语丰富了生活空间,增加了生活中对话的情趣
  很多流行语形象生动,对原生态的生活形式和内容有着很强的概括性,又不失幽默调侃的意味,是生活会话的“味精”。它潜在地消解了一些生活事件的严肃性,增添了生活的情趣。校园网络语反映了一些学生的生活态度和处世哲学,并从某个角度折射出当代学生在生活、学习压力下的无奈和自嘲心理,体现了要求张扬个性的一面。“网络语”有一些消极的东西,但它确也反映出学生们的创造潜力,某种意义上丰富了校园文化。
  2.消极——网络语中所渗透出的调侃、戏谑的人生态度,严重冲击了当今的作文教学
  作文中,一些小学生常常不加分辨地把短信、网络聊天的符号等直接用到作文中,越来越多的学生写作文时词不达意,晕、虾米、东东、酱紫等词泛滥,这种语言的滥用使得优美典雅委婉曲折的记叙文为插科打诨所代替,显得不伦不类。对于缺乏足够文化辨识力的小学生来说,盲目效仿、随处套用不仅不利于规范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也不利于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
  三、教育工作者怎样对待小学生的网络语
  儿童语言向成人语言过渡的年龄为7-12岁,即学龄期,这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他们习得语言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语言学习的最突出特点是建立在儿童主观能动的基础之上。直接影响汉语规范。作为中小学老师,又应该怎样正确引导孩子使用网络语,做好儿童语言良性发展的“防火墙”和“推进器”呢?
  1网络语流行.管理需跟上
  简便实用又生动风趣、人情味浓、个性化强是网络语言的最大特点,它已经成为年轻人在网上彼此交流的最基本、最常用的符号,但是如果用网络语言写出来的东西大部分人都看不懂,影响了沟通,也就失去了语言的意义。多数专家认为网络语言是新现象,其存在有土壤、有环境,但不宜进入教科书,学校教育也应遵循规范语言的原则。据了解,一些地方对网络语言过度流行问题采取了具体措施,如南京语委已明令禁止中小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
  2.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语言
  我们不提倡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一旦发现,我们要给学生讲清利害关系,从正面引导。写作是讲究语言和技巧的,最终要靠深度、文采、灵气取胜。教会小学生从网络语言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古代诗歌、现代美文中去汲取营养,毕竟传统的语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
  3.必须加强学生的网络语言道德建设
  加强学生网络语言道德建设,已成为新时期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可以尝试一些做法,如为使学生以正确的心态接受网络教育;开放校园网吧,通过网络建立心理咨询室,引导学生正确g.iR网络语言;通过家长、学校、社会管理减少或避免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使学生更好地享受安全而又有教育意义的网上体验,使他们健康、顺利地走向网络时代。
其他文献
摘要:现行的课程改革倡导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力求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音、诗、画”则是一味良方,能够使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起多种感官活动,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冲击。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音、诗、画这些资源,让历史课堂教学鲜活、灵动起来。 关键词:课程改革;历史教学;教学有效性;音、诗、画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0
摘要:爱,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爱的故事,深藏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在生活中,用我们敏感而真挚的心去体悟,就会发现许多蕴含着爱的人间故事。关键词:教学片段;阅读;品味;感悟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063-001《背影》一课讲述了一个父亲在家境穷困聊倒、祸不单行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父爱的伟大,父子的情深。教学片段:一、导入课文同学们,今天
摘要: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下的信息技术教学与德育教育,应该是有机整合,相互渗透的。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教育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065-001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往往只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在教学中强调更多的是操作方法,并把技术的掌握作为衡量整堂课是否完成的单一目标。其实信息技术课也是一个良好
摘要:“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的文学素养是从文言文中来的。本文从强化课前预习、加强课文诵读、创设教学情境、培养问题意识和培养迁移能力五个方面阐述了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的有效策略。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阅读能力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066-001文言文经过千百年时间淘洗而流传至今,是文学作品中的极品,而表现在这些作品中的
摘要:实践证明:语文课堂教学只有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合作探究意识,才能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课程改革才能顺剁进行。.关键词:自主;参与;合作;探究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074-00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改革课程实施过程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
摘要:物理作业是物理教师评价教师自己教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根据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的不同,可分为诊断性作业、形成性作业和总结性作业。无论哪种作业,作业中最有价值的题目,往往是学生做错的题目。因为这些题目既然做错,自有其做错的原因,教师和学生都要重视错题资源,树立正确的“错题观”。关键词:物理作业;错题;价值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
摘要: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一直存在着教学手段单一、枯燥乏味、效率低下等问题。现代信息技术对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则有着独特的优势,那就是能够创设生动活泼的英语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变得愿学、乐学并且善学。关键词:英语语法教学;创设情境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090-001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对信息技术与语法教
摘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针对不同的文章采取什么样的教法是颇费思量的事情。在本文中笔者将展示一种“顺藤摸瓜”式的阅读教学方法,以两篇名家名作为例,阐述如何设置一篇文章的核心问题,做好文章的分析。关键词:顺藤摸瓜;故乡;背影;环境;人物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095-001当下,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领域,理论和实践
摘要: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虽然近年来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原来的教学方法大大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自读、精读、美读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关键词:自读;精读;美读;阅读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101-001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
摘要:新课改实施以来,“数与代数”这一学习领域,无论从目标、内容、结构还是教学活动等方面都比以前有了比较大的变化。但是,如果我们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和认知特点的高度来考量“数与代数”领域的一些教学,就会发现仍然存在许多的困惑和不足。课堂教学存在无数个发散点,不同的切八点体现出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本文试以这一领域相关知识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关键词:数的认识;数的运算;量与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