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墙面文化”设计之要领

来源 :江西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lock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文化有显性的与隐性的。显性的校园文化包括“墙面语言”,合理地利用墙面传递一些“正能量”是十分必要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一面墙都说话。”那么,学校该如何恰到好处地设计墙面文化呢?
  墙面文化要恰到好处。学校的墙面不能“空空如也”,那是一种资源的浪费,适当地点缀一些励志语言和图画,可以对学生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实可谓“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也。但是,现在看来,一些学校的墙面语言存在“过度”现象,校园里红红绿绿,花里胡哨,显得十分累赘。比如,在楼梯的每一级台阶,都贴上一句名言,不只如此,连在上一层楼梯的背面,也贴满了很多名句。学生上下楼时,“俯首看地”,一地名句;“抬头望天”,一片名言,稍不留神,就会一脚踩空,导致安全事故。而且,墙面符号太多,似“地毯式轰炸”,容易让人迷失在“视觉”环境中,时间长了,会产生视觉疲劳,很难说有多大的效果。所以,墙面文化的设计一定要处理好“简”与“丰”的关系,在表现形式上“简约”,文化取向上追求“丰富”。
  墙面文化要多一些“由内而生”的东西。现在很多学校的墙面文化是“舶来品”,到网上一搜,搜到一大堆,然后,稍微挑选一下,就作为自己的东西。走进一些学校,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雷同的东西,如“生活因拼搏而精彩,学业因坚持而成功”“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等等。不是说不能有借鉴,但问题是,简单的“拿来主义”是彰显不出学校的“特征、特点、特色”的。其实,一所学校办学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应该会有一些能够传承学校精神的故事,将之好好地提炼,图文并茂地“上墙”,因为它“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一定会显得更加贴近、亲切、可触摸,从而能更好地起到激励师生的作用。
  墙面文化要有“意义”也要有“意思”。很多学校的墙面文化追求的是“有意义”,富有教育意义,多是告诫学生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学生在课堂里,老师教育他们的是这些东西,下了课,走在校园里,楼梯上、廊柱上、横梁上、墙面上……目之所及,还是这些东西。在设计墙面文化时,要尽量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思维特点,多想想办法,设计一些不只是“有意义”而首先应该是“有意思”的东西,让学生喜闻乐见,并从中去觉悟、领悟、感悟——“悟道”比“灌输”效果要好得多。如果没有“意思”,学生看都不愿看,你赋予再多的“意义”也是枉然。
  要避免“文化分裂”现象。在一些学校,“墙面文化”与实际的“行为文化”没有多大的关系,与教学无关,与管理无关,与生活无关,即通常所说的“只上墙,不落地”,典型的“两张皮”。我始终觉得,学校应该是“学生见到老师,热情问好;老师见到学生,真诚回礼”的地方,所谓“知书达理”,一个不“达理”的人,是不配“知书”的!如果仅仅将学校文化作为“景观”来打造,不体现在一切与美好相关的物和事上,那么,可以肯定地说,这是学校文化的一种虚假繁荣,它跟一些地方行政领导追求所谓的“窗口效应”“面子工程”又有何异?
其他文献
茨威格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中国导演徐静蕾改编的同名电影,都被冠以“女性主义“的称号,小说和电影极力渲染的是女主人公“我爱你,与你无关”的爱情宣言。然而小说中塑
在以生产与运用为主导来指导企业发展的当下,市场上需要的人力资源已逐渐从知识丰富的技术性人才转变为操作能力强的动手型人才。在这样的条件下,传统的中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方
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更在于培育符合心性发展的思维模式和观念。在悠久的中华传统文明中,具有哲学思维的教育家,有两个人值得一提,一是至圣先师孔子,还有一位就是王阳明先生。说到王阳明的教育思想,就不能不说到其哲学思考——心学。正是基于心学的钻研,才使得王阳明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显得灿烂夺目。  要了解王阳明的教育思想,首先要了解其哲学思想,也就是其心学。他求学悟道开始时也是尊崇朱熹的格物之说
这是我从事班主任工作第二年发生的事情,当年开学的时候,我接了一个新生班级。在班级军训的那段时间,我留意着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希望早点了解她们以便开展好下一阶段的班级工
八大山人的作品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座高峰,他的花鸟画作品尤为人们称赞。文章主要对他晚期的花鸟画作品进行审美分析,其晚期作品主要包括“撑肠拄腹”的象征风格和返朴归真的简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普通车床加工技术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一门新课程,它将车工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融入具体的教学任务,真正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但在现行的教学体制中,该课程的教学却
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本文建议具体方法如下:激发兴趣;打好朗读基础;范读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