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本理念,追求有效教学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ming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呼唤课堂回归生本,强调“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主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有效教学应坚持生本理念,以学生兴趣为本,以学生探究为本。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让学生有效地学,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首要位置,实现有效教学,将教学落到实处。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堂导入、课堂中间、课堂结尾三个方面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为教师实现有效教学提供经验。
  关键词:生本理念   有效教学   操作策略
  传统的数学课堂是“师本”的课堂,一切以教师为中心,只注重教师如何教,教得好不好,很少关注学生如何学,学得怎么样。新课程改革呼唤课堂回归生本,强调“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主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生本课堂关注学生学什么,生本教学以学生兴趣为本,以学生探究为本。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究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具体操作策略。
  一、优化导入,创设良好开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为整堂课定好基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导入的最大目的在于揭题、激趣、诱思,即揭示教学主题、激发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以有趣的方式开启学习旅程。为了创设良好的教学开端,可采取如下策略优化导入:
  (一)创设情境,形象导入
  “抽象性是数学的最大特征。”数学的抽象程度是其他学科无法匹及的,但是小学生最具优势的是形象思维,这使得数学知识与小学生的认知特征距离较大,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是教学情境化,通过创设情境,借助具体的场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于现实之中,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可感可知,以迎合学生的形象思维优势。
  情境导入不仅可以化抽象为具象,而且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认知理解。例如,在教学“图形的旋转”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游乐场的视频,着重引导学生观看旋转木马、摩天轮等带有旋转现象的游乐设施与活动场景。生动形象的场景不仅给学生以直观感知,自然地导入旋转这一主题,而且能够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旋转概念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游戏体验,激趣导入
  游戏是颇受学生喜欢的娱乐方式,若学习如游戏,学生将进步飞速。游戏化是有效教学的策略之一,把数学学习设计成游戏形式,把数学知识融入游戏活动之中,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感知和体验。游戏化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变数学枯燥单调的形象,让数学变得有趣,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课堂导入是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式。例如,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时,可以在课堂伊始设计一个“猜人”游戏:教师在课前将一个牛玩具偷偷藏在了一个学生的抽屉里,请学生猜猜玩具藏在谁的抽屉里。由于没有任何提示,学生的猜测五花八门,毫无根据。接着,教师在黑板上写出(5,6),很多学生立刻受到启发,有的说在第5组第6个,有的猜是第5排第6个。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用数对来确定位置的方法,并且让学生在课堂上试着应用数对确定位置,调动学生探究数对的积极性。用游戏的方式导入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设疑引思,问题导入
  亚里士多德说过:“古往今来人们的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学习缘起于好奇,来自疑问。疑问是思维的标志,数学教学以数学思维训练为核心,自然应该将提出疑问放在重要位置。数学课堂首先应唤醒学生的思考意识,让学生主动思考。通过设疑提问,用问题导入,不仅可以点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数学教学中,要采取设疑引思、问题导入的方式把学生引入学习主题,驱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例如,在教学“简单的周期”一课时,笔者制作了一个红、绿、黄三种颜色间隔排列的彩带。把这根彩带放入暗盒,一点一点抽出来,让学生猜颜色,学生猜一次就拉出一段,在把彩带全部拉出来后,问学生:“这根彩带漂亮吗?”“颜色排列有什么规律呢?”“像这种有规律地排列的现象叫作什么现象呢?同学们想知道吗?”每个问题循序渐进,为学生指引方向,将学生的思维逐渐引入课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最后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有效让引,提升探学质效
  生本课堂是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本的课堂,生本教学应坚持“教为学服务”的原则,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教师应合理地让学,巧妙地引学。自主探究研学是生本教学的重要环节,“让”和“引”的有效性影响着探学质效,有效“让”“引”才能促进有效探学。
  (一)适度让学,保障探究时空
  传统课堂中的教师是课堂主体,学生没有自由,无须探究思考,如同知识的容器,只需接受教师的灌输。生本理念倡导学生当课堂主人,做学习主体,开展自主探究,自我建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让出课堂时空,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保障学生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同时,教师让学也要适度,既不能抓住不放,又不能放任自流,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教与学的时间。笔者认为,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三分教七分学的教学方法,合理分配时间与学习任务,既保障学生学习自由,又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为学生的探究保驾护航。
  (二)巧妙引学,提供探究支持
  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等多重角色。生本理念下的课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立在课堂中央、立在学习中心,还要巧妙地引学,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探究。
  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学习框架,提供探究支架,为学生的探究提供有效支持。教师的引要引得适度,不全盘包办,不过分指导,只需稍作点拨启发;引学要引得及时,引在关键时刻,引在学生困惑之际,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的引学要巧妙一点,可以采取演示操作、言语启发、借助学单、提供学具等方法,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发现知识的真谛,摘取知识的明珠。例如,在教学“认识梯形”一课时,老师在情境导入后,让学生自主探索,同时为学生提供导学单和操作材料,让他们学有所指、学有所依、学有所长。教师在提供材料支持的同时,要适时引导学生探究、展示、交流。
  (三)合作研學,提升探究效率
  在传统课堂中,学生个体之间是孤立封闭的,相互之间极少进行交流合作,全靠一己之力完成学习任务,遇到复杂的问题很难独自解决,学习效率往往比较低。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多名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有助于凝聚集体的智慧,合作共赢。
  合作研学是有效学习的路径,不仅可以增加学生情感的交流,加大信息的传递,而且实现了互助互惠、经验分享、思想碰撞,有效地提高了学习动力与探究效率。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时,教师布置探究任务,将学生进行分组,各小组围绕学习任务展开讨论,在合作中研讨探究,有效建构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模型。
  三、精彩结局,提升教学境界
  课堂结尾,乃收官之笔,同样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是虎头蛇尾,还是画龙点睛,完全取决于教师的结尾艺术。结尾的方式有总结式、悬念式、延伸式、呼应式、发散式等方式,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选用合适的方式,给课堂一个精彩结局,以提升教学境界。
  如在“三角形的面积”一课的课堂总结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和梳理整个学习过程和结果,通过归纳总结,给课堂画上完美的句号;在“认识三角形”一课结尾部分,采用首尾呼应的方式,回到课堂开始提出的问题,在回顾反思中完美收工;在“简单的周期”一课结束时,布置学生应用周期规律设计绘画图案,并要求学生在课后寻找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将数学学习融入生活,提升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生本理念,以学生为本,将学生放在课程主体地位,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现有效教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家庭多元化因素实施连续性护理模式对出院后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心内科病房治疗出院的急性心血管事件患者151例作为研究对象,出院时及康复后1年由专职医生进行生活质量调查;监测血压、血糖、血脂达标率;进行再发心血管事件的调查。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血压、血糖、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后1年,观察组患者的血压、
摘 要:进入小学中高年级之后,统编版语文教材的选文,在篇幅上相对较长,在结构层次上更加丰富。丰富的语言信息、鲜明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情节都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很多教师始终以惯有的姿态,逐字逐词、逐句逐段地展开教学。对此,本文提出要依循定位,在联系中明确教学目标;提领而顿,在浓缩中梳理文本内容;依托要素,在聚焦中浓缩训练指向;删繁就简,在提炼中构建统整话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 长篇课
目的 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的总体康复状况。方法用自制一般调查问卷(包括目前病情服药状况)、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副反应量表(TESS)对635例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回访。结果(1)病情稳定患者由出院3个月时的517例(81.4%)下降到1年时的448例(70.6%),服药完全依从者由3个月时的468例(73.7%)下降到1年时的369例(58.1%)。患者的病情稳定程度
目的 探讨健康指导干预对改善亚健康状态人群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6~12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亚健康状态人群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人群在常规体检后给予常规健康指导干预,观察组人群在常规体检基础上实施中医体质辨识并根据体质类型给予个体化的健康指导干预,两组人群初次体检结束1年后再次参加体检。在两次体检过程中护理人员协助受试者填写亚健康状况评价问卷( SHSQ-25)
摘 要:在语文课堂上,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而展开的师生交流对话,应避免高频度、口语化、无逻辑的现象。作为课堂对话的发起者,教师要善于以启发、引领、激励的方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導他们进行探究。  关键词:师生对话 思维参与 深度学习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以文本为平台的师生对话,则是课堂多角度对话中最常见的组织形式。积极、友好、互动、有质量的
目的 探讨规范服务在提高急诊分诊护士分诊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11月急诊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2013年7月至8月急诊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分诊就诊服务,观察组实施分诊护士规范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分诊护理质量、分诊时间、护患纠纷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分诊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诊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及学习态度,教师需要在问题的选择和设计上多下功夫,用心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数学问题,从而让学生快速提取已有知识,激活认知经验。同样,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数学教学中,巧设数学问题也至关重要,这就要求聋校数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充分考虑如何以问题为载体,梳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拓展聋生的数学思维,引发聋生的深度思考。本文以“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为例
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3年11月接诊的1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所有接诊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患者(70例,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70例,急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耗时、心电图测量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急救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摘 要:阅读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可以锻炼和培育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语文教学需要依托中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贤文化”是其中的关键点。因此,本文在立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重点探寻“贤文化”在阅读教学中的渗透路径,从而促进“贤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贤文化” 阅读  最新的语文课程标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因胫腓骨骨折住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具体包括心理护理、生理护理、疼痛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均P<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