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向学生提要求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ymelo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师生的沟通中,教师常常要向学生提出一些要求。怎么提要求才能收到理想的沟通效果呢?
  一、要求不能抽象,要具体
  学校里有各种场合需要学生排队。比如:出操、去专用教室上课、去餐厅用餐以及放学。有的班级,每次整队都能够快速完成,并且不需要教师反复强调。而有的班级,每次整队都很拖沓,尽管教师在一边大声地催促。
  有时候我去教室,准备带孩子们用餐,看到每张课桌上全都是各种画具及工具箱(孩子们刚上完美术课)。我会简单宣布:“请小朋友们马上整理好工具箱,出来排队。我数到十,如果数完谁还没有把工具箱放入柜子,我就批评他,并且今天餐后不能玩。”然后我就开始缓慢而坚定地数数:“一、二、三……”一般数到“八”或者“九”的时候,孩子们都已经能够走出教室。偶有超过“十”还没有走出教室的孩子,就会受到惩罚:午后不可以和同学们一起玩,只能站在老师身边看同学们玩。
  而有的教师却可能说:“请小朋友们赶快收拾好工具箱,出来排队。”但事实上“赶快”这个词是非常抽象的。谁来决定“很快”或者“太慢”的标准呢?是教师还是学生?这个抽象的指令会让不同的学生做出各自的试探,很多孩子会一边聊天一边收拾,甚至先打闹一番。这对于先完成的学生很不公平,他们只能很无奈地在队伍中等待。至于教师,不是倚门等待——那就意味着孩子试探到“慢了也没关系”,就是发脾气——那就意味着在向孩子展示解决不了问题时的态度。
  而且,教师如果一直持续发布这样抽象的指令,那么学生对教师指令的试探会一再重复。抽象的指令,往往会导致师生双方更多的试探和纠纷。这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J·麦肯兹所说:“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的信号由于不清楚和不够坚定,实际上鼓励了他们本想要制止的试探行为。”孩子试探得越多,教师采用无效的方法越多,双方陷入纠纷的次数就越多。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会让教师感觉压力重重并且精疲力竭。
  二、要求不能含糊,要清楚
  清楚的信息取决于恰到好处的表达。有的时候,教师目睹学生的不合适行为,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而生气、失态常会破坏信息的准确度,从而减少学生愿意跟教师合作的可能性。实际上,重要的不仅仅在于教师说了什么,更在于教师如何去说。对孩子来说,教师的语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例如:在教室里,飞(化名)又往地上扔废纸了。他附近的地面经常脏得让人不忍直视。教师对他喊:“飞,你又破坏班级卫生!你就不能像其他同学一样讲卫生吗?要是我再看见你这样,我会非常生气的!”这段话里包含着教师的各种情绪,唯独没有听到“不要往地上扔废纸”这样清楚的指令。学生只听到教師对他很生气,但是他肯定已经习惯了教师对他的生气,他根本不在乎,他会继续往地上扔废纸的。
  但是,如果教师平静地走过去,告诉他:“飞,我们应该把废纸扔到垃圾桶里。现在请你把废纸捡起来并扔到垃圾桶里。希望你能记住不要把废纸往地上扔,下次再这样你就放学后独自打扫教室。”教师的这段话里没有羞辱,没有责怪,只是把话说清楚,让孩子明确了随手丢垃圾是不对的,以及再次违规后需要承担的后果。
  有时候,学生不跟教师合作是由于教师的语言表述不清而导致的。教师发布指令的时候一定要说清楚。清楚的信息关注的是行为,而不是态度、感情或者孩子那样做的价值。
  三、 让学生明白不遵守规则的后果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的教室里,没有教师在场,但是孩子们能够保持安静,各自做自己的事情。有的教室里,明明教师在场,而且一遍遍地发布命令:“安静!安静!”可孩子们还是乱成一团。
  为什么面对教师重复的要求学生不听?这必然是因为他们在经历过一次次的试探后,发现不安静下来也不用承担什么后果。而教师每一次喊叫“安静”只是让学生确认:我们不安静下来也没有什么关系。
  因此,教师每次发出一个指令的时候,必然要考虑到班上那一部分喜爱试探教师底线的孩子的心理特征,发布指令的同时,要明确指出不遵守指令的后果。无论学生以什么理由没有完成要求,教师都必须要求学生承担后果。
  例如:我校每天下午第三节课结束是15点25分,轮到我们班放学是15点50分。这 25分钟时间我们两个老师常常用来打扫教室,而孩子们就在走廊里等待。我们对孩子们的要求是:可以聊天,坐着、站着、躺着都可以,但别离开你在队伍里的位置。如果离开你在队伍里的位置,你就回教室里来。
  一开始也有孩子兴奋地背着书包在走廊里乱跑或者在队伍里乱窜。每次发现这样的情况,我总是心平气和地把他请进教室,告诉他:“你违反了规则,所以你不可以再和小朋友们一起等待放学。”破坏规则的孩子承担了提前告知的后果,也给其他旁观的孩子再次提了个醒。没过几天,孩子们对“等待放学时候别离开队伍里的位置”这个要求就完全能够遵守了。
  四、 对学生少提道德层面的要求
  如果感觉班上的某个孩子经常不配合自己的工作,教师就开始质疑:“他为什么要这样对我?”这样想有将孩子的不良行为人格化的倾向。其实,不管学生表现得多么不听从教师的指令与要求,一般情况下,他们都不会恶意地跟教师对着干的。
  我遇到过一个学生,多次不写英语家庭作业,理由都是晚上身体不好或者语文、数学作业写到太晚。如果我对他生气:“你为什么语文、数学作业有时间写,英语作业就没时间写?”并因此推断出孩子对我不够尊重,那就是把孩子的行为上升到道德层面了。
  我每次都很平静地告诉他:“好的。你身体不好可以不写英语家庭作业,你语文、数学作业写到太晚也可以不写英语家庭作业,但是这都需要有你家长在作业本上的签字说明。”一般我会再接着问他:“昨天的家庭作业本上没有家长签字说明,所以我现在准备这样做:一、打电话跟你父母确认一下你昨天的情况;二、你补一遍家庭作业。你选哪一种?”十有八九他会说“我选二”,偶尔也会说“打我爸妈电话确认”——那就真的是身体不好或者语文、数学作业写到太晚了。
  在他补写了好几次英语家庭作业后,这样的借口与不写英语家庭作业的情况渐渐消失。我并不以为他藐视我的权威,而是理解成孩子依然在试探——他要通过亲身体验,才能相信我的规则是必须要遵守的。
  【结语】
  在师生相处的时候,教师不免渴望学生能够听从自己的指令。但教师要注意,不管是发出指令、宣布规则还是告知惩罚,都应该用一种心平气和的态度进行。不要让学生觉得教师是在发泄情绪,而是要让学生理解这些指令、规则或者惩罚都有益于自己的成长。
  在出现学生不肯听从指令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该自省:我的要求是否具体?我的规则是否明确?要求与规则是否适度?从而作出相应的调整。那么,学生自然会越来越听得懂教师的话,并更好地与教师合作。
  (责 编 卢丽君)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3种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模式,有效控制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方法:对广西地区10家三级甲等医院3种清洁手术干预前、后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价及统
该文利用直接模拟蒙特卡罗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凝汽器喉部扩散角度对其汽阻以及流场均匀性和稳定性的影响.通过计算和理论分析,得到了喉部压力损失随喉部扩散角的变化关系,并
应用相空间重构方法,通过计算裂纹转子推动响应的实测时间序列数据的最大Lyapunov指数,研究转子剩余寿命的可预报性问题,给出了其原可预报时间尺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自适应人工神经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矿业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寻找矿产资源.资源可靠性核查是企业规避风险,投资项目的重要依据,结合实践经验对资源核查中的主要工作内容进行了说
  为完成细菌耐药性监测,收集2009~2010年江苏省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微生物室监测的住院患者病原菌耐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监测标本均分离自患者痰液、
分别采用氧氮测定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倒置金相显微镜测定快速凝固法制备的铝-硅基钎料粉末氧含量,观察粉末外观形貌和内部组织,并采用漫流法测量焊料铺展性能和焊接结合强
2018年,注定是校外培训机构经历风风雨雨的一年。1月下旬召开的201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明确表示,今年将大力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严格办学资质审查,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