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读学写以写固读轻松习作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d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前人读写上的经验之谈。我们知道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巩固字词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好方法;而写作调动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的语言、知识的积累,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可见读和写互相联系,互相促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阅读丰富词汇,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素材及写作技巧。同时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教会学生理解作者在表达时所运用的方式、方法及遣词造句的精妙,这就是说阅读教学本身就包括写作教学因素,两者绝不可截然分开,它们是两种不同的能力,我们应该结合这种能力教学,才能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轻松写作。
  一、关注阅读指导,寻求写作方法
  有时,小孩读书就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其实,造成这种情况,勿怪孩子,主要还是做老师的没给学生读书方法正确指导,学生只机械、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了多遍的读书任务,而每一次读书想要得到什么,他们茫然。针对这一现象,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意识到读指导的重要性。写是自内而外的表达,读则是自外而内的吸收。在语文教学中,“读”实际上是作者“写”的逆向活动过程。老师指导学生读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打开文章的字、词、句、篇等外在语言材料入手,像剥竹笋一样,层层进取。读一次有一次的认识、所得、进展。在读书的过程中,由表及里逐步引学生入书中,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弄清作者的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并探索写作脉络,积极吸收别人的长处。
  二、加强读写联系、渗透,从读学写
  作文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活动。如何才能提高作文水平?传统的做法就是:“练”。但收效甚微,这说明行之无效,教师们也感棘手。如何才能让师生“束手无策”变为“有章可循”,笔者认为要加强读写联系、渗透,借阅读之力学会写作的方法。
  因为读是知识的积累,能提高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认识能力。读是写的基础,写以读为前提,所以,加强读写联系、渗透是重要的,从读学写更是重中之重。
  1、课文中学习连句成段的方法。
  刚刚接触作文的学生写出的作文往往没有顺序或重点。作为教师,应注意从有关课文中找到一些典型写法的段落,指导学生运用教材中的基本段来写片段训练,减缓作文坡度,掌握连句成段的方法和规律,形成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2、课文中渗透观察方法。
  小学生观察的特点是:观察对象多,观察背景少;笼统观察多,仔细观察少;无顺序观察多,按顺序观察少。针对这些特点,在课文中渗透观察方法非常必要了。
  在讲授课文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一定的观察方法:有序观察;有主次观察,凡事有主次之分,观察事物时应遵循事物的规律,根据事物的特点重点观察。经过训练,学生逐步掌握了写人方法和特点,并运用到写作当中,培养他们写作能力,从中不断提高。
  三、以写固读,轻松习作
  有的学生阅读能力较强,为啥作文水平还是平平呢?我认为原因只有一个:练笔少,阅读知识得不到巩固、运用,造成了读写分离。虽然读是写的基础,但有了这个基础不见得写作就没问题了,如同有了丰收的五谷不一定就有美酒一样。读和写属于两种不同的认知方式,要实现两者之间的沟通,必须要让写的训练挤入阅读课堂,推行以训练为主,在写中巩固阅读知识,以促进两种能力提高。
  1、发现典型处,设计写的训练。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他们的抽象逻辑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如果直接要求学生运用各种写作方法写作,不够现实。
  据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笔者在教学阅读课时,尽量发现一些构段方式较典型的段落给学生分析,并让他们“依葫芦画瓢”进行仿写训练。
  通过这样有步骤的从读到写的训练,有效地形成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结构,使学生写作文“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寻觅对话处,增加写的训练。
  人物的语言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果在人物的语言前加上适当的提示语,那就是给读者一扇探索人物内心世界的窗口。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寻找“窗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抓住概括处,扩展写的训练。
  选入教材中的课文往往是经过锤炼的,常有高度概括的语句,教师可抓住概括处,扩展写的训练。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读写能力是在日常的多种形式的反复训练中提高的。老师要多给学生创造读、说、写的机会。借阅读之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跟上各种形式的说:说课文大意,说对词语、句子的感悟,说对文章感情的体会,说自己学文后的感想,以及各种形式的复述。将读和写紧密的结合起来,调动了读和写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激活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思维,使学生的想象纵横驰骋,能动表达。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不断地从阅读中汲取写作的养料,作文意识才会不断增强,学生写作由被动到主动,由“怕文”到“乐文”,逐步走上轻松习作之路。
  【作者单位:承德市南营子小学 河北】
其他文献
起动马达以其适应广泛,安装简单,使用保养方便等性能已被广泛安装于船用中速机上。本文主要从机架的加工、马达的安装、启动时的操作方式及习惯等方面对引起起动马达或者飞轮齿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语言的学习往往只强调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而对于非语言交流的手段则不太重视。美国体态语言学家艾伯特?梅拉比恩发现这样一个公式:交际双方交际的信息效果=7%的文字 38%的声音 55%的表情。而这55%的表情主要就是指肢体语言。  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提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小学是学生学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是构成语言最基本的材料。如果说学英语就像造房子,那么词汇就是那构成房子的砖块,拥有足够多的砖块,才能砌出像样的房子。在教学中 我尝试使用不同的单词教学法,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能力,现将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总结如下,希望对广大同仁有所帮助。  一、利用图片、简笔画或实物教学单词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图片、简笔画、实物具有形象直观,生动有趣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总的目标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在“口语交际”这一新课型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重要任务。然而,在许多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上,口语交际却常常遭遇尴尬,课堂上常常死水一潭,一堂课草草收场,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我认为,打开课堂,拓展课本,走向开放,是优化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效果
摘要:  在零件結构设计中,应基于加工可能性、经济性、精确性等角度进行综合考虑,如此一来,才能加工出更为“优质”的零件,在契合机器运行需要的同时,节省加工成本,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机油泵在汽车的整个柴油机的燃油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被看作是柴油机中润滑系统的心脏,直接的影响着柴油机的整体性能,特别是对柴油机的技能效果与使用的寿命起着决定性的作
摘要:化工机械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对企业生产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而影响其运行效率的关键就是设备管理及维修保养技术,良好的管理维护技术可以使化工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也是构建化工品牌效应的关键。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效果,直接决定了化工企业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所以加强设备管理及维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本文阐述了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及维护保养在化工企业发展过程中具有何种意义,并且根据化工企业实际生产情况找寻其中存
新《纲要》的颁布,指引了幼儿科学教育改革的新方向,让我们对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忽视幼儿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的传统幼儿科学教育进行反思。我们知道一个人如果获得了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他就能不断地运用这些方法去寻求尚未知道的知识。基于《纲要》中对幼儿科学教育观念的说明,即“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在小班科学活动《让电筒亮起来》中,我尝试在小班科
炉窑建造中耐火材料的应用经历了定形耐火材料(耐火砖)、不定形耐火材料(浇注料),到现在应用广泛的浇注料。针对定形耐火材料要经过二次烧结浪费能源与浇注料在工业炉中使用时烘炉
长期以来,自主学习一直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关注的对象。本次课程改革提出的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它不同于完全放任自流的自学,是教师组织、引导下的学习。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得力、引导得法,才能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一、激发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1、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外在的物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