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政治方向,以对东北某高校本科生在寝室行为的实际调查为基础,针对该高校本科生在寝室行为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与本科生成长成才密切相关的内容,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 本科生; 寝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4-0072-0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等相应改革的组织实施,使得相对比较固定的寝室成为学生一天中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而寝室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折射,家庭文化的传承,社会文化的浓缩,学生在寝室的生活时间增多,对寝室的依赖性呈强化趋势。[1]寝室作为高校一个相对稳定的基本元素,其独立性随之凸显出来,其组织功能亦随之得到了提升。因此,研究和加强高校寝室建设,对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实施教育与管理功能,显得更为重要。故此,笔者历时两年对某高校工科学院2007级本科195名学生的寝室进行了百余次走访及调查。除此之外,结合部分问题,还通过座谈及到寝室暗访等形式,以期用充实的量化数据、客观的定性资料以及实际情况来描述本科学生寝室行为中的问题,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学生在寝室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生在寝室停留时间较长。调查显示,每天在寝室停留时间在12~16个小时之间的学生高达54.36%,还有25.86%的学生在8~12个小时之间,少于8小时和多于16小时的学生为数不多。这说明学生对寝室的依赖性很强。寝室已成为学生每天停留最
长时间的场所,寝室称得上学生求学期间的第二个“家”。大多数学生表示寝室环境对其身心会产生极大影响。
第二,学生过度依赖电脑。根据调查,每天都用电脑的学生占63.05%,拥有电脑的学生几乎每天都用,22.27%的学生每周使用电脑2~3次,10.26%的学生每周使用一次,而每次用电脑的时间一般为1~3小时,而用电脑上网已成为大多数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利用网络的动机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为了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学生占36.14%,向外界发布信息的学生占13.25%,在线聊天的学生占16.85%。在时间的选择上,主要是利用课余时间上网,31.62%的学生只在周末上网,也有25.45%的学生没有规律上网,对各类信息和知识的渴求成为学生上网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上网的学生中,75.69%的人爱玩网络游戏,个别学生甚至让同学帮助买饭,而自己旷课呆在寝室,有发展为自闭症或形成网瘾的倾向(见图1)。
第三,学生在寝室行为多样化。除了学生过度依赖电脑之外,这两年诞生了一种叫“三国杀”的游戏,可以说是风靡男寝,有90%以上的学生玩过“三国杀”,72.15%的学生每周都玩,并且消耗了大量时间。还有35.42%寝室的学生有卧谈会的习惯。学生在寝室的其他活动还包括学习、打电话、看小说,也有个别寝室打麻将,个别学生练健美、弹吉他等(见表1)。
二、学生寝室行为存在问题的原因
第一,寝室的环境特点。我国东北冬季时间较漫长且天寒地冻,北方实施冬季集中供暖,高校学生寝室四季如春温暖宜人,导致学生养成每天在寝室停留较长时间的习惯。公寓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比以往更显突出,大部分学生亦认可这一现实,但52.61%的学生认为公寓不适合学习,理由是同学的打搅和室内的各种诱惑,如各种生活噪音的干扰等,室内各种非学习行为的影响等。
第二,外部形式的特点。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已进人大众化教育阶段,而社会、家长、学生对此的认识还相当部分地停留在精英教育阶段,这就使得学生不能对自己准确地定位。高校的培养模式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又跟不上大众化教育的要求,加之大学实行收费制、学分制,学生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和就业择业难等现实压力,使得问题更显突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大学校园的学习和生活。当代大学生正是伴随网络而长大的。网络环境是一个没有边际的空间,各种不同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在这个空间上相互影响和渗透,学生很容易被不同的价值文化所迷惑和影响,网络的虚拟特性容易使得学生丧失现实感,混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从而丧失目标、迷失方向。而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发展变化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正面临着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科技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等现实的挑战,出现了偏离主导要求、弱化主导价值等倾向。[2]
第三,在寝室展开思想政治工作困难较大。随着我国高校在校生的急剧增加,各高校的辅导员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可有的高校存在辅导员的配备与学生人数不平衡的现象。目前高校基本以院(系)为单位配备辅导员,小的院(系)几十人配备一名辅导员,而大的院(系)四五百人也才配备一名辅导员。无法回避的事实是一名大院(系)的辅导员所管理的学生人数过多,很难做到及时地深入到所有学生的寝室去展开思想政治工作。
缺乏相关的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辅导员从事的学生工作既琐碎又缺乏创造性,工作强度很大,收入却相对较低,导致辅导员工作不能深入细致地进行。有的辅导员完全是出于例行检查的目的才去学生寝室,而到了寝室不是批评学生寝室环境卫生打扫不彻底,就是责怪学生不务正业耽误学习,久而久之难免不与广大学生产生隔阂,使思想政治工作难于在寝室开展。
三、促进学生寝室建设的对策
第一,以学生党建促寝室建设。应把学生在寝室的表现作为考察与发展学生党员的考虑因素。一味地着眼于“数量”,而忽略了“质量”显然是行不通的,要坚持标准,严把入口关,这是保证新党员质量的重要一环。根据实际情况,总结在发展学生党员中的一些经验,建立和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程序,为发展党员和提高新党员质量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由于青少年学生缺乏自律性。故此应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际覆盖学生寝室,加大学生党建团建进寝室的力度,加强公寓秩序的制度管理和学生公共意识的培养。实施引导学生自觉为自身和他人的学习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3] 某高校本科生辅导员要求学生党员在平时学习中,能够带动寝室同学一起上自习,讨论问题,把班级的学风寝风搞好。针对大三下学期出现的学习热情下降,逃课现象增多,起床晚等现象,指导学生党支部开展了“关爱同学”计划,即每一个党员都主动找一名学习比较靠后的同学一起学习与交流,一起努力把学习搞上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第二,以表彰评比促寝室建设。应在高校表彰评比办法中规定,积极参加文明校园建设,班级各寝室文明整洁,秩序良好,在校、院(系)文明寝室检查评比中全班有80%的寝室被评为文明寝室,班级成员全力参与创建先进班集体建设,创建计划全部完成,班级成绩显著提高,班风、寝风有显著进步的班级才有资格参加该校三好班级的评选。先进班集体创建工程的实施,将为班风建设、学风建设、寝室建设搭建有效平台,激发广大学生积极投身班集体建设的热情,也对和谐校园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诚信、道德品质,和在班级、寝室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在班级活动中的表现,上课的出勤率等德育表现是评选该校三好学生的考核指标。除班级的班委之外,在寝室文化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寝室长也可参评优秀学生干部奖项;其中学生总人数1%的份额分配给在寝室文化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寝室长。此外,在文明寝室和文明食堂建设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树新风、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学生可被授予社会活动积极分子荣誉称号。
第三,以综合测评促寝室建设。应在高校学生综合测评考核制度中规定,积极参加文明寝室建设,所在寝室在公寓寝室卫生检查和学院卫生检查中获得优秀的,被公寓评为星级文明寝室的,给予寝室成员加分,给予寝室长更高的加分,而星级文明寝室的星级越高加分幅度就越大。
反之,在例行检查中对于无故夜不归寝的学生及寝室卫生不合格的寝室,会给予寝室成员减分处理;寝室长减双倍的分,情节严重的学生和在网吧包宿的学生取消评奖评优的资格。
对于教学周周一至周五,正常上课时间内,不上课在寝室不务正业的学生,包括:在寝室利用电脑打游戏、看连续剧和电影者给予减分,发现三次所在学院内通报批评,并取消该生在本学期的评奖评优资格。屡教不改者将给予警告处分,并记入档案。
对于学生党员,应该以学生党员量化管理考核办法为基础,与学生综合测评考核制度相结合,对学生党员实行“只罚不奖”的奖罚机制。所谓“只罚不奖”,是指在综合测评工作中,对于表现不佳的学生党支部的成员和学生党员,包括: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给予相应的减分,但对表现优秀的则不给予加分,而是给予口头表扬。当党员受到肯定和赞许之后,其他学生就会把党员看成榜样加以模仿,从而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进而由党支部引领班级、团支部、寝室建设。
第四,以建设网络文化促进寝室建设。加强队伍建设是应对网络进入寝室后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复杂化的可靠保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仅要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懂得思想政治工作艺术,懂得网络信息技术,还要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修养与实践经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并能熟练进行网络操作,从网上搜集信息,掌握社会动态,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脉搏。[4]
通过网络加强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网上思想教育工作。在形式上要丰富多样,要吸引学生关注学校的网络文化。要根据网络传播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网上教育、交流,讨论等活动。要精心策划,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网上校园文化活动,例如:开设网上论坛,对重大问题、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并加以正确引导。要利用重大节日、重要事件等契机,在网上开展富有冲击力的思想教育活动。
第五,辅导员工作深入寝室。辅导员应做到每周至少深入学生的寝室一次,早晚时间不固定,工作中应注重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引导学生多进行有益身心的活动而少打电子游戏,引导学生按正常作息时间学习生活,帮助并指导学生进行寝室文化建设,对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悉心的指导,对经济困难等思想压力较大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在各个方面与学生展开交流,时刻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
辅导员在深入寝室的过程中,应细心发现并主动帮助学生解决具体困难。如有的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吃不饱饭,有的学生没有能力添置冬装,有的寝室因封顶而雨天漏雨,有的寝室纱窗封闭不严等。辅导员为学生积极申请伙食补助和冬装补助,协调相关部门为学生调换寝室,为寝室更换纱窗等,在细小处见真情,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
经调查,通过以上工作,使得这部分寝室达到了环境优秀率100%,百分率稳中有升,多个寝室被授予“文明寝室”荣誉称号,比例达寝室总数的40%。寝风学风持续改善,寝室学习气氛越来越浓厚,近60%的学生升入国内外著名大学继续深造,其中,4人考入清华大学,3人考入中国科学院,17人被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国外名校录取。
第六,引导学生走出寝室。重视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要求学生党支部在每学期开学,都强调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等,同时要求积极分子写心得和思想汇报,并把思想汇报的数量和质量作为发展党员的重要环节。在重要的纪念日举行红歌大赛、演讲、征文,参拜烈士陵园、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等,使积极分子在活动中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要求党支部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服务活动,让学生党员走进社区、敬老院、孤儿院等,在实践中坚定其理想信念。
学生需要充实的精神生活和娱乐,应鼓励学生走出寝室。走进教室和图书馆,发挥学校引导和管理的优势,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如在学校扩招,教室、图书馆、其他自习设施资源紧张且不能同时很好满足学生使用的条件下,应使走出寝室的或留在寝室内的学生都能好好学习。可用文体活动代替学生对电脑的依赖,举办寝室文化节、寝室爬楼梯比赛、堆雪人比赛、寝室吉尼斯大赛等,力争把寝室建设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地。
参考文献
[1] 刘晓青.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意义、问题和对策[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0(4):155-156.
[2] 李 辉.现代性语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4):1-4.
[3] 田燕飞.后勤社会化后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7(10):146-148.
[4] 赵世强,康庆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我见:把握”网上“主动权[N].人民日报,2004-11-08(02).
[责任编辑:庞 达]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 本科生; 寝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4-0072-0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等相应改革的组织实施,使得相对比较固定的寝室成为学生一天中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而寝室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折射,家庭文化的传承,社会文化的浓缩,学生在寝室的生活时间增多,对寝室的依赖性呈强化趋势。[1]寝室作为高校一个相对稳定的基本元素,其独立性随之凸显出来,其组织功能亦随之得到了提升。因此,研究和加强高校寝室建设,对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实施教育与管理功能,显得更为重要。故此,笔者历时两年对某高校工科学院2007级本科195名学生的寝室进行了百余次走访及调查。除此之外,结合部分问题,还通过座谈及到寝室暗访等形式,以期用充实的量化数据、客观的定性资料以及实际情况来描述本科学生寝室行为中的问题,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学生在寝室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生在寝室停留时间较长。调查显示,每天在寝室停留时间在12~16个小时之间的学生高达54.36%,还有25.86%的学生在8~12个小时之间,少于8小时和多于16小时的学生为数不多。这说明学生对寝室的依赖性很强。寝室已成为学生每天停留最
长时间的场所,寝室称得上学生求学期间的第二个“家”。大多数学生表示寝室环境对其身心会产生极大影响。
第二,学生过度依赖电脑。根据调查,每天都用电脑的学生占63.05%,拥有电脑的学生几乎每天都用,22.27%的学生每周使用电脑2~3次,10.26%的学生每周使用一次,而每次用电脑的时间一般为1~3小时,而用电脑上网已成为大多数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利用网络的动机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为了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学生占36.14%,向外界发布信息的学生占13.25%,在线聊天的学生占16.85%。在时间的选择上,主要是利用课余时间上网,31.62%的学生只在周末上网,也有25.45%的学生没有规律上网,对各类信息和知识的渴求成为学生上网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上网的学生中,75.69%的人爱玩网络游戏,个别学生甚至让同学帮助买饭,而自己旷课呆在寝室,有发展为自闭症或形成网瘾的倾向(见图1)。
第三,学生在寝室行为多样化。除了学生过度依赖电脑之外,这两年诞生了一种叫“三国杀”的游戏,可以说是风靡男寝,有90%以上的学生玩过“三国杀”,72.15%的学生每周都玩,并且消耗了大量时间。还有35.42%寝室的学生有卧谈会的习惯。学生在寝室的其他活动还包括学习、打电话、看小说,也有个别寝室打麻将,个别学生练健美、弹吉他等(见表1)。
二、学生寝室行为存在问题的原因
第一,寝室的环境特点。我国东北冬季时间较漫长且天寒地冻,北方实施冬季集中供暖,高校学生寝室四季如春温暖宜人,导致学生养成每天在寝室停留较长时间的习惯。公寓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比以往更显突出,大部分学生亦认可这一现实,但52.61%的学生认为公寓不适合学习,理由是同学的打搅和室内的各种诱惑,如各种生活噪音的干扰等,室内各种非学习行为的影响等。
第二,外部形式的特点。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已进人大众化教育阶段,而社会、家长、学生对此的认识还相当部分地停留在精英教育阶段,这就使得学生不能对自己准确地定位。高校的培养模式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又跟不上大众化教育的要求,加之大学实行收费制、学分制,学生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和就业择业难等现实压力,使得问题更显突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大学校园的学习和生活。当代大学生正是伴随网络而长大的。网络环境是一个没有边际的空间,各种不同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在这个空间上相互影响和渗透,学生很容易被不同的价值文化所迷惑和影响,网络的虚拟特性容易使得学生丧失现实感,混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从而丧失目标、迷失方向。而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发展变化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正面临着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科技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等现实的挑战,出现了偏离主导要求、弱化主导价值等倾向。[2]
第三,在寝室展开思想政治工作困难较大。随着我国高校在校生的急剧增加,各高校的辅导员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可有的高校存在辅导员的配备与学生人数不平衡的现象。目前高校基本以院(系)为单位配备辅导员,小的院(系)几十人配备一名辅导员,而大的院(系)四五百人也才配备一名辅导员。无法回避的事实是一名大院(系)的辅导员所管理的学生人数过多,很难做到及时地深入到所有学生的寝室去展开思想政治工作。
缺乏相关的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辅导员从事的学生工作既琐碎又缺乏创造性,工作强度很大,收入却相对较低,导致辅导员工作不能深入细致地进行。有的辅导员完全是出于例行检查的目的才去学生寝室,而到了寝室不是批评学生寝室环境卫生打扫不彻底,就是责怪学生不务正业耽误学习,久而久之难免不与广大学生产生隔阂,使思想政治工作难于在寝室开展。
三、促进学生寝室建设的对策
第一,以学生党建促寝室建设。应把学生在寝室的表现作为考察与发展学生党员的考虑因素。一味地着眼于“数量”,而忽略了“质量”显然是行不通的,要坚持标准,严把入口关,这是保证新党员质量的重要一环。根据实际情况,总结在发展学生党员中的一些经验,建立和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程序,为发展党员和提高新党员质量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由于青少年学生缺乏自律性。故此应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际覆盖学生寝室,加大学生党建团建进寝室的力度,加强公寓秩序的制度管理和学生公共意识的培养。实施引导学生自觉为自身和他人的学习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3] 某高校本科生辅导员要求学生党员在平时学习中,能够带动寝室同学一起上自习,讨论问题,把班级的学风寝风搞好。针对大三下学期出现的学习热情下降,逃课现象增多,起床晚等现象,指导学生党支部开展了“关爱同学”计划,即每一个党员都主动找一名学习比较靠后的同学一起学习与交流,一起努力把学习搞上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第二,以表彰评比促寝室建设。应在高校表彰评比办法中规定,积极参加文明校园建设,班级各寝室文明整洁,秩序良好,在校、院(系)文明寝室检查评比中全班有80%的寝室被评为文明寝室,班级成员全力参与创建先进班集体建设,创建计划全部完成,班级成绩显著提高,班风、寝风有显著进步的班级才有资格参加该校三好班级的评选。先进班集体创建工程的实施,将为班风建设、学风建设、寝室建设搭建有效平台,激发广大学生积极投身班集体建设的热情,也对和谐校园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诚信、道德品质,和在班级、寝室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在班级活动中的表现,上课的出勤率等德育表现是评选该校三好学生的考核指标。除班级的班委之外,在寝室文化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寝室长也可参评优秀学生干部奖项;其中学生总人数1%的份额分配给在寝室文化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寝室长。此外,在文明寝室和文明食堂建设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树新风、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学生可被授予社会活动积极分子荣誉称号。
第三,以综合测评促寝室建设。应在高校学生综合测评考核制度中规定,积极参加文明寝室建设,所在寝室在公寓寝室卫生检查和学院卫生检查中获得优秀的,被公寓评为星级文明寝室的,给予寝室成员加分,给予寝室长更高的加分,而星级文明寝室的星级越高加分幅度就越大。
反之,在例行检查中对于无故夜不归寝的学生及寝室卫生不合格的寝室,会给予寝室成员减分处理;寝室长减双倍的分,情节严重的学生和在网吧包宿的学生取消评奖评优的资格。
对于教学周周一至周五,正常上课时间内,不上课在寝室不务正业的学生,包括:在寝室利用电脑打游戏、看连续剧和电影者给予减分,发现三次所在学院内通报批评,并取消该生在本学期的评奖评优资格。屡教不改者将给予警告处分,并记入档案。
对于学生党员,应该以学生党员量化管理考核办法为基础,与学生综合测评考核制度相结合,对学生党员实行“只罚不奖”的奖罚机制。所谓“只罚不奖”,是指在综合测评工作中,对于表现不佳的学生党支部的成员和学生党员,包括: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给予相应的减分,但对表现优秀的则不给予加分,而是给予口头表扬。当党员受到肯定和赞许之后,其他学生就会把党员看成榜样加以模仿,从而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进而由党支部引领班级、团支部、寝室建设。
第四,以建设网络文化促进寝室建设。加强队伍建设是应对网络进入寝室后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复杂化的可靠保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仅要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懂得思想政治工作艺术,懂得网络信息技术,还要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修养与实践经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并能熟练进行网络操作,从网上搜集信息,掌握社会动态,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脉搏。[4]
通过网络加强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网上思想教育工作。在形式上要丰富多样,要吸引学生关注学校的网络文化。要根据网络传播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网上教育、交流,讨论等活动。要精心策划,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网上校园文化活动,例如:开设网上论坛,对重大问题、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并加以正确引导。要利用重大节日、重要事件等契机,在网上开展富有冲击力的思想教育活动。
第五,辅导员工作深入寝室。辅导员应做到每周至少深入学生的寝室一次,早晚时间不固定,工作中应注重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引导学生多进行有益身心的活动而少打电子游戏,引导学生按正常作息时间学习生活,帮助并指导学生进行寝室文化建设,对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悉心的指导,对经济困难等思想压力较大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在各个方面与学生展开交流,时刻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
辅导员在深入寝室的过程中,应细心发现并主动帮助学生解决具体困难。如有的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吃不饱饭,有的学生没有能力添置冬装,有的寝室因封顶而雨天漏雨,有的寝室纱窗封闭不严等。辅导员为学生积极申请伙食补助和冬装补助,协调相关部门为学生调换寝室,为寝室更换纱窗等,在细小处见真情,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
经调查,通过以上工作,使得这部分寝室达到了环境优秀率100%,百分率稳中有升,多个寝室被授予“文明寝室”荣誉称号,比例达寝室总数的40%。寝风学风持续改善,寝室学习气氛越来越浓厚,近60%的学生升入国内外著名大学继续深造,其中,4人考入清华大学,3人考入中国科学院,17人被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国外名校录取。
第六,引导学生走出寝室。重视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要求学生党支部在每学期开学,都强调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等,同时要求积极分子写心得和思想汇报,并把思想汇报的数量和质量作为发展党员的重要环节。在重要的纪念日举行红歌大赛、演讲、征文,参拜烈士陵园、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等,使积极分子在活动中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要求党支部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服务活动,让学生党员走进社区、敬老院、孤儿院等,在实践中坚定其理想信念。
学生需要充实的精神生活和娱乐,应鼓励学生走出寝室。走进教室和图书馆,发挥学校引导和管理的优势,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如在学校扩招,教室、图书馆、其他自习设施资源紧张且不能同时很好满足学生使用的条件下,应使走出寝室的或留在寝室内的学生都能好好学习。可用文体活动代替学生对电脑的依赖,举办寝室文化节、寝室爬楼梯比赛、堆雪人比赛、寝室吉尼斯大赛等,力争把寝室建设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地。
参考文献
[1] 刘晓青.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意义、问题和对策[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0(4):155-156.
[2] 李 辉.现代性语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4):1-4.
[3] 田燕飞.后勤社会化后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7(10):146-148.
[4] 赵世强,康庆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我见:把握”网上“主动权[N].人民日报,2004-11-08(02).
[责任编辑:庞 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