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闸放水”后的思考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a_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3月15日,中国应越南请求克服自身困难,通过云南景洪水电站对下游实施应急补水,这对缓解下游旱情起到了重要作用,彰显了与邻为善的风范。然而中国“开闸放水”的善意之举也引来多方关注,出现了一些猜疑与误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杂音,中国在未来是否还应“开闸放水”,不能不让我们认真思考。
  善意之举引来负面言论
  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中国此次“开闸放水”的经过。2015年底起,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湄公河(我国境内称澜沧江)流域降雨量大幅减少,沿岸国家旱情严重。地处最下游的越南更面临90年不遇的旱情,近13.9万公顷稻米耕种受损,57.5万人面临饮水之苦。在此情形下,越南本应向位于其上游的泰国、老挝等求助,但上述国家更加顾及自身渔业、农业利益,泰国甚至在未经湄公河委员会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将湄公河干流的水源引入泰国领域,从而进一步加剧了越南的旱情与海水倒灌。在此情形下,越南不得不向中国请求开闸放水,中国的积极响应得到了越南和柬埔寨的热烈欢迎。
中国克服困难向湄公河下游实施应急补水。图为2016年3月20日云南西双版纳景洪段澜沧江水位已经上升。

  但其实中国此次“开闸放水”的善举也有着自身说不出的痛,并为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首先,云南景洪水电站为缓解旱情开闸放水,由1000余立方米/秒增至2000余立方米/秒,短时间内的水量陡增导致水位大幅上涨,致使中国境内部分土地被淹,附近相关工作中断。其次,开闸放水打乱了中国正常的发电计划,给中国的供电与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第三,中国还将面临克服流域来水偏枯、河道航运安全保障、电站机组检修等一系列困难。第四,中国实施澜沧江梯级水电站水量应急调度,需要大量的协商工作,给相应的部门带来压力与额外的工作量。
  让人痛心的是,中国的善举竟然还引来了一些质疑。有外媒解读,中国自1994年建造漫湾大坝起,已经在湄公河上游建造了大量水坝从而影响了下游国家的水量,这是造成此次干旱的原因,所以理应由中国承担补水之责。另有外媒认为,中国在2010年与2014年分别有引起下湄公河国家干旱与洪水的历史并被批评,因此中国此次“开闸放水”的善意可能只是在弥补自己的过错。此外,也有媒体解读,中国对越南开闸放水别有用意。因为2015年3月14日越南河内爆发反华游行,示威者以纪念1988年中越“南沙海战”的名义,对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进行了指责。中国想借助此次应急补水缓和同越南的关系。
  如何避免掉入各种“水坑”
  中国的善意之举为何会引来猜疑,中国是否还应在未来开闸放水,中国又如何避免掉入各种“水坑”,或者让他者“无坑可挖”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四个角度“有的放矢”:首先,中国应把水视为一个工具,善加利用,作为保护自己陷入“水坑”的自卫武器。中国地处河流上游,对水流具有一定的控制权和主动权。因此,中国应让下湄公河国家了解自身的责任与底线,对于下游国家合理的请求,中国理应挺身而出、积极援助。而对于下游国家的刻意刁难,或以外媒与域外国家之口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与责任推脱等,我们也要有办法应对。
  同时,中国要不断完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下水资源的合作内容,以避免下湄公河国家的“误解水坑”。在2016年3月23日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上,已经提出在中国建立澜湄流域水资源合作中心,作为澜湄国家加强技术交流、能力建设、旱涝灾害管理、信息交流、联合研究等综合合作的平台。接下来中国可将湄公河水问题纳入到该平台进行处理,设计相应的水资源合作开发原则、水资源灾情应急机制、数据信息分享、技术支持等内容,按照水资源合作机制操作湄公河水资源合作项目与问题。
  此外,中国还应拓展对外沟通渠道,提升信息透明性与明晰性,让外媒与域外国家“无坑可挖”。据笔者了解,外媒与域外国家出于两种原因“挖坑”。一是恶意挖坑,利用固有的“对立视角”对下湄公河国家的民众进行错误引导。中国地处湄公河最上游,而下湄公河国家处在相对“下”的位置。利用以中国为代表的“上”与“下湄公河国家”为代表的“下”的对立视角,来简单推导一切都是“上”的问题。例如,在此次干旱中,有舆论就忽视泰国擅自引入湄公河干流水源加重下游国家旱情的事实。同时也忽视了老挝不顾其他下湄公河国家反对建造大坝影响湄公河的问题。二是外界对中国努力知之甚少,加剧误读,造成“误解水坑”并影响他者。他们对中国在湄公河水资源合作中做出的努力并不清楚,也不了解中国具体举动与真正用意,甚至很多人员还不清楚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及其中的水资源合作内容。这就造成了对中国的误读,使中国背负了“莫须有的罪名”。因此,中国在实施湄公河水资源合作、灾情处理以及援助过程中,要明晰事情原委、行动内容,同时要明确中国责任与态度,让外媒与域外国家“无坑可挖”。
  最后,中国可加强与水资源利益受益群体的对话,避免别有用心者进行误导及给中国埋下“舆论水雷”。中国在不断保持同下湄公河国家政府关系的同时,要加强同相关国家公司、社区、群众、非政府组织等群体的沟通,并设计这些群体所关心的生态保护与补偿,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医疗设备、学校等配套设施与服务等。让别有用心者无法挑拨这些群体,从而难以给中国造成“舆论水雷”。
  (张励是云南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国际关系专业联合培养博士生;卢光盛是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这不仅是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网、扩大同各国利益交汇点、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的指导方针,而且也将成为中国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必要前提和关键所在。  中国超规格热情接待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积极推进了两国经贸合作,是双方互利共赢的成功之举,使两国关系协调合作获得很
2016年6月25日,在亚欧会议合作机制创立20周年之际,为推进亚欧合作和我国与沿线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上海市世界史学会、上海欧洲学会、上海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主办,《世界知识》杂志社协办的“亚欧合作与‘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上海社科院举行。上海社科院副院长、世界中国学论坛秘书长黄仁伟研究员在开幕式上作了致辞,提出了一些引人思考的问题,本刊特摘编其中的主要内
日本最大在野党民进党9月15日下午举行临时大会票选新党首,此间颇具人气的政坛人物莲舫以明显优势胜出,成为该党新任党首,任期至2019年9月。这是日本民进党及其前身民主党首次由女性当选党首。  莲舫现年48岁,父亲是中国台湾省人,母亲是日本人。她的中文流利,曾是艺人、电视节目主持人。2004年,莲舫首次当选日本参议员,步入政坛。在原民主党执政期间,她曾出任内阁府特命担当大臣,大力推动行政制度改革,一
“从岛主手中购买钓鱼岛”就是一场闹剧。已经80岁的石原为何乐此不疲?个中缘由耐人寻味。    2012年4月16日,正在美国华盛顿访问的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当地的一个研讨会上发表演讲称,东京都政府决定从私人手中购买尖阁列岛(即我钓鱼岛)。石原表示,此计划已经获得钓鱼岛“土地拥有者”的同意。他说,如果钓鱼岛成为东京都政府的土地的话,东京都不仅可以开发它,还可以派驻警察。近年来,石原一直有从个
最近,阅读了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波拉克先生的书《没有出口——朝鲜核问题和国际安全》。但现在,被核问题封锁住的朝鲜似乎找到了出口。过去三年,全世界都在猜测金正恩到底会以何种方式首次亮相国际舞台,现在他终于等到了一个合适的时机。  一是印尼方面已经证实,金正恩将出席4月22日至23日在雅加达举行的亚非会议。今年是万隆举办亚非会议60周年。金日成曾于1965年参加过亚非会议十周年纪念活动,金正日其
10月6日,中国向菲律宾国防部提供价值300万美元的反恐装备,包括机枪、子弹和瞄准镜等。这已是中国年内第二次向菲律宾赠送武器装备,标志着中菲军事关系的升温。实际上,除中国之外,菲律宾近年来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关系进一步强化,与日本、俄罗斯等国的军事合作也不断发展。菲律宾上述动向及背后动因和对地区安全的影響,值得关注。菲律宾难以独自应对复杂的安全问题  菲律宾积极谋求与外部大国发展军事关系,主要是基于两
2015年7月8日~10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在俄罗斯乌法举行。  上合、金砖“双峰会”是否产生了1 1>2的效应而具备了里程碑的意义?全球和地区地缘政治及地缘经济的版图是否就此开始改写?“双峰会”的“非西方”因子与当下国际关系主导力量的“西方”要素到底有无可能和平共处、共同推动全球治理新格局的诞生?  7月8日~10日,备受关注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
土耳其与以色列之间冰封五年半之久的关系最近有了解冻的迹象。先是在2015年12月中下旬,多家媒体披露两国在瑞士闭门协商,并就和解达成了初步协议;随后在2016年1月初,双方领导人又都公开表达了对恢复外交关系正常化的支持。不过从目前来看,虽然土以高层关于和解的调门颇高,但是双方在解除加沙地区封锁等问题上仍然有不小分歧,同时两国内部对和解也有不同声音。  从“热恋”到“冰封”  在上世纪相当长的时间里
标题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瓦解了列强在中国周边构筑的殖民统治体系,使亚洲被列强压迫的殖民地国家先于许多其他地区实现群体性民族独立,促使战后中国周边环境发生了有利于中国的积极变化。  16世纪以后,由于世界航海业的发展和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变成了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西方工业文明很快超越东方农业文明,在世界政治中占据了统治地位。西班牙和葡萄牙最早称霸世界。到19世纪,英国建立了势力范围遍及世
“把美国夺回来”“你们不会取代我们”,这是美国“白人至上主义”者为表达对白人主体地位渐丧的不满,在8月11日开始的“团结右翼”集会抗议活动中喊出的口号。这场抗议发生在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市,起因是该市市议会响应当地部分族裔居民要求,决议拆除美国内战时期南方邦联军队总司令罗伯特·李将军的雕像。包括新纳粹组织、光头党和3K党一些分支在内的多个右翼极端组织开展联合行动,现场的纳粹旗帜、举手礼和口号触目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