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晶状体术后慢性细菌性眼内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tma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慢性细菌性眼内炎的治疗效果观察,提出治疗建议。方法 回顾分析2004-2009年收治的4例4眼人工晶状体术后慢性细菌性眼内炎,观察其发生时间、眼部体征。经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晶状体后囊膜环形撕囊联合眼内注入万古霉素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切除的玻璃体和撕下的晶状体后囊膜进行涂片和培养微生物检查。复发病例联合全身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术后观察其眼部情况、视力。结果 4例平均发病时间是人工晶状体术后8周(5~11周)。其中女性3人、男性1人,年龄平均75岁(67~81岁)。玻璃体切除前视力分别是眼前手动1眼、数指2眼、1眼0.06。丙酸痤疮杆菌感染3跟,表皮葡萄球菌感染1眼。其中两眼分别于术后7周和5周复发。复发的两眼间断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和妥布霉素,联合全身应用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8周,炎症控制。随访16~36月,无复发。最后随访眼部无炎症表现,晶状体囊膜清晰和玻璃体腔均清澈,最佳矫正视力分别是0.8、0.5、0.2和0.3。结论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慢性眼内炎玻璃体切除和晶状体后囊膜环形撕除术后,局部和全身应用抗生素时间要适当延长以防治复发,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治疗作用应受到重视。
其他文献
参考美国EPA相关分析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长江南京段主要入江河流水体中有机物进行了定性分析。共检出11类24种有机物,其中7种属中国优先控制污染物,分属5类有机物;5种属EPA优先控制污染物,分属3类有机物。通过查明入江河流有机污染状况,为环境风险事故防范和应急预案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由神经元、胶质细胞和微血管等构成,各细胞成分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构成协调统一的整体.脑缺血时,NVU各组成成分间信号传递发生障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低分化鼻咽癌细胞(CNE-2Z)氯通道的激活作用并分析该通道的生理学和药理学特性。方法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记录丹参酮ⅡA激活的CNE-2Z细胞氯电流,细
目的 评价131I治疗老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96例老年DTC根治术后131Ⅰ治疗效果,根据手术病理、甲状腺吸碘率、Tg、TgAb、肺CT、颈部
对用补充变量的方法建立的软件再生系统各状态之间转移概率服从一般分布的数学模型,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实验,从而证明该模型的可靠性.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1].DN早期为微量清蛋白尿,逐渐发展到难治性大量蛋白尿,最后出现肾
目的 观察Ku80高表达对SMMC7721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Ku80基因转染到SMMC7721细胞;流式细胞术和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筛选获
目的 探讨镜像治疗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早期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21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10例)和对照组(11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眼科护理中的风险相关因素与防范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市241名眼科护理工作者开展调查,对护理工作的风险相关因素进行分类统计,并探讨应对措
目的 建立基于结构光扫描的脊柱手术导航配准系统.方法 获得胸椎模型的CT扫描图像及结构光扫描图像后,结合预配准与多区域迭代最近点(ICP)算法的精细配准方法,对CT图像及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