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教材文本解读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_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教材文本的解读,深刻领会教材的本质内涵是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本文从分析日常教学中存在的教材文本解读缺失与不当现象入手,分析原因,提出了深入解读教材文本的具体策略,即析透题目,解读文本的核心;熟读内容,解读文本的框架;联系生活,解读文本的深度;划清边界,解读文本的外延,并结合教学实践加以分析,论证深入解读教材文本是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实效的前提与基础。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教材文本;解读;策略
  新课程改革使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焕发出无穷的魅力。教材是践行课程标准的载体,教材渗透的思想就是我们一线教师必须遵从的本。可见,教师若想真正实现《历史与社会》课教学的本质,也必须从教材的文本出发,加强教材文本的解读,深刻领会教材的本质内涵。只有立足于教材的本质,才能真正实现《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高效。
  一、析透题目,解读文本的核心
  题目是眼睛,是教材内容的核心价值所在。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对教材文本知识最高度、最精练的归纳,同时,它又蕴涵丰富的思想性与逻辑性。抓住教材题目的特点进行研读,有利于把握教学的切入点,掌握教材的整体结构和核心思想,有利于教师把握住重点,理清思路,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熟读内容,把握文本的框架
  从根本上说,教材内容是题目的具体展开,是题目的丰满和活化。解读教材,必须做到对文本的熟读,读一次,读两次,读三次……一直读到真正理解为止。语文和英语学科一直都强调泛读和精读,泛读可以把握教材的结构和框架,精读可以发现知识的相互关系。其主旨也是在强调要多读。《历史与社会》学科同样也强调熟读教材文本,只有多次的读,读熟了,才能对文本内容心中有数,才能发现文本知识的内在关联,才能跳出文本表面,立足一定的高度,对文本的结构进行准确的把握。只有准确的把握了文本的框架,才能做到课堂教学结构清晰,节奏明快,环节紧扣,有序高效。
  三、联系生活,拓展文本的深度
  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目的。《历史与社会》新课程强调,教学要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社会生活相联系,要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丰富和鲜活教材文本知识内容,使教材文本更具有时代性和生活性。同时,教材文本虽然也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但也存在一些客观的缺陷。如教材案例时效性、敏锐性缺乏,往往难以捕捉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难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材案例的针对性不强,适用于城市教学的案例,不一定在农村通用,在农村适用的案例,又不符合城市学生的实际等。可见,解读教材文本也不可唯教材是从,还必须联系学生生活的特点。教材文本只有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达到鲜活的目的,使文本有血有肉,才能拓展文本的深度,从理论走向实践。
  四、划清边界,理顺文本的外延
  任何教材文本都有其内涵和外延,认清内涵,扩展外延是课堂教学所必须的。但现实教学中,我们会经常发现,有些教师该讲的没讲,不该讲的却是滔滔不绝。从文本解读的角度上分析,这是由于没有科学理清教材文本的边界,对文本知识的外延缺乏精析。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对文本的外延进行必要的拓展,那就是不彻底和不丰满的。反之,如果对文本外延的拓展超过了教材的内涵,那就是画蛇添足,更会造成核心的缺失。所以,在解读教材文本时,我们要有敏锐的眼光和缜密的思维,找准文本边界,该引导学生的必须引导,不必涉足的必须止步。
  案例: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身边的故事——走进家庭》
  本课教材内容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故事为线索,重要目的是通过分析家庭、服饰、住房、生活用品、交通工具等变化,感受家庭生活的变迁。目的是在于让学生形成一个基本概念:身边的一切都有历史,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与第一课关注区域变化不同,本节课以时间为主线展示事物的变化及变化的轨迹,叙述事物的发展脉络,理解发展变化的规律。在众多教学中,教师对于家庭生活变化的历史分析的比较透,学生感性认识也比较强,也确实感受到了变化。但本教材的两个外延却涉足不深,或根本没有触及。而本人认为,这两个外延是不可缺少的:一是社会发展是变化发展的原因。如在讲战国、唐朝、清朝的服饰变化时,必须把变化与当时社会的特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往等)相联系。二是除了认识事物的历史变化外,我们还应当引导学生展望未来,因为既然是变化,就有一个过去——现在——将来的过程,以此培养学生的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为此,我们可以设置类似“从黑白到彩色,从手动到自动,从模拟到数字,你认为将来的相机会是怎样的呢”的问题,以拓展文本的外延,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和能力。
  “推进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是一个大范畴。它包括课前的有效解读与设计、课堂的有效实施和学业的有效评价等,这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课堂的有效实施无疑是关键,学业的有效评价是推力,但课前的有效解读与设计(即教材文本解读)却是当之无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深入解读教材文本,深刻领会教材的内容与意图,才能为课堂的有效实施提供可能,才能为有效教学提供保障。可见,加强教材文本解读是我们实现有效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我们一线教师必修的一项基本功。
  【参考文献】
  [1]朱明光主编:《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2]《当代文本解读观的变革》 曹明海 2003年06期
  [3]《文本解读与意义生成》蒋济永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7年1月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大荆镇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学会政治课概念:要增强自己对概念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要掌握几种学习概念的具体方法:分解定义法:比较分析法;归纳定义法;图表归纳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一词多用区分法。
为了应对武乡县特殊的土壤气候条件,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果园抗旱措施,包括果园秸秆覆盖、穴贮肥水加覆膜、节水灌溉、栽培管理、促进保水与降低蒸腾、严防病虫等。
1972-73赛季:尼克斯对手场均平均胜场:60NO.1那年的NBA东西区都各有四支球队进入季后赛,尼克斯首轮击败52胜的子弹后,就在东部决赛遇到凯尔特人——绿衫军显赫的队史上,常规赛
【摘 要】词汇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老师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没有一个好的词汇量,便学不好英语。但是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存在一个记忆单词的困难的问题,或现在记住了单词,但是过一段时间就忘记了。本文主要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谈谈老师应该采取什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单词。  【关键词】初三英语;单词教学;策略分析  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学生不善于或不愿意记忆单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好的课堂导入就是教师采用简洁的语言或辅助动作拉开一堂课的序幕。一堂课如果导入得当,就会为整节课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本文就如何开展中职英语课导入进行讨论。
农户可持续生计框架是脆弱性评价及可持续性科学领域重要的分析工具,首先对农户可持续生计框架和脆弱性评价进行概念阐述,通过分析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在脆弱性评价的作用,发现农
【摘 要】自主学习知识、能动探究问题、积极创新思维是新课标下学生所应具备的三大学习能力。初中生作为具有特殊心理发展特点的客观存在体,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进行行之有效的深入引导。本文作者根据新课标要求及自身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进程中,教师所运用的教学理念、所设计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