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2.229
临床资料
2004年1月~2005年6月实施舒适护理患者450例中,男260例,女190例,年龄5~70岁。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180例,椎管麻醉210例,局部麻醉60例。
护理
术前舒适护理:手术前1天,手术室巡回护士前往病房向患者作自我介绍及手术室环境介绍。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家庭情况、文化程度、家族史等,了解患者对手术的认识程度,指导术前的注意事项如个人卫生、麻醉方法、手术大概过程及所需时间、手术的必要性。根据患者提出的问题及引起恐惧、焦虑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解释,耐心回答其提出的问题,向患者介绍手术医生的技术、手术麻醉方法、手术方案,同时介绍以往手术成功率以及同种疾病患者的康复情况,必要时请同种疾病恢复期患者现身说法,使其增强信心,解除患者因疑虑而产生的紧张恐惧心理,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配合手术治疗。询问患者是否有疑问,护士要耐心逐一作出解释,消除其紧张心理,并对其麻醉方式作出讲解,作好心理上的准备[1]。
术中舒适护理: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在交谈沟通的基础上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开放静脉通路,穿刺时动作要轻、稳、准。协助患者摆好麻醉体位,特别是实施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时,护士应站在患者的身边,及时做好心理护理,使其焦虑和恐惧降至最低程度,对患者的身体做小范围的暴露并给予解释,保护患者的自尊。手术前调节好手术室的温湿度,一般室温控制在22~25℃,相对湿度50%左右。正确安置手术体位,摆放体位时除了按手术要求摆放外,还要将用来维持手术体位所需要的臂架、头架、布类、衬垫准备好,各种垫物或支撑物要柔软。安放位置、着力点、固定点应不妨碍呼吸动作,不影响静脉回流,无软组织和神经受压或牵拉,同时保护好各关节部位。切忌将患者安置在超过其忍受程度的强迫体位上。尊重患者的需求,体现人性化管理,增加其舒适感,护理工作处处为患者着想,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解决护理问题,每步操作和采取一些措施时都应耐心解释,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多数患者是初次入手术室,手术中大多是清醒的,会有焦虑、急躁等心理。要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生理及心理上的需要,术中护士必须了解每位患者的不同需求,并尽量给以满足。对需要了解手术进展情况的患者,护士应予以必要的提示,说明手术很顺利,使患者放心,对有孤独和恐惧的患者,应对他们进行安抚,使患者放心。巡回护士在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准确及时地执行医嘱,保持输液通畅,针对不同药物、病情、年龄情况,控制输液速度,保持吸引器及电刀等手术仪器的正常运作,严密观察病情,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慌心理,使患者心理上得到满足感和安全感。
术后舒适护理:手术结束时,告知患者手术顺利完成,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协助麻醉医生,终止麻醉,用温水擦拭患者皮肤上的血迹和消毒液,为患者穿好衣裤,盖好被单,注意保暖。搬患者时注意保护切口和各种引流管、静脉输液,并注意患者病情变化,观察脉搏、呼吸,保持输液及引流管通畅带着病历送回病房。
术后随访:术后随访于手术后第2天进行,通过术后回访询问患者的一般情况,观察患者有无因体位摆放不当而引起的神经、肢体损伤,根据病情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卫生指导,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在随访中可以评价术中的护理质量,了解患者的满意度,通过反馈不断调整护理计划,以提高手术护理质量。
讨论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实施,是与整体护理的一致性,在于其目的都是使患者达到最佳的身心、社会、灵魂和谐统一的健康状态。使手术患者得到了护理人员的照顾和关怀,感受到舒适和亲人般的温暖,在心理上获得了安全感和满足感,舒适护理模式在手术室的应用体现出对患者最大限度的关怀,为手术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医院的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姜乾余.医学心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1.
临床资料
2004年1月~2005年6月实施舒适护理患者450例中,男260例,女190例,年龄5~70岁。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180例,椎管麻醉210例,局部麻醉60例。
护理
术前舒适护理:手术前1天,手术室巡回护士前往病房向患者作自我介绍及手术室环境介绍。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家庭情况、文化程度、家族史等,了解患者对手术的认识程度,指导术前的注意事项如个人卫生、麻醉方法、手术大概过程及所需时间、手术的必要性。根据患者提出的问题及引起恐惧、焦虑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解释,耐心回答其提出的问题,向患者介绍手术医生的技术、手术麻醉方法、手术方案,同时介绍以往手术成功率以及同种疾病患者的康复情况,必要时请同种疾病恢复期患者现身说法,使其增强信心,解除患者因疑虑而产生的紧张恐惧心理,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配合手术治疗。询问患者是否有疑问,护士要耐心逐一作出解释,消除其紧张心理,并对其麻醉方式作出讲解,作好心理上的准备[1]。
术中舒适护理: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在交谈沟通的基础上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开放静脉通路,穿刺时动作要轻、稳、准。协助患者摆好麻醉体位,特别是实施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时,护士应站在患者的身边,及时做好心理护理,使其焦虑和恐惧降至最低程度,对患者的身体做小范围的暴露并给予解释,保护患者的自尊。手术前调节好手术室的温湿度,一般室温控制在22~25℃,相对湿度50%左右。正确安置手术体位,摆放体位时除了按手术要求摆放外,还要将用来维持手术体位所需要的臂架、头架、布类、衬垫准备好,各种垫物或支撑物要柔软。安放位置、着力点、固定点应不妨碍呼吸动作,不影响静脉回流,无软组织和神经受压或牵拉,同时保护好各关节部位。切忌将患者安置在超过其忍受程度的强迫体位上。尊重患者的需求,体现人性化管理,增加其舒适感,护理工作处处为患者着想,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解决护理问题,每步操作和采取一些措施时都应耐心解释,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多数患者是初次入手术室,手术中大多是清醒的,会有焦虑、急躁等心理。要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生理及心理上的需要,术中护士必须了解每位患者的不同需求,并尽量给以满足。对需要了解手术进展情况的患者,护士应予以必要的提示,说明手术很顺利,使患者放心,对有孤独和恐惧的患者,应对他们进行安抚,使患者放心。巡回护士在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准确及时地执行医嘱,保持输液通畅,针对不同药物、病情、年龄情况,控制输液速度,保持吸引器及电刀等手术仪器的正常运作,严密观察病情,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慌心理,使患者心理上得到满足感和安全感。
术后舒适护理:手术结束时,告知患者手术顺利完成,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协助麻醉医生,终止麻醉,用温水擦拭患者皮肤上的血迹和消毒液,为患者穿好衣裤,盖好被单,注意保暖。搬患者时注意保护切口和各种引流管、静脉输液,并注意患者病情变化,观察脉搏、呼吸,保持输液及引流管通畅带着病历送回病房。
术后随访:术后随访于手术后第2天进行,通过术后回访询问患者的一般情况,观察患者有无因体位摆放不当而引起的神经、肢体损伤,根据病情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卫生指导,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在随访中可以评价术中的护理质量,了解患者的满意度,通过反馈不断调整护理计划,以提高手术护理质量。
讨论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实施,是与整体护理的一致性,在于其目的都是使患者达到最佳的身心、社会、灵魂和谐统一的健康状态。使手术患者得到了护理人员的照顾和关怀,感受到舒适和亲人般的温暖,在心理上获得了安全感和满足感,舒适护理模式在手术室的应用体现出对患者最大限度的关怀,为手术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医院的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姜乾余.医学心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