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应用体外膜氧合支持肺移植受者输血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sld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应用体外膜氧合(ECMO)的肺移植受者围手术期凝血和输血情况,为临床科学合理输血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中日友好医院完成的178例肺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应用ECMO,将178例受者分为有ECMO组(131例)和无ECMO组(47例),对两组受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输血情况进行比较。将131例有ECMO组的受者排除二次开胸止血7例、数据不全2例后,再分别按输血成分不同分为未输红细胞组(63例)和输红细胞组(59例)、输血浆量<1 000 ml组(99例)和输血浆量≥1 000 ml组(23例)、未输血小板组(93例)和输血小板组(29例),统计受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和ECMO相关信息,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ECMO支持期间输血的危险因素。

结果

有、无ECMO两组受者在BMI、病程、原发病、双肺移植、实验室检查、术后输血量、术后红细胞和血浆输注比例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肺移植、ASA Ⅳ级、术后ECMO支持时间≥2 d、术后HGB<100 g/L、术后PT/APTT/INR异常、术后PLT计数<100×109/L是术后ECMO期间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肺移植围手术期应用ECMO支持受者,术后输血量和输血需求更大。充分评估受者输血需求、优化凝血监测方案、明确输血影响因素,有助于临床科学合理输血。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249例急性期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共301个动脉瘤),依据是否发生动脉瘤破裂将患者分为破裂组(114例)与未破裂组(135例)。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间预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
目的综合分析多中心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检测数据差异,为改善检测方法和质控水平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本研究采用的低、中和高浓度他克莫司质控液产品在国际参考实验室的检测标准分别为(4.70±0.325)μg/L、(8.46±0.548)μg/L和(13.50±0.966)μg/L。将低、中、高浓度的他克莫司质控液样本通过冷链寄往全国34家器官移植中心,每次3个样本量,不同时间段重复完成2~3次寄送,共得到2
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主要手术方式包括脑室穿刺外引流(EVD)、去骨瓣减压术(DC)、颅内血肿清除术以及脑挫裂伤灶内减压术等。这些手术方式均可降低患者的颅内压(ICP),减少死亡率,但也存在术后功能不良发生率较高的缺点。随着颅内显微手术技术的发展,有学者提出一种新的手术方式——脑池造瘘术,发现其治疗部分难治性颅内高压的sTBI患者能取得良好疗效。本文现围绕脑池造瘘术治疗sTBI的研究进展,包括
目的建立大鼠供肝常温机械灌注(NMP)模型,比较不同门静脉灌注压力对热缺血大鼠肝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经心脏停搏30 min、冷保存8 h的大鼠肝脏,使用肝动脉供氧、常温双通道灌注肝脏体系后,比较门静脉常压(M1组,n=6)和低压(M2组,n=6)灌注对肝灌注液流量和肝酶学指标的影响,并使用HE染色和Suzuki标准评定肝脏病理损伤,免疫组化检测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活化的指标髓过氧化物酶(MPO)和
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脑炎,大部分患者的预后较好,但也有少部分患者可遗留记忆障碍等后遗症。早期免疫治疗是该病患者预后良好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该病在免疫治疗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缺乏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因此,找到可以反映病情进展的生物标志物,对于指导诊疗、评估预后都有较为积极的意义。笔者现对近年来文献报道的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脑脊液中异常升高的生物
AD是构成全球重大社会问题和经济威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早期诊断和干预是其防治的关键。传统的以临床经验和生物学标志物为依据的AD诊断体系存在诸多局限。目前,随着人工智能、5G网络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一种全新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数字化生物标志物"诊断体系正在构建。本文现全面阐述用于记忆、视空间、言语、执行功能等不同认知相关信号捕捉的可穿戴设备在AD"数字化生物标志物"诊断体系构建中的研究进展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评价不同程度兔肝热缺血再灌注损伤(WIRI)调控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的价值。方法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数字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即对照组和10 min、20 min、30 min、40 min热缺血时间组,均行肝尾叶切除术,并于术后6 h、3 d、7 d、14 d、30 d分别进行常规磁共振及DTI扫描。30 d扫描结束后检测兔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