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北京边检”表示,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国实行免签、落地签,这是未来的趋势。但是,到目前为止,与中国实现真正意义上免签或落地签的国家只有17个。对中国人而言,一场不能说走就走的出国旅行,究竟是什么造成的?
81个国家的互免签证只对“因公”
在文青的话语体系里,“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常被提起。“说走就走”和“旅行”被越来越多的联系起来,似乎旅行需要的只是那一刻的冲动和勇气。而在现实生活里,出国旅行与冲动的关系很小,更多的是需要“被批准”。
根据亨氏签证受限指数2013年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护照的能力值为44,在全球93个国家参与的排名中位于82。这个数字,是芬兰(173)、日本(170)的四分之一,至于印度,也都有52。但是根据外交部网站公布的数据,中国一共和81个国家互相签订了免签证协议,看上去并不算少,可事实并不这么简单。
中国的护照分为为外交护照、公务护照和普通护照三种,其中普通护照又分为因私与因公护照。外交护照主要颁发给党、政、军高级官员、外交官员、领事官员及其随行配偶、未成年子女;公务护照主要颁发给各级政府部门副处级以上官员;因公普通护照主要发给副处级以下干部。总而言之,这三种护照都是发给体制内人物的。
而我们和81个国家和地区互免签证,很多是仅对持有外交、公务及因公普通三类护照的免签。而根据美国达美航空公司提供的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 )中签证与护照的信息,实际上只有43个国家对中国的因私普通护照实行了免签或落地签的政策。而这其中,在中国边检限制下又缩减为17个了。
通常,免签、落地签在理论上即意味着出国时并不需要办理签证,到目标国家的机场再去办理相关手续即可,但是这有一个前提条件,即“能出境”。但在中国,对方国家是否给免签或落地签政策,与我们国家边检是否放行是两个概念。假如申请出境的目标国在出入境管理局的名单上,则边检会放行,否则即使目标国对中国实施落地签、免签,你也无法离境。
签证面前难平等
实际上,我们的中国边检只对因私普通护照放行17个国家和地区。既然免签这条路不通,那乖乖办签证不就行了吗?然而,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众所周知,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办签证对人都是一种折磨。对于中国人持因私护照去办签证的遭遇,很多人都有深切感受。首先需提交各种材料,比如去日本旅游,要求的资料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多得多:身份证、户口本、护照和照片只是基本款,还得提供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在职证明、存款冻结证明、房产证,如果你在北京,而且不幸是个外地人,还要提供暂住证。其次排队时间还很长,以到美国使馆办签证为例,至少要排三个小时。
签证的过程,对签证者而言,是自我担保,说服签证官,让他们相信我们只不过想去看看风景,走走亲戚;只不过是为你们国家贡献一点旅游收入,然后就打道回府。不会去抢工作,抢老公(老婆),抢福利,因为我们有银行证明、房产证、结婚证,表明我是一个多么主流、滋润的一个人,丝毫没有移民倾向。对于签证官而言,是有罪推定:我认为你们在这里生活得不愉快,有机会就想跑,除非拿出证据。
我们这么不顾一切地证明自己,那种寒酸局促,真的很令人汗颜。好像每个中国公民不是恐怖分子就是偷渡客。发达国家的背包客们打好背包就准备出国串门时,我们得像小学生一样跟着导游组团游览。
然而,如果你“不幸”来自“偷渡大省”,办签证可能还会更加曲折。
曾经有一个福建的背包客写过一篇《我的护照叫中国——签证,不得不说的故事》的文章。那是作者2003年拿到第一本护照,5年时间内背包游世界后对于签证难的感触。2010年,他拿着在北京签的玻利维亚签证要从秘鲁进玻利维亚,边境官员却不让他进,并且要打电话给上级领导去核实。“因为是周末,领导没上班,边境官员就让我回秘鲁,可是我当时已经没有再入秘鲁的签证。要不是使馆出面周旋一天,我肯定无法入关。结果使馆反而跟与我同行的北京人说:为何要跟福建人一起旅行?”
委内瑞拉曾经向中国开放过个人旅游签证,甚至匈牙利还曾对中国人免签,但他们发现,怎么从中国来的飞机上,下来的全是同一个省的中国人。是否来自“高危地区”,也是决定签证通过率和难易程度的关键因素。
留下不走与有去无回是考量
对外国是否给予免签待遇,依据的是“木桶理论”,即主要取决于对方国家最底层人群的发展程度和综合素质,而不是富裕群体的状态。
关于中国可怜的免签待遇,我们常听到的解释是,中国人口众多且贫富差距大,如果放松签证要求,很多中国人将会滞留在国外成为非法移民,对国外的社会、经济甚至治安造成不良影响。而中国边检不放行,部分可能是出于我们本国的担心。毕竟中国还有很多诸如边疆问题在内的问题,导致不能敞开大门。
非法滞留问题与经济、政治发展水平相关,这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的。但是除此之外,难道就没有改善空间了吗?不是。
就以“目标国给中国免签或落地签,但中国边检单方面不放行”而论,相关部门给出的依据是这些目标国不在出入境管理局的名单上,因为这是对方单方面的政策,并没有通知中国政府。但是,这种情况下,中国边检就不该放行了吗?据通常的推测,这种情况下不放行的理由是非正式照会的免签、落地签政策,可能会随时变动,由此造成的遣返、无法入境等问题可能难以解决;或者是因为假如边检无条件放行,等对方发现中国人滞留太多,会造成外交问题。然而这都不应该成为理由,目标国既然给予中国公民旅游的便利条件,政府就应想办法帮助公民利用这一条件,担心有什么问题政府就该努力解决。像尼泊尔公布的政策就是几乎全世界都给落地签,香港和台湾地区便加到自己的名单中了,如果目标国有什么政策变动,那风险由民众自己承担,总之不会人为为民众出境设置障碍。
中国护照在海外待遇差,还源于我们对于本国公民利益的不够重视。要获得大量免签国,就得与外国逐一谈判,我国政府不是没有谈对等免签,只不过着力争取的是外交护照和公务护照的免签待遇,而对普通因私护照缺乏关爱。现任外交部长王毅今年10月在法国接受采访时表示,以后要着力于中国因私普通护照和他国的互免签协议签订,提高护照的“含金量”。
[编辑 陈俊伶]
E-mail:[email protected]
81个国家的互免签证只对“因公”
在文青的话语体系里,“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常被提起。“说走就走”和“旅行”被越来越多的联系起来,似乎旅行需要的只是那一刻的冲动和勇气。而在现实生活里,出国旅行与冲动的关系很小,更多的是需要“被批准”。
根据亨氏签证受限指数2013年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护照的能力值为44,在全球93个国家参与的排名中位于82。这个数字,是芬兰(173)、日本(170)的四分之一,至于印度,也都有52。但是根据外交部网站公布的数据,中国一共和81个国家互相签订了免签证协议,看上去并不算少,可事实并不这么简单。
中国的护照分为为外交护照、公务护照和普通护照三种,其中普通护照又分为因私与因公护照。外交护照主要颁发给党、政、军高级官员、外交官员、领事官员及其随行配偶、未成年子女;公务护照主要颁发给各级政府部门副处级以上官员;因公普通护照主要发给副处级以下干部。总而言之,这三种护照都是发给体制内人物的。
而我们和81个国家和地区互免签证,很多是仅对持有外交、公务及因公普通三类护照的免签。而根据美国达美航空公司提供的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 )中签证与护照的信息,实际上只有43个国家对中国的因私普通护照实行了免签或落地签的政策。而这其中,在中国边检限制下又缩减为17个了。
通常,免签、落地签在理论上即意味着出国时并不需要办理签证,到目标国家的机场再去办理相关手续即可,但是这有一个前提条件,即“能出境”。但在中国,对方国家是否给免签或落地签政策,与我们国家边检是否放行是两个概念。假如申请出境的目标国在出入境管理局的名单上,则边检会放行,否则即使目标国对中国实施落地签、免签,你也无法离境。
签证面前难平等
实际上,我们的中国边检只对因私普通护照放行17个国家和地区。既然免签这条路不通,那乖乖办签证不就行了吗?然而,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众所周知,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办签证对人都是一种折磨。对于中国人持因私护照去办签证的遭遇,很多人都有深切感受。首先需提交各种材料,比如去日本旅游,要求的资料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多得多:身份证、户口本、护照和照片只是基本款,还得提供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在职证明、存款冻结证明、房产证,如果你在北京,而且不幸是个外地人,还要提供暂住证。其次排队时间还很长,以到美国使馆办签证为例,至少要排三个小时。
签证的过程,对签证者而言,是自我担保,说服签证官,让他们相信我们只不过想去看看风景,走走亲戚;只不过是为你们国家贡献一点旅游收入,然后就打道回府。不会去抢工作,抢老公(老婆),抢福利,因为我们有银行证明、房产证、结婚证,表明我是一个多么主流、滋润的一个人,丝毫没有移民倾向。对于签证官而言,是有罪推定:我认为你们在这里生活得不愉快,有机会就想跑,除非拿出证据。
我们这么不顾一切地证明自己,那种寒酸局促,真的很令人汗颜。好像每个中国公民不是恐怖分子就是偷渡客。发达国家的背包客们打好背包就准备出国串门时,我们得像小学生一样跟着导游组团游览。
然而,如果你“不幸”来自“偷渡大省”,办签证可能还会更加曲折。
曾经有一个福建的背包客写过一篇《我的护照叫中国——签证,不得不说的故事》的文章。那是作者2003年拿到第一本护照,5年时间内背包游世界后对于签证难的感触。2010年,他拿着在北京签的玻利维亚签证要从秘鲁进玻利维亚,边境官员却不让他进,并且要打电话给上级领导去核实。“因为是周末,领导没上班,边境官员就让我回秘鲁,可是我当时已经没有再入秘鲁的签证。要不是使馆出面周旋一天,我肯定无法入关。结果使馆反而跟与我同行的北京人说:为何要跟福建人一起旅行?”
委内瑞拉曾经向中国开放过个人旅游签证,甚至匈牙利还曾对中国人免签,但他们发现,怎么从中国来的飞机上,下来的全是同一个省的中国人。是否来自“高危地区”,也是决定签证通过率和难易程度的关键因素。
留下不走与有去无回是考量
对外国是否给予免签待遇,依据的是“木桶理论”,即主要取决于对方国家最底层人群的发展程度和综合素质,而不是富裕群体的状态。
关于中国可怜的免签待遇,我们常听到的解释是,中国人口众多且贫富差距大,如果放松签证要求,很多中国人将会滞留在国外成为非法移民,对国外的社会、经济甚至治安造成不良影响。而中国边检不放行,部分可能是出于我们本国的担心。毕竟中国还有很多诸如边疆问题在内的问题,导致不能敞开大门。
非法滞留问题与经济、政治发展水平相关,这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的。但是除此之外,难道就没有改善空间了吗?不是。
就以“目标国给中国免签或落地签,但中国边检单方面不放行”而论,相关部门给出的依据是这些目标国不在出入境管理局的名单上,因为这是对方单方面的政策,并没有通知中国政府。但是,这种情况下,中国边检就不该放行了吗?据通常的推测,这种情况下不放行的理由是非正式照会的免签、落地签政策,可能会随时变动,由此造成的遣返、无法入境等问题可能难以解决;或者是因为假如边检无条件放行,等对方发现中国人滞留太多,会造成外交问题。然而这都不应该成为理由,目标国既然给予中国公民旅游的便利条件,政府就应想办法帮助公民利用这一条件,担心有什么问题政府就该努力解决。像尼泊尔公布的政策就是几乎全世界都给落地签,香港和台湾地区便加到自己的名单中了,如果目标国有什么政策变动,那风险由民众自己承担,总之不会人为为民众出境设置障碍。
中国护照在海外待遇差,还源于我们对于本国公民利益的不够重视。要获得大量免签国,就得与外国逐一谈判,我国政府不是没有谈对等免签,只不过着力争取的是外交护照和公务护照的免签待遇,而对普通因私护照缺乏关爱。现任外交部长王毅今年10月在法国接受采访时表示,以后要着力于中国因私普通护照和他国的互免签协议签订,提高护照的“含金量”。
[编辑 陈俊伶]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