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ryr08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英语学习中,注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加强文化渗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采用灵活的方法,使学生能主动自觉吸收并融入英语的文化背景中去。
  关键词:英语教学;学生;文化渗透
  在英语学习中,注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加强文化渗透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具体深入地了解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减少中西方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差异,这样能使自己克服“母语的干扰”,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把英语学活,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
  其实,学习英语的过程同样也是文化积累的过程。而中国学生是在中国文化氛围中学习英语的,母语或多或少地影响着英语的学习,两种文化在英语学习中,势必导致文化在教学中的各种差异。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培养学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英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根据课程内容的设置,引入中西方文化,适时引导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各种文化背景,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消除文化障碍,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然而就笔者的观察来看,大多数学校在教学中重视了英语语法、句型等语言点知识的传授,而对于英语教材中所体现的文化现象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笔者认为这值得引起中学英语教育界的关注。我们应该在中学英语课堂加强文化渗透,开阔学生眼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一、文化和语言密不可分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而文化的传承、发展是以语言为基础的,因此两者相辅相成,不能脱离对方而存在。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佩尔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我国学者邢福义在谈到语言与文化关系时,曾有过这样的论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之密切,也许可以用水乳交融来形容”,“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文化是语言的管轨”。可以想象,如果语言脱离了文化,则是一堆枯燥乏味的文字和毫无生趣的话语。同样,文化离开了语言,则无法传递、继承、发展、更新。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给我们的英语教学很大启发。既然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那么在英语教学中,生硬地割裂二者关系,只讲语言、不讲文化的做法是错误的,对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我们所学习的英语教材内容涵盖了西方社会的历史、地理、文化、民俗风情以及宗教信仰等各个层面的信息。英语学习中我们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加强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积淀,这样不仅能使自己克服“母语的干扰”,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还能提高自己的听说技能。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往往翻译出的英汉句子不通顺,原因是他们不了解英语的句式结构、语法结构等。为了把英语学活,不是硬式教学,达到英语教学的真正目的——把英语真正地融入生活,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就必须引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英语阅读在各项英语考试中占的比例较大,英语阅读是对综合能力的测试,英语文章的题材多种多样。在英语应用能力辅导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能将阅读的文章准确地翻译过来,但是在做题过程中,面对选择却无从下手,这是由于他们缺乏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阅读时就会感到茫然,拿不定主意,不能体会题意。实践证明,了解文化背景知识越丰富,阅读质量就越高。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课程设置中应适当地引入文化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比如,在讲授新编实用英语第一册的Unit7cookery,food and culture这一章中,涉及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unit 8 celebrating holidays and making~iends这一章中涉及中西方节日的差异。笔者让学生提前预习,上网搜索关于饮食、节日方面,中国和西方文化差异方面的知识。上课时分组讨论,最后每组派出代表作presentation,进行总结。在进行学习英语的同时,也对中西方文化进行了积累,同时也引起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的实施
  英语教学过程中进行文化渗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根据教材,根据学生特点采用灵活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英语的文化背景中去。
  (一)课堂内的文化渗透
  1 课堂用语的使用要讲究技巧,让学生多接触英语及领会其内涵
  如果一节课教师不会用英语组织教学,如何让学生尽量在课堂使用英语呢?实践证明,只有在教学中加强英语实践,多使用英语,让学生大量接触英语,并沉浸在使用英语的氛围中,才能有效地排除母语的干扰,培养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作为一节课的组织和引导者,不仅要尽量用,而且要用得得当,用得巧妙,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会到英语在它特定背景中的丰富内涵。
  2 挖掘新教材内容,渗透相关文化知识
  英美文化渗透在新教材中的每个章节中,对新教材的内容有必要进行挖掘和延伸。根据不同的内容,可以采取相应的方式。
  3 游戏表演法
  学习英语不应只是做练习,真正学会使用这种语言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教师能多安排一些短剧表演和游戏,那也不失为学习使用英语的好方法。短剧表演和游戏不仅给学生带来笑声,让学生轻松学习,还创造很多使用英语的好机会。在游戏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很多的知识,开阔视野。假设的和较真实的情景,又可以锻炼学生在特定语言背景中英语的运用能力,从而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堂外的文化渗透
  有效利用课堂是理所当然,但是如果仅仅凭每天课堂的45分钟,要让学生真正地全面了解说英语国家的文化也是勉为其难,所以教师也可以在课外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手段来帮助学生吸收和体验外国文化。高科技的发展、因特网的诞生、便捷的信息交换,给我们学习外语提供了多种渠道和手段。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收集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现给学生看,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通过看一些体现外国文化的电影、电视、录像,听一些当地简易的英语新闻,读一些体现英语文化的简易读本,让学生跟英语的使用零距离接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让学生耳濡目染,培养学生强烈的文化意识;还可以组织英语剧社、英语角等活动给学生创造更多形式的语言环境,加深对英语的实际运用。
其他文献
宁海,古是《徐霞客游记》开篇地,今是“中国旅游日”发祥地.近年来,宁海按照资源全域配置、景观全域打造、服务全域提升、产业全域融合、成果全域共享的思路,构建起了新型全
期刊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还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共性轻个性,“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现象。在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碰到“启而不发”、“导而不行”、“互而不动”的现象,是什么原
要想保证在水利工程稳定的运行,在进行灌溉施工的过程中,作为有关的施工人员一定要对其引起高度的重视,并且作为管理人员和监督部门还要加强对质量的控制,这样才就能保证水利
低廉的价格、可靠的配置曾经是互联网手机厂商最热衷的营销口号,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厂商试图撕去“低价”标签,朝中高端市场转型.rn从2017年开始,各大互联网手机厂商开始集体
期刊
酒店最重要的“公众”之一就是自己的员工。作为实施任何公关努力的第一步,酒店管理层应该首先与自己的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从公共关系的角度来看,酒店改善自身与员工之间关系
始于2007年末的美国次贷危机至今已经进入到了第四个年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期间虽然有各国政府多次联合磋商和救市、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流动性危机的冲击,但现在看来,全球经济特别是这些发达经济体并没有出现预期的可持续的、内生性复苏,反而进一步演变为欧美主权债务危机。  2008年11月15日次贷危机最为肆虐的时期, G20宣言将当时的次贷危机原因概括为“不健全的风险管理习惯、复杂且不透明的金融产
一、河北财政收入蛋糕基本状一般而言,财政蛋糕的大小主要指财政收入规模,可通过财政收入绝对量和相对量指标来反映,绝对量指标看全部财政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情况,相对量
摘 要: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顺应市场需求,推动组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协会,开展金融消费纠纷非诉第三方调解,对金融消费侵权的负外部性进行了有组织的内部化处置,实现了交易各方利益的帕累托改进,增加了社会福利。  关键词:金融消费纠纷;第三方调解;外部性;内部化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5)09-0009-07  一、引言  随着现代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金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 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就学校教育而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学的角度,探讨这个问题.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施创新教育,作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