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课堂提问有效预设的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l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具有有效预设的课堂提问是指教师精心筛选问题和选取恰当时机进行提问,有效的预设提问是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求知欲望、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灵感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提问的预设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归纳总结出数学课堂预设提问的策略:钻研教材,精心预设提问点;结合学生实际, 把握提问的难度、跨度及频度。
  关键词: 中职数学 课堂提问 预设策略
  什么样的提问才是最有效的?一个成功的中职数学课堂提问至少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①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旨在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②学生感兴趣、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③探究性、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④与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相联系、能推动学生对知识和意义的建构的。鉴于此,要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一、钻研教材,精心预设提问点
  首先,教师在备课时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理解其基本结构,确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和重点、难点、关键点,做到融会贯通。
  其次,教师要精心预设提问点:在重点处设计提问,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引导他们掌握重点知识;在难点处设计提问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在易混淆处设计提问增强学生分析辨别的能力,发展思维,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数学知识。在这些关键点处设计提问既能突出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重点,又能引领学生思考的方向,帮助学生理顺知识[1]。
  最后,一定要明确为什么要问,是为了引入新课还是获取学生反馈等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由于目的要求不同,教师可以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总之,无论何种目的的提问,都必须围绕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展开,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摸清学生实际,把握提问的难度、跨度及频度
  (一)把握难度
  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未知区。课堂提问不宜一直停留在已知区或未知区,也就是说课堂提问既不能太过简单又不能太难。所以课堂提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掌握程度合理把握问题的难度。课堂提问不宜过大、过深、过难,也不宜过小、过浅、过易。既不能让学生望而生畏,又不能让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回答,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在高思考力水平上。
  (二)把握跨度
  提问的跨度是指学生解决问题时的实际认知水平与解决问题时学生所需要达到的认知水平之间的距离。对于同一个问题,其跨度随着学生个体的不同而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越低,则问题的跨度就越大,反之则越小。所以,问题的跨度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有着密切关系。提问的跨度是否合理,其依据是问题的设计是否以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依据,构建适当的认知差,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的跨度与提问的难度有很大联系,教学时首先一定分析一下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此知识相关联的熟悉的知识或经验,然后从这些内容出发,使他们自然地迁移到新的知识领域,自主探索新知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提出能引起学生共鸣的问题。
  具体的操作策略有四条:构造恰当的问题情境,控制设问的跨度;问题的设置难度要有层次,缩小提问的跨度;在熟悉的问题情境中提问题;提高学生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相对缩小问题的跨度。
  (三)把握频度
  数学课堂实践表明,过多的课堂提问会使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无法化解,影响学生思维能力水平的提升,以至于无法实现教学目标。过少的课堂提问会造成课堂气氛沉闷、松散,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课堂提问的设置应做到疏密得当,既不能提问不断,又不能没有提问。一般地,一节课中要设置两三个主要问题,并配置一定的情境,使学生有兴趣参与和讨论,在讨论中,教师适时加一些小问题进行引导,使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得以突破,最终达到预设的教学目的[2]。每一个提问后,都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使学生对问题考虑全面周到,这样才能符合学生的思维、心理特点,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如何控制课堂提问的频度呢?笔者认为,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设计思考量大的问题,提高提问的质量和效率,避免使问题过于繁琐、直白。只有这样,提问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探索新知的能力,也只有这样的提问才能称之为有效的课堂提问。
  预设有效的数学问题便是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教师教学环节中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预设有效提问时要注意的不仅仅是以上两个方面。比如,预设有效问题应当在何处何时用何种方式何种方法进行预设,这些都是数学教师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预设的问题必须钻研教材,精心预设提问点;结合学生实际,把握提问的难度、跨度及频度。用问题驱动学生在互动中的生成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思维水平,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孙春萍.数学课堂提问精心预设的策略研究[J].职校论坛,2008,(24):570.
  [2]王德军主编.有效教学和谐课堂.初中部分.数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5:225.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分析曲美他嗪和倍他乐克对尿毒症合并左心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的66例尿毒症合并左心衰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了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为33
糖尿病足 (DF)是糖尿病 (DM)慢性致残性并发症之一。欧美国家非外伤性截肢者约 35 %~ 5 0 %为本病患者。在我国DF随着近年 DM发病率的不断提高而呈上升趋势 ,其发病机制复杂 ,
农八师一四二团广大职工群众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弘扬艰苦创业的“石河子精神”,抓住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认真贯彻农牧团场深化改革的“1+3”文
在推进新课改的今天,传统教学方法很难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与时俱进,在对传统教学方法扬弃的基础上,把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从而完善教学方法,
目的:探讨分析药剂师干预在提升慢性疾病用药中的效果.方法:收治慢性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每组患者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服药,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药剂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自然、巧妙而又精彩的导入,往往能及时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其浓厚的学习兴趣,点燃其智慧的火花,唤起其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其思维
作为一种教育理论,创新教育必须与各门各类学科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才具有生命力,才能切实地起到培养创新人才的作用.下面,谈谈在语文科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与创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半城镇化”现象的存在,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探索解决“半城镇化”现象的有效途径是本文最终目的所在.
目的:探究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应用效果以及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14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被纳入本次研究,均为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随
目的:观察临床布地奈德、阿奇霉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7年11月76例急性支气管炎患儿,按照随机排列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