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语境下的山水画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h1886677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英雄联盟竞赛的开幕式,当艺人和虚拟人物同台较量,演绎《POP/ STARS》时,在线人数峰值达4400万,平均每分钟收视人数1960万。尖叫和激情,让人感叹,不管乐意不乐意,这个世界在改变,新生代对艺术的理解、对图示符号的认知、对世界的视觉习惯……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新的艺术形式和媒介以及艺术的视觉呈现方式都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直接改变的是我们的视觉习惯。例如在3D游戏中,玩家对游戏界面中各种场景的自由控制,俯视、仰视、鸟瞰或从狭小的角度观看等,视觉体验的角度是多面的、丰富的,是三维3d的,甚至是全息影像的。又如一些工作软件:3d Max、玛雅、SketchUp等,工作者从不同的视角来观看所作业的对象,有大局观感。也可以从很细节的角度来考虑工作对象,视点的转换迅速便捷。
  这种视觉习惯在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即使是常规的影视媒体影像,蒙太奇多角度的视觉表达也成为一种传统。同一个情节的瞬间,展现出不同角色的反应和不同的场景、不同的角度,以便让观众能够充分地理解而被带入到影片中所表达的情境,甚至也可以出现时间与空间的错位交叉,这些对于我们来讲都是习以为常的。又例如漫画,也试图在平面上用多种视角来表达一个动态的故事情节,让读者没有任何违和感。
  在架上艺术中,对这种多视角的切割情节和画面的构图手法也成为常态。
  “一蜂至微,亦能游观乎天地。”传统文人注重对生活格局的关注,不论观者的位置,关键是观物的心胸格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小中见大更是一种东方独有的视点。以心观物,然后在画面中呈现,然而,窃以为,时至今日的传统山水画中“平远、深远、高远”的山林画面已经远远无法呈现现代人的视觉体验。中国山水画的画面呈现,亦应该跟随时代,有镜头的意识,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现现代人的视觉感知。
  一些山水画家还在犹豫:画面构图是否合乎传统,或者是否现代,构成手法用在山水画创作中好不好……实在是没必要,科技已经远远奔在了前方,我们的新生代已经追随着科技的脚步向前奔去,新的审美情趣,新的形式,新的媒介……早就与我们认为的传统相去甚远。所以,不管愿不愿意,传统山水画中的文脉基因、山水精神,要用现代人的理解方式来表达,才会被传承下去。
  比如贝聿铭所设计的苏州博物馆,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博物馆的主庭院是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庭院造景设计思路上是把传统园林景观的内容提炼出来,形成新的符号、样式。如那一组在池水倒影的符号式的山川,突破了苏州园林传统的山石形式,又深蕴山水审美文化,内在精神得以延续和传承。

  当然,山水精神的传承,也不能仅仅在画面上搬这座山头,挪那座山头,拼贴转接大小变化,扭曲分裂重组出新的画面形式,并不是这样简单,最重要的还是内在的山水精神、笔墨意趣是如何展现出来。中国画自身便具备完善的逻辑,有自身的文脉传承,代代不同,但又“文脉相承”。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变革,山水画如何承载新的人文本质,如何用形式语言来展现,同时又与传统有息息相关的文化基因,该成为当下山水画家思考的一个命题。同时,都市化进程还展现出日新月异的视觉奇观,能否以表现自然为擅长的水墨语言来艺术地表现“人造自然”,是崭新的挑战。
  《杏花飘袖侗歌时》这幅作品,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用画面回应以上的思考。
  为了展現新时代的侗族人民生生不息,顽强的民族精神,作品用多个场景来展现:宁静安逸的村景;热闹的侗族大歌、多耶舞;乡村喜宴的喧嚣,以夸张、简练的漫画感的水墨人物造型密集排列,突出欢快、热烈、热闹的气氛。远近距离的画面相互穿插,恍若镜头的切换、拉近拉远。人物建筑主观地夸张变形,又同时兼顾国画的笔墨意趣。
  多个场景通过一种内在的情绪相互关联,画中吹芦笙的人围成的圈,形成画面高潮中心,观众和表演者的目光、姿势语言都倾向于这个中心点,整齐排列的歌手由点形成灰面,留出的白色方向线,也指向中心,舞蹈的人们仿佛在不断地旋转,身上的红绸带飘扬,吸引观众的视线,形成动感。
  其实这种分割的、多镜头的画面感是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习惯中的,如一个景区,人们会用手机拍下不同场景,多幅的照片最后汇集成对这个景区的观感。在传统国画中的“游观”“移步换景”就是这个意思,只是画面表达上,古人的角度更局限一些。
  《杏花飘袖侗歌时》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后,有人说这幅画有形式构成上的创新,其实不然,构成亦有百年历史,已经是传统,用这个构图,不过是此时此刻便于主题表达罢了。在传统中国画中,有结构、造型、色彩和笔墨,其中最重要的是笔墨。构成、色彩、造型这些甚至是笔墨的宿体,离开笔墨这个基因要素,便偏离了中国画的基本特质。
  画家表达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生活新变化,通过画面反映生活中那些鲜活的东西,在生活的真情实感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定然会有多维度表达的诉求。在画面多维度、多镜头、多元素的展现,一定是一种必然。

韦诗呐


  广西柳州人。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国艺术研究院何加林博导访问学者。任职于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柳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先后入选2015年、2018年、2020年广西艺术作品展览。
  2018年作品《一曲碧水绕家园》入选“水墨融情海丝梦”首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9年作品《杏花飘袖侗歌时》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2020年作品《吉日吉时》获湖南中国画双年展优秀奖。
  2020年作品《山村暮归图》入选公望富春中国山水画作品展。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就初中英语教学为研究方向,对如何有效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初中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5-0009  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新课程改革对于学生所提出的全新要求之一,也是学生学好英语所必须掌握的核心能力,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更深层次的学习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要想将初中英语教学
摘要:素质教育是我国近年来教育改革的重点,而素质教育的实施离不开我们的教师,只有教师真正认知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坚定不移地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落实,真正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创新型人才。高中阶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阶段,而数学作为三大主科之一,不仅对于提升学生的高考成绩有重要作用,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数学教学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
摘要:初中英语Task教学存在着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的写作成果相似和写作热情不高的问题。本文探讨了基于学生的Task教学四个策略,即分析学情,确定教学目标;用好范文,培养核心素养;整体设计,化解写作难点;丰富活动,增强评价效果。  关键词:学生;初中英语;Task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5-0006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
摘要: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环境下,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也越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处在这种环境下,自然需要更加注重学生个人思想认知,真正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上探究、思考与学习,从而有效地优化物理教学,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保障。本文主要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展开了探究,希望借此来有效提升物理教学实效。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
摘要:现行沪粤版初中物理教材的不断改良、优化,越来越多的生活元素被引入其中,对物理概念、原理进行了生动的解释与阐述,将物理知识有效与生活现象串联起来。新课标要求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理念,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以生活现象为切入点,去学习物理知识,从而在改善物理教学氛围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物理教学成效。基于此,本文对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运用策略展开积极探索,以引导学生在生活化
周彦生简历  1942年出生于河南漯河。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史馆馆员。作品入选中国画百年大展及第五、六、七、八、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获奖。作品被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中南海、中国美术馆等单位悬挂和收藏。曾在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举办周彦生花鸟画艺术大型个展。出版有《中国近现代名家——周彦生》《周彦生画集》《荣宝斋画谱——
期刊
【摘要】近代以来,伴随着科学理性的发展,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逐步走向异化,人被自己创造的存在所控制,人们在种种矛盾中想极力挣脱束缚的努力不断遭到挑战,失落、无奈、迷茫占据心灵,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荒诞。哲学家们对荒诞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尤其是阿尔贝·加缪最有代表性。荒诞成为独立的审美范畴也映射了群体心理的新诉求。本文在前人对荒诞哲学和美学研究的基础上梳理荒诞的本质属性,从绘画艺术中探讨对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