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打破传统的以校为营的课程建设模式,将只为老师服务的有限开放精品课程转变成以学习者和老师为共同服务对象的统一课程建设,打造资源充分开放的高等数学共享课程。科学利用混合式教学法发展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等数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3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得到很大的冲击,特别是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由于数学的自身学科特征,虽然各学科专业知识都离不开数学基础的构建,但表面上却体现不出。传统教学中数学老师只是注意数学本身的完整性与逻辑,只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讲解,对于数学在各专业学科技术中的应用也不甚明白,造成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单调枯燥思想,不乐意去学习数学,甚至惧怕学习数学。面对如此现状,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整个主体地位。全国对数学教育的方法提高了改革,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推进精品课程建设,进而发展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数学教育改革的一部分,是激发学生对数学重要性的深刻认识,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去学数学。另外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对数学教师的能力也是一次提高,培养高水平,高质量的优秀教师,为培养更多的优秀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是为了加快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引导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促进各高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这一切都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来完成。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不仅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还可以提高教育教学成果。精品资源共享课以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重点,以课程资源系统、丰富和适合网络传播为基本要求,经过国家、省、校三级建设,形成普通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网络教育多层次、多类型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高等数学是一门公共学科,是理工、经济管理、建筑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的学习对学生在本学科内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很大有利作用,高等数学精品课已经建设成功,进一步把高等数学精品课建成高等数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很有必要。
在高等数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中,按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各项具体要求,系统地对本课程和知识结构和授课方式进行规划,以确保基本资源的完整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团队建设、课程内容建设及课程资源建设。团队建设中要资深教师带领,以主讲教师为首。结构布局合理,不仅有专业教师,还要有辅导员和实验员。在课程内容的建设中,要能够涵盖整个课程及相应领域。基础知识和应用相结合,基本的知识概念原理要有,典型案例和综合应用要有,学科前沿问题及热点问题也要有。课程资源建设由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两部分组成,基本资源指能体现课程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主要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PPT及教学难点重点指导、作业和参考资料目录、课程全程教学等教学活动中必备的资源。拓展资源是课程的特色部分,是指那些能体现课程特点、应用于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撑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较为成熟的多样化,交互型的辅助资源。如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学科专业知识检索系统、演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实习)系统、试题库系统、作业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课程教学、学习和交流工具及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网络课程等。建设高等数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共享资源,可以提高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其用数学的能力,发展了创新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
随着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发展,数学课堂上也越来越多地运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相对传统课堂教学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网络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二者却都有利有弊,从而就产生了把两种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的混合式教学法。混合式教学法也叫混合式学习法,英文简称为E-learning。它是把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优势相互结合,同时又克服了二者的不足,形成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它不仅充分体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把老师导学生演充分结合。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了课堂质量,同时对学生的探究思想与创新意识都获得了激发。高等数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使得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知识更加便利,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不再被黑板和粉笔所约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师生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共同取得教学活动的成功。科学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有利于以下几方面。
(1)有利于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科学运用。
教师在一堂高等数学课的讲授中,要做到能够合理地使用各种教学媒体,如传统教学中的黑白板面的板书,信息技术下的电脑屏幕上的简单标记和随堂录入、计算机教案、多媒体课件、数学实验操作等。不仅要求老师能恰当地对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做出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还要能利用自己和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学生一起去探究数学规律。
(2)有利于演示和探索数学应用的信息化研究。
建设含有先进信息技术的混合式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的观念,是培养人才的必备措施。在发展学生自主探究中,实践问题探究要来源于生活及各行各业,有较强的趣味性,能吸引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但有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性,要与现代的信息技术有关,学生在此不拘一格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3)有利于组织开展数学建模竞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适当地利用信息技术和资源进行数学建模竞赛,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对高等数学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理解了数学的作用,从而更加客观的看待高等数学的学习。在实验中学生要大量的查阅资料,特别是网络查寻,现在各学科的先进技术只有通过网络才能得到,在查阅的过程中,对问题的分析,逻辑的推理,技能的实践及表述等多方面都有了充分的提高。
合理利用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可以让学生多接触到名校,名师的教学方法,多方面获得好的学习方法,简化学习过程。同时自身也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建成高等数学精品课程网站,使优质课资源得到共享,使教学质量得到全面的提高。在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中,要不断的丰富网站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分析,习题集,课后习题解答,名师讲课视频等等。学生注册登陆后可浏览学习,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参阅拓荒知识,还可以网络练习和考试,也可以和老师交流探讨,提出问题让老师解答,同学之间也可在线探讨,相互提问。学生可以利用精品课平台去预习,复习及练习加强,老师也可以通过问题让学生在线模拟考试。
参考文献:
[1]王祖源.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大学物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3,11.
作者简介:郭新(1977-),女,河南濮阳县人,讲师,研究方向:从事概率论与高等数学教学研究。
作者单位: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数学与信息工程系,河南濮阳 457000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等数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3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得到很大的冲击,特别是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由于数学的自身学科特征,虽然各学科专业知识都离不开数学基础的构建,但表面上却体现不出。传统教学中数学老师只是注意数学本身的完整性与逻辑,只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讲解,对于数学在各专业学科技术中的应用也不甚明白,造成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单调枯燥思想,不乐意去学习数学,甚至惧怕学习数学。面对如此现状,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整个主体地位。全国对数学教育的方法提高了改革,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推进精品课程建设,进而发展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数学教育改革的一部分,是激发学生对数学重要性的深刻认识,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去学数学。另外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对数学教师的能力也是一次提高,培养高水平,高质量的优秀教师,为培养更多的优秀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是为了加快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引导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促进各高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这一切都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来完成。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不仅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还可以提高教育教学成果。精品资源共享课以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重点,以课程资源系统、丰富和适合网络传播为基本要求,经过国家、省、校三级建设,形成普通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网络教育多层次、多类型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高等数学是一门公共学科,是理工、经济管理、建筑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的学习对学生在本学科内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很大有利作用,高等数学精品课已经建设成功,进一步把高等数学精品课建成高等数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很有必要。
在高等数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中,按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各项具体要求,系统地对本课程和知识结构和授课方式进行规划,以确保基本资源的完整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团队建设、课程内容建设及课程资源建设。团队建设中要资深教师带领,以主讲教师为首。结构布局合理,不仅有专业教师,还要有辅导员和实验员。在课程内容的建设中,要能够涵盖整个课程及相应领域。基础知识和应用相结合,基本的知识概念原理要有,典型案例和综合应用要有,学科前沿问题及热点问题也要有。课程资源建设由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两部分组成,基本资源指能体现课程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主要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PPT及教学难点重点指导、作业和参考资料目录、课程全程教学等教学活动中必备的资源。拓展资源是课程的特色部分,是指那些能体现课程特点、应用于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撑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较为成熟的多样化,交互型的辅助资源。如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学科专业知识检索系统、演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实习)系统、试题库系统、作业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课程教学、学习和交流工具及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网络课程等。建设高等数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共享资源,可以提高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其用数学的能力,发展了创新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
随着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发展,数学课堂上也越来越多地运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相对传统课堂教学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网络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二者却都有利有弊,从而就产生了把两种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的混合式教学法。混合式教学法也叫混合式学习法,英文简称为E-learning。它是把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优势相互结合,同时又克服了二者的不足,形成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它不仅充分体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把老师导学生演充分结合。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了课堂质量,同时对学生的探究思想与创新意识都获得了激发。高等数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使得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知识更加便利,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不再被黑板和粉笔所约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师生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共同取得教学活动的成功。科学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有利于以下几方面。
(1)有利于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科学运用。
教师在一堂高等数学课的讲授中,要做到能够合理地使用各种教学媒体,如传统教学中的黑白板面的板书,信息技术下的电脑屏幕上的简单标记和随堂录入、计算机教案、多媒体课件、数学实验操作等。不仅要求老师能恰当地对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做出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还要能利用自己和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学生一起去探究数学规律。
(2)有利于演示和探索数学应用的信息化研究。
建设含有先进信息技术的混合式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的观念,是培养人才的必备措施。在发展学生自主探究中,实践问题探究要来源于生活及各行各业,有较强的趣味性,能吸引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但有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性,要与现代的信息技术有关,学生在此不拘一格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3)有利于组织开展数学建模竞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适当地利用信息技术和资源进行数学建模竞赛,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对高等数学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理解了数学的作用,从而更加客观的看待高等数学的学习。在实验中学生要大量的查阅资料,特别是网络查寻,现在各学科的先进技术只有通过网络才能得到,在查阅的过程中,对问题的分析,逻辑的推理,技能的实践及表述等多方面都有了充分的提高。
合理利用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可以让学生多接触到名校,名师的教学方法,多方面获得好的学习方法,简化学习过程。同时自身也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建成高等数学精品课程网站,使优质课资源得到共享,使教学质量得到全面的提高。在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中,要不断的丰富网站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分析,习题集,课后习题解答,名师讲课视频等等。学生注册登陆后可浏览学习,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参阅拓荒知识,还可以网络练习和考试,也可以和老师交流探讨,提出问题让老师解答,同学之间也可在线探讨,相互提问。学生可以利用精品课平台去预习,复习及练习加强,老师也可以通过问题让学生在线模拟考试。
参考文献:
[1]王祖源.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大学物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3,11.
作者简介:郭新(1977-),女,河南濮阳县人,讲师,研究方向:从事概率论与高等数学教学研究。
作者单位: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数学与信息工程系,河南濮阳 45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