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语感培养 提高语文素质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rt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实践能力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淀语文知识,提高字词的感受力;强调诵读,增强整体感知力;加强言语实践,提高表达能力。
  关键词:语感培养 语言实践 语文素质
  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得以改进,语文教师的教育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课堂教学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了课堂教学的重点。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最为突出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笔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在与大家分享。
  一、积淀语文知识,提高字词感受力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重要工具,是表达思想、传达感情的重要手段。学生要想具备语言的基本功,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做铺垫,需要有一定的基本技能做支撑。此外,有些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词汇,也有了一定的表达能力,但是对语言的感受力尚不够敏锐。对学生语言感受力的培养,也就是语感的培养,也需要从字词积累入手。
  字词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学生不仅可以从语文课本、字典和词典中进行积累,还可以从大量的阅读中进行积累。语言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流动可变的。要表达一个思想,传达一种感情,可能会有多种形式。而不同的形式,也可以表达相同的思想和感情。说话、写文章往往具有个人的倾向,需要我们认真体会,体会其中真正的韵味,这就需要长期的语文知识的积淀。没有积淀,就不会有感受力。例如,李清照《醉花阴》中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句话,一个“瘦”字写出了深秋时节多愁善感、独守空闺的妇人怀念亲人、孤独寂寞的情思。这种情思是读者品读、体会出来的,而不是字典能够查到的。如果我们没有对诗句的感受能力,没有深厚的知识积淀,是无法感悟出来这种情思的。再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出现的九个名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九个事物就是九个意象,寄寓了作者深沉的感情,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诗人长期漂泊在外的那种惆怅之情。如果没有长期阅读经验的积累,仅靠词典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就很难品读出诗人的这种感情。由此可见,阅读的内容越丰富,知识的积累就越丰厚,对所描写事物的感触就越深刻,分析问题也就越透彻。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积累,培养学生对字词的感受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感。
  二、强调诵读,增强整体感知力
  学生获得语感的途径很多,但主要是在语文课堂上,因此,教师必须以相应的教学形式加以保证,以有效的方法进行培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知,读在理解文意方面的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增强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比如,整篇的文章教师可以去范读,带领学生去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对于重点段落,教师要带领学生去细心品读;对于重要的字词,要引导学生细心推敲,从而感受语言的魅力,整体感知文章的思想与感情。如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叙事散文,写的是20年前父亲在火车站送“我”的情景。如果是一般的作者,可能选用通俗朴实的题目,如《回忆我的父亲》,如果是为了增加凄切的情感,可以选用《送别》之类的标题,但作者却抓住父亲送别时为自己买橘子的细节,拟定了《背影》这个标题,让人无限联想,回味无穷。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利用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想象、揣摩,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如在读到描写父亲去买橘子的文字时,教师可点拨说:“‘蹒跚’可见步履的不便,从月台下去所以用‘探’,‘攀’和‘缩’可以想象爬的困难。”通过抓重点词句的品读训练,既可以让学生明白语意,也可以让学生悟到语言的情味,从而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通过诵读,学生沉浸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之中,深深地为父爱所感动。而且,新编的《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初中学生课外阅读量要到400万字以上,这更加说明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三、加强言语实践,提高表达能力
  语言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接触语言材料,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这些语言材料。义务阶段的语言教学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它以感性为主,这种感性又是与学生的阅读实践密切相关,由学生对言语对象的直接感受积淀而成。所以,语文教学重在学生的感悟,而不是教师的讲解。语文教学的活动是学生读写听说的实践,是学生通过诸如诵读、演讲、作文等活动获得良好的语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文质兼美的文章,让学生去诵读,使学生在读中体会语言的美妙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优美的语段,让学生反复诵读,然后模仿,不仅要求学生模仿句式,还要写出思想感情。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一些言语专项练习,增强学生言语实践能力,使学生逐渐写出好的句子、好的段落,甚至是情真意切的文章。
  总之,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公民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其中,良好的人文素养是一个基本的要求,它包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靠学生的课堂训练以及学生的语文实践。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强化学生的语感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适应社会的发展,获得更好的发展。
  (责编 张翼翔)
其他文献
通过对抗H2S腐蚀输送管线用无缝钢管的成分设计与优化,生产工艺的开发及优化,冶炼工艺、轧管工艺及热处理工艺的研究,成功开发出了高钢级抗H2S腐蚀管线用无缝钢管,并投入批量生产
作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表现.它涵盖了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多少年来,“作文难教,作文难写”的现状从根本上没有得到改变.即使新课程改革全面
使用Ansys软件,对行波管的电子枪阴极组件进行了热分析和形变分析。计算了阴极在真空条件下,加载热辐射与热传导两种边界条件时到达温度稳定所需要的热启动时间,以及得到了阴
刑事政策是国家与社会对犯罪问题采取行动的反应系统,是探求犯罪治理的科学。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目标为刑事政策的模式定位及其现代化指明了新的方向。在推
活态文化资源是一种重要的人文资源,对其进行合理的记录和保存对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立体视频技术对活态文化资源采集对象、采集要素、系统构成、采集技术和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对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进行探索。为建立基于立体视频的活态文化资源采集标准提供了参考和依据,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文中根据岚山港海区定点的周日水文观测资料,分析了该海区的温度,水位,海流变化。,应用潮汐短期资料的准调和分析方法,对逐时水位和表、中、底层逐时海流资料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主要半日分潮和全日分潮的潮汐、潮流调和常数以及各层潮流椭圆要素。结果表明:岚山港周日内温度变化范围为0.5℃,观测当日潮差为0.7m。海流北分量基本大于东分量,各层流速有较大差异。港区为半日潮占优的海区,全日分潮流为逆时针旋转潮流,
首先代表钢管学会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特别是对李鹤林院士、殷国茂院士亲临会议,并带来精彩的学术报告,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开好此次年会给予
分别介绍了二进制Turbo码和非二进制Turbo码的编码器原理和译码器原理,重点研究了影响编码器性能的因素和MAP迭代译码算法,并对非二进制Turbo码的MAP算法做了相应的修改。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