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新课程理念,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目标应该立足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那么如何有效达成这三维目标呢?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1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全面审视三维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知识即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技能是主体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练习形成的执行某项任务的活动方式。对于知识的作用和物理课程中科学知识的教学、实验技能的培养,传统教学和新课标始终没有放松,经常强调“双基”。和传统的知识技能要求相比,新的知识技能目标改变了过于注重课本知识的现状,强调突出与学生生活和科技发展的联系,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删除“偏、旧、怪、难”的知识点。
1。2过程与方法
从物理学科本身讲,过程体现了该学科的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结论表征为探究结果(结论),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转化的。什么样的探究过程和方法必然对应着什么样的探究结果,也就是说概念原理的体系依赖于特定的方法论和过程。概念、原理、体系是物理学科的“肉体”,探究过程和方法是物理学科的“灵魂”,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很好地体现物理学科的整体内涵和思想。
从教学角度讲,教学过程即达到教学目的或者获得结论所必须经历的活动过程。固然学生理解掌握正确的结论非常重要,但是不经历一系列质疑、探究、选择、分析、概括等多样化的活动,没有多重观点的比较争论,结论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就不可能培养起来,因此既要重视结论,更要重视过程。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知识背后更有价值的东西。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以情感为中心、以塑造完善学生的“人格”为目的的。
从横向角度看,这三个角度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的感性世界的相对完整画面;从纵向角度看,这三个角度具有层次的递进性,构成了一个由低到高的心灵连续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有意识地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之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2有效达成三维教学目标的策略
2。1联系生活设计问题与情境
物理是有趣而又有用的,物理来源于现实世界,也服务于现实生活。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跟物理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实际生活的奇妙和规律性,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好的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多观察、多思考”良好习惯的手段。
如在讲“光的直线传播”时,先问学生“烈日下为什么打伞”、“影子怎么形成的”、“玩手影游戏的道理”等问题,引起学生对光的传播的兴趣。
再例如,在和学生讲“重力”时,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提出问题“人跳起后会落在哪?为什么?”等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物理的眼光去发现生活,恰当地把物理知识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向学生介绍物理在日常生活、其他学科中的广泛应用,鼓励学生注意物理应用的事例,开阔他们的视野,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就来自身边的现实世界,以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情境的设计应注重学生好奇心的激发,设疑导入,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物理学科的学习来说,也是如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对学习的知识存在好奇心,存在疑问,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设疑导入法导入教学知识。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视力的矫正”这一知识时,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眼镜可以矫正学生的视力”,这个问题是学生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将透镜的知识运用进来,实现知识的内化。
生活中有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只要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其中能够探究的问题。比如简单的“烧开水”的过程,学生大都体验过或看到过,但是不是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发现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
2。2建立学习小组,鼓励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能够解决学生之间个体差异导致的学习目标难以统一的问题,学生在学习小组内部可以通过讨论和交流实现知识与能力的互补,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教师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时,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营造良好的课堂讨论环境。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是探究性讨论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平时的教学中,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倾听别人的观点及表述自己的观点。
(2)建立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一般4~6人一组)。小组建设最好是好、中、差搭配,善谈的和沉默寡言的搭配,外向的和内向的搭配,让组员之间通过互补搭配达到性格、情感的和谐发展和能力、智力的共同提高。
(3)精心设计讨论问题。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学生已经具备相应的物理知识基础而没有全面理解的有关科技和社会问题来开展讨论。
例如,对于电学知识很多学生学习难以做到全面,总会有遗漏,通过讨论学习,学生加深了对欧姆定律和串联、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特点的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种活动发现了集体智慧的力量,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3挖掘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应用
(1)注重探索性实验。初中物理教学对于物理基础知识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问题已经有了部分认识和自己的见解,在物理实验技能方面也有了初步的技巧掌握。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引入新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对物理学习的不同要求,摆脱传统的思维定势,不能简单地认为物理实验教学就是简单的做实验,应利用新的物理实验项目,设定更多的探索性实验。
1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全面审视三维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知识即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技能是主体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练习形成的执行某项任务的活动方式。对于知识的作用和物理课程中科学知识的教学、实验技能的培养,传统教学和新课标始终没有放松,经常强调“双基”。和传统的知识技能要求相比,新的知识技能目标改变了过于注重课本知识的现状,强调突出与学生生活和科技发展的联系,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删除“偏、旧、怪、难”的知识点。
1。2过程与方法
从物理学科本身讲,过程体现了该学科的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结论表征为探究结果(结论),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转化的。什么样的探究过程和方法必然对应着什么样的探究结果,也就是说概念原理的体系依赖于特定的方法论和过程。概念、原理、体系是物理学科的“肉体”,探究过程和方法是物理学科的“灵魂”,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很好地体现物理学科的整体内涵和思想。
从教学角度讲,教学过程即达到教学目的或者获得结论所必须经历的活动过程。固然学生理解掌握正确的结论非常重要,但是不经历一系列质疑、探究、选择、分析、概括等多样化的活动,没有多重观点的比较争论,结论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就不可能培养起来,因此既要重视结论,更要重视过程。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知识背后更有价值的东西。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以情感为中心、以塑造完善学生的“人格”为目的的。
从横向角度看,这三个角度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的感性世界的相对完整画面;从纵向角度看,这三个角度具有层次的递进性,构成了一个由低到高的心灵连续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有意识地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之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2有效达成三维教学目标的策略
2。1联系生活设计问题与情境
物理是有趣而又有用的,物理来源于现实世界,也服务于现实生活。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跟物理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实际生活的奇妙和规律性,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好的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多观察、多思考”良好习惯的手段。
如在讲“光的直线传播”时,先问学生“烈日下为什么打伞”、“影子怎么形成的”、“玩手影游戏的道理”等问题,引起学生对光的传播的兴趣。
再例如,在和学生讲“重力”时,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提出问题“人跳起后会落在哪?为什么?”等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物理的眼光去发现生活,恰当地把物理知识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向学生介绍物理在日常生活、其他学科中的广泛应用,鼓励学生注意物理应用的事例,开阔他们的视野,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就来自身边的现实世界,以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情境的设计应注重学生好奇心的激发,设疑导入,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物理学科的学习来说,也是如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对学习的知识存在好奇心,存在疑问,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设疑导入法导入教学知识。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视力的矫正”这一知识时,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眼镜可以矫正学生的视力”,这个问题是学生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将透镜的知识运用进来,实现知识的内化。
生活中有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只要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其中能够探究的问题。比如简单的“烧开水”的过程,学生大都体验过或看到过,但是不是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发现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
2。2建立学习小组,鼓励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能够解决学生之间个体差异导致的学习目标难以统一的问题,学生在学习小组内部可以通过讨论和交流实现知识与能力的互补,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教师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时,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营造良好的课堂讨论环境。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是探究性讨论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平时的教学中,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倾听别人的观点及表述自己的观点。
(2)建立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一般4~6人一组)。小组建设最好是好、中、差搭配,善谈的和沉默寡言的搭配,外向的和内向的搭配,让组员之间通过互补搭配达到性格、情感的和谐发展和能力、智力的共同提高。
(3)精心设计讨论问题。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学生已经具备相应的物理知识基础而没有全面理解的有关科技和社会问题来开展讨论。
例如,对于电学知识很多学生学习难以做到全面,总会有遗漏,通过讨论学习,学生加深了对欧姆定律和串联、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特点的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种活动发现了集体智慧的力量,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3挖掘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应用
(1)注重探索性实验。初中物理教学对于物理基础知识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问题已经有了部分认识和自己的见解,在物理实验技能方面也有了初步的技巧掌握。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引入新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对物理学习的不同要求,摆脱传统的思维定势,不能简单地认为物理实验教学就是简单的做实验,应利用新的物理实验项目,设定更多的探索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