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世界何处去

来源 :新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mtzhang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七年来,我先后接手了两个全校闻名的“调皮班”。此前,他们的班主任已换过好几任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校领导将调教这些小霸王的任务交给了我。经过多番努力,我终于将“调皮班”带成了“先进班”。
  儿童世界何处去?我认为,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班级的好坏取决于班主任是否拥有人格魅力,是否了解教育内涵,是否具备管理艺术。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我坚持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学生,以炽热的爱心温暖学生,以教育的智慧培育学生,立志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守护人,带领他们构建出一个丰盈的儿童世界。
  趣味班级公约助力习惯养成
  从孩子们踏入小学的第一步起,他们就开始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适应校园生活。为了让孩子们更乐于接纳并遵守班级制度公约,在规范中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我认为,在班级公约中适度增添趣味性是有必要的。
  一、班级制度公约的内容要有趣味性
  新生入学之初,我们班的班级制度公约是以《校园行为习惯三字经》呈现在同学们面前的,这样朗朗上口的儿歌能得到大多数孩子的喜欢,让他们很快便将校园生活的一日常规——包括起床、上学、出操、升旗、上课、课间、就餐、清洁、放学等九个方面完整记忆下来。
  我带过的“调皮班”中,有一个是二年级开始时接班的。开学第一周,我结合《我和好习惯手牵手》的黑板报,为孩子们宣讲了《班级公约》细则,首先为学生们框定需要牢记、落实的内容,如“楼梯非跑道,上下勿奔跑”“上下楼梯靠右行,你谦我让乐盈盈”“拧紧水龙头,节约一滴水”……
  督促孩子们背熟《班级公约》,只是我的“改造”工作的第一步。因为规则意识的建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同学生之间又存在性格差异的问题,所以,这也是一个需要等待、需要宽容的过程。在这一阶段,我们不妨另辟蹊径,通过多样的形式鼓励学生在习惯养成方面获得进步。例如,我借助家长们的力量,为每个孩子都设计了一本成长日志《做最棒的自己——送给最亲爱的儿子(女儿)》,用来自老师、父母的真心赞美、殷切期待,督促着孩子们不断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些学生不能较好地遵守规则只是因为他们无法体会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对学生偶尔的违反规则的行为,我们必须保持冷静,理智地设计出有效的矫正教育方案。例如,孩子们在卫生方面表现糟糕,我就通过展览活动让他们意识到,班容班貌犹如班级的名片,每个人都被这枚名片所标记,因此必须认真地对待班级清洁卫生工作。随后,我请大家共同设计出清洁值日表——《教室是我家,人人打扮她》,每天指定五名“环保队长”负责班级的清洁卫生工作,一名“环保团长”负责检查评分工作,得分结果将在班级家长群中公布,让家长们看看谁是最有责任感的孩子,谁是最爱干净的孩子……
  在信息社会时代,网络是一个双刃剑,利用好了,就能让班主任在孩子们面前更具“领袖”魅力,同时,也能让班主任更好地向家长传播自己的教育理念,邀请他们共建充满正能量的班级网络家园。在这方面,我也积极地做过一些尝试,如在班级网络中开设《健康专栏》《二班的采风》《童年的味道》等栏目,《仁希讲阅读》《走进科技馆》《显微镜下美丽的细胞》等课程,将这个虚拟教室打造成了师生、家长共同分享成长、学习提高的天地。
  二、班级制度公约的形式要有趣味性
  孩子们最不缺乏的就是好奇心,充满趣味的班级制度公约更能引起他们的关注,从而最大程度地让班级公约普及开来。
  有一个“调皮班”在五年级中途转交给我管理,当时,我对这个班早已有所耳闻:隔三岔五就有学生来办公室接受批评,据说其班级风气格外散漫,学生大多学习积极性不高,还有一年多就要迎来“小升初”考试了,他们却一个个都毫不紧张。第一次和这些孩子见面时,我为他们送上了一份热情洋溢的见面礼,希望能唤醒他们沉睡的进步意识。这份见面礼是我一笔一划写出来的——
  五(5)团队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五(5)团队的新老师,我叫刘红,今后将担任本团队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我始终相信,师生之间的情缘是人生中美丽的情感,希望我们能一起将这段共度的时光变成最值得回味的记忆。
  有目标的人生会更充实而快乐,在接下来的几百个日子里,我将和大家朝夕相处,携手共进。我为我们的团队拟定了这样一条奋斗目标:做最棒的自己,争最优的团队,夺最傲人的佳绩!
  ……
  我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只要大家为自己定下目标,就一定有能力实现——作为学校里五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你们可是一二年级“小不点儿”们的榜样呢!
  你们的“老朋友”:刘红
  可能这封信是孩子们人生中收到的第一封信,他们一字一句地细细看过,又郑重仔细地将信纸折叠好收藏了起来。接下来几天里,我陆续收到了孩子们写给我的回信。
  这大概算得上是我与孩子们的一个美丽的开始,在日渐亲近的相处中,我能清楚地看到这个曾经闻名全校的“调皮班”的转变,更能看到班级里一个个孩子的成长。在一次学校举行的“大家唱,大家跳”活动中,我班同学献上的集体舞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三、班级制度公约的实施要有趣味性
  班级制度公约的较好实施能为学生提供较安全的制度保障,营造和谐温馨的班级氛围,从而使大家都能享受到校园生活的快乐。但在实施过程中,班主任最好尽量避免采用强迫的手段,而多运用具有趣味性的班级公约实施方案,如此更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例如,二年级时班级中队委成立,利用学生想要“戴杠”的心理,我规定中队委每日轮换,由当天的五个“环保队长”担任,再加上当天值日的“小小班主任”,组成一个中队委团队。“环保队长”不仅要负责记载《教室是我家,人人打扮她》清洁值日表,还要轮流撰写《队长是荣誉,更是责任》履职日志。“小小班主任”则采用“自愿申报,同学评议,择优评用”的原则选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明显增强。   进入高年级段后,我采用承诺签名的形式,和学生们一起拟定了《安全承诺书》:
  我们亲如一家,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为了能保证大家能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我诚信、我承诺:
  1. 不在教室、走廊随意奔跑;
  2. 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
  3. 参加活动时自觉排队,在公共场合不任性,避免给他人造成不便;
  4. 说文明语,做文明人,不打架,不骂人,遇事要冷静,有话好好说。
  在我的主持下,学生郑重地在承诺书上签名,随后,班长将承诺书张贴到教室后方的宣传栏中,作为集体诺言的见证。
  除此之外,我还在班级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利用一些学生好比拼的性格,设置遵守规则的“PK”活动,以营造人人守约的环境;或者将班干部轮换制纳入班级公约中,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以此强化他们的班级管理意识和规则遵守意识。
  丰富课外文化陶冶精神修养
  提倡班级的课外文化建设,既是基于学校学研文化建设的要求,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即通过精神文化熏陶,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让读书成为一种享受
  以“齐读共享,沐浴书香”为主题,长期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 确立阅读书目
  阅读书目由必选和自选两部分组成。其中,必选书不少于两本,由读书小组的成员集体讨论选出。然后读书小组向全体学生推荐自选书,数量不限,由全班学生一起讨论确定,但必须征求家长和老师的意见后敲定。
  2. 规定读书时间
  为保证阅读效果,我要求每名学生每天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其次,每名学生都要在读书前先写好一份详细的读书计划,确定自己的读书目标和超越对象。在阅读的同时,每个人都要做好读书笔记并完成“读书分享卡”,记录自己的阅读感悟。如此,该书时间的落实,该书要求的细化,都为读书活动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
  3. 扩大活动外延
  一是举行“晒书”活动。我利用班级群,定期开展“晒一晒”的班级读书推广活动,同学们可以晒个人读书目录、读书笔记,也可以晒自己的读书计划、“读书分享卡”,还可以晒最近发现的好书等等。
  二是开展各种与读书相关的评选活动。比如,我班每月会根据同学们当月阅读量的多少和读书笔记的精彩程度,评选出一位“小书虫”和一位“读书明星”,为他们颁发荣誉证书。每学期末,全班同学则会评选出数名“读书达人”和一个优秀读书小队,在荣誉证书之外,还会给予他们物质奖励。
  三是定期开展“读书论坛”活动,给认真阅读的学生提供秀出风采的舞台。某次“读书论坛”活动中,一位学生的演讲主题是《这个历史挺靠谱》这本书,他为此查阅了许多相关资料,搜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许多令人震惊、感动的故事,结合自己的观点、看法,借助PPT的呈现,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除了这些活动以外,邀请学生家长参与的“读书沙龙”“读书与健康”等亲子阅读活动也办得有声有色、热闹非凡。
  二、让游历成为一种积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随着视野的开阔,学生们的胸襟也会变得广阔起来。因此,我认为通过旅游,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1. 锻炼毅力
  当今的孩子,尤其是城市孩子,大多生活条件优越,因家长的妖惯而自小缺乏锻炼,体质不够强健。于是,我会在鼓励这部分学生加强运动锻炼的同时,常常组织班级远足活动,比如爬山。在武汉市内及周边,有许多供游人攀爬的好去处,如由六个形似磨盘、连绵起伏的小山包组成的磨山,云雾缭绕、有着“木兰将军”传说的木兰山,位于东湖之滨、可远眺武汉景色的珞珈山等等。看大江东去,望一湖碧水,渐渐地,孩子们喜欢上了这项既能锻炼体魄,又能感受自然、了解城市文化的活动,节假日里,他们常常拉着家人一起去体验登山赏景的乐趣。
  2. 体味生活
  在我们班,有些学生的家乡在农村,也有些学生与农村小学的学生“结对子”,所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我会带着学生们到农村、山区去走走,看看祖辈生活的地方,体验同龄人与自己截然不同的生活。有了这些关于艰辛生活的真切体味,再接受感恩教育时,学生们所能感受到的便不是空洞的词汇,而是鲜活的感受和记忆。于是,他们自然而然地懂得了同情他人的困苦,懂得了体贴父母的辛劳,懂得了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
  3. 培养责任感
  我向学生们要求,在外出旅游时,要认真、独立地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背包自己背,自己制造的垃圾自己收拾,爱护环境,不乱涂乱画,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小小好公民。
  待学生们旅游归来,我又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游历见闻记录下来,制成精美的PPT,轮流在晨会上展示。旅途中,一个人可能只去了一个地方。分享中,大家却能一起“游览”数个不同的地方。“小导游”们精彩、生动的旅游见闻介绍,激发了更多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广阔世界的向往。于是,《我的寒(暑)假生活秀》《我的国内(海外)行》等班级活动在大家自发的支持下,开展得越来越有声有色。
  三、让实践成为一种自觉
  “实践出真知”,我鼓励学生勤于实践,在实践中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自理能力等。如在低年级阶段,可以开展“巧手”系列活动,比一比清理书包、收拾碗筷等生活自理技能,另外还有元旦秀厨艺、端午做香囊等节日活动,让孩子们既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更融洽了同学相互之间的情谊;中年级阶段,可以开展“我的设计我做主”系列活动,让学生们积极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他们自主推出的剪贴画作品展、时尚帽子秀、盘子里的世界、蛋壳绘京剧脸谱等,精彩纷呈;高年级阶段,则可以适当提高难度,鼓励学生们学以致用,开展“小科技、新发明”“变废为宝”等活动。
  除了校内实践,社会实践也是一项十分重要而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当学生进入中年级阶段后,便可适当增加社会实践在各项实践活动中的比例。如组织学生在假期参加晚报义卖活动,义卖收入用来捐助贫困山区的孩子,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吃苦能力,更能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尽自己所能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提升精神层次。   学生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我将继续不断尝试,不断创新,力求在班级休闲文化的建设中,为学生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人文氛围,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灵魂的成长。
  家长授课制度拓展教育空白
  尊重儿童的天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个孩子独特的天赋。四年来,我努力挖掘家长资源,形成了“家长授课制”——将家长请进教室,为孩子们上课。
  一个班里有数十位同学,也就有着数十位家长。他们从事着各种各样的职业,有着各种各样的爱好,当他们走上讲台时,就为孩子们打开了多个通向新世界的窗口。这些立体生动的大千世界,为孩子们带来了来自书本之外的“新鲜空气”。
  一、低年段突出“趣味性”
  在二年级的“科技节”中,郑博文同学的妈妈带来了自己的科研小组,研究生哥哥们手把手带着孩子们通过显微镜了解微观世界的奇妙:原来,洋葱表皮的横切片上,除了像叶片气孔一样有着一个个小点,还有一大片如绿色蜘蛛网又似城墙的小图形……显微镜下的世界是奥妙无穷,让孩子们领略到了别具一格的美丽。
  二、中年段突出“社会性”
  三年级时,雷子山同学的妈妈在班队会上以“生态园博,绿色生活”为题,向孩子们拉开了一幅巨大的武汉园博园画卷:“荆山楚水”“三潭印月”“我心相印亭”“千年盐都、南国灯城”……一幅幅,一幕幕,尽展祖国大好河山美景及风土人情,孩子们看得如痴如醉,听得心驰神往。
  三、高年级突出“合作性”
  刘沛祺同学的爸爸是一位职业足球教练,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我班男生组建起了“足球小子”队。每周六早上,这群“足球小子”们就相约塔子湖体育馆,同刘沛祺爸爸所带的足球班的男生们踢足球。在一场场比赛、一次次团队合作中,不仅他们越来越有男子汉的不服输气概,班里其他男生的精神面貌也日益抖擞。
  女生们性格大多比较文静秀气,她们便联合喜爱文学的家长们组成了一个读书社,社内分为三个阅读小组,各组既有单独活动,也会开展联合活动。比如,阅读一组自行策划、开展了“美食与美文”的DIY活动,阅读二组更喜欢组织“电影与美文”的观影活动,阅读三组则选择了“漫画与文章”绘本展,另外,她们还在家长们的指导下,自主排演了“武汉方言小话剧”,欢乐十足。
  在与“调皮班”学生们的相处中,我愈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赠予人世间的天使。而我也将继续用温柔的情怀呵护这些稚嫩的心灵,用澎湃的激情为他们点燃童年的快乐,用智慧的引领帮助他们找到生命的航向,让美丽温情的春天常驻我们共同的班!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 周 琦)
其他文献
“悲哉二月河中水,从此苍茫不见君。”2018年12月15日凌晨,中国历史小说家二月河病逝,其生前文友纷纷撰文追忆早年往事。当代知名小说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熊召政痛作长诗悼怀二月河。  二月河本名凌解放,1945年出生于山西昔阳,早年跟随父母迁居河南南阳,后一直生活在南阳。20世纪末,二月河在南阳完成了其代表作《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这三部作品后被改编成电视剧,影响至今。  二月河在中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强调了环境对人的影响,我们应该为自己挑选一个能对人产生好影响的环境。就像孟母最初见孟子在集市旁学做生意,才决定搬家,最终搬到学堂旁,孟子开始学习文化知识。但这是我们能够选择“近朱”还是“近墨”的情况,如果我们无法选择或改变环境,“近朱者”变“赤”与“近墨者”变“黑”是一样正确的。  自然界中,不少动物能随环境改变而改变自己的体色。为我们熟知的变色龙就是如此,当它爬在树枝上,就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也越来越重视。但是,很多学生不能切身体会到中国环境遭受破坏的现状,认为保护环境仅仅就是不破坏树木、不践踏草坪,还有部分学生认为保护生态环境是大人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关系。针对这些问题,我设计了此次主题班会,旨在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班会准备阶段,我制作了调查问卷,分发给学生,
赵坡  广东省深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教师,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金牌教练员,深圳市首届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优秀中考命题教师,深圳市高考工作先进个人,深圳市中小学教师评审专家库成员。出版了《做“有问题”的班主任》等十余本教育专著,其中多本专著入选“全国中小学教师阅读推荐书目” “影响中国教师的100本书”及“全国中小学图书馆推荐馆藏书目”。  女生S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班主任经常和S交流。为这些琐
班会背景  好的习惯能成就一个人的未来,尤其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健全的小学生,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比拥有好的学习成绩更加重要。但是,在校园中,学生的行为习惯问题比比皆是。基于此,开展有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题班会,帮助学生意识到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显得更具现实意义。班会目标  1.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各类现象,引导学生了解行为习惯的内涵,以及行为习惯对自身学习、生活和成
这一节是英语课,作为班主任的我,准备去教室看看上课情况。  唉,那个调皮的学生又一次扭过头去,脸上还挂着灿烂的笑容,像是对上课老师的挑衅。我每一次经过窗口,他几乎都有这个动作。  瞧,那个瞌睡虫又睡着了。轻轻地趴在桌子上,脸上坦然的神情,仿佛在宣告自己在课堂上的自由权。  什么,那个女孩又在看言情小说?也许是小说的情节给她带来了愉悦的体验,她的嘴角微微扬起,弧度虽小,却逃不过我的火眼金睛。  ……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合理挖掘家长资源,有效发挥家长作用,是改善班级管理、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题中之义。家班合作筹备阶段:主动示好,播下合作的种子  (一)开好家长会  筆者担任一年级年级组长时,在新生入校前一天便组织全年级班主任召开新生家长会,就孩子入学初会遇到哪些问题、家长如何应对等问题给予指导,还将具体建议以及科任教师的简介写在“告家长书”里,给家长提供细节上的帮助,消除他们内心的不安和忐忑。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公交车上的对话  “孩子新房刚买下来?咋装修啊?”  “简简单单吧,手里凑了几万块钱……”  “什么?几万块钱就打发傻小子啊?装修二三十万都是打底儿……”  “不行啊,一套房把我们老俩口的骨髓油都榨出来了,死要面子活受罪……”  “嘿!你看老李,欧式的,还有老张,家具都是港产的。人活的不就是一张脸吗?你不蒸(争)馒头
假期之后,我回巴黎去。我到车站的时候,火车上已坐满了旅客。我在各节车厢里都寻找遍了,想觅一个座位。但找来找去,只在最末一节车厢里,寻着一个空座, 并且上面还放了两个鸡鸭篮子,里面的鸡鸭不停地伸出头在窥探。我迟疑了半天,才决定进去。我正想在这熙攘的旅客中,寻找这篮子的主人,有一个穿农夫衣服的 人对我说:“小姐,请等一会儿,我就把那个篮子拿下来。”  我于是把放在他膝上的果篮拿下来,他这才立起身来,将
我的一位同事在谈及个人成长经历时说,自己在恰当的时机遇到了人生的贵人——王维审老师,从此走上了写作的道路,教育因此变得更加美好。因为也想把自己的教育生涯变得美好,我拜读了王老师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被这本著作中闪烁着智慧灵光的教育艺术所折服。一样的事情不一样的处理  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儿子也时不时地凑过来瞄两眼,最后竟将书抢过去,说他要好好看看。问他为什么这么喜欢,他说这些事跟他们学校发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