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概念极为抽象,并且十分复杂,如若不能很好地理解概念的内涵,那么就会觉得学习物理十分困难。很多同学都说物理学习太难,题目看似容易,但是一做就出错,相似的题目反复做过多次,可还是会出错。
笔者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易错的原因可分为前概念的影响、思维定势、对物理概念理解不透彻、逻辑推理不严密、受力分析不正确等,本文针对前三种情况加以分析。
一、前概念的影响
日常生活中一些相关景象在人的脑海里留下了一定的印象,该印象就是所谓的物理前概念。比如,有人认为惯性随着速度的加快而变大,这种对物理概念经验式理解,使其在做题的时候极易出错。
例1 一辆小轿车在同等路面状况的路上沿着直线前行,以下有关惯性、车辆运行速度、滑行路途和质量的描述,正确的为()。
A.车辆运行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车辆运行速度越大,刹车之后滑行的路途越长
C.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D.车辆运行速度越大,刹车之后滑行的路途越长,因此惯性越大
【易错答案】A、D
【错误分析】在平常多加观察,我们很容易发现车辆运行的速度越大,越不容易停下。因为这一景象在生活中屡见不鲜,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脑海里出现车辆运行速度和惯性有关的印象,而选择错误答案。
【正确答案】B、C
二、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指的是通过日常生活中长期累积下来经验教训、思考活动,进而形成一种较为固定的思考方式。假若题目和原来做过的题目形似而实质不同,或者问题的物理情境出现质的改变时,思维定势就很容易使同学们受到干扰,导致题目解答错误。
例2 F1和F2是两个相互垂直的力,在同一个物体上一起作用,当物体发生一段位移后,力F1对物体做功4J,力F2对物体做功3J,那么合力对该物体做功为()。
A.1JB.5JC.3.5JD.7J
【易错答案】B
【错误分析】有的同学一看到相互垂直的力,就会联想到之前学习的力的合成与分解,进而想到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运算,而后面的数字3和4又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勾股定理,因此认为B是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D
三、对物理概念理解不透彻
在平时的学习中,笔者发现在物理概念方面,很多同学都不甚明白,没有深层次的挖掘其内涵,只是一味的死记硬背,对于一些经典的习题也没有真正的弄清楚,只是硬性地记住题目和解答方法。所以,同学们在平时学习的时候,必须彻底了解相关概念的深层内涵,只有深刻掌握其本质内涵,才会减少不必要的差错。
例3 在某次100m跑步比赛中测出运动员在6s末的速度为9.00m/s,10s末到达百米尽头时的速度为10.18m/s,那么该运动员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9.59m/sB.9.97m/s
C.10.18m/s D.10.00m/s
【易错答案】A
【错误分析】相当一部分同学将平均速度理解为速度的平均值,其实不然,在高中物理中,速度不但有大小,还有方向,完全不同于初中时所学习的平均速度。
【正解答案】D
结语:笔者从自己的学习经验入手,将学习物理时容易出错的力学习题加以归类总结,对找出错解的根源很有帮助,希望同学们也能学会归类总结。
作者单位: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三中学高三(3)班
笔者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易错的原因可分为前概念的影响、思维定势、对物理概念理解不透彻、逻辑推理不严密、受力分析不正确等,本文针对前三种情况加以分析。
一、前概念的影响
日常生活中一些相关景象在人的脑海里留下了一定的印象,该印象就是所谓的物理前概念。比如,有人认为惯性随着速度的加快而变大,这种对物理概念经验式理解,使其在做题的时候极易出错。
例1 一辆小轿车在同等路面状况的路上沿着直线前行,以下有关惯性、车辆运行速度、滑行路途和质量的描述,正确的为()。
A.车辆运行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车辆运行速度越大,刹车之后滑行的路途越长
C.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D.车辆运行速度越大,刹车之后滑行的路途越长,因此惯性越大
【易错答案】A、D
【错误分析】在平常多加观察,我们很容易发现车辆运行的速度越大,越不容易停下。因为这一景象在生活中屡见不鲜,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脑海里出现车辆运行速度和惯性有关的印象,而选择错误答案。
【正确答案】B、C
二、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指的是通过日常生活中长期累积下来经验教训、思考活动,进而形成一种较为固定的思考方式。假若题目和原来做过的题目形似而实质不同,或者问题的物理情境出现质的改变时,思维定势就很容易使同学们受到干扰,导致题目解答错误。
例2 F1和F2是两个相互垂直的力,在同一个物体上一起作用,当物体发生一段位移后,力F1对物体做功4J,力F2对物体做功3J,那么合力对该物体做功为()。
A.1JB.5JC.3.5JD.7J
【易错答案】B
【错误分析】有的同学一看到相互垂直的力,就会联想到之前学习的力的合成与分解,进而想到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运算,而后面的数字3和4又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勾股定理,因此认为B是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D
三、对物理概念理解不透彻
在平时的学习中,笔者发现在物理概念方面,很多同学都不甚明白,没有深层次的挖掘其内涵,只是一味的死记硬背,对于一些经典的习题也没有真正的弄清楚,只是硬性地记住题目和解答方法。所以,同学们在平时学习的时候,必须彻底了解相关概念的深层内涵,只有深刻掌握其本质内涵,才会减少不必要的差错。
例3 在某次100m跑步比赛中测出运动员在6s末的速度为9.00m/s,10s末到达百米尽头时的速度为10.18m/s,那么该运动员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9.59m/sB.9.97m/s
C.10.18m/s D.10.00m/s
【易错答案】A
【错误分析】相当一部分同学将平均速度理解为速度的平均值,其实不然,在高中物理中,速度不但有大小,还有方向,完全不同于初中时所学习的平均速度。
【正解答案】D
结语:笔者从自己的学习经验入手,将学习物理时容易出错的力学习题加以归类总结,对找出错解的根源很有帮助,希望同学们也能学会归类总结。
作者单位: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三中学高三(3)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