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牡丹亭》与《阿宝》离魂主体性别的转变

来源 :蒲松龄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c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牡丹亭》与《聊斋志异·阿宝》都通过离魂情节来表现主人公在追求恋爱自由时的抗争精神,体现了至情的观念。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离魂情节继承与发展的思考,我们可以发现,《牡丹亭》与《聊斋志异·阿宝》对传统离魂情节的发展之处在于,离魂主体形象更加细腻以及离魂主体的性别出现转变。本文首先通过对《牡丹亭》与《聊斋志异·阿宝》分别在表现不同离魂主体时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分析,来说明明传奇与文言短篇小说在表现不同离魂主体时各自艺术形式的恰当性;接着从作家的自恋人格、双重性别的创作心理和社会
其他文献
目的:设计基于态度及感知行为控制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探索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对医务人员工作绩效的影响。方法:构建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医务人员工作绩效模型,从态度、
摘要:关于蒲松龄晚年赴青州府参加岁贡考试一事,学界已经多有研究,但在某些问题上仍存歧说。通过细读蒲松龄的相关诗作可以发现,他本应在康熙庚寅年考岁贡,但被推迟到了辛卯年,他本应赴济南府应试但却赴青州府参加了考试,专家考证这与黄叔琳有关。蒲松龄的诗作记录了他赴青州府应试的行程和感想,根据个别细节,结合史料可以基本确定其往返路线。蒲松龄应试岁贡前后年景不好,贡金的发放也颇费周折,灾荒年景和生活现实迫使他
根据实际的作业要求,在机器人末端实现直线和圆弧轨迹的两种情形下,利用微分变换法对机器人雅可比矩阵[1]进行了求解,为运动学仿真做了必要的准备。
针对目前安全分析方法通常只能给出导致系统失效的事件发生序列,而对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一些时序、动态等因素考虑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基于Petri网模型的系统安全性动态分析方法,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