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淋巴结清扫对肝内胆管细胞癌预后影响的系统评价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aixun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系统评价腹腔淋巴结清扫对肝内胆管细胞癌(ICC)预后因素的临床意义。

方法

以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AND survival AND surgery AND lymph OR vascular invasion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从已查阅文章所附参考文献中手检可能漏查的文献;如报告不详或资料缺乏,通过信件与作者进行联系获取,以尽量增加纳入文献资料的完整性。由2名研究者独立行文献筛选和提取数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分析影响ICC术后预后的侵袭转移相关因素(血管侵犯、胆管侵犯、淋巴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周围神经侵犯)和手术方式的相关因素(R0切除、淋巴结清扫);提取患者3、5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腹腔淋巴结清扫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各纳入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采用χ2I2检验。风险比(HR)和95%可信区间(95%CI)转换为Log(HR)和SE Log(HR)进行分析。将提供HR和95%CI的COX回归分析临床研究纳入Meta分析。发表偏倚采用漏斗图法Egger检验。

结果

最终纳入符合系统评价标准的相关研究48篇,合计7 868例ICC患者,其中12篇研究纳入Meta分析。7 868例ICC手术患者中,存在血管侵犯、胆管侵犯、淋巴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周围神经侵犯者分别为30%(5%~98%)、40%(11%~59%)、45%(35%~65%)、28%(9%~100%)和25%(7%~55%);79%(35%~100%)的患者行R0切除,64%(9%~100%)的患者行淋巴结清扫。患者术后3、5年生存率分别为39%(16%~65%)和29%(5%~60%);术后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34%(3%~60%)和23%(0~52%)。Meta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是影响ICC患者的预后因素(HR=2.30,1.92,95%CI:1.94~2.73,1.64~2.25,P<0.05)。无淋巴结转移的ICC患者,行淋巴结清扫后5年生存率为17%~64%,未行淋巴结清扫5年生存率为15%~64%,两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的ICC患者,行淋巴结清扫患者5年生存率为48%,未行淋巴结清扫患者5年生存率为11%,两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淋巴结转移和血管侵犯是影响ICC预后的危险因素;盲目行腹腔淋巴结清扫并不能改善患者预后;针对可疑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可积极行常规淋巴结清扫。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CT影像学表现为肺部磨玻璃结节中浸润前病变[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和原位腺癌(AIS)]、微浸润腺癌(MIA)和浸润性腺癌(IAC)的CT表现特征.方法 对97例CT影像学表现为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的术前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病灶分为浸润前病变组(24例)、MIA组(39例)和IAC组(34例),对3组病灶的大小、三维比率、二维比率、实性成分大小、病灶密度、形状、边缘毛刺、边缘分叶
目的 探讨细胞学标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规范化流程.方法 收集北京6家医院287例临床怀疑肺癌的细胞学标本,应用设计的规范化检测流程检测细胞学标本中EGFR基因突变状态.选择4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富于肿瘤细胞胸水标本,比较同一标本采用石蜡包埋和细胞学甩片中刮取癌细胞同时检测EGFR突变的一致性,比较直接测序(Seq)法及扩增受阻突变系统(ARMS)方法检测EGF
目的 评价规范化治疗后不同TNM分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命质量,以及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在中国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国内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调查量表(QLICP-BR)和EQ-5D中文版,分别测量于6个月前完成规范化治疗(内分泌治疗除外)的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采用x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因素.以QLICP-BR量表中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联合门静脉切除及人工血管架桥重建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1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1例胰头癌合并十二指肠、胆道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见患者门静脉受侵犯较长,肿瘤周围血管增生,遂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联合门静脉切除及人工血管架桥重建。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情况、术后
肝癌分期与其他实体肿瘤不同,需综合考虑肿瘤因素和肝脏的功能状态。目前有多个肝癌临床分期及预后系统。中期肝癌常见于临床。但此期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差异较大,治疗方法多样,治疗选择争议较多,疗效的异质性明显。笔者对中期肝癌的定义,治疗现状和再分期,尤其是肝切除术对中期肝癌患者的治疗价值作一综述,探讨提高中期肝癌个体化外科治疗的可行性。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联合应用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2 364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胆总管直径≥8 mm的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861例,胆总管直径<8 mm的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720例,单纯肝外胆管结石或胆囊切除术后的肝外胆管结石783例)的临床资料。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且胆
弘扬黄志强院士的科学精神,依托循证医学方法、数字外科技术、分子影像学技术、微创外科技术、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健康大数据分析等现代科技,充分发挥精准外科的循证化、定量化、可视化、可控化的特点,开创我国胆道外科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