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冰棍

来源 :躬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ml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值得回忆的事情很多,尤其让我难忘的就是“卖冰棍”的经历,虽然这样的经历充满心酸劳累,但是回想起来却倍感温馨。
  我记得那时候自己才七八岁吧,同村的玉龙、青林等大小伙伴都会在天热的时候去卖冰棍。当然了,冰棍这东西跟别的东西不一样,要说营养没甚营养,但是在那个吃口白糖,喝口麦乳精茶都觉得奢侈的年代,吃到这糖水冻成的冰块已经很不错了。并且这东西还不是想吃就能吃,偶尔吃一根冰棍都能期盼和回味很久。
  卖冰棍要选在天热的时节,一般都是在小麦渐熟后开始。这段时间里,哥哥都会和同村的几个年轻人早早起床,自己就着地锅简单做点面疙瘩,炕点馍干,随便吃两口,就互相叫一叫,然后在村子北头集结,人到齐了后,大家一起吹着口哨出发了。
  我有时候闲着没事,会跟哥哥一块进城进货。现在想想,真不知道那时候是怎么忍受过来的。当时家里有两辆自行车,一辆是上海“永久”牌自行车,一辆是天津产的“白鸽”牌,都是非常皮实的“二八”大杠,经年累月地骑,也不怎么损坏,无论上街买东西,春节走亲戚,还是代步干其他的事情,都不在话下。可以说,这两辆自行车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我呢,就在那自行車的横梁上坐着。如果不是因为托着盛冰棍的木箱,人一般都坐后边。大人都会交代,两手要紧紧握着支架的前端,自己当然会很听话的,因为这自行车可是两轮车,不是那么稳当。自己坐在后面,大人不一定看着,全靠自己自觉,如果不抓紧,受罪的是自己。而由于今天要卖冰棍,我坐不到那么舒服的地方了,只好坐在自行车前边的横梁上,屁股硌得疼一路,但是因为进城的兴奋和期待,这都不算什么了。在进城的过程中,不一定会坐着谁的自行车。有的“没好意”的会主动对你说,来坐我的车,我的车坐着稳当。偏信了他的话,坐上才发现上当了,他一会儿单丢把,一会儿双丢把,车子在路上呈“S”型前进,路人看见了,会纷纷躲开,有的还会骂一句“真是显摆哩不轻”。当然了,他们既然这样做了,心里一般都是有谱的。不过也有一些却非要打肿脸充胖子,一不小心,连人带车驶入了旁边的水沟,甚至把“冰箱”也摔坏了,一下子把大家搞得兴致全无,自己说几句丧气的话,灰溜溜的回去,还少不了家长一顿骂。
  剩下的几个,水平高的也不玩了,互相提醒一路小心,小心骑着自行车,往“南阳冷饮厂”骑行。
  到了冷饮厂,我一般不进去,在门口等着,不一会儿大家都出来了。我们按照批发价进完冰棍后,一般回家的时候就会在大街上开始叫卖了。要说我们都是出生在农村,比较羞涩的青少年,都懒得叫出声,但是看到邻村一样大的小伙进的一样的货,人家放开嗓子卖,效果好很多。自己这边的小伙伴就待不住了。也会试着发出声音,当然了,有的生就不是能吆喝嗓子的料,叫着:“卖……卖……冰……冰棍”这样的断句,简直像敲破锣一样。边上的老大爷或老奶奶听见了会说,这娃看来还是个新手,但是也仅仅微笑而已。知道这些农村来的小伙子都不容易,有的带着半大的孩子,会给他们个一毛两毛的“赞助”,我能看到哥哥充满感激的样子,多看他们一眼,而后就继续在烈日下推着自行车等买主。
  我们这些卖冰棍的伙伴们,虽然关系好得很,但是回去卖冰棍的路上是绝不在一块儿的。这也算是个行规吧,关系好是关系好,但是一块儿卖东西就遇到一个买主怎么办?所以一般刚从厂子进完冰棍,大家就分开了。晚上回去了,大家再开个“吐槽会”,细说这一天下来多不容易。
  卖冰棍的路线跟进货的路线当然会有不同,因为我们都想着把冰棍卖出去,所以要走更多的路程,一般城里人会出手大方一点,从冷饮厂到城郊这一段相对买主多一点。但是也总不能就在这一段多停留,因为还要在天黑前赶回家去,并且是回去的越早越好,毕竟家里还有农活要干呢,所以我们都是处在“赶卖”的状态。虽然天气热得无处躲藏,炙热的阳光烤得我们身上汗如泉涌,但是我们反倒喜欢这样的天气,因为天气越热,我们冰棍就卖得越快。
  卖得有经验的,都会快中午的时候赶到学校门口,那个时候真是叫一个收入高峰,但是会卖冰棍的都会看准这个商机,所以抢占有利位置很重要。来得晚了,抢占不了好位置,或者学生都走完了。要卡好点,停在离学校门口不远不近不碍眼的地方,并且还要讲究一个行规,大家不要离得太近,一般至少五米开外的样子,这样不至于两个人都在吆喝着卖冰棍的时候抢着卖给一个人。
  我曾亲眼见过异乡有两个卖冰棍的人因为争买主而大打出手,一方车子被掀倒,冰棍撒了一地,接着另一方被打倒,人撞到墙上,搞得满脸是血,把学生吓得四散逃蹿,有的学生还念叨着“冰棍掉一地可惜了,都给我吃多好”这样的话。
  哎,生活不易啊,有时候细数着以前这些卖冰棍的细节,真是感觉那时候过得不容易,但是在当时并不觉得有多受苦,因为物质贫乏的年代,大家觉得这都是很自然的事情,并且这种经历对我们也是最直接的教育。
  卖冰棍要注意个问题,那就是不能耽搁时间太长,因为那时候可不像现在,随便一个小商店都有冰箱。那时候我们就用一个外面刷了白漆的木头箱子,冰棍是裹在“小棉被”里并靠着它们保温的,这种方法有一定效果,但是在大热天里效果可想而知,况且别人来买一次冰棍,我们就要把这“棉被”掀开一次,没有卖出的冰棍也都会多少化掉一点。我们遇见这种情况也是没法克服的,只好人勤快一点,多遇见点买主,这样就会卖得快点。有时候,该降价就降价,譬如一毛一个的冰棍就八分、七分、六分的卖出去。生意好了,卖的快了,一天能赚个十几块到二十块钱;生意差一点就是八块到十块;少一点都是五块钱左右;如果再少一点自己就感觉这一天的辛苦不值了,因为跑了一天,还耽误了地里的庄稼活,得不偿失了。但是谁都会遇见这种情况,毕竟卖冰棍这事不是那么好把控的,有时候卖的正欢的时候,天气骤变,倾盆大雨突至,在城里人看来,这天气简直是解救人于火海之中,但是在我们看来,心里会急得火烧火燎的,甚至会求人去买。
  “小弟弟,这冰棍给你算便宜点,都给你,五块钱,怎么样?”“大伯,买几支吧,一般你买不到这么便宜的。”“大姐,照顾下生意吧,赔钱卖给你了。”庄稼人一般都是羞涩得不行,但是这个时候也不得不“厚脸皮”了。当然了,我们的这种做法一般也换不来多少人的同情,好多时候收效甚微,还要冒雨赶回去,再加上乡间土路泥泞崎岖,我们还要脱了鞋子,哥哥扛着自行车,我抱着盛冰棍的木箱子,累得不行,心情也是沮丧的。
  回到家里,父母看见卖冰棍卖成这个辛苦样子,虽然没赚到什么钱,但是也会表示理解。想让孩子好好读书的家长,譬如,我的父亲,就常常不忘提醒一句,“看看,娃啊,是上学好还是当农民好?”我和哥哥当然知道他说这话的用意,悻悻地把自行车推到院里,然后打开箱子,看看还有多少冰棍。一般遇到倒霉的天气,会剩一些冰棍,过来串门的邻居,我们都会让上几支,看着他们吃着眉开眼笑的样子,父母不觉得亏什么,毕竟邻里之间,互相帮衬的机会很多,这也叫“吃小亏,占大便宜”了(但是我就想不通,内心念叨着:吃,吃,吃死你,我累一天还没吃哩)。有些比较感恩的吃上你一支冰棍,能记好多年。去年回去,一个叫奶奶的邻居还提到这事:“你也是受过罪的人啊,那时候给我的冰棍现在我还记得呢,这娃子真好,难怪能成才……”听完这话,我只是苦笑,呵呵,成什么才啊,只能说对得起自己受过的苦和付出的努力,庆幸自己没有成为不良少年。
  当然了,有时候在场的人多了,冰棍可能不够分,只能表示歉意,没有分到的会表现出遗憾的表情,不过都不会生气的,下一次再遇到这样的情况,会多考虑他们,呵呵。而我呢,忙活了一天,连冰棍味都没尝到呢,回去后,会找个碗,把那裹盖冰棍的小棉被拧一拧,把拧出的冰棍水盛在碗里,然后自己慢慢品掉……
  呵呵,那甜中带涩的味道是八零后一代美好的回忆!
  由此我们学会了感悟生活的真谛,更加珍重作为一名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期的炎黄子孙拥有的无限荣光!
其他文献
自经济体制改革之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其中非公有制经济也有了极大发展,私有档案的数量也逐渐增加。但由于我国档rn案管理起步较晚,私有档案也长期不被当作主流研究的对象,因此对
阅读是指让幼儿接受有关材料的信息,在观察、思维、想象等基础上对材料内容进行初步理解和语言表达,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倾听成人讲述的一种认知过程。如何把阅读活动与区域活
期刊
今年初,农发行四川省德阳市分行把加强会计监督作为会计工作的“重头戏”,纳入全行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上级行的具体指导下,自第二季度起,在全行推行会计监督“纵横四层交
呈贡的风  彩云之南,云片压低高原  并不稀薄的空气,加速心跳  在红色的大地上涂抹吻痕  在呈贡,风一阵阵吹,不辨来路去向  挟裹着月光下悠扬的笙笛掀起激动  激动的还有坝上江南、滇池水  诱人美食,过桥米线店里晃动的人影  这氛围适合膜拜与虔诚  近在咫尺的大学城  陷进一片火红的木棉  春色再深,也抵不过呈贡的风  这传说中的风,猫爪样挠出纷乱的春天  云上小镇  还真是一个现实中小镇,路牌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很多地区的经济都快速发展,内蒙古也不例外。它借助自身天然的草场,大力发展牧区经济,提高了人们rn的生活水平以及经济收入。但是纵观整个内蒙古牧区的经济,会发
朱自清以一次月下散步的经历,写下了一篇如诗如画的散文《荷塘月色》。荷塘的月色是宁静的,作者企图借荷塘宁静的月色来排解心中的苦闷。
期刊
我的童年里,长着两棵柳树。  我记事的时候,老柳树已经很粗很粗了,粗得我和小姑奶、锐姐我们三个拉着手也抱不住那一大棵。小点的那棵,我们三个努力地伸开臂膀,指尖勉强碰着指尖,在无忧无虑的笑声中才算给它量了量腰围。两棵柳树肩并肩站在那个三角形的水坑周围。它们的旁边,是几棵构树、桑树的弱苗苗。夏季多暴雨,水在村子中间的土路上汇成泥流,浩浩荡荡直下东南,在村子边上沉淀下几个天然的坑塘,三角坑是其中最大的一
期刊
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教师教学的观念和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逐步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语文rn教学中,教师应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1  从星星朦胧的眼眸中醒来  从打手电挑满一缸井水开始  到庄稼地去的小径上沾满一裤脚露水  允许唤作黑子的猎狗做伴  在田地和村庄之间重复往返  绵密的日子每天都在相同的轨道运行  家人在不同的位置等他  没有谁刻意记起,或遗忘  2  风又吹了起来,翻越了多少山川溪涧  力度稍显不足,不像往昔那么浮躁  他还是以为春天已经来临  老大虽已出嫁,买房子还是要想办法帮些  儿子上中专,开学又得一
期刊
一句话引起的波澜rn2012 年5 月18 日,学生把写好的周记交于我。当打开一位学生的周记,里面那几行冷冰冰的字眼,让我眼前一黑,“您所谓的奖学金,美其名曰:自己也掏一半。但说难听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