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zhe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应具备的能力,良好的思维能力将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以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历史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一、引言
  思维能力是指导学生认识事物形成正确学习观和世界观的意识基础,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学习能力。新课标也给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就说明,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中走出来,而转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思维能力,是教师着重对学生进行培养的核心能力之一。初中生年纪大致从13岁到15 岁之间,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初中生,思维正处于从经验型的抽象思维过渡到理论型的抽象思维的阶段,在这时期对初中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又是十分可行的。初中历史是一门集知识、思想、能力于一体的教学科目,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培养和造就创造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建议
  目前,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呈现的是一种“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分析;重具体,轻抽象;重结论,轻推理;重主导,轻主体”的现象,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也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也没能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授课形式单一,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最终也导致了学生对历史学习失去了兴趣,这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也极为不利。如何改变初中历史教学的这种现状,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几点建议,以期求教于方家。
  1.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思想指导行动。作为教师,应该要转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一言堂的传统的教学观念,按照现代教育法和新课标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将学生从教师一言堂的课堂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有利于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个成功的课堂,一定是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的课堂。因此,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一些思考,腾出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参与进来。对于学生回答对了问题,要加以适当的鼓励,回答错了,也不要直接地批评指责,而是引导学生找找出错的原因;同时,教师应该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不同看法和意见,对于有分歧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对于学生的讨论,教师加以一定的引导,让学生课后自己去查阅相关史料。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形成发散性、创新性思维。
  2.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思维含量
  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否,间接影响到学生知识面的广窄。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目标等,在教学内容上要做一番考量,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含量。
  由于历史课具有它自身的特点,历史并非静止,也不是由一个个片段所组成。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导致了学生也是照搬教材上的观点和结论,而不能真正的思考和形成自己的观点。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而应该是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实际,不断地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俗话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不能单单就历史而学习历史,教师可以结合国际、国内形势进行分析,将学生从教材中解放出来,而勇敢地提出疑问、思考问题、寻找问题。如在讲到秦朝的商鞅变法取得成功时,可以增加我国改革开放的内容,引导学生将两者联系起来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含量,让学生明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变革才能取得成功,进而使得国家变得更加富强的道理。
  3.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思维能量
  教学方法是教学内容实现的方式。教师改变以往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量。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创设相关情景,激活与引导学生的思维。如在讲授有关秦朝统一后多采取的一些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改革,可以利用初中生好奇心旺盛的特点,创设这么一个场景:“如果你是秦始皇,你会怎样巩固你的统治?”让同学们各抒己见,自由讨论。这样以来,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对于教学内容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此外,教师可以以一些具有争议的话题,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辩论场面的激烈,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量。
  结语
  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课堂中解放出来,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量和含量,为培养综合型、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贾子滨.思维能力培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0).
  [2]李宁.初中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6).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崔寨中学)
其他文献
为进一步提高玉米单产、改善品质、增加效益、巩固北林区粮食主产区地位,对玉米进行施肥技术研究。研究出我区玉米应用配方肥节本增效技术:每亩施入优质农肥15-30m3,纯氮、磷
根据农业生态气候特点,选育出了玉米杂交种具有株型紧凑,结实好,不秃尖,高产稳产,抗病性强,品质优良等特性。经过实地考察,2005年确立了具体的育种目标。要求具有茎杆韧性好,
结合多年此病诊治经验,汇总一套有效预控猪蛔虫病的措施——针对不同生长阶段有计划驱虫;结合养殖实际情况制定合理驱虫程序;加强猪舍饲养管理改善圈舍卫生,为今后科学防治此
根据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来谈问题探究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并结合教学实践谈了如何在教学中进行问题探究。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凯洛夫的“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因此,在与西方学生的比较中,我国学生的创造能力往往偏低。正如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这只能是学校教育的失败。”  新课标的实施,是以素质教育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和塑造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
信心是一场战役能够获得量终成功的关键,它可以看作是一个人在拥有了强壮的身体与过人的智慧之后的精神力量,而这种力量则往往来自于我们的内心与外界的影响。没有了信心,纵使具有再好的条件,胜利也永远只是一步之遥;没有了信心,纵使失败早已成为历史,但也永远无法摆脱内心曾经的阴霾。  信心就是中国男篮“龙之队”多哈夺冠的关键因素,回想四年前的釜山亚运会,拥有亚洲篮球绝对实力的他们虽然最终两分憎败,但并没有人因
杨树高大雄伟,能迅速成林,在防护林营造,或经济林建设中,都为极普遍的造林树种。但是,人工栽植,往往密度大,而造成各类病虫害频发。文章就此,分析谈杨树病虫害的种类及具体防
在冬季,拖拉机进行农机作业要做好维护保养工作,对拖拉机的启动、驾驶、停车等注意事项做了阐述,以供拖拉机驾驶员进行参考。
初知“无痕的教育艺术”缘于陶行知先生的一篇《放飞蜻蜓》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