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应具备的能力,良好的思维能力将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以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历史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一、引言
思维能力是指导学生认识事物形成正确学习观和世界观的意识基础,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学习能力。新课标也给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就说明,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中走出来,而转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思维能力,是教师着重对学生进行培养的核心能力之一。初中生年纪大致从13岁到15 岁之间,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初中生,思维正处于从经验型的抽象思维过渡到理论型的抽象思维的阶段,在这时期对初中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又是十分可行的。初中历史是一门集知识、思想、能力于一体的教学科目,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培养和造就创造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建议
目前,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呈现的是一种“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分析;重具体,轻抽象;重结论,轻推理;重主导,轻主体”的现象,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也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也没能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授课形式单一,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最终也导致了学生对历史学习失去了兴趣,这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也极为不利。如何改变初中历史教学的这种现状,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几点建议,以期求教于方家。
1.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思想指导行动。作为教师,应该要转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一言堂的传统的教学观念,按照现代教育法和新课标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将学生从教师一言堂的课堂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有利于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个成功的课堂,一定是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的课堂。因此,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一些思考,腾出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参与进来。对于学生回答对了问题,要加以适当的鼓励,回答错了,也不要直接地批评指责,而是引导学生找找出错的原因;同时,教师应该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不同看法和意见,对于有分歧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对于学生的讨论,教师加以一定的引导,让学生课后自己去查阅相关史料。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形成发散性、创新性思维。
2.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思维含量
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否,间接影响到学生知识面的广窄。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目标等,在教学内容上要做一番考量,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含量。
由于历史课具有它自身的特点,历史并非静止,也不是由一个个片段所组成。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导致了学生也是照搬教材上的观点和结论,而不能真正的思考和形成自己的观点。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而应该是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实际,不断地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俗话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不能单单就历史而学习历史,教师可以结合国际、国内形势进行分析,将学生从教材中解放出来,而勇敢地提出疑问、思考问题、寻找问题。如在讲到秦朝的商鞅变法取得成功时,可以增加我国改革开放的内容,引导学生将两者联系起来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含量,让学生明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变革才能取得成功,进而使得国家变得更加富强的道理。
3.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思维能量
教学方法是教学内容实现的方式。教师改变以往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量。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创设相关情景,激活与引导学生的思维。如在讲授有关秦朝统一后多采取的一些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改革,可以利用初中生好奇心旺盛的特点,创设这么一个场景:“如果你是秦始皇,你会怎样巩固你的统治?”让同学们各抒己见,自由讨论。这样以来,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对于教学内容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此外,教师可以以一些具有争议的话题,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辩论场面的激烈,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量。
结语
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课堂中解放出来,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量和含量,为培养综合型、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贾子滨.思维能力培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0).
[2]李宁.初中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6).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崔寨中学)
【关键词】历史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一、引言
思维能力是指导学生认识事物形成正确学习观和世界观的意识基础,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学习能力。新课标也给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就说明,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中走出来,而转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思维能力,是教师着重对学生进行培养的核心能力之一。初中生年纪大致从13岁到15 岁之间,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初中生,思维正处于从经验型的抽象思维过渡到理论型的抽象思维的阶段,在这时期对初中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又是十分可行的。初中历史是一门集知识、思想、能力于一体的教学科目,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培养和造就创造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建议
目前,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呈现的是一种“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分析;重具体,轻抽象;重结论,轻推理;重主导,轻主体”的现象,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也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也没能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授课形式单一,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最终也导致了学生对历史学习失去了兴趣,这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也极为不利。如何改变初中历史教学的这种现状,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几点建议,以期求教于方家。
1.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思想指导行动。作为教师,应该要转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一言堂的传统的教学观念,按照现代教育法和新课标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将学生从教师一言堂的课堂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有利于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个成功的课堂,一定是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的课堂。因此,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一些思考,腾出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参与进来。对于学生回答对了问题,要加以适当的鼓励,回答错了,也不要直接地批评指责,而是引导学生找找出错的原因;同时,教师应该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不同看法和意见,对于有分歧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对于学生的讨论,教师加以一定的引导,让学生课后自己去查阅相关史料。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形成发散性、创新性思维。
2.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思维含量
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否,间接影响到学生知识面的广窄。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目标等,在教学内容上要做一番考量,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含量。
由于历史课具有它自身的特点,历史并非静止,也不是由一个个片段所组成。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导致了学生也是照搬教材上的观点和结论,而不能真正的思考和形成自己的观点。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而应该是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实际,不断地丰富和充实教学内容。俗话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不能单单就历史而学习历史,教师可以结合国际、国内形势进行分析,将学生从教材中解放出来,而勇敢地提出疑问、思考问题、寻找问题。如在讲到秦朝的商鞅变法取得成功时,可以增加我国改革开放的内容,引导学生将两者联系起来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含量,让学生明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变革才能取得成功,进而使得国家变得更加富强的道理。
3.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思维能量
教学方法是教学内容实现的方式。教师改变以往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量。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创设相关情景,激活与引导学生的思维。如在讲授有关秦朝统一后多采取的一些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改革,可以利用初中生好奇心旺盛的特点,创设这么一个场景:“如果你是秦始皇,你会怎样巩固你的统治?”让同学们各抒己见,自由讨论。这样以来,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对于教学内容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此外,教师可以以一些具有争议的话题,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辩论场面的激烈,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量。
结语
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课堂中解放出来,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量和含量,为培养综合型、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贾子滨.思维能力培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0).
[2]李宁.初中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6).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崔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