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创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d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了五邑大学近几年来,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加强实验教学条件建设,明确建设目标,理顺管理体制,全面开放实验室,加快实验教学的改革创新,创建各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实践。
  关键词:地方院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目标;改革创新
  作者简介:刘海刚(1962-),男,河北任丘人,五邑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高教研究、实验教学研究。(广东 江门 529020)
  
  当前,教育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质量工程),建设一批国家级或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其中的内容之一,掀起了高校实验室建设与改革的新高潮,这是继高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合格评估之后,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近几年来,五邑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以创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契机,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在加强实验教学条件的标准化、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实施因材施教,以实验室开放为载体,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和建设工作。
  一、创建过程
  为推动高等学校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快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促进优质资源整合和共享,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广东省于2004年4月启动省级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作,我校以此创建工作为指导,努力加快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改革步伐,向省教育厅申报了机械工程、电子电工、计算机、物理4个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其中机械工程实验中心获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资助立项(获100万元),电子电工实验中心获省级示范中心项目立项,获得了极大的鼓舞。我校先后重点建设了机械工程、电子电工、计算机、物理、化工与环境、纺织服装、经济管理等7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投入建设经费共计3200万元,示范中心建设已初具规模,为创建省级示范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6年五邑大学电子电工实验中心、2007年五邑大学化工与环境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获广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获150万元专项建设资金资助。
  二、加强研究与探索
  我校从成立以来一直坚持“面向地方,服务社会”的办学方针,非常重视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早在1995年6个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计算机基础、机械基础、电工基础、物理、化学、材料力学实验室)就全部通过了原广东省高教厅组织的第一批省级高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的评估,为1996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了巩固实验室评估成果,加强教学实验室的管理,又陆续按照高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标准进行了评估复查和专业实验室的评估,并与随后进行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结合起来,评估结果与实验室管理工作量挂钩,进一步强化了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
  对教学实验室进行的合格评估,是保证高等学校开展实验教学的最基本条件,我们认识到它和本科教学评估一样,应不断地改进提高。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实验室要继续上层次、上水平,如何进一步加强管理,成为高校实验室建设发展的热点问题。对此我们也积极进行专题研究,2002年研究课题“发挥侨乡优势,创建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中心,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研究和实践”获广东省第二批新世纪教改立项(115号),大胆进行研讨和尝试,深入研究建设标准和要求,编制了广东省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报书与建设标准实施要点(指标体系),应用于2004年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申报(省里当时只有简单的实施要求和建设标准),获得了省厅和兄弟院校的好评与借鉴。该项目于2005年8月通过验收(粤教高{2005}160号文)。由于及早进行研究探讨,准备充分,当2004年省里启动示范中心建设项目时,就能迅速组织相应的实验中心进行较规范地申报,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取得了较大的突破。随后按照示范中心建设标准,争创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先后获得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项资助立项(100万元),1项项目立项,2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获150万元专项建设资金)。
  三、明确建设目标,理顺管理体制
  根据国家级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要求,明确了我校示范中心建设的目标是:根据地方性高校的定位与特点,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实验教学体系和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依托侨乡优势,创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推进实验室体制改革,促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提高投资效益,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从建校以来,学校进行了实验室(中心)的管理体制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及实验教学大平台建设(各院系中心实验室)等工作。特别是提出了“培养品德高尚、视野开阔,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定位,突出强调实验教学在我校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也是培养特色的体现。我们从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入手,进行实验室建制的调整,使每个院系集中建立一个具有一定学科研究性和适合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实验教学共享平台,而对基础课、覆盖面大的实验教学则建立全校性公共实验教学平台。这些平台不仅是实验教学、专业实习的中心,而且还是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挑战杯”、物理设计、电子设计等科技竞赛)、科研立项、素质教育等第二课堂活动科技创新实践的基地。
  五邑大学实验教学中心,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要求,实行校、院系两级管理,学校任命中心主任,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统筹安排、调配、使用实验教学资源,既符合当前国家对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的要求,又实现了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建设,提高了仪器设备利用率。更重要的是优化了人才、资源配置,为“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体系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培养目标要求”(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要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明确建设目标,理顺管理体制,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是搞好示范中心建设的关键,必须有利于示范中心实现全面开放和网络化。
  四、实行全面开放,加快改革创新
  五邑大学实验教学中心实行全面的开放,就是要建立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教学计划内的实验、教学计划外的自选实验、学生自拟实验、课外科技活动(多种竞赛)、科研项目(学生立项、参与教师科研)等各类实验项目均向学生开放,并进行改革创新。有实验中心尝试取消了学生按固定班级、时间、内容进行教学计划内实验的传统方式,改为在每周任何实验室开放时间段,按教学要求自主安排实验,给学生以更多的机会。其次改进实验方式,给出实验要求或技术设计要求和主要的元器件、仪器设备,让学生广开思路,自己查资料、选取或设计实验。不少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结合所学知识,经常来实验室改变自己所选取或设计的实验条件,完善实验方法,丰富实验内容,或完成自己感兴趣的电子、物理设计与制作,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在开放时间上,各实验中心均采用定期或预约的形式,如计算机实验中心全天(含双休日)均对学生开放,每天开放14小时;电子电工实验中心除正常开放时间外,晚上向学生预约开放,双休日均全天开放。
  学校制定了实验室开放的管理制度,并在工作量计算和分配政策上给予支持,调动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实验室的开放有力地推动了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为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每年一度的学校科技节活动和学生参加全国、省、市的竞赛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形成。
  所谓网络化,就是要求示范中心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各种资源(在线学习、网络课件)和信息均要上网。学生可通过网络进行实验时间预约、实验预习、师生网上互动等,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资源,满足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需要。如机械工程实验中心建立了金工实习教学网站,并不断丰富内容、增加信息量,建立数控技术自由开放互动学习区,便于学生预习相关知识,熟悉设备性能,进行讨论、互动。计算机实验中心注重教学计划外的信息技术学习资源的整合,提供有CNNIC网络操作员,D-NA、SIE网络工程师,会计从业资格,会计电算化等课外培训。在校园网上开辟在线学习专栏,提供办公自动化、网页制作、平面与三维设计、程序设计与计算机维护等多类网络在线学习课程。
  五、结束语
  创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学校领导的重视、主管部门的支持。今后,要继续加强高校实验室的研究与探索,紧紧围绕学生的能力培养,在注重硬件建设的同时,更注重软件建设,进一步完善多元化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创新模式和管理机制,学习、总结和借鉴兄弟院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成功经验,继续加大建设力度,努力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成为具有示范、辐射作用的高层次的实践教学基地。
  
  参考文献:
  [1]刘海刚.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模式及其运行机制创新[A].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七)[C].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120-126.
  [2]张文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1-4.
  [3]赵学余,万长建,黄明亮,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实践与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8):52.
  [4]何晓阳,朱利泉,朱亚萍,等.实验教学中心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5,(9):44-45.
  [5]王国强.示范中心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5,(5):108-111.
  [6]刘海刚.引入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实验室教育服务质量的研究[A].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六)[C].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257-261.
  [7]周继荣,苏农,杨仁海,等.高校开放性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和管理探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42-146.
  [8]李颖,习友宝.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4):88-90.
  [9]叶民.借“质量工程”契机,推进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07,(5):32-34.
  [10]张晓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应该处理好的四个关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2):86-89.
  (责任编辑:麻剑飞)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