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起“引导者”、“提问者”的作用,只有学生愿意主动地去学习化学,那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掌握化学知识。本文探讨了教师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化学教学;参与学习;提高效率;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2-069-1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化学教学要挖掘教学内容与材料、能源、环保、生命、农业等方面的联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在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高度发展的今天,必须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化学的情感和努力学习的动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窗口,生动形象,剧烈奇幻的实验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趣味实验,激发学习兴趣。我们要充分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如用玻璃棒在高锰酸钾和浓硫酸刚混合的混合物中沾一下放在未燃烧的酒精灯的灯芯上,酒精灯被点燃的“魔棒点灯”。茶水变墨水的“魔术”。根据教学需要增加趣味实验,如介绍浓硫酸的脱水性时增加了“黑色面包”实验。揭示化学之美,巩固学习兴趣。以化学所固有的和谐美去感染学生,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使学生保持对化学的兴趣。不少化学实验具有美的魅力。如氨气急剧溶于含有酚酞的水中,会变成红色的喷泉,以及纸花能变色等。这些神奇美妙的化学现象能唤起学生探索化学美的求知欲望。
3.重视课堂教学语言,保持学习兴趣。知识的传递不仅在于过程的设计,思路的引导,更在于语言的表达能力。课堂语言是多种语言风格的融会,是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自觉的运用口语艺术、表演艺术、审美艺术等多方面地锤炼语言,那么就会使每堂课处处生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良好的语言风格,学生乐于听、主动听,从而促进教学过程的发展。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充满了“磁性”和“魅力”,让学生在开怀大笑中接受知识,是教师教育机智与创新能力的展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的主次、详略,难易程度确定教学语言的变化。重点内容、主要知识、难点,可以缓慢、高亢、字正腔圆,一句一顿,必要时适当重复,以便给学生较强的刺激,造成突出印象,又能把教学引向高潮,并在高潮中完成教学任务中的核心部分。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高学习兴趣。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对于学习紧张的学生来说是极具诱惑力的,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许多化学知识。可举办“化学游戏晚会”,“化学展览会”,“化学知识讲座”,“化学知识竞赛”等。如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把化学知识按基本知识、难点、疑点分类编成不同类型的题目,举行化学竞赛,可加深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不会阅读就不善于思考,就不能顺利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明确提出阅读的目的和要求,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帮助学生扫除障碍。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2.启发学生思考。善于思考才善于学习,在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甚至大胆地去猜想。
3.组织学生讨论。讨论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间争论,可使学生从中相互启迪,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4.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总结是对课本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和归类的过程。
三、积极开展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部分。演示实验生动,鲜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教师每次实验前都做好充分准备,努力做到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为避免学生只看实验,觉得好奇、好玩而忽视学习,学生每次观察实验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观察提纲和真实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逐步培养观察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有些化学概念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例如,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可设计下列实验:在空气中用酒精灯烧铜丝,红色铜丝被氧化变黑,立即插入盛满氢气的集气瓶中,又变为原来的红色。通过这个实验事实,能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理解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化学实验不仅要做好演示实验,而且要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实验结束,教师一定要做好小结,并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这样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倍增。另一方面,要重视实验习题的教学。因为实验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设计方案到实施,最后形成结论等几个阶段与科学家研究问题的过程有许多相似之处,并且学生亲自设计方案并能实施的实验操作更精确,观察更细致,参与的意识更强烈。更能有效使他们的智力向更高级的阶段发展。
四、加强课本“资料”教学
新教材中有许多学生阅读的“资料”内容,此内容不能忽视,要注重它的教学,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稀有气体的用途中介绍“人造小太阳”、“航海指示灯”的制作,以及稀有气体在“激光技术”、“医学麻醉剂”中的应用。再如“干冰”的妙用从而形成了电影和电视里的那种云雾缭绕的幻境。课本中以“水煤气”介绍水洒在通红的煤炭上煤炭不但不熄灭,反而呼地一声,窜出很高的火苗。这些内容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拓学生视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如课本彩图中小猫在火焰上安然无恙,鸟和鱼同时生活在水池里,这都是因为具有良好绝热性能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以及能使水里的氧气透过,而水不能透过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薄膜创造了彩图中的奇迹。
总之,在教学工作中,灵活地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注重实验教学,同时加强课本中“资料”的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其能积极参与到化学教学中,从而增强其学好化学的信心。
关键词:化学教学;参与学习;提高效率;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2-069-1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化学教学要挖掘教学内容与材料、能源、环保、生命、农业等方面的联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在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高度发展的今天,必须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化学的情感和努力学习的动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窗口,生动形象,剧烈奇幻的实验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趣味实验,激发学习兴趣。我们要充分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如用玻璃棒在高锰酸钾和浓硫酸刚混合的混合物中沾一下放在未燃烧的酒精灯的灯芯上,酒精灯被点燃的“魔棒点灯”。茶水变墨水的“魔术”。根据教学需要增加趣味实验,如介绍浓硫酸的脱水性时增加了“黑色面包”实验。揭示化学之美,巩固学习兴趣。以化学所固有的和谐美去感染学生,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使学生保持对化学的兴趣。不少化学实验具有美的魅力。如氨气急剧溶于含有酚酞的水中,会变成红色的喷泉,以及纸花能变色等。这些神奇美妙的化学现象能唤起学生探索化学美的求知欲望。
3.重视课堂教学语言,保持学习兴趣。知识的传递不仅在于过程的设计,思路的引导,更在于语言的表达能力。课堂语言是多种语言风格的融会,是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自觉的运用口语艺术、表演艺术、审美艺术等多方面地锤炼语言,那么就会使每堂课处处生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良好的语言风格,学生乐于听、主动听,从而促进教学过程的发展。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充满了“磁性”和“魅力”,让学生在开怀大笑中接受知识,是教师教育机智与创新能力的展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的主次、详略,难易程度确定教学语言的变化。重点内容、主要知识、难点,可以缓慢、高亢、字正腔圆,一句一顿,必要时适当重复,以便给学生较强的刺激,造成突出印象,又能把教学引向高潮,并在高潮中完成教学任务中的核心部分。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高学习兴趣。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对于学习紧张的学生来说是极具诱惑力的,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一下,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许多化学知识。可举办“化学游戏晚会”,“化学展览会”,“化学知识讲座”,“化学知识竞赛”等。如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把化学知识按基本知识、难点、疑点分类编成不同类型的题目,举行化学竞赛,可加深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不会阅读就不善于思考,就不能顺利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明确提出阅读的目的和要求,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帮助学生扫除障碍。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2.启发学生思考。善于思考才善于学习,在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甚至大胆地去猜想。
3.组织学生讨论。讨论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间争论,可使学生从中相互启迪,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4.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总结是对课本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和归类的过程。
三、积极开展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部分。演示实验生动,鲜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教师每次实验前都做好充分准备,努力做到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为避免学生只看实验,觉得好奇、好玩而忽视学习,学生每次观察实验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观察提纲和真实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逐步培养观察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有些化学概念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例如,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可设计下列实验:在空气中用酒精灯烧铜丝,红色铜丝被氧化变黑,立即插入盛满氢气的集气瓶中,又变为原来的红色。通过这个实验事实,能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理解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化学实验不仅要做好演示实验,而且要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实验结束,教师一定要做好小结,并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这样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倍增。另一方面,要重视实验习题的教学。因为实验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设计方案到实施,最后形成结论等几个阶段与科学家研究问题的过程有许多相似之处,并且学生亲自设计方案并能实施的实验操作更精确,观察更细致,参与的意识更强烈。更能有效使他们的智力向更高级的阶段发展。
四、加强课本“资料”教学
新教材中有许多学生阅读的“资料”内容,此内容不能忽视,要注重它的教学,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稀有气体的用途中介绍“人造小太阳”、“航海指示灯”的制作,以及稀有气体在“激光技术”、“医学麻醉剂”中的应用。再如“干冰”的妙用从而形成了电影和电视里的那种云雾缭绕的幻境。课本中以“水煤气”介绍水洒在通红的煤炭上煤炭不但不熄灭,反而呼地一声,窜出很高的火苗。这些内容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拓学生视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如课本彩图中小猫在火焰上安然无恙,鸟和鱼同时生活在水池里,这都是因为具有良好绝热性能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以及能使水里的氧气透过,而水不能透过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薄膜创造了彩图中的奇迹。
总之,在教学工作中,灵活地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注重实验教学,同时加强课本中“资料”的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其能积极参与到化学教学中,从而增强其学好化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