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把金钥匙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raner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各种书籍琳琅满目,那么,一线教师最需要的是什么书呢?我想,最需要的不是艰涩的理论,不是经验堆砌的总结,而是能用自己的教学实践诠释教育理论的书,能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书,能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的书。
  《教你发现语言密码》就是这样的书。
  本书作者是中原名师刘娟娟,她从事语文教学27年,研究习作教学20年,至今仍坚守在教学一线。作为中原名师的刘娟娟还是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是中原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
  《教你发现语言密码》是刘娟娟在实践中总结的习作教学专著,本书从词语密码、句子密码、段落密码、课文迁移密码、密码运用举隅五个方面来指导小学生学习习作。本书的特点是“小”,在前四部分中,每一个语言密码点都非常“小”,书中这一个个小小的“语言密码”运用实例告诉你,习作教学不是正襟危坐的,是融合在生活的点点滴滴的“小密码”之中的:在点点滴滴的课文学习中迁移模仿,在点点滴滴的积累中丰富词汇,在点点滴滴的观察中活用句子,在点点滴滴的感悟體验中学习智慧表达。
  对于教师来说,书中的每一篇都类似一个小教案,拿起来就可以进行习作教学;对于家长来说,每一篇都是一个小话题交流,教家长在和孩子日常生活的交流中了无痕迹地引导孩子习作;对于小学生来说,书里的每一篇都是一个习作微课堂,教你在超市里寻找叠词,教你竖着耳朵积累拟声词,教你用职业描述法写妈妈……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惑:如何训练总分段更有效呢?写人的时候如何教描写方法呢?读写结合如何落实呢?阅读完本书,相信你会有这样的感受:好的经验是接地气的。日常司空见惯自己却总结不来,一经解析这些语言密码,你就会恍然大悟。
  一词一句,一段一篇,用智慧破解语言的密码;一招一式,一法一用,创情境运用鲜活的语言。本书中的案例,是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作文教学上迫切需要的,掌握了它,你的习作教学就变轻松了!
  (责 编 欣 航)
其他文献
近年来,农村基础教育的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教育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整体水平较低、发展严重滞后仍然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农村中学学生流失现象依然严重,教育现状和发展前景令人堪忧。为了弄清农村中学学生流失的原因,笔者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冷静的思考,现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校园硬件设施不完备  随着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的不断提升,中央和地方先后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环境
过渡是指行文中各意义单位之间的衔接。恰当的过渡方式既能使行文层次清晰,中心明确,又能使各意义单位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使文气贯通,行文流畅。过渡的方式一般有三种:用过渡词进行过渡,用过渡句进行过渡,用过渡段进行过渡,而以后两种为主。  在行文时,在两部分内容之间用过渡句进行衔接是最常见的方式。  在《长江三日》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  如果说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
“三生教育”实践研究的意义  立德树人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我校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学校,学生素质较好,然而一些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很高,这就难免使学生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出现一些心理和行为上的问题。基于此,学校通过增加有关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重要性、珍爱生命,掌握生存技能,提高生命质量,树立正确的生活观,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宣传展示好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唱响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的昂扬旋律,河南省政府新闻办近日组织举办了“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聚焦教育主题新闻发布会。  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郑邦山做主发布,介绍了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河南教育改革发展的有关情况。  第一,协调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实现重大跨越。基础教育逐步普及、惠及全省百姓。从目不识丁
2015年8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新版《中小学生守则》(以下简称《守则》)。这个《守则》把原先实施多年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个文件整合为一,赋予了全新的内容和形式,为要求越来越高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有力的抓手。正如许多教师所说,《守则》是“尚方宝剑”,学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期待和倚重《守则》。那么,我们应当如何贯彻执行《守则》呢?  一、《守
【摘 要】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一般来说,突发公共事件往往具有负面性、不确定性、危害性乃至灾难性,并携带规模信息量和形象的杀伤力,一直以来都是新闻的竞技场,容易产生热点效应。2013年3月4日一个两个月大的男婴丢失事件成为长春全城关注的焦点。在此次突发事件中,媒体报道反映了自身角色的
家庭成员的爱是最好的家教  “不要让家庭成为夫妻争吵的战场!”这是我经常给家长们的忠告。  这种情形不知有多少次了,我在办公室听某位母亲诉说“没有良心的他”如何如何抛弃了自己,或听某位学生的父亲激动万分地控诉“不要脸的她”如何如何对不起自己……说实话,每当这个时候,占据我心灵的首先不是对这些“不幸”家长的同情,而是对他们的孩子——我的学生的担心:在这样充满仇恨的家庭中,我很难想象孩子的心灵会洒满爱
记者: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你认为历史学科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王涛:历史学科本应该是充满趣味的,但在很多人印象中历史课却是比较乏味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和历史学科的特性,以及教师、学生的个性差异有一定的关系。  历史学是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叙述和阐释人类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学科。我们要通过历史课程的教学,为学生展现历史演进的基本过程以及人类在
李迪老师阅读我的浅薄小文,并且还写出了真诚的商榷文章,令我非常感动。我以前也读过李迪老师的书,对李老师是喜欢且敬佩的。但是,人与人的生命经历和教育经历不一样,行走的方式不一样,思考的角度不一样,可能会造成教育价值观和教育行为的迥异。读了李老师的文章,说心里话,我是颇为震惊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从这篇文章中读到了这些年来我反思最多、批判最激烈的东西:隐形的教育专制和教育粗暴。这种专制和粗暴被温情脉脉的
学校运动会落下帷幕了,但其间发生的一件事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  其实,事情并不大。某运动员认为自己的短跑项目名次有问题,向裁判老师提出异议,不想却与老师发生了冲突……当家长和学校交涉此事时,这位老师振振有词:“我是替你教育孩子!”这是多么苍白的说辞啊!  这让我想起了另外几件事。  我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年纪轻、有活力、干劲足,但不懂教育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做了一些“反教育”的事情。有一天,我正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