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高校vb.net教学改革,分析了现有教学过程存在的学生操作能力弱、学习的积极性低、授课的接受程度不足等问题,结合在高职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经验以及对学生具体特点的了解,提出了高职高校以工作室模式的vb.net教学改革。首先分析了工作室模式的vb.net教学改革的优点,讨论了如何在教学中开展和完善工作室模式的教学;其次以工作室为依托,演示了该教学模式的流程;最后提出在开展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缺点,并客观分析了相应的策略。以工作室具体案例来证明该模式的教学改革方法的可行性,同时对未来.net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思维。
关键词:工作室模式;vb.net;教学改革;高职高校;授课效率
作者简介:林增坦(1983-),男,福建三明人,泉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硕士研究生。(福建泉州3620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7-0082-02
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越来越受当下编程人员的喜爱,而微软的.net为这些软件开发提供了稳定且完全面向对象的平台,vb.net又集这些优点于一身,因此成为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在现有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上机实验少,仅仅是理论知识学习,教师只是单纯地在ppt上演示,学生操作能力弱、学习的积极性低、授课的接受程度不足等问题相当严重。现有的教学大多是基于传统教学,传统的vb.net教学模式,让知识的接受者倍感枯燥和乏味,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如此的授课形式,更让高职学校的教学质量下降。在此亟待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师生之间的教与学。
以工作室模式的vb.net教学方法,在很多高校开始试行,但很少将其理论化进行推广。本文在高职高校vb.net课程教学中,以实际的工作室模式,证明了在课程中实施工作室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同时说明了在高职学校教学中,工作室模式的教学改革是可行的。
一、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概念及其优点
1.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概念
20世纪初期,德国最先尝试工作室模式教学。但针对工作室模式教学至今尚未有统一的定义,各个学者都针对自己对工作室模式教学的理解而对其具体定义。
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定义工作室教学模式:由两位或者两位以上专业教师领导,以工作室为依托,组织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教与学,使师生在学中教,在教中学,融合企业委托项目,将理论化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教学模式,使得乏味的传统教学变得更加贴近实际生活。
2.工作室教学模式的优点
事物的发展均有其两面性,教学模式例外,这里就工作室模式教学的优点做下探讨。接下来就从学生、教师、学校以及企业四个方面来阐述工作室教学模式的优点。
(1)提高知识接受者(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及其创新和实际操作能力。在工作室中,学生扮演的是一名学徒,同时又是知识融合、改造、创新的载体。他们对于自己接手的项目,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努力完成项目中要求的条件,并从中吸收更多课堂无法学到的内容,完成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完成自己最理想的作品。同时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严格对手中的项目制定好计划,每一个人为了最终的目标都需要付出汗水和努力,为此每一个细节都是需要注意的,每一环节都是需要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配合完成,因此在团队中,每个人的价值得到体现,最终为踏入社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提高专业教师授课的效率,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完善自己在实践中的不足。很多高职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往往采取的是ppt形式,放完ppt之后,课程也就结束了,教师无法和学生在课堂上形成互动,教学的质量因此大打折扣,没有达到教学的最终目标。而授课老师讲课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深入浅出无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得到体现。然而在实行工作室模式的教学当中,授课老师完全可以通过例子、案例或者项目来说明vb.net中各个代码、事件、类、数组、时钟、过程、文件和数据库是如何操作和实现的,从而让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动态性,丰富了教学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听课兴趣。再者,教师在工作室中同样可以通过项目,来夯实自己的业务水平以及操作水平,为将来的教学工作添砖加瓦。
(3)通过工作室教学模式,增强学校的竞争实力。学校在支持这种教学模式的同时,更加看重的是从这种模式中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提高学校的声誉。因为在教学改革中,学生能力的提高,伴随着就是学校声誉的提高。学生在工作室中做出的作品,可以推荐到各种比赛中,学生在获奖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声誉,工作室培养学生,学生比赛获奖,学校更愿意支持学生,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学校在此博弈中更愿意在物质上支持这种教学改革模式。
(4)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可以联合学校,共同将自己的项目委托给这以专业老师为领军,学生为创新主体的工作室。为此工作室可以收取少量的费用,以供工作室正常开支,从而维持工作室的正常运行。企业将自己的项目委托给学校成熟的工作室,这样不仅产品或者服务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更能体现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社会宗旨,同时通过这样联合,企业可以在工作室中提前遴选一批优秀学生为其服务,使其减少了未来在公司职员上岗培训中所需要的费用。
二、基于工作室模式的vb.net教学改革方法
1.工作室的组建原则
本着择优的原则,可以对领军教师和学员进行遴选。
(1)需要由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组成领军团队,这样可以提高团队的整体实力,更好地应对外界的突发事件。师资力量的雄厚,不仅要求有能力承担项目,又有能力管理好工作室中的各项任务,带领学生进行各项教学以及项目活动,同时还要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对工作室中的学生进行各项能力培训。考虑到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领军老师应该由社会上有较高名气、高职称、高能力或者承担过较多项目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
(2)对于学员而言,尽量选择那些已经有开发经验,并且对vb.net较熟悉的学生。当然退而求其次,对vb.net有一定基础,或者感兴趣的学生参与也可以,这样避免了在项目开发时,再对其进行系统地培训。
(3)如果是公共实验课,可以将班级中的全体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的形式加入工作室,这样就能够以工作室的形式,对一些小的项目进行开发,同时也能够在其中得到培训。
2.工作室模式的教学、实践以及评估安排
当然在教学改革中,vb.net教学是面对广大学生的,这时候,以工作室模式的教学就突出了它自身的优势。
教学和实践可以按照以下流程来进行:
第一,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3~6人,以小组的形式加入工作室。这是开始学习的第一步,授课老师确定各小组组长,由组长全权负责每个小组的考勤和项目情况,并做好真实记录,以便授课教师最后对其考勤作评估。
第二,进行基础知识的培训。授课教师在工作室(或者学校)提供的计算机设备基础上,以案例法深入浅出地讲解vb.net课程,让初学者能够掌握入门的基础知识,让有一定基础的同学能够在此基础上提高,让一些熟悉vb.net的同学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课后布置相应的作业,例如一些上机实验题(分必做和选做)以及笔头作业。
第三,进入实验考查阶段。授课老师在分析完vb.net基本知识、演示和操作一些基本的案例后,让学生选择已经拟好的vb.net项目,或者由学生自己拟定。这些项目可以是企业委托,可以是工作室教师组经商量之后拟定的,各个项目之间的难度有所不同,由此区分出组与组之间的等级。
第四,对各组完成的项目进行考核评估,并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若干名。依据各个项目的难度,vb.net作品的功能、外观、代码的复杂程度等确定权重,并最后加权,得到最后的结果,并颁发奖状以及适量的物资奖励。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报学校或者推荐到vb.net设计大赛参赛。
第五,各组组长(或者推荐一名)做发言,介绍自己小组内成员的职责分工,总结得失和做项目的体会,并可以对项目中的不足进行补充。
第六,老师最后点评,对各组学习的状况进行详细地分析,找出成功与失败的地方,并鼓励学生在某些地方需要再努力,指出哪些方面还是可以加强。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项目,提交实验报告和感言。学生的课程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30%,实验项目成绩40%,期末笔试成绩30%,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对vb.net课程学习的逃避心理,又可以使其在工作室教学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3.工作室模式vb.net教学案例分析
在实施工作室教学当中,以项目的开发过程为例,具体介绍某些案例,深入浅出地对学员进行培训,让他们在试验过程中,抱以极大的好奇心,完成自己的项目,同时对身边的一些软件开发有所了解和产生兴趣。
以开发普通的科学计算器为例,对其进行教学实例剖析:
案例中,将在Visual Studio中通过Windows应用程序平台绘制一个满足加、减、乘、除的基本计算器功能的界面。
实验方法如下:
第一步,新建一个Windows应用程序,名称存为:Calculator.vb,窗体名设为:Calculator。
第二步,选择工具箱里的控件拖放到窗体Calculator上。
用Textbox控件作为显示框,初始值为0。
用Panel控件作为数字面板、符号面板、控制面板。
用Button控件作为按钮,各命名为:00、0~9、+、-、*、/、=、.、C、C/A、OFF。
第三步,运行程序,显示窗体界面结果。
通过不同的案例,为学生讲授不同的方法,让学习编程变成一种快乐而又简单的事。
4.工作室模式的vb.net教学中的应用
现在以笔者在教学时建立的一个名为“小依工作室”为例,说明在高职高校中推广这种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小依工作室”成立于2007年9月,是一个以学生为依托,并且有独立自主的承接项目的权力,并基于此为学生提供开发vb.net项目的实践机会,同时提高他们自身实力,为其步入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
以小依工作室为依托,并且按照其六个步骤严格实施。最终,不仅仅学生自主开发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而且工作室在一年之内替不少企业开发了他们所要求的产品。
第一,将学生分成5组(A,B,C,D,E),授课老师对每组设置组长,组长对各成员情况进行真实记录,以便授课老师对学生最后进行评估。
第二,授课教师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培训。授课教师在工作室(或者学校)提供的计算机设备基础上,以案例法,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vb.net课程,让初学者能够掌握入门的基础知识,让有一定基础的同学能够在此基础上提高,让一些较熟悉vb.net的同学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课后布置相应的作业,例如一些上机实验题(分必做和选做)以及笔头作业。
第三,进入实验考查阶段。此时授课老师让学生选择已经拟好的vb.net项目(以企业委托为主),各个组长组织各组成员商量,并选择项目。各组选择如下:
A.深圳日宝科技有限公司企业网站
B.莆田兴达科技有限公司进销存管理系统
C.乐乐家政服务网站
D.“购衣帮”网上服装销售网站
E.泉州超牌电子有限公司商务网站
第四,对各组完成的项目进行考核评估,并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优秀奖2名。依据各个项目的难度,vb.net作品的功能,或者设计网站的外观,代码的复杂程度等确定权重,并最后加权,得到最后的结果,并颁发奖状以及适量的物资奖励。特别优秀的可以报学校或者推荐到vb.net设计大赛参赛。
第五,各组组长(或者推荐一名)做发言,介绍自己小组内成员的职责分工,总结得失和参加开发项目的心得体会,并可以对项目中的不足进行补充。
第六,老师最后点评,对各组的状况进行详细的分析,指出成功与失败的地方,并鼓励学生在某些地方需要再努力,哪些方面还是可以加强。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项目,提交实验报告和感言,为教师给定实验成绩作最后的参考。学生的课程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30%,实验项目成绩40%,期末笔试成绩30%,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对vb.net课程学习的厌恶心理,又可以在工作室教学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工作室模式的vb.net教学应注意的问题以及预防策略
所有事物都是有两面性,在工作室教学中应该注意一些问题:
1.学员滥竽充数的现象时有发生
有时候,有些学生没有尽到自己的本分,而把一些事情全部推给一些能力稍微强的同学去完成,此时做好监督工作,设置小组长考勤工作,避免这种现象发生。
2.项目委托问题
工作室中的项目争取能够从企业中引进,从而给学生更多的“实习”机会。此时工作室中,尽量能有一些公关较强的成员,可以到市场上找企业谈一些委托单,也可以让学校介入,增强谈判的实力,同时为了责权的明确性,事先应该签好委托合同书等。
3.项目和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冲突问题
在正常情况下,工作室引进越多的项目,对工作室的前景发展越有好处,然而,对于教师授课来说,最好能够选择与授课相关的项目,与教学相融合,提高教学质量。
4.vb.net工作室教学的普及性问题
vb.net工作室教学暂时只是小范围应用,并没有在整个教学改革中得到普及,为此需要更多时间进行检验和验证,同时需要学院的专业老师以及学校领导的大力配合,才能把这个教学改革落实到位。
5.工作室模式学生管理问题
工作室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公司,需要对其做一定的管理,学员或者学生此时就充当员工的角色。为了使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同时不耽误其他课程的学习,首先要对其工作时间进行安排,其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员进行分工制安排,最后,对学员作品或者工作给予一定的物资奖励,以促进学员的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现存vb.net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并针对vb.net课程的特点,结合小依工作室模式教学,总结了工作室教学模式的优点,提出了在高职高校的vb.net课程中,推广工作室教学的模式。同时以实例为证,说明了该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并且分析了该模式管理运营过程将会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对应的策略。本文给高职院校vb.net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并希望能够通过构建工作室模式这个特定的vb.net教学窗口与社会接轨,满足社会需求,融合教学与实践实施,提供一个培养学生适应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环境,培养真正满足社会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为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谢华成,李晶.高校公修计算机多维立体化教学改革探究[J].软件,
2011,(4):105-107,110.
[2]吴宏伟.室内工作室模式若干问题探讨[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
(18):245.
[3]储艳洁,任磊.工作室教学模式: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探索[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9,(6):67-69.
[4]朱晓峰.电子商务专业工作室教学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09,
(27):142.
[5]肖宁.提高“VB.NET”课程教学效果探讨[J].电脑学习,2011,(1):
30-31.
[6]王玉萍,黄于欣.任务驱动法在vb.net教学中的实践与初步探索[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7):53,117.
[7]陈锦.VB.NET教学方法探讨[J].福建电脑,2010,(7):215,207.
[8]冯在华.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素质——《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策略感悟[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7).
[9]徐连荣,郭峰.混合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策略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3):219.
[10]陈晓蕾,潘立武,张迪.基于MCLA的VB.NET的实践教学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27):2016-2017.
(责任编辑:宋秀丽)
关键词:工作室模式;vb.net;教学改革;高职高校;授课效率
作者简介:林增坦(1983-),男,福建三明人,泉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硕士研究生。(福建泉州3620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7-0082-02
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越来越受当下编程人员的喜爱,而微软的.net为这些软件开发提供了稳定且完全面向对象的平台,vb.net又集这些优点于一身,因此成为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在现有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上机实验少,仅仅是理论知识学习,教师只是单纯地在ppt上演示,学生操作能力弱、学习的积极性低、授课的接受程度不足等问题相当严重。现有的教学大多是基于传统教学,传统的vb.net教学模式,让知识的接受者倍感枯燥和乏味,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如此的授课形式,更让高职学校的教学质量下降。在此亟待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师生之间的教与学。
以工作室模式的vb.net教学方法,在很多高校开始试行,但很少将其理论化进行推广。本文在高职高校vb.net课程教学中,以实际的工作室模式,证明了在课程中实施工作室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同时说明了在高职学校教学中,工作室模式的教学改革是可行的。
一、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概念及其优点
1.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概念
20世纪初期,德国最先尝试工作室模式教学。但针对工作室模式教学至今尚未有统一的定义,各个学者都针对自己对工作室模式教学的理解而对其具体定义。
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定义工作室教学模式:由两位或者两位以上专业教师领导,以工作室为依托,组织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教与学,使师生在学中教,在教中学,融合企业委托项目,将理论化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教学模式,使得乏味的传统教学变得更加贴近实际生活。
2.工作室教学模式的优点
事物的发展均有其两面性,教学模式例外,这里就工作室模式教学的优点做下探讨。接下来就从学生、教师、学校以及企业四个方面来阐述工作室教学模式的优点。
(1)提高知识接受者(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及其创新和实际操作能力。在工作室中,学生扮演的是一名学徒,同时又是知识融合、改造、创新的载体。他们对于自己接手的项目,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努力完成项目中要求的条件,并从中吸收更多课堂无法学到的内容,完成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完成自己最理想的作品。同时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严格对手中的项目制定好计划,每一个人为了最终的目标都需要付出汗水和努力,为此每一个细节都是需要注意的,每一环节都是需要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配合完成,因此在团队中,每个人的价值得到体现,最终为踏入社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提高专业教师授课的效率,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完善自己在实践中的不足。很多高职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往往采取的是ppt形式,放完ppt之后,课程也就结束了,教师无法和学生在课堂上形成互动,教学的质量因此大打折扣,没有达到教学的最终目标。而授课老师讲课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深入浅出无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得到体现。然而在实行工作室模式的教学当中,授课老师完全可以通过例子、案例或者项目来说明vb.net中各个代码、事件、类、数组、时钟、过程、文件和数据库是如何操作和实现的,从而让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动态性,丰富了教学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听课兴趣。再者,教师在工作室中同样可以通过项目,来夯实自己的业务水平以及操作水平,为将来的教学工作添砖加瓦。
(3)通过工作室教学模式,增强学校的竞争实力。学校在支持这种教学模式的同时,更加看重的是从这种模式中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提高学校的声誉。因为在教学改革中,学生能力的提高,伴随着就是学校声誉的提高。学生在工作室中做出的作品,可以推荐到各种比赛中,学生在获奖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声誉,工作室培养学生,学生比赛获奖,学校更愿意支持学生,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学校在此博弈中更愿意在物质上支持这种教学改革模式。
(4)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可以联合学校,共同将自己的项目委托给这以专业老师为领军,学生为创新主体的工作室。为此工作室可以收取少量的费用,以供工作室正常开支,从而维持工作室的正常运行。企业将自己的项目委托给学校成熟的工作室,这样不仅产品或者服务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更能体现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社会宗旨,同时通过这样联合,企业可以在工作室中提前遴选一批优秀学生为其服务,使其减少了未来在公司职员上岗培训中所需要的费用。
二、基于工作室模式的vb.net教学改革方法
1.工作室的组建原则
本着择优的原则,可以对领军教师和学员进行遴选。
(1)需要由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组成领军团队,这样可以提高团队的整体实力,更好地应对外界的突发事件。师资力量的雄厚,不仅要求有能力承担项目,又有能力管理好工作室中的各项任务,带领学生进行各项教学以及项目活动,同时还要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对工作室中的学生进行各项能力培训。考虑到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领军老师应该由社会上有较高名气、高职称、高能力或者承担过较多项目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
(2)对于学员而言,尽量选择那些已经有开发经验,并且对vb.net较熟悉的学生。当然退而求其次,对vb.net有一定基础,或者感兴趣的学生参与也可以,这样避免了在项目开发时,再对其进行系统地培训。
(3)如果是公共实验课,可以将班级中的全体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的形式加入工作室,这样就能够以工作室的形式,对一些小的项目进行开发,同时也能够在其中得到培训。
2.工作室模式的教学、实践以及评估安排
当然在教学改革中,vb.net教学是面对广大学生的,这时候,以工作室模式的教学就突出了它自身的优势。
教学和实践可以按照以下流程来进行:
第一,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3~6人,以小组的形式加入工作室。这是开始学习的第一步,授课老师确定各小组组长,由组长全权负责每个小组的考勤和项目情况,并做好真实记录,以便授课教师最后对其考勤作评估。
第二,进行基础知识的培训。授课教师在工作室(或者学校)提供的计算机设备基础上,以案例法深入浅出地讲解vb.net课程,让初学者能够掌握入门的基础知识,让有一定基础的同学能够在此基础上提高,让一些熟悉vb.net的同学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课后布置相应的作业,例如一些上机实验题(分必做和选做)以及笔头作业。
第三,进入实验考查阶段。授课老师在分析完vb.net基本知识、演示和操作一些基本的案例后,让学生选择已经拟好的vb.net项目,或者由学生自己拟定。这些项目可以是企业委托,可以是工作室教师组经商量之后拟定的,各个项目之间的难度有所不同,由此区分出组与组之间的等级。
第四,对各组完成的项目进行考核评估,并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若干名。依据各个项目的难度,vb.net作品的功能、外观、代码的复杂程度等确定权重,并最后加权,得到最后的结果,并颁发奖状以及适量的物资奖励。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报学校或者推荐到vb.net设计大赛参赛。
第五,各组组长(或者推荐一名)做发言,介绍自己小组内成员的职责分工,总结得失和做项目的体会,并可以对项目中的不足进行补充。
第六,老师最后点评,对各组学习的状况进行详细地分析,找出成功与失败的地方,并鼓励学生在某些地方需要再努力,指出哪些方面还是可以加强。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项目,提交实验报告和感言。学生的课程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30%,实验项目成绩40%,期末笔试成绩30%,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对vb.net课程学习的逃避心理,又可以使其在工作室教学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3.工作室模式vb.net教学案例分析
在实施工作室教学当中,以项目的开发过程为例,具体介绍某些案例,深入浅出地对学员进行培训,让他们在试验过程中,抱以极大的好奇心,完成自己的项目,同时对身边的一些软件开发有所了解和产生兴趣。
以开发普通的科学计算器为例,对其进行教学实例剖析:
案例中,将在Visual Studio中通过Windows应用程序平台绘制一个满足加、减、乘、除的基本计算器功能的界面。
实验方法如下:
第一步,新建一个Windows应用程序,名称存为:Calculator.vb,窗体名设为:Calculator。
第二步,选择工具箱里的控件拖放到窗体Calculator上。
用Textbox控件作为显示框,初始值为0。
用Panel控件作为数字面板、符号面板、控制面板。
用Button控件作为按钮,各命名为:00、0~9、+、-、*、/、=、.、C、C/A、OFF。
第三步,运行程序,显示窗体界面结果。
通过不同的案例,为学生讲授不同的方法,让学习编程变成一种快乐而又简单的事。
4.工作室模式的vb.net教学中的应用
现在以笔者在教学时建立的一个名为“小依工作室”为例,说明在高职高校中推广这种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小依工作室”成立于2007年9月,是一个以学生为依托,并且有独立自主的承接项目的权力,并基于此为学生提供开发vb.net项目的实践机会,同时提高他们自身实力,为其步入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
以小依工作室为依托,并且按照其六个步骤严格实施。最终,不仅仅学生自主开发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而且工作室在一年之内替不少企业开发了他们所要求的产品。
第一,将学生分成5组(A,B,C,D,E),授课老师对每组设置组长,组长对各成员情况进行真实记录,以便授课老师对学生最后进行评估。
第二,授课教师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培训。授课教师在工作室(或者学校)提供的计算机设备基础上,以案例法,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vb.net课程,让初学者能够掌握入门的基础知识,让有一定基础的同学能够在此基础上提高,让一些较熟悉vb.net的同学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课后布置相应的作业,例如一些上机实验题(分必做和选做)以及笔头作业。
第三,进入实验考查阶段。此时授课老师让学生选择已经拟好的vb.net项目(以企业委托为主),各个组长组织各组成员商量,并选择项目。各组选择如下:
A.深圳日宝科技有限公司企业网站
B.莆田兴达科技有限公司进销存管理系统
C.乐乐家政服务网站
D.“购衣帮”网上服装销售网站
E.泉州超牌电子有限公司商务网站
第四,对各组完成的项目进行考核评估,并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优秀奖2名。依据各个项目的难度,vb.net作品的功能,或者设计网站的外观,代码的复杂程度等确定权重,并最后加权,得到最后的结果,并颁发奖状以及适量的物资奖励。特别优秀的可以报学校或者推荐到vb.net设计大赛参赛。
第五,各组组长(或者推荐一名)做发言,介绍自己小组内成员的职责分工,总结得失和参加开发项目的心得体会,并可以对项目中的不足进行补充。
第六,老师最后点评,对各组的状况进行详细的分析,指出成功与失败的地方,并鼓励学生在某些地方需要再努力,哪些方面还是可以加强。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项目,提交实验报告和感言,为教师给定实验成绩作最后的参考。学生的课程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30%,实验项目成绩40%,期末笔试成绩30%,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对vb.net课程学习的厌恶心理,又可以在工作室教学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工作室模式的vb.net教学应注意的问题以及预防策略
所有事物都是有两面性,在工作室教学中应该注意一些问题:
1.学员滥竽充数的现象时有发生
有时候,有些学生没有尽到自己的本分,而把一些事情全部推给一些能力稍微强的同学去完成,此时做好监督工作,设置小组长考勤工作,避免这种现象发生。
2.项目委托问题
工作室中的项目争取能够从企业中引进,从而给学生更多的“实习”机会。此时工作室中,尽量能有一些公关较强的成员,可以到市场上找企业谈一些委托单,也可以让学校介入,增强谈判的实力,同时为了责权的明确性,事先应该签好委托合同书等。
3.项目和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冲突问题
在正常情况下,工作室引进越多的项目,对工作室的前景发展越有好处,然而,对于教师授课来说,最好能够选择与授课相关的项目,与教学相融合,提高教学质量。
4.vb.net工作室教学的普及性问题
vb.net工作室教学暂时只是小范围应用,并没有在整个教学改革中得到普及,为此需要更多时间进行检验和验证,同时需要学院的专业老师以及学校领导的大力配合,才能把这个教学改革落实到位。
5.工作室模式学生管理问题
工作室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公司,需要对其做一定的管理,学员或者学生此时就充当员工的角色。为了使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同时不耽误其他课程的学习,首先要对其工作时间进行安排,其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员进行分工制安排,最后,对学员作品或者工作给予一定的物资奖励,以促进学员的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现存vb.net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并针对vb.net课程的特点,结合小依工作室模式教学,总结了工作室教学模式的优点,提出了在高职高校的vb.net课程中,推广工作室教学的模式。同时以实例为证,说明了该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并且分析了该模式管理运营过程将会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对应的策略。本文给高职院校vb.net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并希望能够通过构建工作室模式这个特定的vb.net教学窗口与社会接轨,满足社会需求,融合教学与实践实施,提供一个培养学生适应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环境,培养真正满足社会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为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谢华成,李晶.高校公修计算机多维立体化教学改革探究[J].软件,
2011,(4):105-107,110.
[2]吴宏伟.室内工作室模式若干问题探讨[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
(18):245.
[3]储艳洁,任磊.工作室教学模式: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探索[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9,(6):67-69.
[4]朱晓峰.电子商务专业工作室教学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09,
(27):142.
[5]肖宁.提高“VB.NET”课程教学效果探讨[J].电脑学习,2011,(1):
30-31.
[6]王玉萍,黄于欣.任务驱动法在vb.net教学中的实践与初步探索[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7):53,117.
[7]陈锦.VB.NET教学方法探讨[J].福建电脑,2010,(7):215,207.
[8]冯在华.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素质——《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策略感悟[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7).
[9]徐连荣,郭峰.混合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策略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3):219.
[10]陈晓蕾,潘立武,张迪.基于MCLA的VB.NET的实践教学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27):2016-2017.
(责任编辑:宋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