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子女的七大忌语等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ls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教育子女的七大忌语
  ◆言过其实
  如“你是全世界最美的女孩”等。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他们会渐渐分辨出这句话中含有水分,于是长大成人后,对他人的称赞也会将信将疑。此外,听惯家长夸大其词赞扬的孩子,在步入社会后往往只能听好话而听不进反面意见。
  ◆人身攻击
  如“你胖得像头猪”等。智力再低下的孩子也能体味出这类话包含的恶意,心灵会受到莫大的伤害。此外,年幼的孩子还可能信以为真而自暴自弃,最后丧失了自尊和自信。
  ◆威胁恐吓
  如“若不好好做作业我就揍你”等。这种虚张声势的威吓会让孩子丧失对家长的亲近和信任。
  ◆冷若冰霜
  如“你没看到我正忙着吗”等。从这些话中孩子听到的潜台词是:大人们对我干的事毫不关心,他们并不把我当做他们的心肝宝贝。
  ◆居高临下
  如“你不听也得听”等。如果家长老是高高在上,孩子在接受批评时心理就不能平衡,这样即使你批评得百分之百正确,孩子也会出现口服心不服的反应。
  ◆冷嘲热讽
  如“你以为自己很能干吗”等。孩子,尤其是幼童最怕的是出自父母之口的嘲讽。即使你说这些话时可能还带有些许幽默感,但要知道,“小不点”们要正确理解实在很难。
  ◆绝对否定
  如“你总是撒谎”等。诚然,批评也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方法,但如果把话说“绝”,反而可能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从而导致最终拒绝接受这种批评教育。
  
  日本:父母培养孩子有人情味
  在日常生活中体贴他人的孩子,父亲和母亲的生活态度对孩子的影响很大,要让孩子具有体贴他人之心,为此,日本的父亲母亲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力图改变着自己。
  忍耐力强的孩子孩子到了2岁时,应教会孩子懂得“等待”,2岁之后,应教会孩子懂得“忍耐”。日本父母掌握的重点是,不是教会孩子消极地忍耐,而是教会孩子根据自己的意志积极地忍耐。
  乐于参与的孩子在孩子开始懂得与人交流时,就要让孩子学会认识自己,建立自信,对任何事情都有参与的积极性,凡是参与的事都应从头至尾兴致勃勃。在这点上,日本父亲都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富有创造力的孩子一般来说,孩子从零岁起就能够一个人玩耍,要知道此时正是孩子产生想像力和创造力的最佳时机。
  富有智慧的孩子用父母的爱心去充分挖掘孩子在智慧上的潜力,尽可能地把孩子培育成能超越局限的人,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能尊重生命的人。
  
  英国:多姿多彩的幼儿电脑教育
  英国幼儿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计算机教育。教育的方法主要采用的是游戏法,也就是说计算机教育从游戏开始。
  从软件看,娱乐性软件通过多媒体的介入,如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
  还有一个软件,用来帮助幼儿认识形状。计算机屏幕上一边显示某一形状,另一边要求幼儿通过操作键盘画出同样的图形。还有一种教学方法是,在屏幕上显示出一种美丽的几何图形,然后让幼儿操作鼠标来确认不同的形状,并数出每种形状的数量。
  通过计算机,幼儿可以了解不同物体的制作材料。屏幕上可显示一把木制小椅子,一个玻璃杯,一件雨衣,另有木制品、玻璃制品、塑料制品的英文字样,幼儿通过操作将他们对应起来。做错了,会有提示或充满趣味的小小惩罚;做对了,会有相应的奖励。
  与娱乐性软件一样,适合各科教学或与各科教学相关联的教育软件也充满了乐趣。计算机屏幕上的每样东西都有梦幻般的吸引力,如花儿会开、铃儿会响、猴子荡秋千等,还有卡通人物伴舞。
  幼儿通过玩不同的教育游戏,掌握了不同品牌机器的性能、特点;熟悉了鼠标、键盘的操作;对各种指令或命令等计算机语言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种在游戏中学习的方法,将冷冰冰、枯燥乏味的机器操作,变成了充满挑战的游戏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幼儿乐此不疲。
其他文献
俗话说,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可是幼儿园里视力较差、戴眼镜的孩子越来越多,令家长十分担心和着急。为什么本该明亮的“心灵之窗”,却在小小年纪就模糊起来?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用眼过度  不少家长因为工作繁忙,顾不上陪伴孩子,经常让孩子长时间看动画片、影碟,玩游戏机,造成眼睛疲劳,视力下降。  孩子偏食、挑食导致膳食营养不平衡,缺乏有益眼睛的营养素  部分孩子患有眼部疾病,导致视力变
许多孩子都是唱着《世上只有妈妈好》长大的,没错,从怀胎十月到孩子的吃饭、穿衣、睡觉,等等,妈妈在孩子的生命中扮演着缔造者和养育者的角色。母子之情血浓于水,没有人会怀疑母亲对孩子的爱和关心。不过,你是孩子眼里的“好妈妈”吗?孩子认同你的付出和努力吗?看看下面的5类不受欢迎的妈妈,你很有可能就是其中一类。    类型一:冷淡孩子的“电视妈妈”  案例:展展妈是个十足的“韩剧迷”,每天下班回家就坐到电视
爸爸领着小男孩去逛街,街上张灯结彩、车水马龙。在一个十字路口他们看到了一对父女。女孩约有7、8岁,长得非常可爱,尤其是一双大眼睛,水灵灵的,显得非常精神。女孩的父亲是一位盲人,此刻,她正用手握着一根竹竿领着父亲小心翼翼地在川流不息的街道行走。  这对父女的出现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包括小男孩和他的爸爸。大家的眼神里包含着怜悯与同情。看到那个女孩一脸的难为情,爸爸用他的一只大手挡住了小男孩的目光,但他
“冬冬同学,请你把脸转过来,不要总是东张西望,老师正在给你讲古诗《山行》呢!”  我赶忙转过脸去,一边将两手背到身后,一脸专注地看着“老师”。  “老师”很严肃地瞥了我一眼,又清了清嗓子,高声朗读起来。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冬冬,该你读了。”  我站起身来,学着女儿的样子,使劲清了清嗓子,放声读了起来:“远上寒山石径斜(Xiá),白云……”  “停!”还没等我读完下句,“老师”上前
公园里,妈妈为5岁的儿子买了一张填颜料的画。儿子拿着画迅速跑到放有颜料的桌子旁,挑了一个紫色的颜料开始填色。妈妈跟过来,看到儿子站着就说:“坐下来填色,那不是有凳子吗?”儿子似乎正沉浸在作画的过程中,并没有理会妈妈。妈妈见儿子不动,加重语气命令道:“坐下来,听到没有!”本来孩子可能创作一幅带有自己风格的画,能拥有愉快的情绪体验,可是因为妈妈的限制使孩子完全没有作画的心情。正如大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
是否决定让孩子插班入园,需要家长综合考虑孩子的年龄特征、性格特点及生活自理等能力,认真权衡插班入园给孩子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总的来说,对于年龄偏小、性格内向及不太自信的孩子来说,因为插班,很多方面的能力可能不如别的小伙伴,长此下去,就会产生更多的依赖感,缺乏成就感,对自信心的培养以及个性的发展都会带来不利影响,所以最好选择9月份集体入园,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更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而对于活
指甲有什么特别?从指甲上可以看出健康吗?健康的幼儿指甲有什么特点呢?  指甲也叫甲板,前段是指尖,后部在皮下的组织叫做甲根。甲根下的组织叫甲母,是长指甲的地方,覆盖甲板周围的皮肤叫甲廓,甲廓前边半月形的淡色区就是甲半月,可视为健康状态的标志。正常的幼儿指甲是粉红色的,光滑且有韧性,甲半月清晰明显,颜色稍淡。    判断幼儿的指甲是否健康要看表面形态、颜色、质地、厚度及与甲床关系等方面。一般颜色异常
我带女儿去儿童公园,她异常兴奋,一到公园便熟门熟路地找到了画胶画的地方——女儿已是这里的常客了。  女儿挑了一张花仙子的胶画,准备专心作画。胶画其实很简单,在铁制画板上放上已成画形的线条,再在线条中各个区域内倒上五颜六色的颜料,最后把做好的图画放入微波炉中加热,一副胶画便制成了。  女儿对于画胶画很在行,先是把颜料仔细地倒在线条的中间,再用牙签把颜料拨到角落,这样就不用担心颜料溢到线条之外而弄脏画
5岁的儿子很天真,虽然有时候说的话有些幼稚,但是总能把我们逗得很开心,有时候我们都恨不得将小家伙说的每一句话都记录下来,等我们老了再看一定很有趣。可是有一天我发觉不妙,儿子不知道什么时候竟然学会了说谎,而且是那种面不改色的,不是亲眼看到或者得到真实的证据,儿子根本不承认,难道小小年纪就成了“骗子”?这让我非常苦恼。  那天早上送儿子到幼儿园,在门口遇到儿子同班小朋友聪聪和她的妈妈,聪聪手里拿着一个
孩子虽是父母所生所养,但他毕竟是独立的个体,对世界有着自己独特完整的思维过程和情感体验,谁都无法一手掌控孩子的心灵和梦想,哪怕是父母,也不能仅凭经验或表象就对孩子作出判断。大人与孩子的世界大不相同,而家长常常不能俯下身来倾听孩子的心声,于是误解也就由此产生。家长该如何正确理解孩子呢?让我们掌握一些防误解的小攻略:      善于倾听,换位思考  回想一下,我们是不是常常过于自信,以为自己完全了解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