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酪氨酸酶抗体及可溶性细胞问黏附分子1的检测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43608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酪氨酸酶IgG、IgM抗体滴度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与疾病活动程度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抗酪氨酸酶IgG、IgM抗体和sICAM-1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结果①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酪氨酸酶IgG抗体平均滴度为0.316,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0.082(P〈0.001);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酪氨酸酶IgM抗体平均滴度为0.238,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0.065(P〈0.001),②白癜风患者进展期血清抗酪氨酸酶IgG、IgM抗体滴度明显高于稳定期(P均〈0.001),泛发型明显高于局限型(P均〈0.001)。③抗酪氨酸酶IgG、IgM抗体滴度与抗黑素细胞IgG抗体阳性及IgM抗体阳性均呈币相关(P均〈0.001)。④白癜风患者血清sICAM-1平均水平为697.40ng/mL,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602.40ng/ml(P〈0.001);进展期高于稳定期(P〈0.001);泛发型高于局限型(P〈0.001):稳定期和局限型白癜风患者血清中sICAM-1水平与正常人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酪氨酸酶IgG、IgM抗体和sICAM-1与疾病活动性和严重程度相关。

其他文献
患者女,40岁.因左手拇指、食指屈侧皮肤坏死2月伴瘙痒来我所就诊.就诊2个月前左手拇指指面出现小丘疹,瘙痒,搔抓后出现水疱、渗液,自行外用青霉素溶液、氯霉素溶液、氢化可的松溶液和甲硝唑溶液外敷数日,无明显效果,改口服乙酰螺旋霉素每日3次、每次3片,甲硝唑每日3次、每次2片;5 d后又改服头孢氨苄每日3次、每次3片,甲硝唑每日3次、每次2片以及氯苯那敏每日3次、每次1片。
期刊
患者男,48岁.因乏力6年,喘憋4年,四肢皮肤变硬、肌肉萎缩3年于2004年4月来我院就诊.6年前患者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AML-M2),并行同种异体基因骨髓移植(供者为其胞弟).移植后1个月及3个月分别行两次化疗。
期刊
期刊
患者男,21岁.因躯干、四肢发疹2年余伴腹痛1月余于2003年11月9日入住本院.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先于右腹部发生米粒大小红色丘疹,无自觉不适,丘疹渐扩大至绿豆大小,继之中央凹陷呈白色,边缘隆起,皮疹数目渐增多,扩展至颈、躯干和四肢.家族中无类似患者.曾去多家医院就诊,先后行皮损活检3次,考虑为急性苔藓痘疮样糠疹、环状肉芽肿和硬化萎缩性苔藓.1个月前感上腹部持续性隐痛,阵发性加剧,伴腹泻每日3
期刊
患儿,女,3岁,因左下肢带状皮疹,左足畸形3年就诊.患儿出生时左足仅有2趾,分别向足背和足掌侧屈曲.出生后3d无明显诱因左下肢出现带状红斑,遂至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不详.予外用药治疗(具体不详)后,皮损未消退,渐扩大并在数月内累及左足、外阴左侧,左手背和左上肢亦出现类似皮损.自觉瘙痒,搔抓后皮损表面溃破,结痂。
期刊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epidermodys-plasin verruciformis,EV)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以表皮细胞空泡变性为特征,易发生恶变,常有遗传背景的皮肤病.由于EV相关的HPV病毒与一般人群的皮肤及生殖道等癌肿密切相关而引起关注[1].近年来,随着流行病学、病毒学及临床的深入研究,对EV有了更多新的认识。
期刊
2003年12月至2004年2月,我科联合天津市公安医院、天津市第二中心医院、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塘沽医院、大港油田医院、解放军254医院共7家医院皮肤科进行了冰黄肤乐软膏治疗皮炎湿疹等瘙痒性皮肤病临床疗效观察,并采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作为对照药物进行疗效比较。
期刊
患者男,32岁,以阴茎、龟头、包皮多发性硬结、溃烂10余天为主诉于2003年12月25日到我院就诊.自诉在就诊前1个月有非婚性接触史,未戴安全套.10 d前患者阴茎、龟头、包皮出现多个硬结,无明显自觉症状,很快溃烂,有少许渗液,无瘙痒及疼痛,3 d前发现左侧腹股沟出现质地较硬核桃大小的肿块,无发热、无尿道不适感,在当地就诊疑为梅毒,到我院进一步确诊。
期刊
由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王家璧教授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的新书<阴部疾病与性病>已经问世.顾名思义,该书是一部专门讲述发生在外生殖器部位的各种疾病与性病的专著.该书内容涉及到皮肤科、性病科、泌尿科、妇产科、感染内科等专业,并设有外生殖器解剖、阴道镜检查和性病流行病学章节。
期刊
我国当代皮肤病性病学奠基人之一、中共党员、一代宗师杨国亮教授,因病长期医治无效,于2005年9月13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6岁.杨国亮教授曾任上海市第七届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皮肤病学分会第一副主任委员、上海市皮肤科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所长、皮肤病学教研室主任、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中华皮肤科杂志>第一副总编、<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委、卫生部教材编审委员特约编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