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角色扮演的两难困境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666x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是传统的满堂灌,死记硬背,面对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前的很多教师对自己在课堂中该扮演什么角色很困惑。本文将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角色扮演的两难困境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角色紧张 角色冲突 角色超载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246-01
  角色最初出现在H?M?米德对自我与社会本质、社会制度联结的阐述中,它提示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个体被看做是在大型的地位网络中扮演的与自己的位置相关的各种角色。”[1]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并不是什么角色都可以扮演的,他们会受到各种外在的和自身的因素影响。
  一、影响教师扮演角色的因素
  (一)重要他人的影响
  重要他人包括一些制度政策的规定,学校领导的期望,学生的期望,世俗文化的期望等,还包括对教师很重要的影响其发展,决定其薪酬和奖罚的那些人。
  (二)预期报酬的影响
  教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与他可能从扮演此角色的过程中获得的利益多少密切相关。例如,学校要求提高初三学生的升学率,并且许诺升学率如果提高了就可以多发奖金。这种情况下,一般教师很少会选择给学生减负的角色,而是抓紧时间给学生补课。
  (三)教师对自己期望的影响
  教师内心渴望成为什么样的教师,想在学生当中树立什么样的形象,这些也会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的角色。如果一个教师想成为“民主型”的教师,就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合理要求,这时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就像学生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长辈。
  二、教师角色扮演的两难困境——角色紧张
  所谓角色紧张,指由于许多角色同时对一个人提出各自的角色要求造成的困境,角色扮演者在满足一个角色的要求时所感受到的任何困难和焦虑。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社会结构和社会分工的复杂,使得人们要同时扮演好几个角色。众多角色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我们称这种情况为角色丛。例如,一位男士,在家中是丈夫、父亲;在学校对于学生是教师;在其他时间,他还有好多朋友。这样,众多角色就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构成了一个角色丛。在这个角色丛中,每个角色都有一套行为规范,要求角色者去履行,于是这位男士就可能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他就会在时间和精力上感到紧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紧张表现为两种类型:
  角色冲突,指教师角色库中的不同角色含有不相容的成分,当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或同时扮演几个不同的角色时,由于不能胜任造成的矛盾和冲突。在现实的教学情境中,教师主要面对两种冲突。
  (一)训斥还是同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皆为教学过程的主体”。[2]教师的这种主体地位意味着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扮演一位严厉的,不苟言笑的师长。
  而学生作为课堂中的另一个主体,他们也有自己的权利和意愿。作为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应主动地走进学生的内心并对他们的困难表示同情和理解。这时就要求教师扮演学生的同情者的角色。
  (二)领导与失范
  作为教师必须首先是课堂的领导者,能够维持班级的纪律,使班级良好地运转,形成良好的班级秩序。但是,课堂的情况是变化多端的,时不时会出现各种小插曲,教师这种领导者的角色行为,一旦遭到学生的反对和抗议,教师就随时可能处于角色失范的状态。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会经常遇到这种冲突。
  二是角色超载,指教师因缺少时间、精力或资源,无力实现某个角色的要求。[3]当教师试图扮演两个以上的角色的时候,就出现了角色超载的现象。如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一个教师既想扮演学生爱戴、技能出色的教师,又想扮演严厉的班级管理者,这种情况往往把教师弄得左右为难。教师的角色超载不仅来自于角色扮演者对自己的期望,还来自于外界对角色扮演者附加的期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鱼与熊掌很难兼得,如果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很难保证学习时间的充足;如果让学生一味地学习,成绩可能会提高,但是又耽误了其他方面的能力发展。这种情况经常不堪重负。
  三、小结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已经看到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角色扮演的困境,希望能够对一线的教师有所启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角色扮演虽然困难,但是教师只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不同的情境下充当好不同的角色,处理好各种角色冲突,相信在课改的大潮中总会留下自己的足迹。
  【参考文献】
  [1]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61-62.
  [2]张华.课堂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59.
  [3]王伟杰.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行为分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09):37-38.
其他文献
[摘要]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实践证明,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理解、沟通和感悟的前提,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和合作的基础。以下通过几点来介绍,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教学氛围 多媒体 各种课型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
[摘要]“311”教育模式的核心在于提高受教育者的人本素质。在这一模式指导下,在基础俄语教学中多个环节(教学内容准备、教学组织安排、教学评价)中应采取积极的激励策略,来提高俄语学习者的人本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311教育模式 基础俄语教学 激励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1-0222-02    引言  “311”教育
[摘要]克莱德·伍兹在《文化变迁》一书中系统地介绍了西方人类学关于变迁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这对于正处在从传统社会与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社会与现代生活方式过渡的中国社会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文化 变迁 文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069-02  《文化变迁》一书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人类学系克莱德·伍兹先生撰写,作
[摘要]荀子的人性论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独树一帜,他对“性”的含义有特别的界定。不管他在人性问题上怎样立论,其最终目的依然是使人为善,为此荀子提出“化性起伪”的说法,还提出“涂之人可以为禹”的人性理想。  [关键词]荀子 性 化性起伪  [中图分类号]B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2-0074-02    一、性恶的含义  荀子对于“性”这个概念有独特的界定
[摘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工作和基础工程。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对于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有着重大的意义。  本文全方位多层次地探讨了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在探讨实践教学的实施对策纵
[摘要]当前,高校管理中行政化倾向日趋明显,行政力量强势,不利于依照教育规律和学术规律办学,“去行政化”改革势在必行。此改革既面临多方面的有利条件,也亟待克服许多困难。本文阐释了高校“去行政化”的涵义,采用SWOT模型分析了高校“去行政化”改革面临的利弊因素,并试图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去行政化 《纲要》 SWOT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是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本文以专业课教学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师角色、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来说明,怎样在教学过程中渗透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哲学专业课 发展规律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9-0256-01  马克思主义理论既是真理体系,又是方法论体系,同时还是价值观体
[摘要]本文通过对贵州师范大学48名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跟踪调查,获取他们的就业现状信息,并运用逻辑归纳等方法对他们的就业状况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结论。  [关键词]运动训练专业 就业 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9-0248-01  前言  运动训练专业是培养具备与竞技运动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从事与竞技运动相
[摘要]《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在这本小说中他运用时空上的距离感、人物平凡与崇高的对比、偶然性与巧合等多种创作手法为读者营造了恰到好处的审美距离,突出了作品的悲剧意识。  [关键词]审美距离 审美经验 心理距离 距离感 偶然性与巧合  [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1-0069-01  引言  托马斯·哈代是横跨19、20世纪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习惯用“成绩排名”作为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重要手段,但近日,各省相继出台了一个新的规定,禁止中小学公布考试成绩,而且学校公布按照考试成绩的排名属于“违法”现象。笔者认为,禁止公布考试成绩是对学生权益的维护,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降低学生考试焦虑问题的发生率,减少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的人际和谐。同时笔者对此规定还存在一些顾虑,家长对考试成绩的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