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的文学接受活动研究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zengyo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接受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学接受活动如果得到了老师的重视,并且老师对其进行了重点讲解,那么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写作能力、文学创新能力都能得到非常好的发展,为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具备丰厚的文学内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是,现在的高中语文课堂,不管是文学接受活动的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得不到语文老师的重视,并且文学接受活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也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有十分强烈的现实意义。
  一、文学接受活动的相关概念
  1.文学接受活动的定义
  文学接受其实就是指通过文本教学,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文学接受活动对于优秀文章的价值体现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对此进行归纳总结,并将其给学生讲述清楚,学生才能真正地去了解优秀的文学作品,加深自我的文学素养。文学接受活动的形式有很多,比如文学阅读教学、文学欣赏教学等。
  2.文学接受活动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
  在文学接受活动中进行相关文章的鉴赏时,有一些高中生并没有涉猎的文字或者是其他的语法知识,如果老师在课堂中加入了文学接受活动的教学,那么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就会得到提升。通过学习这些陌生的知识,学生的求知欲会被激发,相应的语文基础能力就会不断补充加强。
  (2)促进学生文化思想的提高
  优秀文章往往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思想,比如哲学思想、历史知识、多民族文化等等。在语文课堂中开展文学接受活动教学,学生可以从文学作品中了解到这些信息,使学生的思想水平提高到相应的水平,同时加强学生的民族团结,了解民族文化的意识。
  二、语文课堂文学接受活动的现状
  近几年来,虽然文学接受活动已经逐渐被各大高中学校所重视,并且已经在语文课堂教学得到推广,但是因为研究不够深入,教学方案设计不合理,老师教学思想不准确等问题,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文学接受活动教学进行得不太顺利。
  1.老师的教学思想存在错误
  很多教师仍然存在着“老师主讲,学生主听”等错误的教学思想,所以在文学接受活动的课堂教学中,对于优秀文学作品的解读也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进行,没有让学生去充分了解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文学接受活动教学中本应该是充分地让学生积极发表自己对文学作品的解读,进行不同文化思想的分享,但是老师一直坚持以老师主讲为主,不与学生进行互动,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导致学生学习文学接受活动的积极性大大降低。
  2.文学接受活动的教学模式单一
  很多语文教师只是局限在现在的教学形式中,不进行教学方式的探索和创新,导致文学接受活动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目前文学接受活动的教学一般就是以测试题的形式进行教学,针对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老师只是简单地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容易形成学生为了做题而去阅读文学作品的情况,导致学生无法真正地了解优秀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3.老师对文学作品解读不到位
  语文老师如果想要更好地进行文学接受活动的教学,首先要对文学作品进行充分的解读,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学作品。可是在学生分析能力比较差,需要老师正确引导的情况下,老师的工作态度不认真,对于文学作品只有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去进行教学,对于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等把握不充分,这样的文学接受活动教学的效率是非常低的,阻碍了课堂教学的发展。
  三、提高文学接受活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1.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
  为了避免教学方式的单一死板,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老师应该进行新的教学方式的探索,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在进行文学作品的鉴赏时,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后,积极地回答问题,或者是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不断引导学生思考深入,加强对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教学方案要准备充分
  语文老师一定要在充分解读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文学接受活动的教学方案设计。对以前教学方案存在的不合理的地方及时进行修改,对于文学接受活动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都要进行充分的设计,在保证相应的文化知识准确地教授给学生之后,也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在文学鉴赏方面提高学生的相关能力,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只有这样才能够有利于学生成为未来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文德’思想观照下的高中生写作道德规范构建之研究”(课题批准文号:B-b/2015/02/059)的阶段性成果〕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纳络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效果,包括症状缓解和清醒时间,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总结观察组112例急性酒精中毒采用纳络酮治疗后,其症状缓解和催醒时间,并与对照组95例
如果说我们的教学质量还需要提升,笔者认为需要提升的不是教学内容的精准鉴赏,因为我们的鉴赏技巧已经做得无懈可击。但是我们的教学还确实有一段距离需要去提升,主要表现为学生阅读文本后,并不能正确理解文本的内涵。这不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差,主要是由于他们缺少应有的生命体验,所以就无法准确领悟文本。鉴于此,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形成真实的生命体验,让学生在阅读鉴赏中做到能
21世纪是经济发展的时代,我国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此同时各种不正之风也在逐渐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甚至这些不和谐的因素已经有向我们下一代蔓延的趋势。所以如何对我们的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这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笔者以为,语文阅读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媒介,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欣赏那些“大师”的作品,我们的学生能够与那些名家进行思想上的交流。这个过程,对于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我相信是非常
一、中学生为什么要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一)农村中学生思想道德问题层出不穷  在农村中学有许多留守儿童,且问题很多:学习成绩较差,作业不认真完成;性格内向、孤僻,胆小怕事,遇到问题不敢向老师或亲属反映,长期积压在内心深处,心理压力很大,容易造成心理障碍;不关心班集体,经常违反纪律且屡教不改,对待他人冷漠,我行我素。针对这种现状,加强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
高中学段学生的学习科目多,时间紧,压力大,但是语文能力的培养却不可能是速成的,需要经过漫长的学习与积累,比如阅读理解能力,并不是老师精讲几篇课文就可以养成,而是需要学生主动钻研文本,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实践中培养能力。因此,在高一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生有限的学习语文时间,借助经典篇目,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显得尤其重要。在教学中,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当下,保护古城、古镇、古村落、古民居等古文物和古建筑的热潮高涨。近期,保护古地名又掀起了新一轮的热潮。在护“古”的浪潮中,客家地区随处可见的堂联,以及堂联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蕴,却少了关注的目光。堂联,是中国姓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以楹联的形式对家族堂号的补充说明,主要用于家族祠堂,亦称祠联。  如何利用现有的地区文化资源融入语文课堂,引导学生认识和继承优秀的客家文化,是客家地区的语文教师肩
中学语文作为重要课程,其被边缘化的现象严重。教学方式方法也有待进一步提升。本文结合作者自己的实践经验对语文课堂的有效性研究做简要概述。  一、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  中学生还处于一个懵懂的年纪,对某些课文中的深层意义还不能十分透彻的理解,还不完全具备成熟的思考认知能力,所以其对某些文章的理解程度还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解决这样的问题,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朗读,读书百遍
新课程的实施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将各学科与综合实践有机结合,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如何通过课程资源的整合利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交流合作,最终确保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是我们面临和思考的主要问题。  校本课程《校园植物文化》以植物为载体开展系列活动,引领学生走近植物,积极挖掘植物所蕴涵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创造性运
一、立足真实,呼唤理性——创设宽松学习环境 不同的环境,会使学生的学习成果不同。在具有创造性的思维环境下,学生会受到语文的熏陶,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必要因
教学思路:一篇优秀的文章离不开景物描写,景物描写能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如何提高学生对景物描写的能力,我觉得可以从教材入手,名家名篇就是一个活例子,在写景作文教学中我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