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儿童白内障是儿童可避免盲的原因之一,其治疗目前仍以手术为主.对于完全性白内障需尽早手术,可在3月龄后进行手术,术后应及时给予屈光矫正,1~2岁眼球进一步发育后再给予人工晶
【机 构】
:
10000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白内障是儿童可避免盲的原因之一,其治疗目前仍以手术为主.对于完全性白内障需尽早手术,可在3月龄后进行手术,术后应及时给予屈光矫正,1~2岁眼球进一步发育后再给予人工晶状体(introcular lens,IOL)植入;对于非完全性白内障可根据患儿视力情况择期进行手术并一期植入IOL.在进行儿童白内障手术时,联合后囊膜切除和前部玻璃体切除可有效防止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儿童白内障术后随诊非常重要,可对术后并发症如青光眼等进行及时治疗和控制,并及时发现患儿的屈光不正,给予充分矫正,同时对患儿的弱视进行有效训练.近期通过医疗数据库和移动网络平台的方式,对患儿家长进行随访提醒、建立白内障患儿治疗康复的数据库等,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儿童白内障的手术治疗及术后随访,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佳.
其他文献
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利用准分子激光切除病变组织,切削表面规则而光滑,且不损伤周围健康组织,具有精确度高、安全性好、操作简便
目的 对1例临床诊断为软骨发育不全(achondroplasia,ACH)的患者及其父母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FGFR3)进行基因突变检测.方法 提取患者及其父母外周血DNA,对FGFR3基因的第10外显子区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结果 与父母及正常对照相比,此例患儿FGFR3基因
我国近视眼患者超过3亿,其中高度近视患者已超过一千万,高度近视中很大一部分为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al myopia,PM),其并发的眼底病变已成为眼底病中不可逆致盲的首位眼病.
目的 分析一先天性手足裂伴并指/趾畸形家系的临床表现,并从分子水平查找致病原因,为罹患家庭提供遗传咨询.方法 通过X线检查资料及手足裂外观照片,对家系3代现存3例患者(共4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对3例患者用常规方法制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进行G显带核型分析.从7名家系成员(包含3例患者)外周血样品中提取基因组DNA.针对p63基因全部15个外显子及WNT10b基因5个外显子进行引物设计合成、
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是眼科较复杂的一种疾病.目前,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的治疗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手术方式和时机的选择尚有争论,手术操作的复杂程度也远大于普通白内障手术,
微核是在有丝分裂后期发生滞后的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经核膜包裹后形成的细胞核外类核结构.任何内源或外源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应激都会诱发微核的形成,因此微核已经成为基因组不稳定的生物标记之一,并应用于药物毒性、基因致畸剂、肿瘤风险预估及诊断等多个方面.该文简述了微核的发生机制、相关检测手段以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