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大家都在提倡“高效课堂”。何为“高效课堂”呢?它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要对它下个具体定义可能有些困难。简单地讲就是要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具体地说就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地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教师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并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高效协调发展。它是教师高效的“教”和学生高效的“学”的和谐统一。那么,如何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呢?下面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那么必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那么,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呢?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不少学生感觉数学内容过于严肃、枯燥,学习起来淡而无味。但现在我们班的学生已不再有这种感觉,因为我常常适时地运用多媒体上课。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可以使本来难以展示的事物变得清晰可见,可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加之声、光、图、影、色的感官效果,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充分的想象,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九(上)第23章图形的旋转时,我利用动画把图形在屏幕上演示,譬如风车的风轮是中心对称图形,可以通过动画演示绕着风轮的中心旋转180°,可以使它与原来的风轮完全重合。这样既形象又生动,学生一目了然,很容易理解,使他们轻松地学习数学,进而可以充分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寻找“闪光点”,激发学习兴趣
我校是一所乡村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多,基础比较薄弱。在教学过程中,很多知识点他们都难以很快接受,厌学的情况较多。因此在课堂上,不能一味地纠错、批评,甚至讽刺挖苦他们。这将使很多学生彻底丧失学习的兴趣。我们应当多给予他们鼓励与赞扬,尽力去挖掘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加以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在此基础上指出他们的缺点和努力的方向。这样有助于帮他们克服自卑的心理,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二、转变课堂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以往的教学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从而忽略了教学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挥。这与现阶段提倡的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在新形势下,有必要转变以往的这种教学模式,采用更加合理的教学方式与手段。那么如何去实施呢?我觉得应该是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教与学方式的转变的有机结合。教师应该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借鉴了有关学校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互助学习小组”的管理模式。将班级学生分成6组,每组有优秀生与后进生,挑选出小组长。在学习的过程中,优秀生除了管好自己以外,还承担着帮助后进生的责任。课堂上,我抛出几个精心设计的问题,让小组内进行讨论或合作解题,形成统一意见后,让某一个小组内选派一名学生对问题进行解答,其余小组对该小组解答结果进行纠正或补充,自由发表各自的观点。同时也能很好暴露出解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一些教学重点、难点也顺理成章地得到了解决。可能有人会认为这种做法会影响到优秀生的学习,其实不然。优秀生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也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更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促进了他的全面发展。当然后进生更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们不仅在成绩上有所提高,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很好融入到集体中去,更能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采用这种模式。有时要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等具体情况,灵活地、交替地应用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注重动手实践,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阶段有些内容本身比较抽象,尤其是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就更难理解了。因而此时我常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来加深印象。例如,在教学“图形的镶嵌”的内容时,我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全等的正三角形或正四边形可以进行镶嵌,那么形状相同的任意三角形或任意四边形也能镶嵌吗?此时单凭想象的话学生根本无法解决,所以我就让学生分别剪一些形状相同的任意三角形和四边形,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来解决,这样他们很快就得出了结果:行。这样不仅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也加强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及时反馈,强化效果
及时反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课堂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及时的反馈能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促使学生自我激励,以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久之,他们就会将这种喜悦化为学习的动力,从而走上主动学习的成长之路。对于教师而言,通过及时反馈,能很好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而及时调整,不断完善,实现真正的高效。
孔子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与思考。我们不仅要从教学改革的角度来理解,更应以学生的有效发展为基点,全面辩证地处理教学中的各种矛盾关系,从而努力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效率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竹行中学)
一、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那么必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那么,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呢?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不少学生感觉数学内容过于严肃、枯燥,学习起来淡而无味。但现在我们班的学生已不再有这种感觉,因为我常常适时地运用多媒体上课。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可以使本来难以展示的事物变得清晰可见,可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加之声、光、图、影、色的感官效果,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充分的想象,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九(上)第23章图形的旋转时,我利用动画把图形在屏幕上演示,譬如风车的风轮是中心对称图形,可以通过动画演示绕着风轮的中心旋转180°,可以使它与原来的风轮完全重合。这样既形象又生动,学生一目了然,很容易理解,使他们轻松地学习数学,进而可以充分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寻找“闪光点”,激发学习兴趣
我校是一所乡村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多,基础比较薄弱。在教学过程中,很多知识点他们都难以很快接受,厌学的情况较多。因此在课堂上,不能一味地纠错、批评,甚至讽刺挖苦他们。这将使很多学生彻底丧失学习的兴趣。我们应当多给予他们鼓励与赞扬,尽力去挖掘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加以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在此基础上指出他们的缺点和努力的方向。这样有助于帮他们克服自卑的心理,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二、转变课堂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以往的教学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从而忽略了教学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挥。这与现阶段提倡的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在新形势下,有必要转变以往的这种教学模式,采用更加合理的教学方式与手段。那么如何去实施呢?我觉得应该是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教与学方式的转变的有机结合。教师应该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借鉴了有关学校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互助学习小组”的管理模式。将班级学生分成6组,每组有优秀生与后进生,挑选出小组长。在学习的过程中,优秀生除了管好自己以外,还承担着帮助后进生的责任。课堂上,我抛出几个精心设计的问题,让小组内进行讨论或合作解题,形成统一意见后,让某一个小组内选派一名学生对问题进行解答,其余小组对该小组解答结果进行纠正或补充,自由发表各自的观点。同时也能很好暴露出解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一些教学重点、难点也顺理成章地得到了解决。可能有人会认为这种做法会影响到优秀生的学习,其实不然。优秀生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也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更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促进了他的全面发展。当然后进生更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们不仅在成绩上有所提高,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很好融入到集体中去,更能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采用这种模式。有时要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等具体情况,灵活地、交替地应用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注重动手实践,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阶段有些内容本身比较抽象,尤其是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就更难理解了。因而此时我常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来加深印象。例如,在教学“图形的镶嵌”的内容时,我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全等的正三角形或正四边形可以进行镶嵌,那么形状相同的任意三角形或任意四边形也能镶嵌吗?此时单凭想象的话学生根本无法解决,所以我就让学生分别剪一些形状相同的任意三角形和四边形,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来解决,这样他们很快就得出了结果:行。这样不仅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也加强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及时反馈,强化效果
及时反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课堂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及时的反馈能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促使学生自我激励,以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久之,他们就会将这种喜悦化为学习的动力,从而走上主动学习的成长之路。对于教师而言,通过及时反馈,能很好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而及时调整,不断完善,实现真正的高效。
孔子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与思考。我们不仅要从教学改革的角度来理解,更应以学生的有效发展为基点,全面辩证地处理教学中的各种矛盾关系,从而努力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效率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竹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