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初探

来源 :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o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集体备课是整合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拓宽老师教学思路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得到教学启发拓宽教学思路;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学习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集体备课,以年级为备课组,强调教材的整合,重视实效性。
  【关键词】 集体备课 教学思路 知识的输入 知识的输出
  集体备课,从老师的备课和学生的预习两方面同时展开,教师在思考和备课的过程中得到教学启发拓宽教学思路,改善教学方法;学生在预习和思考的过程中学习培养学生动脑、动手习惯能力。
  一、教师的备课所备内容
  1) 备《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教学的总体目标。
  2) 备教材:整合教材,简化语法,挖掘学生语言学习潜力,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拓展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 备学生:突出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教学应成为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4) 备文化意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和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法制知识渗透。
  另一方面,教会学生预习并教会学生写预习报告。学生的预习报告含以下内容:
  5) 文化背景知识:以《Go for it》九年级第八单元为例,让学生查找中外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或公益活动的资料。
  6) 归纳本单元的主要话题及相关的表达方式。
  7) 归纳本单元的基础语言知识。
  8) 归纳本单元的学生自己的疑惑和疑难,目的在老师的教学中一一击破。
  集体备课,以年级为备课组,强调教材的整合和单元内容的整合。在备课的同时要重视实效性。
  二、在备课的过程中所要注意的环节
  2.1知识的输入
  老师是引导者,学生才是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式学习,避免老师一言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采用设问式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并且老师的设问也要分层,不同的问题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老师在设问时要做到心中有数。
  2.2知识的输出
  在输出的过程中,针对语言能力较弱的学生,老师可给学生一定的模板、例子,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模拟式输出。英语程度较高的学生在模板的帮助下发挥或紧扣主题自由发挥。
  2.3知识的拓展
  由于各班级学生的情况即学情有所不同,知识的输出和拓展的深浅应有所不同。
  三、教学案例
  以《Go for it》九年级Unit 8 I’ll help clean up the city parks. 为例,备课分为七个板块:主讲人、文化常识和德育渗透、引入、听力、阅读、写作、练习与作业设计。每个板块由一位老师负责,资源共享。
  3.1主讲
  主讲人确立本单元的主题、语言功能、学习策略;根据本单元内容安排课时,本单元需要几个课时完成及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是是什么。例如,第一课时要完成以下内容及目标: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及家人、朋友助人为乐的事例或参加过的公益活动,完成1a。
  目标:归纳、总结出多样化地帮助他人的方式,有用的词汇和句型。
  听力训练完成1b、2a及2b。
  目标:巩固1a的话题。
  口语训练,完成1c、2c。目标:运用所学的词汇、句型结合本单元话题进行口语操练,使学生掌握基本词汇、句型、学会有用的表达方式。
  语言知识分析:
  语言目标:总结和归纳能为本单元话题提供帮助的有用词汇、短语、句型,为交流、阅读、写作服务。
  语法:动词短语小结。归纳初中阶段所学的动词短语,总结其含义、用法和结构,并进行归类。
  本单元的重、难点:not only ... but also ...,介绍其含义、用法(倒装)和就近原则。
  3.2 文化意识和德育渗透
  结合本单元的主题,以志愿者活动为中心,因而可以从志愿者的概念、校园内、街头巷尾所见的助人为乐行为及绿丝带扩展到在北京奥运会、广州大学生运动会、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上出现的志愿者形象及志愿者工作,升华到志愿者代表的是国家、城市的形象及民族的象征。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3.3 导入
  老师设计了三种导入的方式,由浅入深,每一种都要做到有效性。导入要与本单元主题紧密结合,展现相关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式。
  1) 由课本图片引入志愿者
  2) 由三创一办和绿丝带导入
  通过播放事先录制好的学生自己参与的志愿者活动和助人为乐小片段引入
  3.4听力
  通过听力训练可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可以结合中考听力,训练学生的听力技能。负责听力训练的老师可充分利用好课本的听力材料,设置听力连线题、表格题、完形填空题及任务型听力题,训练不同层次学生的听力。例如:连线题针对全班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表格题和完形填空题针对中等学生;任务型听力针对英语程度较好的学生。
  3.5阅读
  以训练阅读技能、培养学生掌握阅读技巧为主要目的,并为写作打基础。在教授阅读技巧的过程中,为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结合课文,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老师精心设计一些题目,题型多样化,难易程度不同。针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可以设计连线题、判断正误题、单选题;对于中等生,可设计短文填空题;对于好学生,可设计任务型阅读题或让学生根据课文设计一个mind map, 以此为主线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让学生能力得到更有效地提高。另外,阅读课要精读和泛读相结合。
  3.6写作
  写作训练必须以听力、交际、阅读训练为依托,在做好以上铺垫好,负责写作训练的老师设计了以下写作训练的步骤:
  谈论周围的助人为乐现象、志愿者活动,目的:让学生头脑中“助人、志愿”概念清晰化、细节化、具体化,并积累素材。
  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所需词汇、短语、句式,针对学困生,给出一个范例。目的:充分发挥课本作用,教会学生借鉴课本中有用的表达方式,降低写作难度。
  作文体裁:老师可根据学生的水平,选择不同的体裁,分层布置写作练习。
  3.7练习与作业设计
  结合学情分析,根据学不同的学生特点和情况,分层布置相应的习题作业。
  四、结束语
  集体备课的过程不仅是教师资源共享的过程,更是教师精读教材、分析教材、整合教材、分析学生学情及确定对学生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的过程。我们要充分依靠集体的力量提高集体备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我们的教学提高有效的帮助!
  [1] 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2] 肖礼全. 英语教学方法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
  [3] 罗红. 实用英语阅读技巧[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01).
  [4] 袁昌寰. 21世纪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2(06).
其他文献
设疑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在课堂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及解疑,启发学生思维。课堂中有效的设疑是引发学生心理活动,促进思维动力的有效途径,也
以学定教就是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来确定教师的教授目标和计划。它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在教育不断发展过程中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以学定教”的侧重点是学生,这也成为它高效的主要原因。初中是一个过渡阶段,所以此时段正适宜学生学习态度的端正及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以学定教以教师的教学策略改变为基础,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水平为背景,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以端正学习态度和培养学习兴趣为重点。
期刊
【摘 要】 英语教学导学案模式是以导学案为载体,导与学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活动,提倡课前自习、课堂展示和课堂反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其核心个性是让课堂教学走向对话与合作,以学论教,先学精教,执著坚守“三不教”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目前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已经发现了导学案的明显优势,极大地调动
完形填空是一种立意新、要求高的综合性语言测试题。它既考查学生对词汇、语法、句型等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又考查学生对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此题型为中考的必考题型,在中考试卷中的分值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因此备受老师和学生的关注。要做好完形填空题,不仅要了解此类题的命题特点,而且要有良好的知识储备,当然也离不开解答此类题的技巧。  一、命题特点  1. 选材范围广泛  完形填空题所选的短文不长,一般难度
英语教学是实践性与交流性较强的语言性教学,单纯的教与听很难收到成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互动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主性,因此,探讨互动式教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