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水稻井水增温灌溉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chen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了寒地水稻井水增温灌溉技术,主要包括改良灌溉设备增温、灌溉技术增温等,以供水稻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水稻;井水灌溉;增温;改良设备;寒地
  中图分类号 S27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1-0212-01
  
  我国通常把北纬40°以北的稻区称为寒冷地稻作区,木兰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地处东经127°31′35"~128°18′28",北纬45°54′22"~46°36′11",属寒冷稻作区。该区井水灌溉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是灌溉用水的温度,一般井口水温仅5~6℃,比最低允许温度17℃,低10℃以上,井水抽上来的温度低,用这样的冷水灌溉直接影响水稻生育生长的品质,延迟水稻生育进程,降低稻米的品质,在低温年限易造成水稻不能安全成熟。经过研究和实践,寒地井水增温灌溉技术,能提高井水灌溉温度5℃以上,通过设迭水板、晒水池、雾化、覆膜、延长灌溉渠道等技术,可以提高水稻单产,改善稻米品质。因此,提高井水的灌溉温度,是增加水稻产量、提高稻米品质的有效措施。大力推行井水灌溉增温技术,已使井灌水稻生产出现重大突破,该项技术在木兰县水稻种植中发展形势相当好。改良灌溉方法,提高井水温度,使水稻生长进入良性循环,促进水稻早熟、高产,收到了明显的成效。现将推行的增温灌溉技术介绍如下。
  
  1改良灌溉设备增温
  
  1.1设置迭水板
  井口设置迭水板,使井水从井口喷向迭水板后以扇型面落入池中。
  
  1.2设置晒水池
  井灌稻增温灌溉最有效的方法是设晒水池。晒水池—般设在井边,便于渠道设计和灌溉需要,也可以利用地头空地或水田附近的池塘、水沟等做晒水池。在水田井附近选择有利地形设置晒水池,形状最好为长方形,池内修隔墙,这样可以减缓水流速度,增加晒水池晒水的时间。并设溢水口,使表层温水进田,池内水层不宜过深,一般以20~40cm为宜。晒水池的大小,可根据灌溉稻田的面积确定。一般晒水池越大,提高水温的效果越显著。面积大的晒水池吸收太阳光能的面积大,水温增加快,晒水池面积应占灌溉面积的1.0%~1.5%为宜,加高晒水池围堰,注水后讓表水进入渠道灌溉。晒水池一般一昼可提高水温4~6℃。但砂质土等漏水严重的地块不宜设水池。
  
  1.3延长加宽灌溉渠道增温
  井水从地下抽出时,水温比较低,流入渠道后,水温高低与渠道长短、气温高低有很大关系。据测定,一般气温20℃以上时,井水流经100m长渠道可提高水温1.5℃。井水通过延长流程,可充分接受日晒,提高灌溉用水的温度。增温的大小与水流的速度及渠道宽窄有关,一般渠道延长到500m,宽度增加3m,在流速较慢的情况,可提高水温5~8℃。可以延长水路,抬高加宽进水口,把各畦进水口均抬高加宽,使之增加阳光的照射面积,一般可抬高2~5cm,加宽40~50cm,增加晒水时间,起到增温效果。对于黏土性稻田,可采取延长渠道措施提高水温。在修筑稻田渠道时,除中宽水渠外,还可修筑迂回渠道,或在坡降大、水波急的地方增设跌差,并及时割去田间及渠道两旁杂草,以增加灌溉水流的日晒时间和扩大日晒面积,提高水温。
  
  2灌溉技术增温
  
  2.1雾化增温
  在出水口水管套上长带孔的小白龙塑料管,前边扎死,后边固定。使出口喷出细水流,增加日照温度。方法是采用长30m直径20~30cm的小白龙,一端固定在水泵出水口,另一端扎紧,搭1m左右的支架将小白龙横卧架起。在横卧的小白龙上方扎小孔,以利于水向上喷出,可扎10行,数量为800~1 000个直径2.0~2.5cm的小孔。此套坏了可更换。将灌溉用的井水雾化,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最大限度地吸收空气中热量,增加水温。支架下的渠道设回流沟,让雾化后的水在渠道内循环流动,增加流动时间以吸收更多的热量,取其表水入田灌溉。气温越高雾化增温效果越好,一般情况下可提高水温3~5℃。
  
  2.2浅稳增温与灌溉时间的掌握
  灌溉时间最好以下半夜到天亮,此时田间水温最低,可提高水温。白天少量补水,白天灌水最好是上午9时之前或晚上太阳快落时,或者白天灌溉较远的池子,晚上灌溉较近的池子,同样可以起到增温的效果。水层要浅,停留时间要稳,浅稳增温。不许串灌,因用水是活的,水晒不热。
  
  2.3灌溉渠道覆膜增温
  用塑料薄膜覆盖渠道成本低,增温效果非常明显。对水稻灌水支渠用塑料薄膜覆盖,提高水温效果较好。特别是在引水主渠首端的渠道上,覆盖1层长30~40m的地膜。据试验覆膜60m,提高水温2~3℃。用塑料膜覆盖渠道,在灌水的渠道和支渠上可用宽塑料膜覆盖几十米长,如同大棚,增温效果明显。因此,可在灌溉渠上扣棚覆膜来增加水温,且覆膜越长水温增加的越高。一般地井水流经100m长的覆膜渠道可增加温度3~5℃。
  
  2.4夜灌近地昼灌远地
  夜间灌近地,水温和地温温差较小,对水稻生长影响不大。白天灌远地,随着渠道的延长水温不断升高,进田时水温和地温的差别相对较小。
  
  2.5勤换水防止串灌
  固定水口,长期灌溉井水,会在水口附近形成扇形冷害区,特别是串灌地方。冷害区可延伸几十米。克服水口水温冷凉的方法:一是改串灌为单灌单排;二是改灌排分渠为灌排兼用,两条水线轮换双向灌水;三是定期轮换水口,特别是插秧后缓苗阶段,秧苗对井口低温反应敏感,由于水温低,常延迟缓苗,影响分蘖,推迟生育。因此,水稻生育前期,要勤换水口。
  
  2.6改水口直线灌为斜口曲线灌
  稻田水口由直线灌改为斜口,每隔7~10d换1次灌排水口,可以调节稻池水温。
  
  3结语
  
  在实际生产中,为了使灌溉用水的温度能显著地提高,可根据具体情况,将以上几种技术2种或者3种合并使用,其增温效果更好。通过以上几项灌溉方法的改善,有效地提高了井水的温度,使井水进入田间的温度适应水稻的生育生长,为水稻早熟、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4参考文献
  
  [1] 栾浩文,李响浪.寒地水稻井水增温灌溉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03(11):24.
  [2] 金龙日,郑红花,佟立杰,等.水稻节水增温灌溉刍议[J].现代农业科技,2008(11):243.
其他文献
摘要 论述了发展水稻生产育插秧机械化的重要意义,指出了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重要意义;存在问题;对策;广西玉林  中图分类号 F329.967.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5-0196-01    近年来,玉林市认真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把发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为发展现
分析了我国国有林场生存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以供参考。
地基基础检测处理操作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根据国家建设工程中地基基础检测现状分析,地基基础检测品质等级急需提高。针对国内地基基础检测中违法乱纪等不良行为,需要进
通过近三年在热带雨林国家进行公路施工,重点论述沥青表面处治施工对于材料的要求,如何确定沥青喷洒量和石子撒布量,通过对沥青表面处治施工的技术参数分析,施工注意事项的总结,阐
选取刺参养殖池进行为期60d的摄食生长试验,探讨不同配方EM菌对刺参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微生态制剂对刺参的日增重有明显的影响,添加EM菌处理组日增重与对照
介绍了梅州市粮食生产的现状及主要做法,总结了该市粮食生产取得的经验,以为梅州市粮食生产提供参考。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体现者人体的美,它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是无法用歌唱与语言来代替的.在舞蹈的教学过程当中,情感培养与美感训练美感训练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具有很高的价值.
电气工程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并逐步进入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的时代。基于智能技术的自动化的研究,可发现自动化智能技术提高了电气工程的工作效率和电气工程质量。如今,为提
目的在钛表面沉积透明质酸(HA)和壳聚糖(CHI)聚电解质多层膜,并用溴代十六烷对CHI上的氨基季铵化,以评价其杀菌效果。方法在碱化处理过的钛片上吸附带正电荷的聚乙烯亚氨(PEI),再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