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倒叙”在科学生物课堂教学过程的作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fhx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的生物教学在引发学生兴趣的过程中,会采用很多观察实验,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在教學中不拘泥于教材,不死板的解释结构,再引出功能。而是解释某个结构在生物体中所需要发挥的作用,从而让学生发散思维,构想结构,不断优化,再辅以验证性的观察,可以更好地立足学生发展,体现学生的思维探究,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关键词:生物科学;结构;功能
  在初中科学中的生物教学中,由于生物结构的复杂性,相较于经典物理学中直观的概念和宏观的现象,化学直观的现象和无机化学更加清楚的结构组成,生物教学在一些基础概念的讲解上就显得非常的无趣,在很多学生心目中,生物嘛,不就是背背背。对教师来说,如何进行这方面的教学,也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生物学日益发展的今天,生物学的发展,带来的也许是医学的迅速发展,在医学资源不充分的今天,培养学生对于生物学的兴趣,在生物学课堂中利用课程资源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学生有自己的生成和理解就显得更加重要。
  一、 生物难以引发学生兴趣的实际问题
  在经典物理学和无机化学中,我们经常会安排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物理学中有关浮力的各种小实验,经典力学中的小车实验,磁力学中的相互作用,化学中的颜色变化都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
  而生物中涉及很多学生无法直观看到的物质,例如:细菌和真菌,显微镜的使用就是学生非常头大的问题,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显微镜并不是一个经常操作的工具,它的本身使用就带有一定的困难性。而且显微镜的实验,教师在指导上面,一节课也许教师也无法对每个人进行指导,有些学生一节课看显微镜也许什么也看不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实际教学,很多老师会直接采用已有的图片直接进行概念灌输,这个结构是拟核,这个结构可以区分细菌和真菌。在学生来看,这节课就变成了一堂概念的堆积课,除了机械的记忆并没有其他好的方式。
  还有一些学生无法感知的生物体结构,例如:人体的一些器官教学,正常的初中课堂并不可能有真正的人体器官进行观察,学生其实也并不是十分清楚自己的内部结构,包括人体的免疫,都是学生无法实际感知的这个复杂过程,所以老师只能通过图片进行展示,大量采用讲述法进行课堂教学。
  而有些宏观的生物实验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见到现象,如:大豆种子的萌发,植物的向光性等实验,都是无法直接有结果的,实验无法马上得出结果,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没有那么高,在几天,甚至十几天的观察中,部分学生也许都难以坚持去做好观察活动。所以,老师在课堂上更喜欢采用视频教学的方式。
  但对于学生而言,视频也好,图片也好,这些难以有自己的生成,学生会更多的偏向于记忆,而不是思考。
  二、 生物教学中的一般顺序
  初中科学的生物教学非常注重建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规律,在很多课程的设计中都会有这样的体现,我们会采用以大见小的方式,一般先看能看到的,然后逐步缩小结构,在结构介绍后讲解结构相对应的功能。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中,会设计一些观察活动,通过直接的感知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例如:华师版八年级上《人体的排泄》中,按照教材设计,我们从直观的观察猪肾开始,延伸肾的结构,肾的动脉,静脉,肾盂等结构,然后皮质,髓质,进而缩小到肾单位,来讲解肾单位内部的结构,最后通过肾单位结构讲解尿液的生成。
  教师期望以学生能观察到的宏观结构入手,来加深学生对于结构的认识,进而能理解相关的功能。
  三、 正常顺序下生物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以大见小的方式不可谓不好,但也不可都如此,因为在部分课程中,尤其是涉及生物实验活动中,会出现一些实际的问题。
  例如:猪肾的观察实验中,在实际的教学中,观察猪肾,无法完全看到书本上肾脏结构图的各个结构,肾动脉,肾静脉事实上无法看到,强行要求学生一一对应,学生会将其中红色的其他血管对应成肾动脉,皮质,髓质的颜色也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与书本配图有一定的出入,会造成学生部分概念的混淆。且在直观感受肾脏总体结构之后,如何引入肾单位这一无法直观观察的事物就会成为一个难题。
  四、 “倒叙”法的尝试利用
  “倒叙”法是一种从功能入手开始讲结构思路,改变教材原有的安排,从功能入手,让学生去推测相对应的结构。
  这种方式最好的一点在于,实现这个功能也许有很多种设计,生物体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各个组成体其实都是为了适应各种现实问题而存在的,生物体选择这样的设计定有它应有的意义,结构是死的,学生在看到结构之后,思维就被固化了。而当我们从功能入手去设计结构的时候,学生的思维就被打开了,当最后呈现这个结构的时候,学生会惊叹于生物体设计的巧妙。且有些生物体的进化过程中,也许这个结构也存在着不是非常完善的地方,当学生有这种生成的时候,学生的思维层次就会有很大的提升,也会对生物学的继续研究有更大的兴趣。
  例如:在《人体的排泄》这一节课中,先从打扫类比排泄,利用无机过滤实验引出肾的总体功能,就是过滤废弃物,从这个角度入手,让学生猜测滤过作用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引出肾小球和肾小囊结构。之后通过滤过作用的物质分析,引导学生再次思考,葡萄糖,氨基酸及部分无机盐其实是我们人体所需要的,从而学生自然而然就得出了还需要重吸收作用。然后出示曲折的肾小管,周围是毛细血管。在学生对整个过程有了解之后,告诉他们这些结构组合在一起就是肾单位。以功能引出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无法直观看到肾单位这一难题。且更加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学生在整个问题链中可以很清楚地设计出相应的结构,并与人体实际肾单位结构相对应。然后通过一个以小见大的数学分析,引出一个肾脏是由近100万个肾单位所构成。并要求学生解决血液来源与去处,尿液去向,构建肾脏的总体模型和整个泌尿系统的模型。
  当然,在能进行直观观察的情况下,观察也是必需的,但观察未必是为了引出结构,有时候,我们大可以换一种思路,在学生设计相应结构以完成所需功能后,让学生做一个验证式的观察,也许更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拓。
  参考文献:
  [1]林霏.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4):172-173.
  [2]吴楠.初中生物课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初探[D].重庆师范大学,2012.
  [3]刘妍婧.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现状的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
  胡炯炜,浙江省余姚市,浙江省余姚市黄家埠镇中。
其他文献
摘要: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各类资源,以布类、紙类、动植物类、废旧材料类为主材料,并配以相关辅助材料,开展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满足班级区域活动的需要,也为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幼儿教育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生活资源;区域活动;生活材料  一、 生活资源材料巧收集  区域材料对活动区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幼儿操作的工具,能促进幼儿的学习与
摘要:伴随着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持续深化发展的趋势,更加彰显出小学语文教学重要性,但是,由于当前小学课堂教学资源相对有限,因此,怎么样来有效地开发与利用好生成性教学资源,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业已成为当前教育界较为注重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本文重点阐述了当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发与利用生成性资源的实际状况。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成性资源;利用  “真实有效、互动生成”的课堂教学往
摘 要:新课程标准提出把语文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上。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抓住新课程的有利条件,进行语文课堂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优化自己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其中的内涵,从而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课文,获得自己的独特感悟,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生;思维;语文素养;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授课过程中,教学目标的重点
摘 要:要让作文成为学生的乐事,必须了解造成学生写作文心理障碍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对症下药,帮助他们消除各种心理障碍,才能调动起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让作文成为学生的乐事。  关键词:作文;消除障碍;乐事  一提起作文,不少学生就不同程度地产生“愁”“怕”“忧”等心理,还有的学生明显地表现出对作文没有信心。我们知道,如果学生一旦产生这种心理,要学生主动参与作文活动,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就很难了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结合曲阜师范大学实际情况对太极在高校中的发展进行分析,总结出太极在高校中发展的多种途径,建议为了将太极拳这一国粹传扬下去,在习练中应采用多渠道推广。  关键词:健康中国;太极;高校;终身体育意识  十九大报告中着重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等”。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过,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历
摘 要: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首次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创新”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培养批创型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的一个重要使命。本文结合思维导图这一教育手段,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批创思维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创新创业奠定基础,为早日实现创新型国家贡献一分力量。  关键词:双创;批创思维;思维导图;高职英语  一、 批创思维出现的理论背景  200
摘 要:中职教育是培养有特长的技术人才,在物理教学和电工专业课教学中有广泛的应用,物理专业和电工专业是电工学的范畴,电工的学习要讲求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在做实验时一定要认真思考,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且能及时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从而锻炼自己的科学素养。而项目教学法刚好就体现了这一点,项目教学法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基本的方法,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捷径。  
摘要: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即语文味(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位)、人情味(有情趣,注重情感熏陶、价值引领,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真正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书卷味。  关键词:困惑;朗读;启发;创新  语文课程历来是各级各类考试的必考科目。对学生来说,语文课是一门不学不行、学了好像又白学的课程,中国的学生不重视自己的母语,不重视学习语文,
摘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以其崭新的面貌出现。目前,新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又正式颁布,综合实践活动原是“无本”课程,新《指导纲要》向各地和学校推荐152个活动主题,为新课程的活动资源输入新鲜血液;对于广大农村学校,既要结合推荐主题,又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校自己或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发展学生的创新、探究的综合实践能力。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有效开发最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传播媒体的飞速发展,多种多样的影视资源在人们的生活与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那些由名著、小说等改编的电影、电视剧等将抽象的文字以生动直观的画面、情境展现出来,这对于抽象思维能力不发达的小学生来说,是可以透过画面来感知文字的。加之,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感知文字、文本的基础上,与作者进行对话。生动直观的画面、惟妙惟肖的表演可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