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9年夏季,一个细雨沥沥的上午。庐山京剧团的几位姑娘嘻嘻哈哈地经过庐山剧院门口,发现排队买票的一位中年男子挺面熟,哦,原来是周总理的秘书。姑娘们问:不是给总理、邓大姐和你们发了票吗?秘书笑笑说。总理和邓大姐把票都送给服务员了,他们看戏看电影从来都是自己掏钱。姑娘们又说我们帮你到里面去买。秘书连忙摆手说这不好,不好!大家都在排队嘛。姑娘们边走边议论:总理这人真是没话说,连他的秘书都这么老实、守规矩。
几十年后,其中的一位姑娘向我讲述这件小事时。我们的心情都很不平静。人们正是从这些小事中认识总理的高尚情操,中国大地上,流传着多少他的动人故事啊!
庐山人是幸运的,周总理1937年两上庐山与蒋介石谈判。解放后又三上庐山参加中共会议,庐山人民能从切身体会中感知总理的伟大,那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像五老峰的朝霞那样明丽,像仙人洞的清泉那样晶莹,象含鄱口的松涛那样蕴藉……
1959年6月底,周总理上庐山出席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配给总理的车和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的一样。都是从苏联进口的吉姆车。周总理在九江下船时。执意要坐国产轿车上山,而将吉姆车留给董必武、林伯渠等老同志。江西省领导反复劝阻,说国产车质量还不能保证。庐山山道又极多,加上噪音大,会影响总理在车上休息。总理爽朗地说:国产车质量上不去,我这个总理也有责任。应该亲身体验体验。再说这么多老同志都能坐国产车。身为总理,更应带头坐,促进国内轿车尽快提高质量。总理硬是与邓颖超一起坐国产轿车上庐山,下车时,还特意叮嘱,他在庐山期间就坐这辆车,不要更换了。
为总理开车的司机向省领导反映,这辆车噪音确实较大,很可能跟变速箱有关系。省领导和庐山领导商量,庐山领导出主意说庐山还有辆德国进口的高级轿车。是苏联1953年赠送给国家副主席宋庆龄、宋庆龄转送给庐山的,总理既执意要坐国产车,可把那辆进口车的发动机换到这辆车上来,也可解决问题。省领导立刻点头表示同意。
第二天,总理坐上车,当即便发现了问题。他问省领导,车的噪音怎么突然减少了?省领导支支吾吾地说,是请人修了修。总理说这不可能,质量问题不是这么容易就能解决得这么好的,是不是换了发动机?省领导见瞒不过,只好说明了原因。总理极不高兴地说,你把进口车的发动机换了,不就会影响进口车的质量和声誉吗?我们怎么能做这种事呢?国产车的质量赶不上外国,我们就要发奋努力嘛!总理说着,又要司机马上把发动机换了回去。此后的几十天里,总理一直坐着这辆噪音较大的国产轿车。
1961年周恩来、邓颖超又来到庐山,参加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下榻河西路442号别墅。这栋别墅1990年被辟为“周恩来总理在庐山活动纪念室”,199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总理问负责接待的当地领导,冯珍珍同志在什么地方?冯珍珍是上海人,1957年初中毕业便来庐山工作,年轻能干。1959年周恩来、邓颖超在庐山开会时,冯珍珍是专门为总理和邓颖超服务的,深得总理和邓颖超的喜爱,邓颖超总是叫她“小女儿”,所以总理和邓颖超特意问起冯珍珍。当地领导告诉总理,1960年庐山内部肃反。查出冯珍珍的二伯父在台湾,因此没有安排冯珍珍参加中央会议的接待工作。总理一听,便笑着说:“我的父亲也有历史问题,我不是照样当总理吗?冯珍珍的伯父在台湾与她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不能参加接待工作?就安排她到我的身边来,邓大姐常念叨她。来庐山了还能不见见?”邓颖超说:“我说小女儿怎么不给我写信了,原来是受影响了。”总理一发话,冯珍珍马上便来到了总理、邓大姐身边。
一天,总理和邓大姐开会回来,见冯珍珍正在抽空学文化,非常高兴,勉励了几句。冯珍珍说:“总理,你就给我题几个字吧。”总理笑着说:“好哇!”当即拿笔在冯珍珍正在使用的算术作业本后面的空页上写道:“祝你工作顺利,学有进步,身体健康。珍珍同志,周恩来。”邓大姐也题道:“我衷心地祝珍珍为祖国立功,为社会主义和人类最崇高的事业——共产主义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这本作业本冯珍珍一直珍藏着,当有人问道:总理题词。你怎么不用一个好本儿,就用作业本?冯珍珍说:那时干群关系好着呢,请总理题词,好象也没觉得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冯珍珍1962年初又作为工作人员随江西代表团进京参加“七千人大会”。总理知道后特抽空请冯珍珍来家里做客。他边削梨边说:在庐山我是客人,你为我服务;现在你是客人,该我为你服务了。
1970年8月。72岁的周总理又来庐山参加“九届二中”全会。他走进下榻的宾馆,见客厅里摆着水果、香烟、茶叶,马上对服务员江玉枝说:怎么用公家的钱在私人房间里摆这些东西?小江说:这是会议统一安排的。总理当即吩咐秘书,将水果送给服务人员,将香烟退回会务处。会议结束后,总理房间的茶几上整整齐齐地放着3l包茶叶。
江玉枝第一次带总理和邓颖超去小餐厅吃饭,总理问:你们在哪吃饭。小江说我们都在大餐厅。总理笑着说:你让我们两人孤零零地在小餐厅,那我们可有意见。总理说着,也和邓颖超来到大餐厅。服务员端上菜。总理看到比别的桌上多了4盘,马上叫服务员撤下多的,并叮嘱以后要和大家一样,还特别交待,他们年纪大了,一餐吃不了多少菜,剩下的不要倒掉,下餐再热着吃。吃完饭总理和邓大姐又来到厨房看望师傅们。他握着年近花甲的廖济彪的手,端详了一下,说道:我们见过面,让我想一下,哦,对了,59年也是你为我们做饭,你姓廖,对不对?廖师傅激动地说:对,对,当时您和邓大姐也来看过我们,这么多年了总理还没忘记。
在离开庐山前夕。总理提出和宾馆的工作服务人员合影留念。江玉枝在前排放了两张藤椅,总理一看就说:你们都站着。为什么要我们坐呢?他叫小江搬走藤椅,和邓颖超一起挤进了人群。照完像后,总理吩咐秘书将参加合影的全体人员姓名记下来,从他的工资里扣除40元。每人寄张放大的照片。不久,参加合影的工作人员都收到了寄自北京的照片。
周总理律己甚严,对亲属要求也很严格。1961年,他在庐山开会期间。得知分离近50年的表妹黑子就住在中科院庐山植物园的儿子家,会议结束前夕便抽空去团聚。一下车。迎候在大门口的表妹就紧紧抓住他的手,流着泪说:七哥,七哥,总算又与你见面了,前年就知道你来了庐山,就想见你,知你很忙,想来想去还是没去找。总理说:这就是你的不是了,再忙,也不能不看亲戚。你七嫂身体不好,已提前回北京了,不然她也会一起来看你的。总理歪着头,想了想,说:我们有几十年没有见面了吧。小时候。我们一起在私塾读书,先生讲庐山东林寺慧远和尚与陶渊明、陆修静“虎溪三笑”的故事,我心里就特别好奇,就和五哥商量,准备偷偷来庐山东林寺看看虎溪桥,看看桥边的“神虎”。你知道了,也非要跟着来,不让你来,你就把我们告发了,害得我们也没来成。真没想到,我们还是在庐山见面了。总理说着,爽朗地笑了。
一旁的外甥夫妇有些不自然地叫道:总理好。周总理摇摇手说:一家人,不要生分,你们应该叫我七舅。接着。他又郑重其事地对外甥夫妇说:我是来走亲戚的,你们谁也不能向我提任何工作上的要求。
在外甥家。总理喝着正宗的云雾茶,不禁赞道:这茶好喝!他细细品了一会儿,接着又说去年我家也有,说是亲戚送的,是不是你们?外甥说去年去北京出差,托周宇舅舅带给七舅的,七舅忙,没去打扰。总理说亲戚到了北京,就应该来家嘛。只是以后谁也不要带东西,这会加重你们的负担,再说干部亲属也要带头遵守中央不请客不送礼的规定,千万要注意影响。
这就是我们的总理啊!这就是一个表里如一、实实在在的人民“公仆”啊!而他又是那么善解人意,那么富有人情味啊!
庐山有99座山峰,每座山峰都记得总理的音容笑貌;庐山有99条溪水,每条溪水都能讲述总理的动人故事。他每次离开庐山都说还要再来,而今,30多年过去了,他怎么还不来、还不来呀……
几十年后,其中的一位姑娘向我讲述这件小事时。我们的心情都很不平静。人们正是从这些小事中认识总理的高尚情操,中国大地上,流传着多少他的动人故事啊!
庐山人是幸运的,周总理1937年两上庐山与蒋介石谈判。解放后又三上庐山参加中共会议,庐山人民能从切身体会中感知总理的伟大,那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像五老峰的朝霞那样明丽,像仙人洞的清泉那样晶莹,象含鄱口的松涛那样蕴藉……
1959年6月底,周总理上庐山出席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配给总理的车和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的一样。都是从苏联进口的吉姆车。周总理在九江下船时。执意要坐国产轿车上山,而将吉姆车留给董必武、林伯渠等老同志。江西省领导反复劝阻,说国产车质量还不能保证。庐山山道又极多,加上噪音大,会影响总理在车上休息。总理爽朗地说:国产车质量上不去,我这个总理也有责任。应该亲身体验体验。再说这么多老同志都能坐国产车。身为总理,更应带头坐,促进国内轿车尽快提高质量。总理硬是与邓颖超一起坐国产轿车上庐山,下车时,还特意叮嘱,他在庐山期间就坐这辆车,不要更换了。
为总理开车的司机向省领导反映,这辆车噪音确实较大,很可能跟变速箱有关系。省领导和庐山领导商量,庐山领导出主意说庐山还有辆德国进口的高级轿车。是苏联1953年赠送给国家副主席宋庆龄、宋庆龄转送给庐山的,总理既执意要坐国产车,可把那辆进口车的发动机换到这辆车上来,也可解决问题。省领导立刻点头表示同意。
第二天,总理坐上车,当即便发现了问题。他问省领导,车的噪音怎么突然减少了?省领导支支吾吾地说,是请人修了修。总理说这不可能,质量问题不是这么容易就能解决得这么好的,是不是换了发动机?省领导见瞒不过,只好说明了原因。总理极不高兴地说,你把进口车的发动机换了,不就会影响进口车的质量和声誉吗?我们怎么能做这种事呢?国产车的质量赶不上外国,我们就要发奋努力嘛!总理说着,又要司机马上把发动机换了回去。此后的几十天里,总理一直坐着这辆噪音较大的国产轿车。
1961年周恩来、邓颖超又来到庐山,参加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下榻河西路442号别墅。这栋别墅1990年被辟为“周恩来总理在庐山活动纪念室”,199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总理问负责接待的当地领导,冯珍珍同志在什么地方?冯珍珍是上海人,1957年初中毕业便来庐山工作,年轻能干。1959年周恩来、邓颖超在庐山开会时,冯珍珍是专门为总理和邓颖超服务的,深得总理和邓颖超的喜爱,邓颖超总是叫她“小女儿”,所以总理和邓颖超特意问起冯珍珍。当地领导告诉总理,1960年庐山内部肃反。查出冯珍珍的二伯父在台湾,因此没有安排冯珍珍参加中央会议的接待工作。总理一听,便笑着说:“我的父亲也有历史问题,我不是照样当总理吗?冯珍珍的伯父在台湾与她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不能参加接待工作?就安排她到我的身边来,邓大姐常念叨她。来庐山了还能不见见?”邓颖超说:“我说小女儿怎么不给我写信了,原来是受影响了。”总理一发话,冯珍珍马上便来到了总理、邓大姐身边。
一天,总理和邓大姐开会回来,见冯珍珍正在抽空学文化,非常高兴,勉励了几句。冯珍珍说:“总理,你就给我题几个字吧。”总理笑着说:“好哇!”当即拿笔在冯珍珍正在使用的算术作业本后面的空页上写道:“祝你工作顺利,学有进步,身体健康。珍珍同志,周恩来。”邓大姐也题道:“我衷心地祝珍珍为祖国立功,为社会主义和人类最崇高的事业——共产主义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这本作业本冯珍珍一直珍藏着,当有人问道:总理题词。你怎么不用一个好本儿,就用作业本?冯珍珍说:那时干群关系好着呢,请总理题词,好象也没觉得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冯珍珍1962年初又作为工作人员随江西代表团进京参加“七千人大会”。总理知道后特抽空请冯珍珍来家里做客。他边削梨边说:在庐山我是客人,你为我服务;现在你是客人,该我为你服务了。
1970年8月。72岁的周总理又来庐山参加“九届二中”全会。他走进下榻的宾馆,见客厅里摆着水果、香烟、茶叶,马上对服务员江玉枝说:怎么用公家的钱在私人房间里摆这些东西?小江说:这是会议统一安排的。总理当即吩咐秘书,将水果送给服务人员,将香烟退回会务处。会议结束后,总理房间的茶几上整整齐齐地放着3l包茶叶。
江玉枝第一次带总理和邓颖超去小餐厅吃饭,总理问:你们在哪吃饭。小江说我们都在大餐厅。总理笑着说:你让我们两人孤零零地在小餐厅,那我们可有意见。总理说着,也和邓颖超来到大餐厅。服务员端上菜。总理看到比别的桌上多了4盘,马上叫服务员撤下多的,并叮嘱以后要和大家一样,还特别交待,他们年纪大了,一餐吃不了多少菜,剩下的不要倒掉,下餐再热着吃。吃完饭总理和邓大姐又来到厨房看望师傅们。他握着年近花甲的廖济彪的手,端详了一下,说道:我们见过面,让我想一下,哦,对了,59年也是你为我们做饭,你姓廖,对不对?廖师傅激动地说:对,对,当时您和邓大姐也来看过我们,这么多年了总理还没忘记。
在离开庐山前夕。总理提出和宾馆的工作服务人员合影留念。江玉枝在前排放了两张藤椅,总理一看就说:你们都站着。为什么要我们坐呢?他叫小江搬走藤椅,和邓颖超一起挤进了人群。照完像后,总理吩咐秘书将参加合影的全体人员姓名记下来,从他的工资里扣除40元。每人寄张放大的照片。不久,参加合影的工作人员都收到了寄自北京的照片。
周总理律己甚严,对亲属要求也很严格。1961年,他在庐山开会期间。得知分离近50年的表妹黑子就住在中科院庐山植物园的儿子家,会议结束前夕便抽空去团聚。一下车。迎候在大门口的表妹就紧紧抓住他的手,流着泪说:七哥,七哥,总算又与你见面了,前年就知道你来了庐山,就想见你,知你很忙,想来想去还是没去找。总理说:这就是你的不是了,再忙,也不能不看亲戚。你七嫂身体不好,已提前回北京了,不然她也会一起来看你的。总理歪着头,想了想,说:我们有几十年没有见面了吧。小时候。我们一起在私塾读书,先生讲庐山东林寺慧远和尚与陶渊明、陆修静“虎溪三笑”的故事,我心里就特别好奇,就和五哥商量,准备偷偷来庐山东林寺看看虎溪桥,看看桥边的“神虎”。你知道了,也非要跟着来,不让你来,你就把我们告发了,害得我们也没来成。真没想到,我们还是在庐山见面了。总理说着,爽朗地笑了。
一旁的外甥夫妇有些不自然地叫道:总理好。周总理摇摇手说:一家人,不要生分,你们应该叫我七舅。接着。他又郑重其事地对外甥夫妇说:我是来走亲戚的,你们谁也不能向我提任何工作上的要求。
在外甥家。总理喝着正宗的云雾茶,不禁赞道:这茶好喝!他细细品了一会儿,接着又说去年我家也有,说是亲戚送的,是不是你们?外甥说去年去北京出差,托周宇舅舅带给七舅的,七舅忙,没去打扰。总理说亲戚到了北京,就应该来家嘛。只是以后谁也不要带东西,这会加重你们的负担,再说干部亲属也要带头遵守中央不请客不送礼的规定,千万要注意影响。
这就是我们的总理啊!这就是一个表里如一、实实在在的人民“公仆”啊!而他又是那么善解人意,那么富有人情味啊!
庐山有99座山峰,每座山峰都记得总理的音容笑貌;庐山有99条溪水,每条溪水都能讲述总理的动人故事。他每次离开庐山都说还要再来,而今,30多年过去了,他怎么还不来、还不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