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及应注意的问题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q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支模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但高支模工程是一种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工程,因此必须从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时就落实安全措施,在施工中由专职安全员进行监控负责,严格按照方案施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文章对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及应注意的问题做了分析研究。为今后类似工程可作参考、应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简介
  高支模是建筑施工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中的一种特例,通常指“搭设高度5m及以上;搭设跨度10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0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15kN/m及以上;高度大于支撑水平投影宽度且相对独立无联系构件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在施工前必须单独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在施工中由专职安全员进行监控负责。
  该建筑总面积约44万平方米。项目共设置三层地下室,层高为4.8~7.38m。较大的梁截面尺寸有1800×1600、2000×800、2000×750、1300×1500、1000×1500等。板厚有900、800、600、350等,属于高支模范畴,需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二、高支模系统设计
  高支模支架立杆材料宜采用Φ48钢管(3.5mm厚)进行搭设,严禁采用Φ51钢管与Φ48钢管混搭使用。采用的连接扣件和钢管立杆底座应符合《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
  2.1工艺流程
  放出轴线及梁位置线、定好水平控制标高→满堂红顶架搭设→架设梁底木枋龙骨于钢管顶托托板上→梁底模板及侧模板安装→架设板底木枋龙骨于钢管顶托托板上→楼面模板安装→梁板钢筋绑扎→隐蔽验收→梁板砼浇筑→混凝土保养→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松下可调顶托→拆除梁板模板、清理模板→拆除水平拉杆及钢管顶架。
  2.2支顶设计
  由于本工程的楼板厚度及梁的尺寸较大,决定采用钢管搭设满堂红顶架,搭设时采用300mm、450mm、600mm、900mm等模数立杆间距。
  (1)梁
  以1500×1300mm梁为例:支架立杆材料采用Φ48钢管搭设,支架立杆钢管纵向间距为450mm、横向间距为600mm,底模采用18厚夹板,侧模采用18厚夹板,龙骨采用80×80mm木枋,主龙骨采用双木枋间距600mm,次龙骨间距为300mm,侧模竖肋间距为300mm,对拉螺栓3排φ12@600mm。每隔1.5m设一道Φ48纵横向水平钢管,并按@5~6m加纵横Φ48钢管交叉撑。大梁的两侧设置垂直交叉撑。对于梁高大于1.3m梁的支架立杆钢管采用纵向间距为450mm、横向间距为600mm进行搭设;梁高大于0.8m而小于1.3m梁的支架立杆钢管采用纵向间距为600mm、横向间距为600㎜进行搭设。梁高大于700mm设一道对拉螺栓为φ12,梁高大于1000mm,小于1800mm时设三道对拉螺栓、1800mm以上设置四排对拉螺栓。当梁高大于或等于1800mm时,浇筑时可分两次进行浇筑,支模时可按其梁高的2/3计算设置高支模。
  (2)楼板
  以800厚的楼板为例:楼板模板采用18厚夹板,用80×80木枋作龙骨,支顶材料采用钢管,纵向间距600mm,横向间距600mm;主龙骨采用双木枋间距600mm,次龙骨间距为300mm。对于厚度1000mm>h>600mm的楼板支架立杆钢管采用纵向间距为600mm,横向间距600mm的支撑体系;对于厚度600mm>h>300mm的楼板支架立杆钢管采用纵向间距为900mm,横向间距600mm的布局;对于厚度h≤300mm的楼板支架立杆钢管采用纵向间距为900mm,横向间距900mm的布局支撑体系。
  三、高支模施工顺序
  3.1钢管支架搭设顺序
  将轴线及梁位放线在地面上→水平标高控制→梁板竖向支顶安装(含纵横向水平拉杆及剪刀撑)→架设梁底木枋龙骨于钢管顶托托板上→梁底模板及梁侧模安装→架设板底木枋龙骨于钢管顶托托板上→楼板模板安装→模板、支顶验收→梁板钢筋绑扎→梁板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高支模支架体系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有效防倾覆的临时固定设施,同时必须注意如下技术措施:
  ⑴钢管材料、规格、间距、扣件应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
  ⑵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及垫板,顶部应设可调支托,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螺杆外径与立柱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
  ⑶立杆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上横下。用直角扣在离地200mm处与立杆扣牢。
  ⑷每隔1.5m设一道纵横向水平拉杆,并按@5~6m加纵横Φ48钢管交叉撑。所有水平拉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框架梁的支顶水平钢管与结构柱连接成为一个稳固的整体。无处可顶时,应在水平拉杆的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力撑。
  ⑸立杆接长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且相邻两立杆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而隔一根立杆的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少于500mm,各接点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其他连杆采用搭接时搭接接头的长度不应小于1m,且应采用不少于两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杆端不应小于100mm。剪刀撑的接长不小于1000mm,旋转扣件不少于3个。
  ⑹在脚手架搭设过程中,必须戴安全帽,系紧安全带,操作工具及零件放在工具袋内,材料工具不能随意乱抛乱扔,吊运材料工具的下方不准站人。
  ⑺凡遇六级以上大风、浓雾、雷雨时,均不得进行高空作业,停工后再使用脚手架时,必须对脚手架进行全面检查,合格后才施工。
  3.2支架拆除
  支顶架的拆除前应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进行拆除安全技术交底,并应在统一指挥下进行,按“先装后拆、后装先拆”的顺序进行。拆除支架时必须按照下列安全作业的顺序及要求进行:
  ⑴支架的拆除应从一端走向另一端、自上而下逐层地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同一层的构配件和加固件按先上后下、先外后里的顺序进行。
  ⑵当立柱的水平拉杆超过2层时,应首先拆除2层以上的拉杆。最后一道水平拉杆应和立柱同时拆除。
  ⑶在拆除过程中,支架的自由悬臂高度不得超过一步,应逐步拆除;当必须超过一步时,应加设临时拉结。
  ⑷通长水平杆和剪刀撑等,必须在支架拆卸到相关的立杆(门架)时方可拆除。
  ⑸当拆除4~8m跨度的梁下立柱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对称地分别向两端拆除。拆除时,严禁采用连梁底板向旁侧一片拉倒的拆除方法。
  ⑹拆除工作中,严禁使用榔头等硬物击打、撬挖,各构配件严禁抛掷至地面。
  ⑺工人必须站在临时设置的脚手板上进行拆卸作业,并按规定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⑻当上层楼板的混凝土还没浇筑时,下层楼板的立柱不能拆除。否則必须根据下层楼板结构混凝土强度的实际情况通过计算才能确定是否能拆除。
  四、验收
  高支模施工完成后,必须通过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工序的施工,验收依据主要是高支模的施工方案及相关的技术规范。
  ⑴立柱底部基础是否符合要求。
  ⑵底座、垫板应满足设计要求。
  ⑶底座位置正确,顶托螺杆伸出长度应符合规定。
  ⑷立杆的规格尺寸和垂直度应符合要求,不得出现偏心荷载。
  ⑸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等的设置应符合规定。
  ⑹各种安全设施应符合要求。
  五、高支模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在对高支模施工验收时经常出现的问题及对高支模工程事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高支模施工中应特别注意如下问题:
  ⑴地基承载力是否不足,会否发生下沉。
  ⑵立杆顶部的可调支托,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当超过200mm时,其承载力会有一定的折减,而且还要对螺杆加设水平拉杆固定。
  ⑶施工材料存在缺陷。有些钢管生锈严重,管壁厚度达不到标准要求或弯曲变形。建筑市场的木方实际截面均小于标称尺寸,搭设时应对材料进行挑选。
  ⑷纵横水平拉杆、扫地杆、剪刀撑的设置是否符合方案要求。水平拉杆的端部最好能顶紧已浇筑好的混凝土柱。
  ⑸立杆接长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不得采用直角扣件的抗滑力来传递荷载。
  六、结语
  通过实践证明,该方案切实可行,安全经济、质量可靠,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吸引了大批同行前来参观学习,社会效益也十分可观,为今后同类型工程的施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息息相关,为了社会生产生活提供安全、优质的电力服务是促进现代化建设基本要求。由于电力企业(少数运行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在变电运行的安全问题上不够重视,导致变电事故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因此,针对变电运行的安全问题,供电企业要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避免变电事故的发生,从而促进变电运行高效、安全、稳定发展。  关键词:变电运行;安全问题;应对措施 
摘要:近年来频发的地震灾害给国家及人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如何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是当前建筑业共同面对的难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抗震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实际应用中,针对不同的建筑应当对抗震设计择优选取,以达到最好的抗震效果。本文中主要探讨一下层间隔震结构在建筑中的应用情况,希望对我国的建筑抗震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建筑;层间隔震;原理;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
摘要:工艺尺寸链的建立与应用无论是在机械设计,还是在零件加过工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基准不重合的情况下进行尺寸换算,是计算中间工序尺寸的一种科学而又方便的计算方法。本文结合实例对工艺尺寸链创建、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其在解决实际工艺问题时的应用。  关键词:工艺尺寸链;封闭环;基准;应用  中图分类号:F4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艺尺寸链的创建  1.1工艺
摘要:屋面防水卷材有着自身的特点,屋面构造以及防水设计有着自身的原则。屋面防水工程,预防是重点,维修是保障。导致防水卷材屋面发生渗漏的因素有很多,想要保证工程质量,就必须提高设计者以及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将设计、材料、施工、管理、维修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做到位,不留下技术死角,不出现各个环节之间的脱节,这样才有利于防水卷材功能的全面发挥。  关键词:屋面卷材;防水施工  中图分类号:TU57 文献标
摘要: 通过湖南醴茶高速公路的施工经验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有效节约项  目成本的开支,为企业创造很好的利润。  关键词: 控制、路面工程、成本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04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贯穿于项目从投标至竣工的全过程,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所谓施工成本控制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对影响施工成本的各种因素加强管理,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摘要: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综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并且建筑工程的规模不断增大,建筑结构形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有向施工施工复杂、建筑外观形式多样的趋势发展,本文主要对高层建筑的质量控制策略和施工注意事项进行探讨,为今后建筑项目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 施工质量 技术 管理 控制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高层建筑施工特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各行各业都顺应经济体制的变化而逐渐的发展。在建筑行业中,工程结算审核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本文对我国工程造价审核结算等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有效的控制措施。控制好工程造价的审核结算问题来保证建设投资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水平。  关键词:工程造价;审核结算;存在的问题;具体的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
摘要:计算机网络在我们的生活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随着越来越来的信息泄露事件的发生,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到,上至国家大事,小到个人的网络生活都充斥着了许多不安稳的因素,因此如何加强信息管理,实现计算机信息的安全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笔者多年工作实践,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现状及计算机信息的安全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 信息 安全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
摘要:在全国大力发展高层建筑的今天,脚手架和模板支架的应用越来越为广泛,技术也越来越成熟。脚手架和模板支架工程能否顺利开展,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经济优势与工期优势。文章根据高层建筑脚手架及模板支架应用特点分析其施工要求和搭建要点。  关键词:高层建筑;脚手架;模板支架;工程施工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从九十年代到现在,由于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高层建筑以及高耸构筑物在建